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825770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 http:/sw.fjjy.orgA组双基题组1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解析】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由此判定A、B正确,C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结合图D判断D项正确。【答案】C2(2013济南高三一模)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

2、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解析】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题图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反射弧为abcde,痛觉在大脑皮层(甲处)形成,而不是脊髓(乙处)。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化学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答案】B3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A项的一极在膜内,另一极在

3、膜外,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仪器指针偏转。B、C、D三项的两极同时在膜内或同时在膜外,测不到静息电位。【答案】A4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脑干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如呼吸中枢【解析】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阅读,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排尿中枢等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脑干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如呼吸中枢等“生命中枢”。【答案】BB组高考题组1(2

4、012安徽高考)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理解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及膜电位的形成,能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对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静息电位时,Na浓度膜外高于膜内,受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由膜外运输到膜内,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故B、D错误;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Na

5、由膜内运输到膜外,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故C错误、A正确。【答案】A2(2012山东高考)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

6、通透性增加,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免疫。【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2)M点在静息电位时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变成动作电位,其膜两侧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由图可知,手指皮肤内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经M(传入神经)传入脊髓,再由N(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屈肌和伸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可由b传到c,不能由c传到b,故刺激N点,c处可检测到兴奋,b处检测不到。(3)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

7、性增加会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2)内正外负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非特异性课后限时自测(二十五)(对应学生用书第289页)(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2013海南高考)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析】神经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

8、,且只能通过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A、C正确;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没有受到刺激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错误;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答案】B2(2013日照高三一模)右图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Bd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

9、变化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解析】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电流能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并能通过神经肌肉突触引起骨骼肌收缩;d表示神经肌肉接头,是突触的一种,所以神经冲动在此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最终引起肌肉收缩;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负电荷。且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不能通过神经肌肉突触传向传出神经,因此c处无电位变化。【答案】B3(2014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D在A

10、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解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属于膝跳反射中的效应器。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刺激A处可引起屈肌收缩,但兴奋的传导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能称为反射。【答案】B4(2013西安五校一模)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解析】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通过了突触

11、间的传递,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以维持电位差。【答案】B5(2013滨州一模)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乙A静息电位是指之间的膜内电位差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解析】静息电位是指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而代表的都是膜外电位,A错误;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图

12、乙表示的属于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而有些激素是分泌蛋白,C正确;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再转换为电信号,D错误。【答案】C6(2013云南昆明一模)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解析】a点受刺激时,膜外由于Na内流导致其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

13、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D7(2013黄石二中高三压轴)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下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纤维上均产生了动作电位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解析】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受体结合,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并释放抑制性递质,该递质与屈肌运动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阻止Na内流即动作电位的产生。伸肌反射需两个

14、神经元即可完成。【答案】C8(2012海南高考)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解析】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A正确;乙酰胆碱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由突触小泡摄取并贮存,B正确;激素不提供能量,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只起信号分子的作用,C错误;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D正确。【答案】C9(2014烟台模拟)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

15、属于反射现象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解析】刺激肌肉,信号先传到电流表左边,产生电位差,再传到电流表右边,产生电位差,所以电流表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项正确。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M点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现象,B项正确。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应为化学信号电信号,C项错误。刺激N点,兴奋只能传导到N点左边的细胞体处,所以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答案】C10.(2013苏州模拟)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

16、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S区受损,患运动性失语症,H区受损,患听觉性失语症。由此判定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13分)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代表效应器的应为标号_,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及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2)图2中的1表示_,该结构可能由_(一种细胞器)形成,1中的物质是_。(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

17、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产生_的作用,此反射属于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作用。【解析】(1)根据神经节的位置或突触A的结构可以推断,为感受器、为传入神经、为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为效应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的膜外是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当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此时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2)图2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1应为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该结构可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3)图3中

18、的Y来自脊髓,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当兴奋到达Y后,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并传导,最后引起肌肉收缩,此反射属于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取指血时手指并未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此时X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这正好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的控制。【答案】(1)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2)突触小泡高尔基体神经递质(3)兴奋非条件抑制12(13分)(2013安徽省怀县高三押题

19、)下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如下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_。(2)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的特点,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图示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_。(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肌细胞收缩。研究得知,简箭毒碱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却没有乙酰胆碱的效应。当发生简箭毒碱中毒时,肌肉表现是_。某种麻醉剂分子能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可促使_(填“

20、Na”、“Ca2”、“Cl”或“K”)内流而形成抑制,从而产生麻醉效果。(4)动态皱纹是由于面部表情肌长期收缩牵拉皮肤而引起。“肉毒毒素美容”已经成为时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皱方式。结合图解分析,“肉毒毒素美容”的原理:肉毒毒素与_上Ca2通道结合,阻止了Ca2内流,影响了神经递质释放,导致面部肌肉松弛。(5)乙醇能影响人体神经行为能力,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明显降低,可以推测较高浓度乙醇会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解析】(1)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2)神经递质是以胞吞的方式从突触前膜的

21、突触小泡中释放的,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这种方式有利于神经递质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3)由于简箭毒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没有乙酰胆碱的效应即肌肉不收缩,或者造成肌肉松弛等。某种麻醉剂的麻醉机理应是麻醉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阴离子(Cl)内流,使突触后膜持续维持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导致兴奋无法传递。(4)由题干信息递质释放的机理可知“肉毒毒素美容”的肉毒毒素与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结合,才能达到美容的效果。(5)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由此推断较高浓度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答案】(1)效应器(2)流动性在短

22、时间内神经递质大量释放,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3)松弛(不收缩或者舒张)Cl(4)突触前膜(5)延长13(14分)(2014济南高三模拟)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1、2是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A、B、C为突触,请据图回答问题。膝跳反射弧(1)由图可知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如果图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填字母)。(2)若刺激图中1处,图中伸肌_,屈肌_(填“收缩”或“舒张”)。(3)若某药物可以阻断伸肌收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而不是阻断突触处的传递。实验原理: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刺激来自神经传导的兴

23、奋。实验材料:略。实验步骤:第一步:_;第二步:_。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现象:_。实验结论:_。【解析】(1)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表示静息状态,图中C处“”表示抑制,而A处和B处表示兴奋。(2)刺激图中1处,则兴奋由B处(兴奋性递质)传到伸肌而收缩,C处(抑制性递质)传到屈肌而舒张。(3)1为传入神经,2为伸肌对应的传出神经,根据实验目的,药物的作用位置(B处和神经纤维2处)为实验变量,观察指标为伸肌是否收缩。作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一致,将药物置于B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收缩;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不收缩。【答案】(1)C(2)收缩舒张(3)将药物置于B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将药物置于B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收缩;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不收缩该药物仅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