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介绍.doc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n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推荐国家级教学团队附件2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承担的教改项目和教学论文西安交通大学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6月一、 教学团队成员承担的教改项目目录二、 教学团队发表的教学论文目录三、 国外优秀电路教材(共10部教材)评价一、 教学团队成员承担的教改项目目录1 王兆安、罗先觉等,国家级教改项目“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996-2000,6万。2 王兆安、邱捷、罗先觉等,教育部教改项目“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成果的整合与深化”,2001-2003,3万。3 邱捷、罗先觉等,陕西省教改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2、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1999-2001,1.5万。4 邱捷、罗先觉等,陕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电气信息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2003-2006,1.5万。5 罗先觉等,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电路(第五版)”,2002年7月2005年6月。5万。6 马西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电磁场导论”,2006年7月2010年12月。5万。7 罗先觉、王仲奕等,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电路”,2003年7月2008年8月。8万。8 马西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工程电磁场”,2003年7月2008年8月。8万。9 王仲奕等,西安交大教
3、改项目“电工基础实验改革”,1998-2000年,3万。10 王仲奕等,西安交大教改项目“电路远程教育网络课件的研制”2003-2004年,1.5万11 王曙鸿,西安交大教改项目“基于Internet的电工电子信息类教材信息库的研制“基于Internet的电工电子信息类教材信息库的研制,2003-2006年,2.5万。12 陈斌、罗先觉、王曙鸿、王仲奕等,西安交大教改项目“国外电路教材的评价、引进与利用研究”,2006-2007年,5万。二、 教学团队发表的教学论文目录编号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发表时间卷期第一作者 其它作者1电工类继续工程浅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罗先觉2电气工程与自动
4、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再认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罗先觉3电路课程的教材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建设(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年7月罗先觉4围绕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建设电路精品课程电工电子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年罗先觉王仲奕5英文教材电路基础(第2版)介绍与评述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4月罗先觉王仲奕6澳大利亚大学电气工程教育概况及简评(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年2月第1期邱捷7电工、电子类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浅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邱捷8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建设整体框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邱捷9电类基础实验改革构想
5、(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邱捷10电气信息试点班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践(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年12月第6期邱捷11改编原版电路基础(第3版)的体会(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年8月第4期罗先觉12关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邱捷13建设电工电子多媒体教学平台(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年11月第4期邱捷14面向21世纪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邱捷15国外著名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剖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邱捷16浅析国外电路教材的写作特色(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
6、8年7月王仲奕罗先觉17开设电磁感应现象观测的综合实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8月第8期王仲奕应柏青18改进电路教学和实验、大力培养创新人才(高等学校电路、信号系统和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8月刘崇新贺富堂19使用MATLAB软件的符号电路分析(高等学校电路、信号系统和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8月王曙鸿20测定线圈同名端的几种方法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年4月第18卷第2期。贺富堂21多端组件检测器的制作及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年4月第16卷第4期贺富堂22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内容的改革与拓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1年3月第1期贺富堂23测定一端口网络幅频和
7、相频特性的新方法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1年6月第2期贺富堂24电路与电磁场实验教材介绍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年9月第3期贺富堂25具有运算放大器电路实验的改革与实践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1年9月第3期贺富堂26EWB电子工作台在电路实验课中应用的探讨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1年9月第3期贺富堂27用电容传感器测金属杨氏模量的不确度分析大学物理实验2001年9月第3期贺富堂28在电路课程中引入PSpice9软件的探讨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1年4月第2期应柏青29功率MOSFET器件在动态电路中的应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年12月第6期应柏青30电路故障检测技能的培养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
8、002年8月第4期应柏青31基于LabVIEW环境下电路课程的仿真实验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年6月第2期应柏青32空芯线圈交流参数的测定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年9月第3期应柏青33转变实验教学指导思想搞活电路实验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5年3月第1期应柏青34PSpice在电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年12月第4期应柏青35应用有限元法计算集成电路多层封装结构中的电阻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1年 第6期应柏青36高频电子电路用圆环形磁芯中涡流损耗的有限元计算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2年第4期应柏青37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系统管理软件的研制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2年第
9、1期应柏青邱捷38在Dreamweaver UltraDev环境下实现数据库的动态链接信息技术2003年 第1期应柏青邱捷39电路与电磁场教材介绍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年第3期应柏青40当前电磁场课程中数值计算上机实践的探讨电工教学1997年 第19卷王仲奕应柏青41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改革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0年第3期邱捷42电路故障检测技能的培养现代教育2003年第1期应柏青43对电磁场课程中实践教学的一点改进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5年第2期应柏青王仲奕44改革电磁场课程中的静电模拟实验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5年第4期应柏青45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的仿真研究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10、2006年第1期应柏青46同一服务器上两个域名网站共存的实现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年第4期应柏青47音乐喷泉控制系统的设计及PLC实现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年第5期应柏青48基于PLC实现PID回路控制的供水系统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年第3期应柏青49对电磁场课程开设仿真类开放实验的一些设想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年第4期应柏青50软件硬件相结合改革电磁场课程实验的一种尝试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年第3期应柏青三、 国外优秀电路教材(共10部教材)评价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的特色罗先觉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教授)由Robert L. Boylestad 编写的电路分析导论
11、(Introductory Circuit Analysis)(第10版)2003年由著名的Prentice-Hall出版。该书的第1至第9版分别于1968、1972、1977、1982、1987、1990、1994、1997、2000年出版,前5版平均相隔5年出版,后5版平均相隔3年出版。作为再版9次的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教材,该书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与其它英美电路教材相比,该书更贴近工程应用,注重实践,适合培养高等专科或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 全书贯穿常用计算机工具的使用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从第4章开始,采用计算机软件工具辅助分析电路。在第4章,介绍了PSpice、Electronic
12、s Workbench(EWB)两种常用分析、仿真电路的计算机工具。从第13章(正弦交流波形),介绍C+如何用于电路分析。PSpice和EWB在第4章引入后,几乎每章末都给出了这两种分析仿真软件(有时给出两种软件,有时给出其中一种软件)的使用例子。例如在第9章(网络定理)中,采用PSpcie证明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电路理论的同时,学会和熟悉了常用计算机软件。这不但使电路分析变得更容易,使学生加深了对电路理论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有利的分析工具,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更复杂的电路问题。特别是对于学生设计电路或实验现象分析有很大的帮助,类似于虚拟实验。
13、二、 重视密切联系工程实际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及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是本书的最大特点。首先,本书在各小节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相适应,配有合适的照片和精确的绘图,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电路组件和电路部件的外观和内部构造。这有助于学生全面地、深刻地理解电路模型,也有助于使学生逐步建立工程的概念。将抽象的简化的电路模型与实际电路联系起来,避免了从书本到书本的缺点。即使学生没有直接接触实际电路组件,也可以从本书了解到很多电路组件的外观、规格和内部构造。表1给出了各章部分介绍实际电路组件的情况表1各章部分介绍实际电路组件和部件的内容列表章 节介绍的电路组件和电路部件具体内容第2章直流电压源几种不同形式的电池外观图和
14、内部构造图、直流发电机简图。直流稳压电源外观图。第3章电阻器电线的横截面的构造、固定电阻的外观、可调电阻器外观。第6章个人计算机计算机主板外观图第10章电容器几种不同形式的电容器外观图和内部构造图、多层薄膜电容器和可调电容器的外观图,照相机闪光灯的构造图和电路图第11章线圈和磁带线圈的构造图、磁带的工作原理图、硬盘的存储原理、第12章电感器几种不同形式的电感器外观图和内部构造图第13章频率计、安培表双踪示波器外观图第16章布线图家庭电气系统的电气原理接线图第16章断路器接地故障断路器的外观图、内部构造图和电气原理图。从表1可以看出,上述内容插在正文之中介绍,使学生开阔视野,多次接触身边的电路组
15、件和电气设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三、 教学内容安排该书教学内容安排与国外大多数教材安排有所不同,其特点是内容及其详细,表2列出各章内容。表2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各章内容安排各章名称各章内容第1章:引言电气学科发展简史、测量单位、单位系统。第2章: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压、直流电压源、导体和绝缘体、半导体、安培表和伏特表第3章:电阻器电阻器、温度效应、超导体、电阻器类型、电导、欧姆表。第4章:欧姆定律、功率和能量欧姆定律、功率、瓦特表、效率、能量、开关。第5章:串联电路电压源串联、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压分配规则、电压源内部电阻、测量技术第6章:并联电路并联组件、总电导和电阻、基尔霍夫电流定
16、律、电流分配规则、开路和短路、伏特表的负载效应。第7章:串并联网络串并联网络、梯形网络、分压电源、分压加载、安培表、伏特表及欧姆表的设计。第8章:分析方法(直流)电流源、电源变换、支路电流分析、网孔分析、节点分析、Y-变换第9章:网络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Millman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第10章:电容器电场、电容器、介质强度、漏电流、电容器类型、含电容电路暂态分析(充电阶段和放电阶段)、初值、瞬时值、电容储能第11章:磁路磁场、磁通密度、磁导率、磁阻、磁路欧姆定律、磁力、安培环路定律、气隙、串并联磁路。第12章:电感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电
17、感器的类型、感应电压、RL电路暂态、电感器储能、电感器的串联和并联、直流输入下的RLC电路。第13章:正弦交流波形正弦交流电压、Sine波形、正弦电压电流的一般表达式、相位关系、平均值、有效值、交流电表和测量。第14章:基本组件和相量求导运算、基本R、L、C组件对正弦电压电流的响应、基本组件的频率响应、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复数、直角坐标形式、极坐标形式、复数的运算、相量。第15章:串联和并联交流电路阻抗和相量图、串联结构、电压分配规则、RC电路的频率响应、导纳和电纳、并联交流网络、电流分配规则、并联RL网络的频率响应、等效电路、相位测量。第16章:串并联交流电路梯形网络第17章:分析方法和选择
18、题目独立源和受控源、电源变换、网孔分析、节点分析、电桥、Y-变换和-Y变换。第18章:网络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替代、互易和Millman定理。第19章:交流功率电阻电路、视在功率、感性电路和无功功率、容性电路、功率三角形、总的P、Q、S,功率因数校正、瓦特表和功率因数表、有效电阻。第20章:谐振串联谐振电路、品质因数、选择性、并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的选择曲线。第21章:变压器互感、铁心变压器、反射阻抗和功率、阻抗匹配和隔离、等效电路、耦合线圈的串联、空心变压器、变压器类型、抽头式和多负载变压器、具有磁耦合线圈的网络。第22章:多相电路三相发电机、Y形联结的
19、发电机、相序、Y-Y联结、Y-联结、联结的发电机、相序、-联结和-Y联结三相系统、功率、三瓦特法、二瓦特法、不对称三相四线Y联结负载、不对称三相三线Y联结负载、第23章:分贝、滤波器和波特图分贝、滤波器、RC低通滤波器、RC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阻带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波特图、具有有限衰减的低通滤波器、具有有限衰减的高通滤波器。第24章:脉冲波形和RC响应理想与实际、脉冲重复和占空系数、平均值、暂态RC网络、对矩形波输入的RC响应。第25章:非正弦电路傅氏级数、对非正弦输入的电路响应、非正弦波形的加减第26章:系统分析导论阻抗参数、电压增益、电流增益和功率增益、级联系统、阻抗参数、导纳参数
20、、混合参数、输入和输出阻抗。由李瀚荪主编的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是国内使用广泛的一部电路教材,表3给出了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各章内容表3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各章内容安排各章名称各章内容第一篇 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第1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及功率、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组件(欧姆定律)、独立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源、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KCL和KVL方程的独立性、支路分析。第2章: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网孔分析法、互易定理、节点分析法、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电路的对偶性。第3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线性电路的比例性和网络函数、叠加原理、叠加方法与功率计算。第4章:
21、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分解的基本步骤、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T形网络和型网络的等效变换。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第5章:电容组件与电感组件电容组件及VCR、电感组件及VCR、状态变量。第6章:一阶电路分解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运用、零状态响应、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零输入响应、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原理、三要素法、瞬态和稳态、正弦激励的过渡过程和稳态第7章:二阶电路LC电路中的正弦振荡、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GCL并联电路的分析第三篇 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和s域分析法第8章:阻抗和导纳
22、复数、振幅相量、相量的线性性质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三种基本电路组件VCR的相量形式、阻抗和导纳、相量模型的引入、正弦混联电路的分析、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相量模型的等效、有效值及有效值相量、相量图。第9章: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三相电路电阻的平均功率、电感和电容的平均储能、单口网络的平均功率、单口网络的无功功率、复功率基辅功率守恒、正弦稳态最大功率传递定理、三相电路。第10章:频率响应、多频正弦稳态电路 正弦稳态网络函数、正弦稳态的叠加、平均功率的叠加、RLC电路的谐振第11章:耦合电感的理想变压器耦合电感的VCR、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理想变压器的VCR、
23、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理想变压器的实现、铁心变压器的模型。第12章: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零状态分析、网络函数与冲激响应、线性时不变电路的叠加公式。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与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相比较,有如下特点:1、 内容详细、节奏慢: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各章内容上安排极为详细,不吝篇幅。例如,在第3章电阻器,涉及温度效应、超导体、电阻器类型、电导、欧姆表等内容。而我国教材对于温度效应、电阻器的类型只简单提一下。在第5章和第6章,介绍了电压分配和电流分配公式,而在第15章(串联和并联交流电路),则再次介绍了电压分配和电流分配公
24、式。在第9章(网络定理),介绍了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Millman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而在第18章(网络定理),因为介绍到正弦稳态分析,再次介绍了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替代、互易和Millman定理。我国的教材往往在介绍到正弦稳态分析时,通常将电路定理通过例题介绍,不单独列出小节。在第22章(多相电路),三相发电机、Y形联结的发电机、相序、Y-Y联结、Y-联结、联结的发电机、相序、-联结和-Y联结三相系统、功率、三瓦特法、二瓦特法、不对称三相四线Y联结负载、不对称三相三线Y联结负载。显然,我国大多数教材并不分这样细,通常将三相电路
25、的内容分4-5小节介绍。详细分小节介绍内容有利于学生总结阅读,但过于细分也有繁琐之嫌。从这点来讲,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过于繁琐,不如我国教材简明扼要。但该教材由于介绍详细周到,且节奏很慢,适合于大专和高职学生学习。2、 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和实际电路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密切联系工程实际,这从各章小节名称就可以看出来,这是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的一大特色,也是国外教材的优点。例如,第21章(变压器),分别介绍了互感、铁心变压器、反射阻抗和功率、阻抗匹配和隔离、等效电路、耦合线圈的串联、空心变压器、变压器类型、抽头式和多负载变压器、具有磁耦合线圈的网络等内容。我国教材虽然也在教材中引出一些工
26、程实例,但通常是在正文中插入一段工程实际算例或介绍,没有单独列出,而且工程实例的数量远远小于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例如,我国教材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在第11章(耦合电感的理想变压器),介绍耦合电感的VCR、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理想变压器的VCR、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理想变压器的实现、铁心变压器的模型等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给予理想变压器很大的关注。这与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有很大不同。这说明,我国作者与国外作者编写教材的观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在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工程应用的举例很多,而且图文并茂,使读者觉得电路理论与实际生活很密切,增加了学习的乐趣。本
27、书的特点是几乎每一章都有密切联系该章内容的应用,能给初学者以启示。例如,在第4章,作者以微波炉为例,介绍功率、频率等概念。而在第6章,介绍小轿车的照明控制系统。3、 注重计算机应用本书从第4章开始,就注意对于PSpice的应用。从第5章开始,介绍电子学工具(EWB)的使用。而且,在其后的各章,都介绍对应于本章内容PSpice和EWB的应用,使用的范围很宽。4、 排版和格式国外大多是教材的正文并不将页面排满,而是在页面的外侧留出三分之一的空间,作为提示或用作写读书笔记之用。这样的排版方式虽然浪费了空间,增加了书的成本,但的确有利于学习。其次,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印刷精美,书中绘图精细、色彩丰
28、富。书中不但根据教学内容所配照片清晰、表现力强,而且,对于很多实际电路,给出了电气原理接线图或结构图。这些,都提高了教材的质量,极大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起到了辅助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对内容的理解。另外,书中将重要的概念和定理都用方框阔起来,提示读者注意。重要的定义式或公式也用方框框起来,有利于读者快速查询。四、 结论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教材有自己的特色,有些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整体来讲,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特色鲜明,特别适合于自学,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但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对于我国目前的大多数本科高校来讲,显得内容过于全面,篇幅太长,有效的学时难以完成本书的内容。然而,
29、正是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详细的表述,特别适合于自学者学习,也特别适合于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的学生学习,因为本书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和实际生活,使学生能随时联系自己身边的例子,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而且,计算机应用贯穿全书,是学习本书的学生具有用计算机分析电路能力强的特点。电路基础(第2版)的特色罗先觉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教授)由Charles K.Alexander、Matthew N.O.Sadiku 编写的电路基础(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第2版)2004年由McGraw-Hill Companies,Inc.,出版。该书作为1部新出版的电
30、气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教材,有许多鲜明的特色。正如作者所言,以更清楚、更有趣、更容易理解的方式编写了该书。一、 书贯穿常用计算机工具的使用电路基础(第2版)在全书多次采用计算机软件工具辅助分析电路。PSpice在第3章引入后,并出现在本书各特殊段落。对于不熟悉PSpice使用的读者,附录D给出了Windows 环境的PSpice使用指导。特殊的段落包括使用PSpice举例和实际问题。在每一章末的家庭作业也提供了使用PSpice的机会。MATLAB在附录E通过一个指导介绍给读者,并在电路分析中给出它的用途。贯串全书,以让学生用这个强大的工具开发一个程序的方式给出了大量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各章末大量的问
31、题将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有效地使用MATLAB。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电路理论的同时,学会和熟悉了常用计算机软件。这不但使电路分析变得更容易,使学生加深了对电路理论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有利的分析工具,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更复杂的电路问题。二、 电气工程先驱者的生涯和电气工程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历程本书在每章的开始部分,或者介绍电气工程学科先驱者的科学生涯及他们对电磁学和电路理论的贡献,或者介绍电路理论或相关学科的发展历程,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由于电路课程可能是学生对电气工程的第一次接触,电路基础(第2版)每章开始部分或简要介绍对应本章内容提到的电气工程先驱者,或介绍电气工程分支学科的发展历
32、程,由此帮助学生理解电气工程的领域并给出适合电气工程学生的各种职业考虑。这些内容包括在电子学、仪器学科、电磁学、控制系统、工程教育等发展历程的信息,好的交流技能的重要性,以及象法拉第、安培、爱迪生、亨利、傅立叶、伏特和贝尔等工程先驱们的概况。表1给出了各章开始部分的内容。表1各章开始介绍的内容列表章 节各章开始介绍内容章 节各章开始介绍内容第1章介绍伏特、安培第11章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第2章介绍欧姆、基尔霍夫第12章介绍爱迪生和特斯拉第3章介绍电子学发展的历程第13章电磁学的发展历程第4章增强交流能力第14章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第5章电子仪器的发展历程第15章介绍拉普拉斯和莫尔斯第6章介绍法拉第
33、、亨利第16章提问第7章计算机工程的发展历程第17章介绍傅立叶和贝尔第8章增强工程职业能力的途径第18章通讯系统的发展历程第9章介绍赫兹和施泰因梅茨第19章教育的发展第10章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从表1可以看出,上述内容出现在各章正文之前,使学生开阔视野,首先了解了对电路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家对电科学的贡献,其次了解了与电路理论相关的学科和工程发展的历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趣味,并为即将学习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三、 教学内容的安排该书教学内容安排与国内外大多数教材安排基本相同,表2列出各章内容。表2电路基础(第2版)各章内容安排各章名称各章内容第1部分直流电路第1章:基本概念单位系统、电
34、流、电压、功率和能量、电路组件(独立电压源和电流源,四种受控源)。应用:电视摄像管(阴极射线管)、电费计量第2章: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串联和并联、Y-变换。应用:照明系统、DC电表的设计。第3章:分析方法接点分析、网孔分析、用PSpice电路分析。直流晶体管电路第4章:电路定理线性性质、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用PSpice证明电路定理。应用:电源建模、电阻器测量。第5章:运算放大器理想运放、倒向和非倒向放大器、加法器、减法器、运放电路的级联、用PSpice分析运放电路。应用:数模转换器、测量放大器第6章:电容器和电感器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电感器的串联和并联。
35、应用:积分器、微分器、模拟计算机。第7章:一阶电路不含独立源的RC电路和RL电路、奇异函数、RC电路的阶跃响应、RL电路的阶跃响应、一阶运放电路、用PSpice做暂态分析。应用:延迟电路、闪光灯单元、继电器电路、汽车点火电路。第8章:二阶电路不含独立源的RLC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RLC电路和并联RLC电路的阶跃响应、普通二阶电路、含运放的二阶电路、RLC电路的PSpice分析。应用:汽车点火系统、平滑电路。第2部分交流电路第9章:正弦量和相量法正弦量、相量、电路组件的相量关系、阻抗和导纳、频域的基尔霍夫定律、阻抗组合。应用:移相器、交流电桥。第10章:正弦稳态分析接点分析、网孔分析、叠加定
36、理、电源变换、戴维宁和诺顿等效电路、含运放的交流电路、用PSpice做交流分析。应用:倍容器、振荡器。第11章:交流功率分析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最大平均功率传输、有效值或RMS值、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复功率、交流功率守恒、功率因数校正。应用:功率测量、电能消耗成本。第12章:三相电路三相对称电压、对称Y-Y联结、对称Y-联结、对称-联结、对称-Y联结、对称系统的功率、不对称三相系统、用PSpice分析三相电路。应用:三相功率测量、居民配电线。第13章:磁耦合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的能量、线性变压器、理想变压器、自耦变压器、三相变压器、磁耦合电路的PSpice分析。应用:变压器作为隔离器件、变压器作
37、为匹配器件、功率分配。第14章:频率响应传递函数、波特图、串联谐振、并联谐振、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扫描、用PSpice做频率响应。应用:收音机、第3部分高级电路分析第15章:拉普拉斯变换介绍拉普拉斯变换定义、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卷积。对微积分方程的应用第16章:拉式变换应用电路组件模型、电路分析、传递函数、状态变量法。应用:网络稳定、网络综合。用MATLAB计算第17章:傅立叶级数三角形式的傅氏级数、对称性、电路应用、平均功率和RMS值、指数形式的傅氏级数、用PSpice做傅立叶分析(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应用:频谱分析仪、滤波器。第18章: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的定义、性质、
38、电路分析、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比较。应用:调幅、采样。第19章:二端口网络阻抗参数、导纳参数、混合参数、传输参数、网络连接、用PSpice计算二端口参数。应用:晶体管电路、梯形网络综合。表3给出由邱关源原著、罗先觉修订的电路(第5版)各章内容表3电路(第5版)各章内容安排各章名称各章内容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功率和能量、电阻组件(欧姆定律)、独立电压源和电流源、四种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Y-变换、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输入电阻。第3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支路电流法、网孔分析法、回路
39、分析法、接点分析法。第4章:电路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第5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运放的电路模型、比例电路的分析、含有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第6章:储能组件电容组件、电感组件、电容与电感的串联和并联。第7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不含独立源的RC电路和RL电路)、零状态响应、全响应、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不含独立源的RLC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冲激响应、卷积积分、状态方程。第8章:相量法正弦量、相量法的基础、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第9章:正弦稳态电
40、路的分析阻抗和导纳、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校正)、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第10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耦合电感的功率、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第11章:电路的频率响应网络函数、RLC串联电路的谐振、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RLC并联谐振电路、波特图、滤波器。第12章:三相电路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第13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非正弦周期信号、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有效值、平均值和平
41、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傅里叶积分简介第14章: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运算电路、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网络函数的定义、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第15章: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割集、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矩阵、之间的关系、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列表法。第16章: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二端口的连接、回转器和
42、负阻抗转换器第17章:非线性电路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容和非线性电感、非线性电路的方程、小信号分析法、分段线性化方法、工作在非线性范围的运算放大器、二阶非线性电路的状态平面、非线性振荡电路、混沌电路简介、人工神经元电路。第18章:均匀传输线分布参数电路、均匀传输线及其方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正弦稳态解、均匀传输线的原参数和副参数、无损耗传输线、无损耗线方程的通解、无损耗线的波过程。电路基础(第2版)与电路(第5版)相比较,有如下特点:1、 容详细:电路基础(第2版)各章内容上安排较为详细。例如,在第5章,将理想运放、倒向和非倒向放大器、加法器、减法器、运放电路的级联均作为单独的小节介绍。在第7章与
43、第8章,分别介绍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内容虽然与国内大多数教材相同,但小节内容分得更细。在第12章三相电路,将三相对称电压、对称Y-Y联结、对称Y-联结、对称-联结、对称-Y联结分别列为小节介绍。详细分小节介绍内容有利于学生总结阅读,但过于细分也有繁琐之嫌。2、 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和实际电路在电路基础(第2版)每章稍后内容,几乎都给出工程实际的例子或实际电路,这是电路基础(第2版)的最大特色,也是国外教材的优点。我国教材虽然也在教材中引出一些工程实例,但通常是在正文中插入一段工程实际算例或介绍,没有单独列出,而且工程实例的数量远远小于电路基础(第2版)。在电路基础(第2版),工程应用的举例很多,会
44、使读者觉得电路理论与实际生活很密切,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例如,在一阶电路一章,工程应用提到了延迟电路、闪光灯单元、继电器电路、汽车点火电路等,均为实际生活中常碰到的问题。在11章交流功率分析中,应用为功率测量、电能消耗成本,均为生活常识。而在第13章磁耦合电路中,应用例子为变压器作为隔离器件和变压器作为匹配器件,能给初学者以启示。3、 强调PSpice的使用目前,PSpice应广泛应用于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分析,而且正在包括更多的电路形式。因此,该书对于PSpice的应用给予特别的关注。从第3章开始,很多章末都有PSpce的使用介绍,而且,使用的范围很宽。例如,第4章用PSpice证明电路定理;第5章用PSpice分析运放电路;第7、8章,用PSpice分析一阶二阶电路;第10章用PSp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