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公共绿地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居住区公共绿地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市居住区公共绿地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129 第卷 01/2022 筑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UR BA N PLAN ,LA N DS C A PE A R C H I TEC T UR E A N D V I R ES CEN C E ?社区?居住区? 作者单位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邮 编收稿日期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教授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历史与沿革 自年我国开始居住小区建设以来,公共绿地的布局都是参照原苏联的居住小区规划模式。该模式的理论渊源最早可上溯至世纪年代由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理论(图),在该理论的图解中,公共绿地只是简单的呈点状散布
2、在邻里中心和周边各住宅组团中心(图中绿色所示)。原苏联受其影响,亦采用了由住宅单体围合组团绿地构成组团,再由住宅组团及电影院、幼儿园等小区附属公建设施围合中心绿地构成小区的规划模式(图)。这也影响了我国的居住小区绿地规划理论,并在长期的居住区建设实践中进一步演变成较为固定的小区公共绿地规划模式:小区中心绿地居中布置,四周围以住宅组团,有时为了提高容积率,会将部分附属公建设施(幼儿园,会所等)也归并到中心绿地中(图)。常州红梅西村小区即为这种模式较为典型的代表实例(图)。比较图和图可见:前苏联由于地广人稀,小区的整体建筑密度较低,且对住宅的朝向要求相对不高,住宅布置灵活,其中心绿地和院落组团绿地
3、的尺度都比较大,相互间的渗透关系也较好,小区公共绿地的整体性较强,有利于小区整体绿化生态系统的形成。而中国的“翻版”由于面对庞大的居住人口压力,建筑密度较高,必然地就对公共绿地的规模形成压缩,有时只在小区中心剩下孤伶伶的中心绿地,且对住宅南北向的要求较高,住宅单体排布较为呆板,中心绿地与各组团绿地隔着重重的住宅单体,几乎不存在什么相互间的渗透,这些就构成了中国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布局模式的先天不足。 现实与问题 在中国居住小区建设初期,这种公共绿地中心布局模式的缺陷尚未显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的开发规模和速度都在不断提高,大多数小区公共绿地依旧沿用并大规模复制着这种模式后,其内在的弊
4、端便逐渐凸显。 以南京市龙江小区为例,小区公共绿地分布在各地块中心,各自为政,显得零散、孤立(图),就城市层面而言,缺乏与中心市民广场、秦淮河及其滨何绿地开放空间一体化整体性规划考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更好地调节整个地区的通风和生态小气候。各地块的绿地远离外部道路,小区内的城市支路空间显得单调,沿街界面也较为封闭,不利于多样化城市生活的展开(图)。就各绿地空间自身来看,其规模皆在 左右,普遍偏小;场地设施布置简单、重复,且绿地被重重的住宅单体包围,空间感受较为闭塞,较大的限制了场地活动设施的设置和活动内容的组织(图)。笔者于年月就公共绿地与居民生活状况对当地居民作 了民意调查,共发放问卷份,回
5、收有效问卷份,调查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小区公共绿地(外部环境)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公共绿地的规模和布局;公共绿地的附属活动设施;公共绿地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公共绿地的特色(个性)。 城市居住区公共绿地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摘 要 当前国内居住区公共绿地普遍布局零散:小区绿地与城市空间、小区内部中心绿地与组团绿地之间都缺乏必要的内在联系,由此导致其空间封闭,并间接影响了居住区城市道路景观。该文结合实际调研和实例研究,针对现状,提出将小区公共绿地视作独立的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结合城市开放空间整体规划设计,并对城市有限度“分层次开放”的策略。 关键词 居住小区公共绿地 民意调研整体性 向城市开放 Abstract
6、 Nowadays, the distribution of t he public green-space of t he domestic urban residential area are commonly v ery sca t t ered. The necessary internal relationships are lack between the residential greens and the urban space, the internal center greens and the group greens,which causes the closing s
7、pace and ind irect ly a ffect s t he s t reet landscape in the residential area.Based on resident s surv ey and inst ance st udy, t his paper put s forwards t he ov era ll planning design that combines the residential greens, as t he isolat ed green opening-space syst em, wit h the urban open-space,
8、 and the tactics of the limit open t o t he urban in different degrees. Key Words Public green-space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Residents survey Entirety Open to the urban 史 飞鲍 家 声 Shi Fei Bao Jiasheng 其结果是具有启发意义和令人深省的,加深了笔者对当前中国居住小区公共绿地现状和居民理想外部生活环境之间的差距的理解。 () 对公共绿地与居民日常生活的关系 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两者关系密切、息息相关,占受访
9、总人数的即人将良好的小区绿地景观列为购房的必要参考条件;即人更将其列为购房的首要考虑因素,这反映了居民对小区外部绿地环境的日益重视,购房不再局限于对房型、地段、价格等因素的考量。() 对龙江小区公共绿地的规模和布局 即人认为各地块的中心绿地面积偏小,活动不便,其中,即人首选了草地(含水体)面积更为不足一项,表明了现代都市居民亲近自然的强烈愿望;即人首选了硬质场地面积不足,一些公共活动难以展开;即人认为两者无从比较,面积都不足。对于各地块中心绿地的空间感受,即人认为其有很强的闭塞感;另有即人认为其有较强的闭塞感;即人没有感觉;仅有即人感觉较为开敞。事实证明这种层层住宅围合的小块零星绿地空间已难以
10、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对龙江小区公共绿地的附属活动设施 即人认为场地设施不足,其中,认为体育健身设施不足的占即人,居首位;其次是认为休憩小品设施(桌椅、石(木)凳等)不足的占即人;再依次是认为绿化小品设施(花坛、花架等)不足的占即人;认为儿童活动设施不足的占即人;认为艺术观赏小品(雕塑等)不足的占即人。调研结果表明,居民当前对活动设施的需求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实用层面,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身心健康的日益重视,人们对小区绿地中的锻炼和休闲类设施的需求益发增多。() 对龙江小区公共绿地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即人认为小区中心绿地最好能结合天然山体、河流等布置;即人认为其应对城市生活性道路保持空间视觉上
11、的开放,但是,当涉及到是否同意中心绿地与社会共享以丰富住区生活的问题时,多数居民还是持慎重的态度,即人持否定态度;即人同意在一定程度控制上(控制商业噪声、污染、人员出入等)部分的对社会开放,无人赞成完全对社会开放。可见,当前居民对小区绿地的定位是希望其成为居住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的一道缓冲带,在空间视觉上希望其对城市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实质上又希望其不要过多的受到来自城市的干扰,以获得某种闹中取静的效果。 此外,笔者还就小区公共绿地与中心市民广场的关系做了调查:即人认为相较于小区中心绿地,更愿意选择市民广场为平时休闲活动的空间;但即人认为自己的居住地点离中心市民广场的距离较远,往来不够方便;更有即
12、人认为市民广场作为地区的公共资源,其视觉景观却被高教公寓的幢高层住宅所独享,其布局的 Study on the Open-Space Design of the Public Green-space in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 均好性值得商榷(图)。 由此可见,居民选择去市民广场活动,似乎是基于小区绿地零散、封闭、附属服务设施不全,难以作为有效社会交往平台的条件下的一种较为无奈的选择,城市公园、市民广场等公众福利场所的布置应更多的考虑与居住区公共绿地的串联、衔接,以求更大的地区绿地开放空间的整体性和均好性效应。 () 对龙江小区公共绿地的特色 有即人认为自己居住
13、地块的中心绿地布局平淡、设计没有特色;对于小区绿地的可识别性,即人认为很重要;即人认为较为重要;即人认为无所谓;即人认为不重要,这暗含了居民对绿地设计布局机械复制的内在抵触,以及对未来某种个性化公共绿地的布局和设计的希望和期许。 以上民意已足以表明龙江小区公共绿地现状和居民理想生活需求的差距,值得深思的是:在现实较大的人口压力所导致的较高的居住区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条件下,如何最有效的组织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开放空间,来尽可能的满足居民的良好生活意愿,以及这些意愿得不到实现将给当今中国大规模愈演愈烈的居住区建设带来什么;亦或如果满足了这些意愿,我们的居住区该是怎样? 策略与应对 针对现状,似乎有必要
14、在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中考虑“化零为整”的策略:不再将各地块公共绿地孤立地加以设计,而是将其视作一个整体的居住区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统一规划设计。在具体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整体性 整体性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将居住(小)区公共绿地空间结合更大范围的城市公共绿地开放空间统一规划,整体考虑。以柯布西埃在印度昌迪加尔城的居住区规划为例,方格网状的城市道路划分出个居住街区,各矩形(近似)街区面积约(),居住人。柯布根据当地的地域和气候特点,将居住区公共绿地结合城市绿地构筑成较大尺度的他称之为休闲 谷()的绿地开放空间(图),形成类 似亚历山大理想中的“城乡交织”的土地规划模式。 谷中大量种植了
15、常青类和开花类树木,有效的形成了 对周边居住建筑视觉上的遮蔽,营造出较为纯粹的自 然化的休闲绿地空间(图)。一方面,满足了都 市中生活的人群回归自然的天性;另一方面,形成贯 穿整个居住区域的的“生态走廊”和“通风走廊”,有 效的改善了当地的生态小气候环境。在柯布的规划设 想中,休闲谷是一个纯粹的人行和活动场所,故在其 边界设置了砖砌矮墙以阻止机动和非机动车辆的进 入。对于入口的设计也颇为考究,柯布似乎刻意的以 一个曲折的入口延长人们进入休闲谷的过程,将一个 简单的“进入”历程升华成一个由人工环境(城市)向 自然环境(绿地)的时空转换的“仪式”(图)。谷 中没有大型的人工构筑物,只零星点缀着小型
16、的艺术 小品和活动场地,提供给人们必要的休憩和驻足的空 间(图)。 就各小区公共绿地自身的设计层面而言,常规 传统小区绿地规划模式中组团绿地和中心绿地间不相 统属,缺乏联系和融合的弊端也需设计师有意识的加 以改进。鲍家声先生曾在扬州新能源生态小区的绿地 规划中就此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规划采用了开放纵 横交叉的绿地系统,主体由东、西两端连续大面积的 形似银杏叶片的完整中心绿地和南北向玉兰花瓣似的 带形绿地共同组成,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方 的组团绿地相互贯通,并结合宅间绿地、道路绿地、配 套公建所属绿地等构成小区的通风廊道,构成整体连 贯而有效的自然开敞绿地系统,增强了绿地自身的调 控能力,
17、富有生机和活力,能有效地净化空气,改善 整体环境的舒适度,从而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 的结合,让整个小区绿地成为可以与环境进行物质和 能量交换的活性系统,走向可持续发展(图)。 () 向城市开放 绿地空间的闭塞是我国常规传统小区绿地规划中 的又一个弊端,另一方面,城市居住区中的道路(尤 其是生活性道路)空间也因为街道两边密布的住宅而 显得单调和封闭,日照环境欠佳,城市景观质量低下 (图),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而笔者在龙江小区 的调研表明:一方面,居民也切身的感受到小区绿地 和城市道路空间的闭塞,但多数人仅仅是希望在视觉 上实现小区绿地与城市空间的贯通;少数人赞同部分 城市活动(商业、娱乐等
18、)有条件的介入,以丰富和 方便日常生活;没有人赞同绿地与社会真正意义上的 共享。基于这种现实情况,一种小区公共绿地对城市 有限度的“分层次开放”策略倒是切实可行的:即小 区公共绿地与道路绿地和街头公园结合沿城市道路布 置,相互在空间视觉上形成贯通。小区公共绿地分为 两部分:沿街部分在控制噪音、污染和限制外来人员 出入的基础上适当允许部分城市活动的介入,可以适 当布置一定的小型商业或娱乐设施及广场;另一部分 仅供本小区的居民活动使用,但仍保持对城市的视觉 开放(图)。这样,一方面实现了街道和小区绿地在 空间上的“双赢”;另一方面,在当前中国居住小区规 模越来越大,城市生活难以介入而“蜕变”成城市
19、中 一个个的“孤岛”,小区普遍缺乏活力和生活气息的现 实背景下,这种小区公共绿地对城市的有限度“分 层次开放”策略同时亦有助于缓解这个问题。 (注 感谢鲍家声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开放建筑研究中 心提供部分图片资料,以及友程超提供部分图片资料。) 注 释 ()参见 , , , ()参见建筑模式语言,美?亚历山大,?伊 希卡娃,?西尔佛斯坦,?雅各布逊,? 菲克斯达尔一金,?安吉尔著王听度,周序 鸣译知识产权出版社,年版。 ()参见生态小区规划设计探讨一文,作者鲍 家声,本文为年南非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论文。 ()根据年(维思平)事务所的吴刚先生 在南京大学的讲座发言归纳。 130第卷 01/2022 筑 131 筑 第卷01/2022 132第卷 筑 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