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学笔记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美学笔记 .pdf(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2 、1735 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3 、1750 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 美学 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 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
2、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5 、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 、美学的诞生:1750 年(单选)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
3、)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 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 (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 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多选)10、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能够借助语言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 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
4、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要领范畴。(多选)11、美学学科建立的基本条件:首先应当有专门的美学著作;其次,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多选)12、美学学科问世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1750 年,以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填空、单选)美学研究对象:13、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
5、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4 页 - - - - - - - - - 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第二章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14、基本途径: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15、基本途径的核心内涵以及代表性观念:(选择:判断代表人物,注意观点和人物对号、填空)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多选)核心内涵:是把美看成某种客观的物质
6、属性。代表性观念: 1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如: “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所以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 ,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及黄金分割等形式。形而上学中,2 )亚里士多德:“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 美取决于体积和顺序。”亚里士多德关于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的观点,成了折中主义美学的重要论资源。3 )托马斯。阿奎那: “美即在恰当的比例;美严格地讲属于形式因的范畴。”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美需要有三个条件得到满足才能成其
7、为美:“第一是事物的整体性或完善,因为有缺陷的东西其结果必是丑的;第二是恰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明晰,因此具有鲜明色彩的东西才被称作是美的。” (多选) 4 )达。芬奇: “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5 )威廉。荷加斯: “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蛇形线,我把它叫做富有吸引力的线条。 ”6 )费希纳: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通过实验,他认为黄金分割段是最美的形式。(此选择题:注意观点和人物对号)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多选)核心内涵:从抽象的精神存在物中寻找美。代表性观念: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填空)认为现实世界中一切美
8、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了“美的理念”。因此,理念是美的本质。罗马时代的普罗提诺和柏拉图一样,理念:认为“世间的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理型”。这里的“理型” ,就是理念。他又称理念为理性。(多选)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多选)核心内涵:是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代表性学说:有美在愉快和美在无意识的欲望等。“快乐和痛苦不但是美和丑的必然伴随物, 而且还构成它们的本质。”这就是说, 美与丑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引起快感,一个引起痛感。 休漠认为: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博克认为:美的愉
9、快只涉及爱而不涉及欲念。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还是康德。康德认为美不具有功利性,没有利害感。具有使每个都愉快地普遍性。美国的马歇尔“美就是相对稳定的,或者真正的快乐。”桑塔耶纳:也联系快感来谈美,他的观点:“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弗洛伊德:美的本质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美的快感说:“快乐派”的代表人物有休漠、博克、康德、马歇尔、桑塔耶纳。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44 页 - - - - - - -
10、- - 无意识的欲望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多选)核心内涵: 美不是孤立的, 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代表性观念: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派:从数的关系来探讨美的本质。苏格拉底:美人的目的,也就是效用之间的关系。贺拉斯:在诗艺的开头说:“如果画家作了这样一幅画像: 上面是个美女的头,长在马颈上, 四肢是由各种动物的肢体拼凑起来的,四肢上又覆盖着各色羽毛,下面长着一条又黑又丑的鱼尾巴,朋友们,如果你们有缘看见这幅画,能不捧腹大笑么?” 。文艺复兴以后,布鲁诺、 笛卡儿等人从关系方面来谈美。(在西方
11、美学史上,真正把“关系”作为美学的理论基础,系统提出自己关于美的见解的,还是狄德罗。)(填空、 单选) 狄德罗称之为 “关系到我的美” : “真实的美” 、 “相对的美”“外在于我的美” 。(多选)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核心内涵: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代表性观念: 席勒提出美是 “活的形象” 的讲法, 认识到美是生活与形象的统一,注意到了生活, 但是,他所说的生活, 只是人的感性的生命活动,只是人性的一个方面,而不是现实的人类的社会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生活” 的命题, 并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单选、填空)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
12、动中求解美。(多选)康德: 从先验的主观唯心主义出发,把美学研究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转移到期主观鉴赏能力和主观的审美心态,“主观的合目的性” , 成了他的美学的一个中心命题。核心内涵: 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从人的审美关系和审美实践活动出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马克思主义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代表性观念: 马克思 “劳动创造了美” 、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等观点。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16、观点及代表人物:一、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二、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蔡仪说:“
13、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 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三、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 朱光潜为了说明他主客观统一的观点,还引了苏东坡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他认为:“说琴声就在指头上的就是主观唯心主义 , 说琴声就在琴上的就是机械唯物主义, 说要有琴声,就既要有琴 (客观条件),又要有弹琴的手指(主观条件),总而言之,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主观条件) :这是不对的,它是客观条件,因为主观是客观反映到人脑的心理和生理的印象。如:审美情趣、理想、追求,美是客观的统一。) (判断:)四、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
14、。(填空、选择)美的本质:17、美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这一观念的核心内涵,一句话, 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多选)18、人的本质属性:表现为自然精神、个体社会、历史文化,三个主要逻辑层面或逻辑要素之间的整合。(多选)19、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人是 “世界的美”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形象美在创造中。(多选)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44 页 - - - - - - - - - 20、美的形成和创造,
15、依赖于哪些基本层面:自然物质层面知觉表象层社会历史层心理意识层。(多选)21、自然物质层面:是形成和创造美的基础。(单选)知觉表象层:知觉是感觉的复合, 表象是感觉形式的复合,知觉表象是相互转化。社会历史层:是制约和影响美的形成和创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心理意识层: 是审美活动中主观方面的构成因素。第三章美感产生的历程:22、美感的产生是以人类的诞生为前提的。因此, 实践特别是人在劳动过程中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不仅是人类诞生的必要条件,也是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选择、填空)23、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欲望,包括生存欲望和生殖欲望。24、人类的美感, 来源于动物性的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从开始制
16、造工具中分化出来, 并对自己的生产和活动采取观赏性的态度,而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美感产生的逻辑因素:从逻辑上看,美感是多种因汇合。25、美感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单选)26、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的。(单选)27、审美态度是人获得美感的基本条件。(单选)28、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单选)西方学者对审美活动中感觉器官的分析:29、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曾说:“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30、内在感官说:18 世纪英国学者夏夫兹别里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 。哈奇生发
17、展了“内在感官”的讲法, 认为一般感官只能接受简单的观念,得到较弱的快感, 而内在感官却可以 “接受复杂的观念,所伴随的快感也远较强大。”31、康德认为人的美感既是个别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他称之为 “先天共通感” 。(选择、填空)32、黑格尔: 视觉和听觉是无欲念的感觉,能够观赏美的东西,产生美感。 触觉、嗅觉和味觉这三种感觉的对象都不是供人观赏的客观形象,不能产生美感。(选择)33、美学自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标志:1871 年,费希纳开始创立实验美学,倡导自下而的研究方法,即实验、观察、内省和核对等方法。(填空,多选)美感的心理功能:34、美感的直觉的特点:感觉的直接性。感觉的突然性。感觉的专注
18、性。感觉的透明性。 (多选)35、直觉的基本规律:直觉的获得, 虽然得之在瞬间,却与平日体验和维修的积累息息相关。不同的人生经历,常常会有不同的直觉。(得之在瞬间,积之在平日)直觉本身是在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的。直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转换和流动。(选择)36、完形作用是指人在知觉的瞬间,就把握了客观事物完整的形象。37、知觉和表象是从现实生活通向审美世界的桥梁。38、在审美活动中, 知觉和表象, 对客观世界的转化表现在哪些方面:人类的审美活动,是通过知觉与表象的桥梁,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有限走向无限,从物质走向精神。然后又实现了两者的有机沟通。(多选)39、在审美过程中,想象是按照情感的逻
19、辑来进行活动的。40、联想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三种: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举例判断是哪一种联想、选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44 页 - - - - - - - - - 接近联想:“爱屋及乌” 、 “睹物思人” 、 “瑞雪兆丰年”等。相似联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艺术创造中的比喻、象征等手法,即我国传统的比、兴手法。“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以劲松、雄鹰象征勇士,以梅花象征高洁
20、的品质”。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对比联想:“万物皆有托,孤立独无依”。41、美感欣赏活动的表情心理特征:形象的直觉性;注意的集中性;感受的完整性;想象的主动性。第四章西方美学史上的著名的崇高理论42、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加以较为系统的探讨的,一般认为是罗马时代的朗吉诺斯的论崇高 。 (单选、填空)43、在论崇高 中,朗吉诺斯认为, 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即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多选)44、 “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是贯穿在朗吉诺斯论崇高 始终的一根红线。(单选)45、博克: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出版了论崇
21、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46、康德:“严格说来,崇高不能包含在任何的感性形式里,而只能涉及理性的观念。 (选择)47、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单选、填空)48、数学的崇高:主要指体积的大,这种体积的大,不能用计算方式来算,也不能用逻辑的方式来推论,而只能通过目测,从单纯的直观中把握对象的整体。如:大海49、力学的崇高:主要指威力而言。50、黑格尔:理念压倒形式,理念是崇高的本质。(选择、填空)在西方美学史上, 古罗马的朗吉诺斯在论崇高 中最早使用 “崇高” 这一范畴。朗吉诺斯在西方美学史上首次使用的范畴是:崇高(单选)认为崇高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黑格尔(单选)
22、崇高是主客体矛盾处于冲突对立状态的美。(填空)社会生活中崇高的例子是:巴黎公社起义;长征;张志新之死。对优美和崇高作过精辟论述的名人是:李大钊;姚鼐。康德认为自然对象的崇高性质是:由人的“暗换赋予的。(单选)崇高的本质:51、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憾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如:人面对大海,感到自己犹如“沧海一粟”感到大海的壮美,即崇高之美。(美学中讲的崇高是壮美)崇高既是客观存在的宏大的现象,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显现。二者缺一, 都不可能有崇高。如,海岛:暴风雨来临之前,安然进行海上劳作的渔民,给人以崇高之美,(敢干自然搏斗,能战胜自然) 。西方悲剧性的历史演变:西方美学史上曾将悲剧划分
23、作: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多选)按西方传统分类哈姆雷特属于:性格悲剧。(单选)作为性格悲剧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 ; 办密欧与朱丽叶 。 (多选)属于英雄人物的牺牲的悲剧是:普洛米修斯 (单选)属于旧事物制度的悲剧是:林家铺子 。 (单选)黑格尔认为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观念的冲突。(单选)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44 页 - - - - - - - - - 52、命运的悲剧, 希腊悲剧的一个特点。希腊命运悲剧的典型代表,索福克
24、斯的奥狄浦斯王 。文艺复兴以后,性格的悲剧,取代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是由性格的缺点造成的。麦克佩斯贪婪的野心,奥塞罗嫉妒的烈火,李尔王的轻信和暴躁,哈姆雷特的多疑和寡断,都成了他们致死的原因。与性格悲剧的同时,18、19 世纪出现了社会悲剧。席勒的强盗、歌德的葛兹 ,是人在社会的枷锁下遭到毁灭的典型。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说明不合理的社会原则是在怎样毁灭自由的人性和人类美好的本质力量。人生就是悲剧。叔本华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欲而不能满足就会痛苦。欲望得到了满足,变成无聊,又是一种痛苦。西方现代的悲剧。 感情的失落, 或者灵魂的失落,成了西
25、方现代人悲剧性的又一个特点。( 罗密欧与朱丽叶感情缠绵的悲剧,变成了卡夫卡暖昧和荒谬的悲剧。) (多选:观点)53、悲剧的本质在于由人物的悲剧性格所导致的悲剧冲突。54、 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而矛盾的结果,是精神取得了胜利。喜剧性:认为喜剧是“形象压倒理念”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的是:黑格尔(单选)55、霍布斯的“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这是由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在人类本性中提出来的。(单选)56、斯宾塞,将乖讹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但不能涵盖一切喜剧。例如跳鞍马, 要跳过去结果大多数人都跳过去了,
26、其中有一个却骑在了鞍马上,这就是“下降的乖讹”。倘若其中有一个能同时跳过两匹鞍马,则是“上升的乖讹”,结果就让人惊奇。 (期待消失)57、生命的机械化是柏格森提出来的。(单选、填空)丑的历史发展:58、丑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时代。 古典时代。 西方现代主义时代。特点:原始时代。美丑不分,美丑混杂。古典时代。美丑分明。西方现代主义时代。美丑不分,把丑当做美。有人把古典时代的美称为“美好”,而把西方现代主义时代的美学称为“丑学” 。第二章美论第一节美的问题的本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Hippias Major )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 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试图对美加以界
27、说。对话的双方是道德家苏格拉底和功利主义者希庇阿斯。苏格拉底提出“美本身是什么?”。希庇阿斯用漂亮的小姐、漂亮的母马、漂亮的汤罐来回答。但最终他们没有得出答案。最后苏格拉底用“美是难的”来自慰。美与美的东西之间有诸多差异:(一)任何东西的美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它东西的美。美是各种美的东西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 从现象上升到了本质, 它足以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为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却不是美的东西。(二)美的东西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变化而变化。当处于某种关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
28、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44 页 - - - - - - - - - 时,它是美的;另一种关系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变成另一种美。(三)美的东西不仅漫无边际,而且是自相矛盾的。同一件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不美。就算是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如红颜和白发,大海和小溪。(四)美不是事物的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什么东西,所以不能把美当成是美的东西。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不仅仅是某种固定的东西。(五)在现实中, 美的东西往往会和可欲的东西混在一起,美与可欲有一定的联系,但仅仅可欲不能成为美。 一个正常的成年男子接触异性时都会有性欲反应,但女人却未必都是美的。第二
29、节西方美学家对美本质问题的一些探讨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把美看作是某种客观的物质属性。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自然是根据数而成型的, 所以数的要素是所有事物的要素。他们坚持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事物。认为“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 “没有一门艺术的产生不与比例有关”。在毕达哥拉斯学派那里,美在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 和谐、 多样统一及黄金分割等形式。亚里士多德的论述是散见于哲学著作的,但他明确提出“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和明确” 。他认为美取决于客观事物或特定对象的“体积”,动物个体太大了、太小了都不美。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折中主义盛行。 折中主义的权威西塞罗认同前人关于美依赖于事物的
30、秩序的观点。认为美是以其本性和形状来打动人的心灵,所以美本身是不受人主观态度支配的。文艺复兴时期, 自然科学发达对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达芬奇认为 “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威廉荷加斯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世纪中叶之后,西方美学出现了各种理论和流派,虽然众说纷芸,但重视事物的形式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受实证主义影响的费希纳实验美学就是以科学实证的方式,反对过去重思辩的“自上而下”的美学而提倡重实验的“自下而上”美学。辩证性分析合理性: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的特点。局限性:、脱离了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在谈美的本质、不能保证符合形式规律的美的事物就是美的。一个长得漂亮而人品低下的人绝不能
31、算美。、 这种说法不适合一切美的事物,人类社会的一些事物的美甚至没有具体感性形态。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这是基于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说”而提出的美本质理论。最早提出 “理念” 的是柏拉图。 他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是美的,原因在于分享了“理念” 。理念是美的本质,它在,事物就是美的。它不在,就不美。古罗马时期的普罗提诺则解释得更加神秘,认为“由于理性的原故,灵魂是美的。 其它事物则因为灵魂赋予它们以形式而是美的”。 “物体在这样的方式下,由于分享了来自神的理性,就成为美的了” 。他完全继承了柏拉图的说法,而且把理念的本源归之于神,开启了中世纪神学唯心主义美学思想。黑格尔继承了柏拉
32、图的一些观点,也认为美是理念。但他从根本上改变了理念的性质,大大发展了“美是理念”的理论。“美是理念,所以从另一方面看,美和真是一回事。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但从另一方面看,真与美是有区别的”美的定义是: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的观点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派生物,只有理念是真的,理念就是真。 美作为一种理念,因此美也是真。强调符合理念的真实性,这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第一个要求。单纯是真的还不够,理念必须直接呈现于客观现实的外在现象中,显现为感性的形象,成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33、- - - - 第 7 页,共 44 页 - - - - - - - - - 人类感官感知的对象,这时才有了美。“理念”与“感性显现”是一个完整概念的两个部分,两者之间不可分割。比如勇敢的精神是一种理念,但仅有这个精神还不能称为美,勇敢的精神必须显现为感性的英雄形象,这时才美。理念显现的原因则是人类精神和心灵生活的需要,美和艺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灵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由人们在改变外在事物的过程中实现自己、 认识自己、 创造自己、 欣赏自己, 美和艺术的根本特征就在于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满足理念这方面的需要。辩证性分析:合理性: 把美看作是理念、神性或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观点,有其独特的价值。特别是
34、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启发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局限性: 由于哲学基础的错误,他们把抽象的实体作为美的本源,显然是把世界与美本末倒置了。从主观心意状态中探求美这种观点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状态,代表性学说是 “美在愉快” 和“美在无意识的欲望” 。古希腊时期,德谟克利物和柏拉图等人就把美和愉快联系在一起。伊壁鸠鲁派直接把美看成愉快。真正从美学理论上来阐明美是愉快的,是英国经济派的美学家。休谟把美看成愉快,是事物引起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快感。但人的快感很多,能够令人愉快的东西也很多, 能说都是美的吗?博克又作了一些发展。他把爱和欲念区别开,认为美的愉快只涉及爱, 不涉及欲念。 另一方面, 又把美的观念
35、和效用区别开来,认为美不具有功利性。近代有人专门从心理或生理学角度来探讨美与愉快的关系,甚至形成了以美国人马歇尔为代表的“快乐派” 。桑塔耶纳则把美称为“客观化的快感”。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同样应用于美学。他认为美也属于无意识。美的本源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文学就象做梦,是受压抑的无意识欲望在想象中的满足。当欲望未能满足时是痛苦的,于是通过创作的幻想形式,使其得到满足,就形成了快乐。 就算是自然风景的美,也是因为我们把它们当作了“情人” 的代替品。 欣赏艺术作品和欣赏自然风景都是一种性欲的升华,是在寻找失去的或是没有得到满足的爱情。根据这些理论, 弗氏分析了哈姆雷特 蒙娜丽莎等著名
36、艺术品。他认为哈姆雷特的艺术魅力在地表现了人们无意识中最深沉的“恋母情结”,其迟迟不敢报仇的原因是内心深处有模糊的杀父娶母的犯罪感。 而俄狄浦斯王则是更加典型表现恋母情结的作品。弗氏认为每个人从儿童时代开始就有了杀父娶母的欲望,社会道德和习惯不允许,就将之压抑, 潜入到无意识中。文艺作品就是把这种被压抑的欲望表现出来。观众喜欢, 也正是因为欣赏作品可以使这一欲望得到满足。 总之。 艺术作品的美, 是因为他们是性的象征。表现了人们无意识中的性本能冲动,能补偿人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性的满足。无意识理论的辩证性分析:合理性: 弗洛伊德揭开了无意识领域,深入到人类心理结构的最深处,这是他的功绩。同时,
37、文学作品确实是人类心灵秘密的倾诉。人受到社会的压抑和干预,要求文学艺术加以表现。因此他的理论成为现代一些意识流作家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力依据。局限性:、用性欲和本能来解释美和一切艺术作品,不完全符合事实。俄狄蒲斯王的悲剧价值绝不是什么杀父娶母,而是表现了人在命运的支配下,千方百计也逃脱不了客观现实强加的悲剧命运。把自然当成情人的替代品,也说不通。难道东坡的念奴娇、稼轩的永遇乐也是调情风月,把江山当美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44 页 - - -
38、- - - - - - 、弗氏极力抬高无意识的地位,以至于意识对于无意识来说,只是一个看门人。而且这种压抑最终是没有用的,无意识终将突破意识的大门。这种说法把人还原为动物,用动物的无意识本能来解释人类的艺术和美,解释一切创造性活动,这不能不说是片面的。、尽管弗氏也说为了控制无意识,也要发展理性生活。但他大张旗鼓地宣传性本能作用, 必然引起负面影响。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的颓废堕落倾向和社会生活中的性自由、性解放,不能不说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某种关系。主观心意状态的辩证性分析合理性: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深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与人主观的联系。局限性:、容易混淆美与美感的区别、各人的心意状态不同
39、,各人会从不同的心意状态出发去衡量美,甚至出现 “趣味无可争辩” 的情况。 这样美就失去了标准。主张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中探求美的美学家,最终往往会否定美的可定义性。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的颓废堕落倾向和社会生活中的性自由、性解放,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美与客观属性有关,与心意状态也有关。可见美不是孤立的。早在毕达哥拉斯学派那里,就开始用数的关系来探讨美的本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把“关系”作为美学理论基础, 系统提出关系学说的是狄德罗。狄德罗把关系分为三种:一是孤立地就每一事物本身而言,其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关系,这是“真实的美”;二是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比如一朵梅花可以是梅花
40、中美的或丑的,也可以是花卉中美的或丑的)这是“相对的美” ;三是事物与人的关系,是“关系到我的美”。前两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生产的美被称为“外在于我的美”。狄氏认为美与关系的产生、增长、变化、衰退、消失同步的。关系是客观的,美也是客观的。艺术的美,首先是真实的模仿自然,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关系,凡是违反关系的,不可能美。辩证性分析:合理性: 突破了过去把美看作单一现象或孤立因素。从自然和社会生活相互关系中来理解美。局限性:这个关系理论还十分抽象、笼统,并且始终没有讲清楚。关系如何建立、产生?他没有说清。他只是从直观的形式来理解事物的关系。没有结合人类实践活动来研究这些关系的发生、发展。他的理
41、论始终有形而上学的笥质。并不符合客观实际。再者,美离不开关系,但关系未必都是美的。政治关系就不一定产生美。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美是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休戚相关。俄国革命* 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提出“美是生活”的说话,并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他认为“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欣赏美,喜欢美。由此可知,美包含着一种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贵的东西”这样,美就是我们人类最欣赏、最可爱、最宝贵的东西生活。车氏认为“凡是有利于生活的,能够充分显现生活的就是美。”根据这个理论,不同的人审美观也可以得到解释
42、。 农民希望过的生活是丰衣足食又辛勤劳动,所以体格健壮, 结实成为乡下人美的条件。反过来,上流社会的美人完全不用劳动,他们会把纤手细脚、苍白、倦慵甚至疾病也看成是美。辩证性分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44 页 - - - - - - - - - 合理性: 这个理论明白浅显,容易为人所懂, 也容易接受。 涉及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理论。把生活引入了美学研究,关心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联系生活来谈美。局限性: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43、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更有喜,我们怎么有说凡是生活都是美的,都符合人的本质呢?、车氏的讲法自相矛盾。他一面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是美的,却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该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 那么不依照我们的理解,不应当如此的生活美不美?如果不美,违反了他的前一句命题,如果美,又违反了后一个命题。自相矛盾的定义,怎么可能是周全而准确的呢?、车氏把人的喜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喜欢不喜欢的评价原则无非是主观的喜欢和生理上的满足。 这是车氏美学理论的两根支柱。第一根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第二根则容易滑向庸俗生理学。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西方美学有一个主导倾向,就是从客观出发研究美的
44、本质。到了康德,他自称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他从先验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出发, 把美学研究从客观转移到主观世界。主观的合目的性成了他美学理论的一个中心命题。 一般我们现在把康德称为“现代西方美学之父”马克思在康德的基础上开辟了,把美学研究从重主观拉回到重客观方向。不过这种客观已不是传统美学的客观,而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的客观。这种客观与人的劳动分不开,有了劳动, 人才从自然中生成。客观就是由人的实践的感性活动所创造和形成起来的“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那么美本质问题的逻辑起点就是社会化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这一转移的实质是发现了劳动的人的价值。 这种人的价值, 使人在劳动过
45、程中能够创造性地把人的本质力量转移到客观世界中, 使客观世界成为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对象。同时, 马克思在继文艺复兴时期发现自然的人和个性的人之外,还发现了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这种社会化的人是自然与人的统一, 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个性与社会规范的统一,既符合人类本能欲望的要求,又适合社会价值规范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新逻辑起点就是立足于社会化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从人的审美关系和审美实践活动出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由此提出了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命题。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几千年来, 西方许多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从各种求解路径出发,都在对美的本
46、质问题作出不断的思考。我们在面对这些曾经存在过的美论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各种论点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注重情境把握和历史分析,指明其具体境况和生发机制。“美是完满”说在西方源远流长。柏拉图的完美无缺的“美本身” 到了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手中,和神学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出了“理型”说。到了17 世纪,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大师莱布尼兹又提出了 “预定和谐” 说。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上帝按理性原则安排好的。其门徒沃尔夫则发展了“完满”概念,用来解释美学。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却反对了以往的所有“完满说”。其实康德所主的“审美规范”也是一种完满说。康德反对的是美与概念之间
47、的联系。康德的完满是自然发展的完满,符合了自然的目的、 健康地发展, 这时就是美。 除了对历史上各种美论情境把握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对美论的合理性和有效程度进行分析:愉快说的分析美总是和愉快有着联系,我们看到美的东西总是兴高采烈,感到愉快。 而丑的或令人厌恶的东西总是不愉快的。因此把美和愉快联系在一起是自然的;其次, 愉快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种感受和体验。主张美是愉快的人自然容易趋向于探讨人内心反应,着重进行美感研究。这样就有助于弥补形而上学美学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48、 - 第 10 页,共 44 页 - - - - - - - - - 论的局限性。 再拿审美欣赏来看,审美快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这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愉快。但美是愉快的不能反证愉快就是美的。主张美是愉快的人要花极大的力气来说明美感不等于快感。 比如把美感的取得仅赋于高级感官。美感具有普遍性,快感没有。这些讲法其实都不符合美的事实。此外, 把美看成愉快, 容易把美学研究导向庸俗化。移情说的分析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主张把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类的感情,因而令人感到美。其特点是感情的外射,物中有我,我中有物,消灭物我距离, 达到统一, 继而引发共鸣。
49、 这一理论抓住了移情现象,但它还是有很大的片面性。 首先, 它过分强调感情。人的审美活动固然离不开感情,但人的审美活动不仅限于感情,它是人本质力量的全部展现。我们的欣赏活动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全部本质力量来对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移情论者只看到感情,却没有看到我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是其理论的根本缺点。 其次,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在劳动过程中通过主客体、理解力与想象力、理智与情感、 知与行的统一来达到实现的。移情论者只把移情看作一种单向的凝神观照。这样就把人与现实在实践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动态关系简单化为静态的观赏关系。再次,移情论者只强调主观的移情, 却没有看到离开了审美对象一定的性质和结构,移情
50、现象是不能产生的。最后,感情有许多种,有高下、美丑之分,还有时代、阶级之分。我们不能说只要是感情就是可以移,以外物中而化成美的形象。距离说的分析距离说要求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对象,这时就产生美。直接提出这一美论的人是英国的爱德华布洛(著名的“雾海航行”为例)。距离在这里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是否定和抑制性的,摒弃事物实际的一面,也摒弃了我们对待事物的实用态度,从利害关系中超脱出来;另一方面是肯定的作用。在摒弃了利害之后, 客观地欣赏对象,对象就会呈现出美学上的新意义。距离说有一定根据,作家创造需要与生活保持一种距离。接受者接受也要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一美论抓住了美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