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7082195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6.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冲刺高考 以考代练 诗词专题解读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诗、词、现代诗、歌词: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

2、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

3、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诗、词、现代诗、歌词: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时代的要求,以

4、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现代诗诗”名称,开始使用于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1953年年纪弦创立纪弦创立“现现代诗社代诗社”时确立。时确立。诗、词、现代诗、歌词: 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入乐的叫歌,不入乐的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入乐的叫歌,不入乐的叫诗(或词)。入乐的歌在感情抒发、形象塑造上和诗没叫诗(或词)。入乐的歌在感情抒发、形象塑造上和诗没有任何区别,但在结构上、节奏上要受音乐的制约,在韵有任何区别,但在结构上、节奏上要受音乐的制约,在韵律上要

5、照顾演唱的方便,在遣词炼字上要考虑听觉艺术的律上要照顾演唱的方便,在遣词炼字上要考虑听觉艺术的特点,因为它要入乐歌唱。特点,因为它要入乐歌唱。 歌词与诗的分别,主要是诗不一定要入乐(合歌词与诗的分别,主要是诗不一定要入乐(合乐),歌词是要合乐的。合乐成为歌曲。歌词一般是配合乐),歌词是要合乐的。合乐成为歌曲。歌词一般是配合曲子旋律一同出现的,歌词是歌曲的本意所在。现代一般曲子旋律一同出现的,歌词是歌曲的本意所在。现代一般是配合音乐,便于哼唱的语句。是配合音乐,便于哼唱的语句。诗、词、现代诗、歌词: 诗、词、现代诗、歌词:文体形式诗、词、现代诗、歌词:文体形式不一样,抒情表达作用一样。听懂现代不

6、一样,抒情表达作用一样。听懂现代文歌词,就可以懂古代诗词曲。不仿让文歌词,就可以懂古代诗词曲。不仿让我们换位思考,将自己置身于百年或千我们换位思考,将自己置身于百年或千年前,去体悟当时作者的心路历程年前,去体悟当时作者的心路历程 。 诗词 理解是前提 考点熟于心自信点:读不懂,不影响得分。 读得懂,更能得高分。主观题:知道答什么可以得分-知识 更要知道怎么答可以得分-框架答案的规范性:分条合理,美观,一见即懂答案的规范性:分条合理,美观,一见即懂答案的正确性:知识本身答案的正确性:知识本身答案的说服性:规范性答案的说服性:规范性+ +正确性正确性+ +美观性美观性1616. .两首诗均两首诗均

7、以景结情以景结情,其,其意蕴意蕴却迥然却迥然不同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要分析。(6 6 分)分)16.16.请请结合结合香菱、朱淑真的香菱、朱淑真的生平生平,分析两首作品画线句运用,分析两首作品画线句运用“月亮月亮”意象表达的意象表达的情感情感。(。(6 6分)分)16.16.本诗第三联道出了人们向往的本诗第三联道出了人们向往的求学生活情景求学生活情景,请简要分,请简要分析。(析。(6 6分)分)意蕴:意象,意境,意思,蕴含得分点:情感。 答题步骤:译文+情感,译文:运用意象,营造求学生活情景:新词出现,先理解,先迁移,先有思路答什么可以得分。 迁移:你向往的清华大学的学生

8、的学习情景是什么样的?(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5-1615-16题。(题。(9 9分)分)咏咏月月(清)曹雪芹(清)曹雪芹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15.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A.香菱诗的首联、颔联集中笔墨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B.香菱诗的颈联分别塑造了旅人思乡和闺妇思夫的形象。先读选项,定疑错点。先读选项

9、,定疑错点。诗词距离我们短则百年,长则千年,能作为考点出现的,诗词距离我们短则百年,长则千年,能作为考点出现的,肯定是古人和我们情感一致可欣赏理解的,否则只能考蒙肯定是古人和我们情感一致可欣赏理解的,否则只能考蒙的能力了。的能力了。 既然古今相同或相近,那既然古今相同或相近,那同近点同近点是啥?是啥?一、一、情感情感:遇到同样的景,差不多的事,相关的人,产生:遇到同样的景,差不多的事,相关的人,产生我们一样的情感。我们一样的情感。二、二、情绪情绪:喜与乐,两大基调。:喜与乐,两大基调。三、三、媒介媒介:汉字:汉字-意象意象-借意象营意境借意象营意境-古人看古人看到那样的意境肯定和我们看到那样的

10、意境会产生同样的情到那样的意境肯定和我们看到那样的意境会产生同样的情感情绪感情绪四、四、考点考点:翻译理解:翻译理解-手法辨析手法辨析-情感传达情感传达-比较异同比较异同五、五、没了没了。咏咏月月(清)曹雪芹(清)曹雪芹精华精华欲掩料应难,欲掩料应难,影影自娟娟魄自寒。自娟娟魄自寒。一片一片砧敲砧敲千里千里白白,半轮鸡唱五更残。,半轮鸡唱五更残。绿绿蓑江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题目:月-夜晚才有,白天的月不会考人物:香菱-悲首联:月的精华是“月光”,月光“掩”不住,是因为亮;夜晚能看到影子-月光亮才

11、能照出影子。颔联:“砧敲“-夜晚女了出来敲打洗衣服,肯定月光亮,如果黑咕隆咚的不掉水里去吗;“白”千里-月光亮。至此,选项A说“朦胧”,肯定错。“半轮”-月有圆缺,来不“圆”之情。“残”-情感状态不好。颈联:“蓑”+“江上”=大晚上窗蓑衣在江上,代指漂泊在外的人。红袖-女子代名词;“夜倚楼”-一个女子大晚上不睡觉难道是高兴的吗。尾联:“不团圆”-团圆的情感有哪些-亲人,友人,爱人-排除掉友人,剩亲人爱人-再排除亲人,因为香菱对自己家人没啥印象对自己身世并不知晓。 只剩爱人-薛蟠。 大德歌-冬景 关汉卿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晚鸦。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

12、洒堪图画,看疏林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冬景:喜欢,不喜欢,美,不美地点:烟村时间:冬天,下雪,傍晚大体译文:冬天下着大如梨花雪,依稀看见村庄依稀四五家,雪花飘洒可以画一画,看见树林,鸦,黄芦掩映着清江,有个钓鱼的小船斜靠在江边。1 1、下列对这首元曲理解与赏析不正确一项(、下列对这首元曲理解与赏析不正确一项( ) C. C.大德歌大德歌- -冬景全曲冬景全曲由近景写到远景由近景写到远景,既既写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先找设题疑错点先找设题疑错点2 2、描写了什么、描写了什么内容内容?表达了什么?表达

13、了什么情感情感?内容:写景的诗词曲,问内容怎么答?内容:写景的诗词曲,问内容怎么答? 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意境,描绘怎样画面。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意境,描绘怎样画面。情感:有哪些人?有哪些物?有哪些事?有哪些景?情感:有哪些人?有哪些物?有哪些事?有哪些景? 人:没有人:没有 物:村庄物:村庄 事:钓鱼事:钓鱼 景:冬景景:冬景结:喜欢冬景之情,喜欢村庄生活之情。结:喜欢冬景之情,喜欢村庄生活之情。大德歌-冬景 关汉卿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晚鸦。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

14、鱼艖。冬景:喜欢,不喜欢,美,不美地点:烟村时间:冬天,下雪,傍晚大体译文:冬天下着大如梨花雪,依稀看见村庄依稀四五家,雪花飘洒可以画一画,看见树林,鸦,黄芦掩映着清江,有个钓鱼的小船斜靠在江边。总结:诗词曲考情感,怎么找?先找到,内容里出现了哪些对象-人,事,物,景。1、自己对自己:功业,事业,学业2、自己对别人:友人,敌人,故人,亲人,爱人3、自己对国家:爱,忧4、自己对事情:态度是啥5、自己对景物:喜,赞,不喜,向往把握作者及主人公形象快速理解题旨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岑参 风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 花明潘子县注,柳暗陶公门。 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注:潘子,

15、指潘岳。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日:“河阳一县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景物描写入乎,将触觉与视觉相结合,描绘出一幅和煦宜人的春日图景。B.额联运用典故,“潘子县”与“陶公门”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陶处士的赞美之情。C.尾联在前三联写景状物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陶处士生活态度的认同。D.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风格近于田园诗,与作者为人熟知的边塞诗风差别较大。16.概括诗中陶处士的形象特征,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真题作例: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岑参 风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 花明潘子县1,柳暗陶公门。 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南桥车马客,何

16、事苦喧喧。注:潘子,指潘岳。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日:“河阳一县花。”寻找解题点:1、题目: 春 处士:有才学而隐居不做官的人 别业:另营别墅 脑补:春天时节找隐居朋友玩耍2、意象: 风-暖 太阳-温暖 黄鹂-好鸟 村-田园生活 花-好看 柳-茂盛 药碗-归隐之人养生 鱼竿-闲适生活 安静 山+水=山林生活 南桥-远离上文地点 车马客-贵客,当官人 喧喧-喧哗吵闹 脑补:前三联幽静闲适山林生活,最后一联突然吵闹,对比3、作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诗人,前期写田园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岑参 风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 花明潘子县注,柳暗陶公门。 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南桥车马客,

17、何事苦喧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景物描写入乎,将触觉与视觉相结合(手法词),描绘出一幅和煦宜人的春日图景。B.额联运用典故(手法词),“潘子县”与“陶公门”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陶处士的赞美之情。C.尾联在前三联写景状物的基础上直抒胸臆(手法词),表达作者对陶处士生活态度的认同。(尾联写的就不是陶处士)D.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风格近于田园诗,与作者为人熟知的边塞诗风差别较大。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岑参 风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 花明潘子县注,柳暗陶公门。 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16.概括诗中陶处士的形象特征,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8、。 春+风+日+黄鹂=闲适 归隐 花明+柳暗+注释=高雅高洁 车马客喧嚣=对比,反衬处士的远离官场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与世无争 脑补:答题思路:先概括形象,再结合意象译句子情趣高雅。“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描写出陶处士居所的优美环境,衬托出 主人的雅趣和闲情;闲适洒脱。“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写出陶处士服药养生、持 杆垂钓的自得其乐的生活情形;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与“南桥车马客”往来奔走相对比,写出他远离尘嚣的安宁心境。通过一首几十个字的诗词,穿越千年去理解当时的人的情感,是一件很难的事。个人经历经验+主观理解判断+客观筛选推理日月不淹,春秋代序要相信文字是相通的情感是相通的你和出题人的

19、脑子也是相通的 渔翁 (过离官场 闲适 自由 【作者】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尝试白话翻译)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16、同样是写渔夫,明代的

20、孙承宗有渔家诗写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两首诗歌分别刻画了什么样的渔夫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渔家:迫于生计,艰辛劳作渔人形象。 翻译。 同情。 渔翁 (过离官场 闲适 自由 【作者】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尝试白话翻译)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渔翁:自由闲适渔人形象。 译文。 遭贬后对恬淡生活自由人生向往。 渔翁 (过离官场 闲适 自由 【作者】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尝试白话翻

21、译)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下面诗句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心境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B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 C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 D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演练: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

22、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人:时:地点:事件: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将军西第:豪华府邸将军西第:豪华府邸人:作者 洛城人时:今年 明年 唐(选项有提示) 春日地点:长安(上林苑细柳营) 洛阳(南桥 西第)事件:长安-游玩 洛阳-想象:尽兴 留客 今年 明年 长安 洛阳 独游春 应尽兴 留客 愁思 徒发 漫新 风日道 倍还人注释:仕途不顺 卑微供职 好客留客 选项:A+B:虽在长安逢春天,却愁 C+D:故乡人尽兴畅快 相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