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荷塘月色公开课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歌曲荷塘月色。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凤凰传奇版荷塘月色与课文两者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一样啊? (前者欢快愉悦,后者低沉)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把这种低沉朗读出来呢? (通过语调和语速,语调要放低沉,语速要缓慢,而不是放声快速朗读,把散步读成跑步。)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民乐荷塘月色,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合理,语速轻缓,语调沉吟。 2、老师和学生一起正音,划出易错字。 三、理清课文结构 1、同学们,朱自清为什么大晚上去荷塘散步啊,能不
2、能从课文找到原因呢?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课文第一段) 2、那么第二段写的是什么呢? (荷塘周围的环境:小煤屑路、幽僻、多树) 3、人在心神不宁的时候总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去处,一个人呆着,这是为什么呢?找原文! (独处有妙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自由人) 4、第三段末尾“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此刻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通过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承上启下,由情语入景语,通过一个“且”字,流露出暂离现实的淡淡愉悦) 5、课文接下来写景的部分是哪几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4至6段,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月光、轻雾、树影、荷塘四周的树、路灯光、蝉声、蛙声) 6、
3、多美的荷塘、多好的月光啊,由眼前之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南朝江南采莲的情景,惦着远在江苏的故乡。) 7、南朝时江南采莲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西洲曲为证) 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里,人们开心、自由无拘束,朱自清心生向往,也说采莲是“有趣的事”。今晚的荷花开得很好,然而却再也看不到人们采莲的情景,况且这里的莲花也是不许采摘的,所以作者又说“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8、当年的自由欢乐,或者说朱自清向往的快乐在今天已经是一种奢侈难求的东西,为什么呢?(联系时代背景) 这样一想啊,就连在看荷塘时淡淡喜悦也没有了,回到了家,
4、心情又回到了“颇不宁静”的状态。 小结:课文是以作者的行走路线为线索,展开文章,心情从“颇不不宁静”得宁静失宁静,展现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本文是一篇广为传诵的写景散文,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赏析课文写景的部分,研究一下朱自清是怎样把荷塘月色写得如此之美的,我们也学学人家的方法。 二、赏析探究 学生齐读课文第4段 1、这一段写了荷塘里的哪些景物?分别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荷叶比喻舞女的裙(舒展的形态) 荷花拟人、比喻袅娜、羞涩(妩媚多姿),明珠、星星、美人(洁净、明亮、娇美)荷香通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新奇真切) 荷波比喻闪电 (练习:用比喻、拟人、同感各写一个
5、句子。) 2、同学们,这一段在音韵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读起来有什么感受?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情感舒缓,富有音乐美。大家回忆一下再别康桥,在那一课我们讲了诗歌“三美”,其中“音乐美”通过什么来表现?除了押韵,就是叠词的使用。那么大家再看一下课文,是不是也有相同之处呢? 3、让学生找出第4段的叠词 “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缕缕、”“密密”、“脉脉” 4、这样的叠词在别的段落还有没有呢? 第2段“蓊蓊郁郁” 第5段“静静地”、“薄薄的”、“淡淡的”、“弯弯的” 第6段“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的”、“隐隐约约” 5、用一个词总结荷塘的特点素雅宁静 学生关上书,一起背诵第
6、4段。 6、课文第5段写了月光,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请把它们分别找出来。 正面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比喻),动词“泻”写出了月光从空中一泻无余的情态,把月光写出了动感。 月光本是抽象的事物,很难描绘,但是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巧妙地办法,那就是借写景物来表现月光,这叫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动词“浮”写出了雾的轻柔升腾的情态。 “叶子和花笼着轻纱的梦” 树影 7、用一个形容词概括本段月色特点朦胧 师生一起背诵第5段。 8、齐读第6段,找出描写的对象有哪些,并说出它们是按怎样一个顺序来描写的。 树:荷塘四面的树、树的空隙、树色 树梢上的远山 树缝里的路灯光 蝉声和蛙声 (由远到近,由静及动) 9、荷塘四面昏暗、热闹 小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这篇文章的语言和艺术手法,同学们从中有没有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呢?用作者的行踪(作者的情感变化)作为串联文章的线索,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动语的恰当选用、叠词的运用,引用古诗,有情有景,让这篇文章既有文采,又内容充实饱满。 作业:1、将课堂练习的三个句子整理修改,写到作业本上 2、背诵第4至6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