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关于学期语文工作计划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关于学期语文工作计划3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关于学期语文工作计划3篇学期语文工作安排 篇1一、指导思想:仔细学习学校教化工作的精神,以实行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为契机,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促进有效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校本探讨为主要方式,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接着落实教学新常规、新规范,优化教学过程。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的教研实际,为老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切实提高我校老师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实力。二、详细措施(一)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1、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内容,定中心发言。每个备课组活动应以“课改”的精神为指导,正确把握三维目标,同时确立一个专题探讨目标
2、,以提高探讨的实效性。此外,老师要依据通知准时高质量参加活动。2、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注意资源共同共享,做到备课要“深”。(教案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六年内老师需课课备)3、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师生对话应讲一般话,老师板书写规范字,课后写好教学反思。4、作业: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刚好,注意纠错及状况反馈。5、辅导:做好自己对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要因材施教,常常分析学生,擅长捕获学生闪光点,热忱激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
3、学生都能充分发展。(二)深化教学探讨,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1、组织老师接着学习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发展。每周三下午为语文教研大组活动,学习“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理念,优质课堂,是大家共同收益,共同提高。内容包括:(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同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主动、向上、和谐、宽松、好玩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取学问。(2)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育学生语文运用、实践实力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3)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
4、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过程中积累、感悟。(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看成是老师、学生、文本间同等对话的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维方式,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率。(6)讲求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提高练习有效性,尝试课外作业阶梯式,让不同学生学有所获,具有作业批改的现代理念,包括建立学生的错题记录(激励老师们都去实践)。2、听课: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边听边思,刚好评注,提倡老师相互之间多学习,多沟通。3、提倡“学习型”老师,建立学校资源库
5、,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共同提高。4、开展师生共读及学友助读等活动,逐步开展尝试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育探讨。(三)搞好学科活动,拓宽学生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1、原则:尽量让更多的孩子参加到活动中来,在参加中运用、在参加中体验。2、开展我校“七师培育”活动。3、做好学科整合。如:语文与信息科技的整合,利用信息课查找资料及写话练笔。语文与德育整合,结合活动写小练笔等等。4、接着开展“小文学家”培育系列活动,推动“爱阅读”行动,深厚阅读氛围,打造书香校内,激活阅读的力气,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期语文工作安排 篇2一、指导思想仔细学习和实施全国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增加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6、加快和加大课程改革的步伐;必需严格实施市、区教研室的总体规划,深化开展教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加强中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努力提高语文教化教学质量,努力促使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二、主要工作(一)加强学习,提高语文老师自身多方面的素养。1、组织老师仔细学习课程改革的精神,仔细学习全国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主动推动并全面实施基础教化课程改革。进一步相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关切并参加当前的课程改革探讨,充分相识语文教学在整个素养教化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应担当的职责,注意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行为和习惯,要相识到语文学科教学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的
7、重要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思想理念转化为主动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2、组织广阔老师,特殊是中青年老师加强语文学科教学业务进修;激励老师学习并驾驭电脑技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并主动而又恰当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二)推动实施课程改革,组织课程培训和探讨活动。1、抓好新课程培训活动。接着组织老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通过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学习和体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2、大力推动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开发校内教研资源,努力使老师逐步驾驭课程目标和课程基本理念。3、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刚好做好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回顾
8、和总结工作,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老师的理念和行为得到和谐的统一。4、与课题探讨相结合,优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教化科研,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三)抓好教学常规,仔细开展教学探讨活动。1、组织校内汇报课、示范课,保证公开课质量,抓好评课活动,充分发挥公开课的研讨示范作用。2、组织好区“课题探讨中心组”在我校进行的教研活动。3、评比老师参与区级中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以此为契机,激励老师不断探究,努力实践,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4、组织期中、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举办若干次教学沙龙活动。(四)仔细抓好毕业班工作,确保语文教学质量。1、初三年级:召开初三
9、老师研讨会,对20xx年中考试题进行主动的研讨和反思;参加新课程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指导的修订工作;有针对性地开一些探讨课。2、高三年级:召开区高三教学研讨会,沟通全学年教学安排,分析20xx年高考的命题状况,明确高三复习的要求和目标;组织老师参与常州市高三教学研讨会,深化探讨高考走向;主动作好高考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递工作。三、日程支配9月份1、制定好教研组、各备课组工作。2、初二、初三部分老师参与区新课程培训活动。3、组织好区“课题探讨中心组”在我校的教研活动。4、初三部分老师参与中考研讨会。(星辰试验)5、评比出老师参与区中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6、主动撰写年会论文。7、校级公开课活动。
10、(陈岚、王桂香)10月份1、各备课组仔细开展爱好小组和综合实践活动。2、组织对初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的调研工作。3、高三老师参与教学研讨会,分析20xx年高考命题的特点,探讨高三教学策略。4、参与区中学优质课评比活动。5、校级公开课活动(詹志清、袁莉娜、戴世平)11月份1、组织对高一新课程实施以来的调研工作。2、组织参与区中学生作文竞赛。3、组织老师参与常州市高三教学研讨会。(金坛)4、高二部分老师参与区级教材教法研讨活动。5、中学学生围绕校级课题实行作文竞赛。6、校级公开课活动(边慧、洑晓军)12月份1、组织七年级学生参与美文阅读竞赛,八年级古诗词创作竞赛。2、教学常规检查,仔细写好教学反思
11、和总结。3、校级公开课活动(吴燕玉、施孝丹)20xx年1月份1、组织好期末考试,并仔细分析各年级,特殊是初三、高三考试结果。2、做好学期总结工作。学期语文工作安排 篇3项目详细工作目标:围绕学校新三年规划,立足立足建设“同等对话主动合作主动创新”的学校新文化的长远目标,围绕建设“对话,合作”的老师团队的发展重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体现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意向。在教学中架设一座连接儿童终身发展的长桥,给每一个学生供应均等的机会。在师生互动中焕发生命的活力。接着以“引导学生语文本对话”为主题,进一步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实力。1、搭建对话平台,营造合作、互助、创生的教研氛围,
12、建立一支凝合力强、工作效率高的教研团队;以学生为本,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实效,减轻学生负担。2、在阅读中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实力和理解实力,并进一步培育质疑实力,并进一步培育质疑实力。使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特性,丰富精神世界。初步培育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实力。3、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看法,初步驾驭科学的思想方法。4、培育学生将视察、思维、表达有机结合,加强写作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实力。5、拓展作文课程的探讨实践:坚持每天一起,做到有详细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绽开想象,留意措辞,习惯修改。详细实施6、用老师相对集中的有利条件,开展多样、
13、敏捷和刚好等面对面的探讨活动,分析教学状况,特殊是学生的学习状况,探讨和精选练习题,支配阶段测试,合理限制学生作业负担。7、据备课组和老师的实际状况确立探讨课题,以科研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等各项探讨的逐步深化。8、以自身要求及各级各类备课考核、作业检查、质量监控等作为动力共同探讨教学方向,改进教学方法。做好考前复习、考后阅卷、分析工作。对差生状况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措施以便提高其学习成果。9、在日常教学中,尝试运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子。在沟通中,让师生的心灵距离趋向于零。努力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质疑、沟通、自悟中产生拓展的爱好,主动参加学习。老师在备课组活动时沟通并找寻得失,在反思中找到更加合理的“互动”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