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四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第四单元导学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上)语文导学案 第四单元 12姥姥的剪纸 (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3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字里行间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读通课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熟能生巧”。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分段并概括段意。【活动方案】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 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音。2小组合作:轮流读生词,交流识记方法,讨论“刁难、挑剔、耍
2、赖、调皮蛋、熟能生巧”在文中的意思。朗读课文,及时纠错。3展示课文朗读,互相考问词义。活动二: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认真朗读课文:围绕课题,用一个词来形容姥姥或她的剪纸。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2组内交流。3展示质疑。活动三:三读课文,理清脉络。1浏览全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2组内讨论分段。3全班交流。【检测反馈】1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下画“ ”。刁难(nn nn) 择菜(zhi z) 啃食(kn kng) 联结(je ji)数九隆冬(sh sh)有求必应(yng yng)2选择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说一句话。一、导入新课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
3、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姥姥的剪纸。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出示“活动一”,学生学习。(师巡视,了解学生解词方法)2检查活动成果。(1)抽号读生字词、互考词意。(2)抽号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出示“活动二”。(师了解点拨学生的疑难之处。)2小组代表展示。(提醒学生评点、补充)四、三读课文,理清脉络1关于姥姥的剪纸,课文讲了哪些情况?出示“活动三”。2.小组代表展示。(师点拨)【检测反馈】1在
4、加点字正确读音下画“ ”。刁难(nn nn) 择菜(zhi z) 啃食(kn kng) 联结(je ji)数九隆冬(sh sh) 有求必应(yng yng)2选择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说一句话。12姥姥的剪纸(二)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味词句,感悟姥姥的神,体会剪纸里蕴含的情。【活动方案】活动一:感悟“神”1. 朗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表现姥姥剪纸“神”的语句,想想:姥姥剪纸“神”在哪里?姥姥剪纸为什么这么“神”?2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从诵读开始)活动二:品味“爱”1默读712自然段,想想:幼小时,姥姥用剪纸“拴”着我,从那一幅幅“牛兔图”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
5、组内交流,分角色读好712自然段。3全班展示:读课文,说体会。活动三:铭记“情”1自由读第13自然段:用心读一读描写剪纸画面的语句,我想给它取名 。姥姥是想通过剪纸对我说:“源源,”看到这幅剪纸,我想说:“姥姥,”2组内交流(扮演姥姥和“我”,练说)。3展示质疑。【检测反馈】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首小诗:好想:每当捧出姥姥的剪纸,总会想起 ,想起 。忘不了 ,忘不了 好想,回到从前,坐在姥姥的身边!2.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一、复习导入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姥姥的剪纸哪些情况? 姥姥的剪纸艺术堪称“神”,姥姥的剪纸含着浓浓的爱,深深的情。二、感悟“神”1姥姥的剪纸“神”在哪里?出示活动一。2.
6、组织交流,随机点拨。3. 小结:姥姥身怀剪纸绝技,又广结善缘。她是多么了不起啊!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三、品味“爱”1对“我”来说,姥姥的剪纸含着浓浓的爱。出示活动二。2.组织交流。3.小结: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浓浓的亲情。四、铭记“情”1.姥姥的剪纸还传递着深深的情。出示活动三。2.组织交流,点拨。3.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
7、浓的亲情感染了。齐读课文末节。三、总结全文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13牛郎织女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活动方案】活动一:研读课文,体味情感。1.品读课
8、文,你从哪些地方读出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2.组内交流。 3.班级展示。活动二:复述课文,再现故事。1读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排列下列小标题。( )牛郎喂牛,老牛诀别 ( )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牛郎老牛,相依为命 ( )天河永隔,七夕相见( )王母严惩,抓走织女 (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 )老牛指点,见到织女 ( )心急如焚,追赶被阻2组内根据上面的小标题练习复述课文。3班级展示。活动三:走出课文,拓展延伸。1回忆课文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2组内交流。3全班展示质疑。【检测反馈】我们想对织女和牛郎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9、。 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相机板书:老牛 牛郎 织女 王母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事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人物以及故事所要表达的感情。二、精读课文活动一:研读课文,体味情感。1.品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读出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2.组内交流。 3.班级展示。活动二:复述课文,再现故事。1读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排列下列小标题。( )牛郎喂牛,老牛诀别 ( )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牛郎老牛,相依为命 ( )天河永隔,七夕相见( )王母严惩,抓走织女 (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 )老牛指点,
10、见到织女 ( )心急如焚,追赶被阻2组内根据上面的小标题练习复述课文。3班级展示。活动三:走出课文,拓展延伸。1回忆课文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2组内交流。3全班展示质疑。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2每个民间节日有什么不同的习俗呢?请连线: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3每个民间节日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它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14.安塞腰鼓(一)教学目标: 1
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16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3.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活动方案】活动一:学生字,解词语。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在文中划出生词。理解词语。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展示。活动二:读课文,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完成:按照“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用“”标出。课文重点写的哪部分?2组内交流。3班级交流。 活动三:抓线索,明结构。1.朗读读517自然段,思考:“好一个
12、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的?“好”体现在哪四个方面?2小组交流。好在有 的舞蹈场面 好在有 的鼓声好在有 的击鼓后生 好在有 的舞姿3班级交流。【检测反馈】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骤雨(zu zhu) 耳畔(pn bn) 战栗(l s) 枣树(zho zo)愈捶愈烈(chu cu) 戛然而止( ji) 一、导入新课 1观看安塞腰鼓表演视频,说说感受。2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齐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二、学生字,解词语1出示活动一,学生学习。2小组展示,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三、读
13、课文,知内容1课文介绍了安塞腰鼓的哪些情况?是说明式的,还是叙事式的? 2出示活动二。 3小组展示。 四、抓线索,明结构 1出示活动三。2小组展示,师点拨概括的方法。 14、安塞腰鼓(二)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的性格。2体会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活动方案】活动一:感受蓄而待发的后生美。1自由朗读14自然段,思考:腰鼓表演就要开始了,我看到了什么?从“茂腾腾、朴实、沉稳而安静”这些词中读出了什么?把感受写下来。2小组交流。3展示朗读。活动二:观赏火烈场面的舞蹈美。1轻声读读57自然段,想想:作者用了哪些方式表达舞蹈场面的?2小组交流,朗读。 3班级展示。 活
14、动三:聆听激越粗犷的鼓声美。1 大声读读810自然段,思考:六个“隆隆”的作用是什么?发挥想象仿写: 成了牛皮鼓面了,我听到了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检测反馈】“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出现这些句子? 一、复习导入 我们说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它究竟美在何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寻美比赛!二、感受蓄而待发的后生美1.出示活动一。2.小组展示。3.小结。三、观赏火烈场面的舞蹈美1舞蹈开始了!出示活动二。2小组展示,朗读。 3小结。 四、聆听激越粗犷的鼓声美1听那鼓声!出示活动三。2小组展示,朗读。14、安塞腰鼓(三)学生活动
15、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继续领略黄土高原后生豪放的性格和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活动方案】活动一:感受击鼓的后生美。1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在喜欢的句子旁写感受。 2小组交流。 3班级展示。活动二:欣赏变幻的舞姿美。1 轻声读读1417自然段,思考:理解“叹为观止”。为什么后生们的舞姿使人叹为观止?2小组交流。 3班级展示。 活动三:意会鼓止的寂静美。1自由朗读182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极力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检测反馈】1.按课文内容填空。_,是急促的鼓点;_,是飞扬的流苏;_,是蹦跳的脚步;_,是闪射的瞳仁;_,是强健的风姿。2每一个舞姿
16、都_,每一个舞姿都_,每一个舞姿都_,每一个舞姿都 ,使人叹为观止。 2课后练习3。一、复习导入朗读1-11自然段。(女生读、男生读、齐读)二、感受击鼓的后生美1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击鼓的后生们身上出示活动一。2.小组展示,朗读。3.小结。三、欣赏变幻的舞姿美1.仔细欣赏后生们的舞姿吧!出示活动二。2.小组展示,朗读。四、意会鼓止的寂静美1.引读: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 出示活动三。2小组代表展示。3.小结。三、总结课文 1如果给安塞腰鼓设计一句广告,你准备怎样写?2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作者是在赞美安塞腰鼓,更是在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赞美宽厚辽阔的黄土高原,赞美生活在黄
17、土高原上那“元气淋漓”“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的人民。作者于文中表现出的高超的抒情的技巧,也像那鼓声一样,震响在我们的心里! 练习4 (一)教学内容: 练习4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俗语,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和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成语。3用钢笔字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了解俗语,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和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成语。【活动方案】活动一:进入情境,了解俗语。1自读语文与生活1的内容,思考舅舅的话是什么意思?2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活动二:众说纷纭
18、,理解俗语。1轻声读语文与生活2的内容,思考:它们分别讲的是哪一方面的俗语?我还知道的俗语有 。2组内轮读俗语,交流以上问题。3班级展示。活动三:了解戏曲,积累成语。1大声读读十二个成语,结合插图,想想是以什么为主题的成语? 2组内合作:交流成语的意思。试背。3班级展示。【检测反馈】1补充成语。粉( )登场 唱念( )打 余音绕( ) 感人( )2写出几个你已经记住了的几个俗语。 一、浏览内容二、进入情境,了解俗语1.出示活动一。2.小组代表展示。三、众说纷纭,理解俗语 1.出示活动二。 2.小组展示。四、了解戏曲,积累成语1.出示活动三。2.小组展示。(背诵形式可多样) 练习4 (二)学生活
19、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用钢笔字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2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活动方案】活动一:描红字帖。1读一读,看一看整段文字,观察体会行款布局的美观与重要。2组内交流观察所得,各自进行钢笔描红。3展示评议。活动二:学习解释。1读读学会解释的1、2自然段,思考:我们遇到被别人误会时,应该怎样做?如果你碰到下面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单小英早上乘车去学校,正赶上北大桥堵车,挤得水泄不通。她绕道赶到学校,迟到了五分钟,老师批评她不遵守学校的制度。2组内交流归纳:当被别人误会,解释时要注意什么? 3班级交流活动三:演练情境。1根据以下两个情境,想想怎么解释?A.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挺起劲儿。”B.李东方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一个小妹妹跌倒了,便跑过去把她扶起来。一位阿姨走过来,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把我的孩子碰倒了?”2组内选择一个情境演一演。 3全班展示。【检测反馈】你遇到过被误会的情况吗?你当时怎么解释的?把经过写下来吧。一、浏览内容二、描红字帖1出示活动一。2.小组展示。三、学习解释 1.出示活动二。 2.小组展示。四、演练情境1.出示活动三。2.小组展示,师提示生及时点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