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13日在常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13日在常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13日在常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2021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3日在常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陈金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看法。 一、“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困难的国际形势和艰难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化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
2、圆满收官,“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确定性成就。全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法治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平安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料达7700亿元,是2015年的1.46倍,年均增长6.9%,总量位居全国第26位、5年前进8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4万美元左右,稳居全国前10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616.6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长6.4%。工业一般纳税人销售达1.3万亿元,年均增长10.3%。累计实施省重大项目136个,引进总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
3、重大项目80个。 五年来,我们持续强化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积蓄新动能。预料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8%、高于省均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较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获中国工业大奖数、工业强基工程项目数全国地级市第一。万人独创专利拥有量达40.19件,是2015年的2.14倍。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9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7年全省第一。 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内外循环激发新活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国资国企、农业农村、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67.5万户,年均增长12.2%。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阅历全
4、国推广。累计实际运用外资13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600亿美元。外商投资法人企业超3000家,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达23家。 五年来,我们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取得确定性成就。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提前一年完成市定1万元标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00元、较2015年增长41.4%,茅山老区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12.7%。市区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29.8%,国省考断面水质优比例提高42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20.3%左右。 五年来,我们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
5、配收入预料年均增长8%左右,高于经济增速。教化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33%,增加学位11.9万个。建成多层次医疗、养老服务体系,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82.8岁。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8.3万套。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成为全省唯一蝉联“长安杯”的设区市,“道德讲堂”创成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品牌。 五年来,我们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城镇化率从70%提高到75%左右。建设漂亮宜居乡村1220个,创成省特色田园乡村20个、特色小镇1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溧阳市全国百强县排名提升22位,金坛区全国百强区排名提升57位,常州、武进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分别提升
6、18位、20位,常州经开区省级开发区排名提升54位,天宁、钟楼加快开发区“东扩西进”。 五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风效能和政府形象不断提升。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化等活动,持续纠治“四风”、为基层减负,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高质量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工作,环境治理工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武进区双创示范基地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三公”经费支出年均压降10%。持续推动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2442件。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前所未
7、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全面实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扎实推动“五大明星城”建设,创新专班工作机制,主动作为、化危为机,全市呈现出经济企稳向好、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预料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以上,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增速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增速全省第三。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实力指数第16位、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17位、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第18位。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城市标识深化人
8、心。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汛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市之力绽开疫情大防控、生命大救援,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再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实现确诊患者全治愈、零病亡。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智防智控、闭环管控,因时因势推动应急防控向常态化防控有序转换,牢牢守住“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在这场宏大的抗疫斗争中,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团结抗疫,涌现出很多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108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47名先进个人和16个先进集体获省级以上表彰。面对史上超长梅雨期、2.8倍于常年的降雨量,科学调度、有效应对,确保了河湖安澜、百姓安康。 想方设法稳定经济增长。精准出台“惠企20条”“稳增长2
9、6条”“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30条”等政策措施,省内领先推出“复工通”“快贷通”等举措,争分夺秒复工复产,2月底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100%,全年工业用电总量全省第三、增速苏南第一。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推动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政策干脆惠及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减免税费210亿元。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全力以赴稳就业,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4%以内,才智“五云”就业服务新体系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全力以赴稳外贸稳外资,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3%左右,实际运用外资增长15%左右。薛家“外资小镇”阅历获部省确定。多措并举促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省其次
10、,统筹3亿元资金支持文商旅发展,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胜利举办2020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全力以赴保粮食平安,“米袋子”“菜篮子”实现保供稳价,生猪产能持续复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限制在3%以内。 危中寻机集聚发展动能。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活动,新增入库项目104个,其中总投资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4个,180个市重大结转项目完成投资846亿元,竣工项目52个。出台企业上市发展新政,实施上市后备企业“双百行动”,新增过会企业16家、上市企业10家,创历史新高,累计上市企业达71家。加速壮大“253”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绿色精品钢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9家
11、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深化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支持引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省中以产业技术探讨院等项目加快建设,科教城荣膺2020卓越创新创业园区。召开新基建发展推动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5G信号实现城区全覆盖。突动身展集成电路产业,一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新增上云企业3600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1个。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群,高企申报通过率、申报数量增幅、培育入库数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公示认定高企1148家、总数突破2400家,中天钢铁、武进不锈分获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和提名奖,新誉集团获省长质量奖,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独角兽企业2家。招
12、引顶尖人才11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39个,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金牌数全省其次、奖牌数全省第一。大力发展基金产业,“龙城金谷”引进投资机构40多家。 聚焦重点推动城乡建设。大力推动高铁新城规划建设,聘请一流团队编制空间规划、产业规划,新龙湖国际金融广场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现代金融、总部经济项目签约落地。全面推动老城厢复兴发展,实施青果巷二期、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等6个历史文化修缮项目,高质量推动1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4条道路提升工程。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轨通”“电通”。扎实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下放部分城区建设管理权限,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开展市容环境整治,
13、高架沿线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着力强化交通枢纽战略支撑,编制中轴枢纽综合交通规划,主动争取常泰铁路纳入长三角多层次轨道网规划,溧高、常宜高速建成通车,常泰长江大桥、南沿江城际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在全省领先推动全域漂亮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顺当完成,100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0.6亿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沟河延长拓浚工程正式竣工,新增高标准农田6.7万亩。溧阳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升格为国家级。 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8条年度重点改革举措全面完成,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全面实施,大力提倡“店小二”“急郎中”服务理
14、念,向首批374位企业家发放常商服务卡。在全省领先推出政务服务“秒批秒办”,工业项目审批平均用时22个工作日,企业平均开办时间压缩40%以上,不动产登记交易平均办理时限压缩50%,水电气接入报装全流程压缩60%,“畅通办”品牌逐步打响。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3家园区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国际合作园区、数量全省第一。中关村高新区位列省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位。 全力以赴改善生态环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长江大爱护,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签约关停31家、平安拆除20家,连片复绿2000亩。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任务,渔民转产就业率、社保安置率均达100%。强化精准治污
15、、系统治污,完成治气工程1237项,治水工程430项,整治“散乱污”企业343家,新增污水日处理实力20万吨,市区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50天、空气优良率提高13.5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水质优比例达84.4%。中心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完成整改。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绿色园区1家。溧阳创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精准发力补齐民生短板。深化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制定三年行动安排和年度任务清单。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第五轮茅山老区“百千万”帮扶工程扎实推动,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对口支援的陕西安康实现全域脱贫摘帽。“大板房”专项整治全面推动,28.2万平方米异地
16、置换房启动建设。一般中学招生“常武一体”、义务教化“公民同招”等重大改革稳妥实施,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8万个。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完善,建成发热门诊36个、核酸检测机构26家。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加大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力度,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975万元、失业保险3.9亿元、失业补助金8418.9万元。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接受居家养老救济上门服务的老年人占比达18.6%。常州文化广场建成开放。 标本兼治强化社会治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不放松”“务必整出成效”重要指示要求,扎实开展31个行业领域平安生产专项整治、违法违规“小化工”百日专项整治,全面压实党政领导、属地管理、部
17、门监管、企业主体、员工岗位“五个责任”,全面加强平安基础保障实力建设,扎实做好省委危化品平安生产专项巡察反馈看法整改落实工作,各类生产平安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8.1%、59.6%。统筹推动“三中心合一”,网格化社会治理“常州标准”加快形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 全市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关切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侨台、海事边检、档案方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
18、力支持和监督下,全市人民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常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及部省驻常单位,向全部关切、支持、参加常州发展的海内外挚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心的感谢! 我们也醒悟地看到,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仍旧较大,“六稳”“六保”任务依旧艰难繁重;创新实力还不够强,传统产业转型提升还不够快,“三新经济”还不够活跃;集聚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实力还不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还要进一步提升;污染防治、平安生
19、产形势依旧严峻;民生改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肯定程度存在。对此,我们肯定高度重视,实行有力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各位代表,依据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制定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其次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建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抓住
20、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信念、激昂精神、真抓实干,加速中轴崛起、重振产业雄风、再创城市辉煌!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8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3%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0%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累计实际运用外资超150亿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万元。城镇新增就业突破50万人。绿色发展活力持续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领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
21、,突出抓好六大举措: (一)深化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建设高质量的国际化智造名城。坚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高扬创新旗帜,营造创新氛围,完善创新生态,以政府基金撬动全社会2000亿元创新投入,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力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数字强市,培育壮大地标性产业和将来产业集群,打造长三角特色显明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智造名城形成强大竞争力和广泛影响力。 (二)充分发挥区位产业比较优势,建设高能级的长三角中轴枢纽。依托“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的区位优势和工业门类全、配套实力强的产业优势,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民
22、生项目,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基本建成以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为主要特征的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努力把城市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实施全方位开放和融合战略,建设高水平的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着力在供需对接中锻造关键环节,在内需体系中打造重要支撑,助力国内经济循环更加畅通;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更高层次参加国际分工,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赢得战略主动。 (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
23、高颜值的漂亮江苏常州样板。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爱护格局,调高调优调轻调绿产业结构。突出抓好长江大爱护,深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建设全域漂亮乡村,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加快实现基本消退重污染天气等目标,确保绿色产业发展、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形成漂亮常州建设的空间布局、发展路径、政策机制。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高品质的和谐华蜜城市。围绕“八个更”要求,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加快补短板、强弱项,财政支出中民生投入占比在80%以上。想方设法保障更高质量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有,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GDP增幅;完善
24、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高质量教化体系和健康常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华蜜感、平安感不断提升。 (六)坚固树立平安发展理念,建设高效能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统筹抓好发展和平安两件大事,把平安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着力构建全市域覆盖的公共平安体系、高效协同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常州。以开展平安生产专项整治为抓手,以创建国家平安发展示范市为目标,大力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实力、突发公共事务应急实力、防灾减灾救灾实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筑牢城市平安屏障。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性的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25、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仔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妙生活须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平安,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大力弘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常州精神,坚持不懈抓创新抓环境抓项目,深化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强力推动“五大明星城”建设,争创更多第一唯一,努力成为全省现代化建设走在前
26、列的一面旗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果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进出口总额、实际运用外资稳中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生产平安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完成省定节能降耗和生态环保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厚植区域创新发展新动能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新一轮“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打造链主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集群,认定高企1200家
27、以上,瞪羚企业达200家、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达20家。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实力,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0家、省级30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在新能源汽车、石墨烯碳材料等领域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新实施5000万元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个。 提升园区创新载体功能。优化区域创新布局,统筹实施“一区(市)两园”工程,支持金坛、天宁、钟楼筹建高新区。扎实推动开发园区转型创新,推动常州经开区、江苏中关村、金坛开发区升格国家级,促进常州、武进高新区争先进位。强化常州科教城辐射带动作用,启动建
28、设东部“科创走廊”。做优做特中以、中德、中欧、中瑞等合作园区,提升省中以产业技术探讨院、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等载体功能。加快苏澳合作园区建设,高水平建设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大力引进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探讨建设“龙城试验室”,激活现有创新载体活力,新增重大创新平台30家以上。 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科创政策体系,打造更加开放包涵的创新创业生态。筹集80亿元创新发展资金,按1:4撬动社会资本形成规模400亿元创新创业发展投入。完善聚才留人机制,加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吸引更多留学回国人员,提高在常高校毕业生留常率,引进各类人才10万人以上。完善人才安居、
29、教化保障,推动人才服务国际化。深化实施“技能龙城”建设和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壮大高技能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实施“揭榜挂帅”,形成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高标准推动国家学问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强化学问产权创建、爱护、运用,加快建设常州学问产权爱护中心,万人独创专利拥有量达43件。 (二)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深耕重大项目。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突出“双招双引”,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紧盯大型央企、实力民企、知名外企,聚焦构建特色显明、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招引总投资100亿元或1
30、0亿美元项目4个以上,总投资30亿元或3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1个以上,总投资10亿元或1亿美元现代服务业项目9个以上。大力推动莱赛尔纤维、承芯半导体、长海玻纤等省市重点项目,完成产业项目投资860亿元、竣工项目50个。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催生项目、实施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深化合资合作嫁接项目,新实施技术设备投入超亿元技改项目30个。 做强先进制造。深化实施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安排,推动“253”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整体跃升,着力打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标杆。聚力打造将来产业,建立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重点打造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工业和能源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碳复合材
31、料、生物医药、空天信息、5G通讯等高成长性产业链。深化实施质量强市、品牌兴市和标准化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更多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新增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50个。 强化数字赋能。实施数字经济倍增安排,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落地一批新基建重大项目。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支持微亿智造、航天云网等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建设,新增上云企业3000家、上云设备1万台,新建智能工厂、智能车间60家。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家、工业设计中心20家。 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月星江南环球中心、曹山将来城
32、等重大项目建设,辖市区全部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大运输河文化带,完成青果巷二期改造,实施大庙弄街区改造等项目,主动推动焦溪古镇申遗工作。推动“旅游+”,提升主题公园、乡村旅游内涵,打响工业旅游、红色旅游、食美常州、“龙城夜未央”品牌。加强旅游宣扬,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主动发展才智旅游,开通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直通车。 畅通金融活水。推动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完善企业金融顾问制度,扩大制造业贷款投放规模。深化科技金融创新、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构建多元化科技金融体系。加快建设“龙城金谷”,做大做强基金产业,新增金融市场主体超300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贷投
33、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量超230亿元。深化实施上市企业倍增安排、上市后备企业“双百行动”,推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加大投入,新增上市公司15家以上。 (三)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 建设中轴枢纽。加快构建以枢纽型、战略性、功能化为特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开工建设常泰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常州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德胜河航道整治等项目,加快南沿江城际铁路、常泰长江大桥、苏锡常南部高速、溧宁高速、魏村枢纽等工程进度。启动建设“高速中环”,开工建设丹金杭高速,做好靖澄常宜高速、苏锡常南部高速西延、滨江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优化物流布局,加快综合港务区建设,深化公铁
34、水空多式联运,发展才智物流、绿色低碳物流,主动引育物流龙头企业,加快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 发展城市经济。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才智商店”“才智商圈”“才智街区”,促进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楼宇经济,高起点建设一批双创载体,各板块新增10万平方米写字楼。主动培育体育经济,举办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提升发展会展经济,细心办好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科技经贸洽谈会、
35、中国职业教化国际论坛。 创优营商环境。围绕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纵深推动“放管服”改革,制定实施重点任务清单2.0版。深化实施“一网通办”,推动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强化数据共享,加快电子证照集成化应用,打通“高效办成一件事”环节。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 “证照分别”改革全覆盖。推动“互联网+监管”,探究包涵审慎监管、信用监管。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引导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依法同等爱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市,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提升开放水平。发挥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作用,复制推广自贸区阅历,提升对外开放
36、能级。大力集聚高能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型机构,支持外企增资扩股和利润再投资,实际运用外资30亿美元以上。引导企业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开展跨境经营合作,大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做好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促进跨境电商、物流分拨等新业态发展。大力推动城市国际化,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加强国际人文沟通合作。 (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新提升 促进板块竞相发展。统筹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推动各板块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协同发展。推动溧阳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金坛建设常州西部新城区、发展新增长极。支持武进
37、打造生态滨湖区、现代智造城,新北打造城市新中心、创智新高地、滨江宜居城。支持天宁、钟楼实施开发区“东扩西进”,打造城市经济新高地、特色园区新标杆。推动常州经开区打造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桥头堡。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规划提升行动,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高架沿线重点片区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加快高铁新城建设,重点实施环新龙湖商业圈整体开发、常州北站站城一体综合枢纽建设,推动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动老城厢复兴发展,重点改造塔寺园、文化宫广场、南大街莱蒙商圈、购物中心等片区。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5号线开工建设。深化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完成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快
38、推动81个老旧小区改造,中心城区“大板房”易地置换房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统筹政策资源支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加强背街小巷治理、户外广告管理、物业管理、犬只规范化管理。新建和优化提升菜市场10家。优化交通组织,新增公共停车位1万多个。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建改扩建农村公厕185座,规划发展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和处理设施运行率达95%以上,完成30%以上农村小微水体整治任务。推动编制“多规合一”好用性村庄规划,有序推动农夫集中居住和农房改造。推动农村马路提档升级,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坚持示范先行、系统推动,加快全域漂亮乡村建设,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以上
39、。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保障粮食平安为底线,以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实施新一轮现代农业“310”发展安排,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才智农业,加强种质资源爱护管理,接着扩大生猪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高素养农夫4500人。组织实施100个以上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支持溧阳、金坛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同等交换、双向流淌。 (五)构筑生态绿色发展新优势 攻坚污染防治。始终把爱护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扎实推动“4+1”工程,深
40、化开展“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创建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持续推动长江“十年禁渔”落地落实,打赢禁捕退捕长久战。聚焦PM2.5、臭氧等重点防控污染因子,秋冬季等重点时段,“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治理等重点领域,实施精准管控。以通江、入湖河道为重点,开展清理“毛细血管”行动,新建15条“五好河道”。全面完成新孟河延长拓浚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武南河片区“畅流活水”等工程。加强危急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织密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实现全天候、即时性、智能化监管。 推动绿色转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建设生态
41、经济体系。聚焦“低效供应、低端产能”坚决做减法,持续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推动化工、钢铁、建材、印染、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聚焦“高端产能、绿色产业”持续做加法,主动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培育绿色工厂20家。探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深化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支持中欧(常州)绿色创新园、中德(常州)生态绿色城建设发展。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增加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建设生态绿城。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生态平安缓冲区建设和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沿江生态复绿等生态源爱护工程,建设新孟河生态廊道等重点
42、项目,实现增核2000亩、扩绿1000亩、连网20公里,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大力建设“口袋公园”,让更多市民出门见园、开窗见绿。 (六)提升全民共享发展新成效 推动就业创业。全市采集、开发就业岗位3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职业技能补贴培训12万人次,城乡“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完善高校生、退役军人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新就业形态。 建设健康常州。全面开展27项健康常州行动,接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工建设常州医学院,基本建成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大楼、市二院阳湖院区二期、市儿童医院迁建等项目,加快规划建设市三院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常州医学中心、市二院城中院区
43、迁建等重点项目。13家三级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新增1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提升改造3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开展2220户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12万名老年人供应居家上门服务,新增一批普惠托育机构。新建和更新270个村(社区)健身路径,推动220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促进教化发展。实施57个学校新建、改扩建重点项目,增加学位16500个,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16所、市义务教化“新优质学校”8所,提高一般中学招生比例。建设“四有”好老师团队,新增“五级阶梯”老师650名。高度重视青少年身体素
44、养和心理健康,改造提升60所义务教化学校教室照明。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创建应用技术高校,打造全国一流的职业教化创新发展高地。加快建设河海高校常州新校区、南航天目湖校区二期、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 完善社会保障。实施新一轮茅山老区“百千万”帮扶工程,完善兜底保障机制,坚决防止因疫因病致贫返贫。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加快推动大病保险市级统筹和医疗救助政策全市统一,主动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面,推动住房公积金扩面,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旺盛文化事业。深化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
45、能提升工程,建设15家“秋白书苑”、12个才智广电镇(街道),推动“社区每天乐”“文化100”等活动提档升级。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推出一批原创文化精品。整体提升“常州三杰”纪念馆,打响“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 各位代表,在广泛征集建议、充分探讨论证、多方征求看法的基础上,我们遴选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本次人代会票决。市政府将狠抓工作落实、强化督查考核,并接受市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七)开创市域平安发展新局面 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可知可控、精准防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压实“四方责任
46、”,用好“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阅历做法,持续强化隔离场所管控、医疗机构防控、进口冷链监管、活动举办管理、应急快速处置,全面落实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创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织牢织密疫情防护网络,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深化开展平安生产专项整治。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不放松”“务必整出成效”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高起点、高标准推动“三年大灶”,压紧压实“五个责任”,深化排查整改风险隐患,加强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实抓好省委危化品平安生产专项巡察反馈看法整改落实工作,开展“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危急化学品运用平安专项治理行动、
47、交通运输平安生产“百日行动”。强化科技兴安,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大危急源实现“一表清、一网控、一体防”动态监测预警,全面提升本质平安水平。 突出公共平安体系建设。科学编制公共平安体系规划,制定完善重点领域平安规程和平安标准,加快构建全域覆盖、全民参加的公共平安体系,推动公共平安治理向标本兼治、系统治理转变。提升平安基础保障实力,推动镇(街道)配齐安监专职人员,建强27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300台以上。大力开展平安宣扬“五进”活动,实施重点岗位人员大培训、应急救援大演练。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等重点领域监管,提升全链条质量平安保障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常州,加快推动“一网统管”、建设“城市大脑”,推行“五城五化”社会治理模式,争创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推动“网格+警格”深度融合,深化“平安前哨”工程建设,建立“一站式”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严格落实镇(街道)“属地管理”事项清单,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建典范性全国文明城市。加强新时代“龙城铁人”民兵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八)呈现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 开创新局面,走好新征程,必需坚固树立“四个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