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代码:64010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 负责人:李华奇 执笔人:李桦 审核人:张海波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专业代码:640101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
2、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旅游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仪表仪态、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素质,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技能,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现代酒店、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旅游公司、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实务和导游工作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3、;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 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4、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科普知识,熟悉了解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熟悉本专业领域内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现代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会展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能力 具备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掌握旅游业与饭店、导游服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计算机和专业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在工作中加以运用。 六、教学进程安排、课程设置 附表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附表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进
5、程表 附表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表 附表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安排表 附表五旅游管理专业设计安排表 附表六旅游管理专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教学总学时:2821,其中 公共基础必修课学时:873,占教学总学时的%; 专业技能必修课学时:1746,占教学总学时的%; 选修课学时:202,占教学总学时的%。 七、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师资规模为:专职教师16人,兼职教师10人,专业带头人1-2人。具有导游资质的教师4人。拟用3-5年时间,培养、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10人,教师学历结构力求多元化,努力 建成一支学术层次高、学科知识互补、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二)教学设施 力争到202
6、2年,完成中餐实验室1个、西餐实验室1个、中式客房1个,计划需要资金30万元;第二三年需要建设专业实验室为前厅实验室1个、西式客房1个、模拟导游实验室1个,会展仿真室1个,计划再购置一批实验教学设备及专业设计软件,使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初具规模,计划申报院级特色工作室。 (三)教学资源 在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争取每年增加2个签约单位,以满足本专业全部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专业实践和毕业实习的需要;拟用5年时间,完成能满足年均180人规模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年均60人规模校内实习场地的建设。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校教材选用制度。根据需要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首先,继续探索“教学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专业、行业、职业的各自特点,探索内在联系,梳理相互关系,切实提升专业人才的教学水平与培养质量;其次,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改革,寻求保障实践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开展的方法,将提升专业技能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有机结合,寻求进一步提升学生兴趣的有效措施。最后,围绕教材建设,探索结合教学内容,实现现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