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风波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定风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苏轼生平及其词风。2、学习和掌握词的鉴赏方法。过程和方法1、朗读背诵,整体感知本词。2、自主、合作、探究出本词人物形象及写作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品味作者超然洒脱、坦荡豁达的心胸,养成高雅脱俗的高尚情趣。2、正确对待逆境与叵运,保持本色,展现真我。教学重点:领悟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境界,学习即景抒情、即小见大、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品味词语,分析形象。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讨论、探究教学课时:1节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配乐图画,教师充满激情地诵读介绍:有这样一个人,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
2、奔腾的旋律;他将诚挚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生命演绎着本色的张扬。无需夸耀,不容粉饰,他的名字本身就闪着熠熠的光彩。苏轼(板书),这是个在沉醉了几百年的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名字。苏轼是一杯水,温柔多情,爱悬于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不掩饰内心的思念,甚至有时还会有“夜来幽梦忽还乡,唯有泪千行”的经历。天人永隔的分离,肝肠寸断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思念,在如水般流淌,把本色细细说讲。一位至情的文人,不在乎“好男儿志在远方”的劝谏;不理会“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名言。他将灵魂深处那浅浅的相思,淡淡的哀愁诉说着,不理会世俗的眼光,至情的本色由我张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定风波。(板书课题)二
3、、知人论世学习诗词需要知人论世。(展示课件)看大屏幕了解“苏轼其人”。(学生看)苏轼其人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1071年,请调杭州,作饮湖上初晴后雨;1074年,调任密州,作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江城子密州出猎;1079年,移任湖州;1080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自此别号东坡居士),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1084年,49岁恢复名誉,连升三级,官至翰林学士侍读。后与司马光政见不合,请调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郎,至礼部尚书;1093年,“新光执政”
4、,以“讽刺先朝”贬为惠州安置,并再贬儋州;1101年,大赦,归任朝奉郎,归途中卒于常州。坎坷的命运,非凡的经历,历练旷达的性格,成就一代旷世奇才。(展示课件)快速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三、朗读背诵1、展示“竹林听雨”优美动画课件,教师示范激情背诵。2、要求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争取能背。3、检查诵读。学生集体诵读后,教师鼓励说:背诵是鉴赏的前提,积累是智慧的灵光,学诗词必须多背诵多
5、积累。暂时背不熟的同学上完这节课后也一定会背!四、鉴赏品评(一)梳理内容,描述形象1、词语理解:(展示课件)这首词有些词语的意思需要大家弄明白,请看大屏幕,理解词语,学生回答(略)。狼狈马料峭春风向来2、脉络梳理:下面谁来概括一下这首词的上、下阕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展示“脉络梳理”课件。3、描述形象:联系背景,结合具体词语,展开想像,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苏轼形象。学生思考发言,教师抓住发言要点板书:谁怕从容不迫归去旷达乐观形象概括学生答语中苏轼的形象:苏轼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精,顶风昌雨,不畏艰难,是从容不迫,旷达乐观的诗人。4、学生集体背诵本词,做到口中念文词,心中有东坡。(
6、二)鉴赏艺术特色诗歌欣赏除了要分析形象,还要分析技巧和语言。请大家讨论一下,说说本词写法上的特点。学生思考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并板书:一语双关自然与政治一如家常无语不可入即景生情无事不可入即小见大借题发挥手法语言(三)走近苏轼,感悟生活同学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得与失、成与败、荣与辱,总是相伴相生,苏轼对人生的态度和境界,对我们大家又有哪些启迪呢?请大家谈谈感悟。学生自由探讨,踊跃发言。具体内容略。五、迁移拓展展示课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答案由课件展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7、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答:托物寓人或移情于物。下阕描写缥渺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2、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答: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情怀。3、比较定风波与这首词,思考两首词的风格和情感。答:定风波词风偏于豪放,这首词词风婉约;定风波感情上旷达乐观,这首词则自伤自许。两首词相互补充,体现出苏轼本色真我的风采。六、教师小结(展示图画课件)教师小结:苏轼用至情、用真我、用生命张扬了本色,给我们以无尽的遐思和启迪,课下请多读点、多学点苏轼,让我们的青春本色更加亮丽!最后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将这首词大声齐背一遍。(学生充满激情地背完时)教师语: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