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扬中市新坝中学 翁建红 【摘要】新课堂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自身要有这样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注意创设好的情境让学生产生问题,再次教师还要注意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总之,教师要认识到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教学中时刻牢记这样的宗旨。【关键词】培养 问题意识 创设情境 引导 主动性 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课堂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正逐渐取代原有的填鸭式的教学理念,但是在一些三流学校中,由于学生原有基础较差,上课时往往无法按照老师所引导的思路学习,因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思想时往往有些困难。
2、在这种情况下,这就更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能自己解决问题。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只有让学生感觉有疑问,他才会想着解决疑问;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兴趣,这样他才能学好这一门课。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问题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帮助。那么怎样才能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仅有几点想法。 首先,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家可以试想现在的化学课堂,如果还是那种“一块黑板、一支
3、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那么现在的学生肯定无法接受,上课昏昏欲睡,味如嚼蜡,课堂效果也就可以想象。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让学生产生问题,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就觉得有事可做,学习的兴趣也就提上来了。例如,在进行“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时,如果老师只是简单的将知识传输给学生,那么这节课很快就能结束,但下课后学生能记住的内容恐怕也没有多少,效果也就一般。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将这节课设计成几个问题:第二、三周期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何变化?最高化合价如何变化?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去想半径为何这样变化,化合价与什么有关,不同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不同
4、这样这节课学生都在不停的问题思考中,他们就成了这节课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当然也就提高了。 其次,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课程内容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对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或者新闻知识创设情境。如在进行硫化氢的性质教学时,可以以这个新闻开始:重庆发生井喷事件,空气里充满了臭鸡蛋气味,人们都在往山上跑,但有人跑到半山腰就死了。这是为什么呢?体现了硫化氢的什么性质?如果我们遇到应该怎样逃生呢?问题自然产生,学生讨论也很激烈,并提出很多种解决方法,我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问题解决了,这节课的任务也完
5、成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 而对于有些与生活联系较多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如在进行硫、氮的教学时,我们可以联系酸雨、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讨论,而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时则可以结合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来进行讨论,这些社会问题往往引人深思,学生对这些问题也很感兴趣。这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化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而且也能坚定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教师如能利用好现行教材中的实验或教材实验的改进实验及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另行设计一定的探究实验,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必修二中讲“元素周期律”时,讲
6、到钠、镁、铝性质比较时,我安排了一组分组实验“比较钠、镁、铝与水或酸的反应”,实验中同学们自己动手做钠、镁、铝与水反应的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镁与热水反应,铝几乎无现象;镁与盐酸剧烈反应,铝与盐酸反应明显不如镁剧烈。现象一出来,学生问题也就来了,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什么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上来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前面已学过的知识来创设情境。如前面讲共价键的成键微粒时,共价键主要是由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那么只含非金属原子的物质是不是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呢?大多学生的回答都是“是”,这时我便将氯化铵的电子式写出来,这一意外使他们对共价键的存在就有了疑问,学
7、习的兴趣就被调动出来了,同时也有助于氯化铵电子式的记忆。再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注意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最易引起定向反思,有了反思,思维就应运而生了。教师在创设好问题情境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研究并思考问题。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合理的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运用知识的拓展,在拓展中让学生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如在讲氨气的喷泉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形成喷泉?哪些气体可以与水形成喷泉?那些不溶于水的其他是否一定不能形成喷泉?如果能
8、,在怎样的条件下?这样学生就对喷泉实验原理弄得很清楚,对于氨气的性质也就有了兴趣。最后,作为教师,要认识到问题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但我们不能为了问题而问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如高一化学必修2原电池一节中,原来课本上设置的是这样的问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a锌片插入稀硫酸b铜片插入稀硫酸c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插入稀硫酸中d锌片和铜片之间连接电流表e用干电池判断电流方向但我发现这些问题对于我班上的学生难度有些偏大,即使用动画演示了实验,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同学们仍难以分析,于是我便将它改了一下,设置了下面的问
9、题:解释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的现象。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气泡在哪里出现,为什么?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设置问题台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了解现象的实质,再演示“铜锌原电池使音乐贺卡发声”的实验,美妙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化学存在于生活中。然后再让学生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最后根据这一反应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总之作为教师不仅要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做到“激趣、启思、导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0、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思考的开端。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使学习者主动参与、主动学习。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台阶。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设置问题,然后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以问题为中心,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思疑,由思疑而释疑,由释疑而心怡,学生养成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议的习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上仅是我个人对问题意识培养的一点见解,我想这对实施素质教育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参考文献】试谈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