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4).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25588898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4).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蜡烛的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30 32页的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的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物理变化;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 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

2、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白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很久没来一小了,我发现一小变化真大呀!越变越美了。除了我们校园的变化,我们知道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物质在不断变化着,如:秋天叶子的变色,小动物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出示蜡烛)看!这是什么?你知道“蜡烛成灰泪始干”其中的科学道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1、谁来说说蜡烛有什么特点?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有哪些办法?2、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蜡烛的变化。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些要求:按实验步骤进行操做。要注意正确

3、使用酒精灯。(演示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要把实验器材整理好。3、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用两个酒精灯互相点火。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口吹灭,而是用酒精灯的罩子盖上。下面我们进行第一项实验 (一) (1)加热蜡烛的实验步骤:把小块蜡烛放在蒸发皿里。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给铁架台上的蒸发皿加热几分钟,观察蜡烛的变化。 熄灭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罩子熄灭酒精灯),等蜡烛油冷却后你有什么发现?(2)观察:在加热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冷却后呢?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出示观察记录表。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液体(蜡油)。冷却后,由液体变成固

4、体。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实验 (二) 1、点燃蜡烛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点燃蜡烛”的实验要求: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将另外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将一个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观察它的底部。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4、汇报交流实验报告。出示实验报告表。 5、讨论: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都使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 ( 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5、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叫物理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叫化学变化。7、“蜡烛成灰泪始干”其中的科学道理 ?(这个过程包含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流泪”是蜡烛受热融化,是物理变化,“成灰”是发生了化学变化。)三、学以致用谈话: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与它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有关。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方法来判断下面这几种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变化?打开课本第31页生鸡蛋变成熟鸡蛋属于化学变化,因为鸡蛋里的蛋白质已经遇热变性,成为另一种物质了,不是原来的物质了。树叶变色是叶色季相变化是物理变

6、化。在植物的叶子里,含有许多天然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和胡萝卜素。叶的颜色是由于这些色素的含量和比例的不同而造成的。水的三态变化是典型的物理变化,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没新物质生成。面粉做成馒头也是化学变化,原理与煮鸡蛋一样。铁水变成钢锭是物理变化。燃烧都是化学变化。4、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32页, 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1、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石灰水会变浑。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3

7、在碱中倒入少量的醋产生二氧化碳。五、总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加热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蜡烛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点燃 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科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技能,对科学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的教学意图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选择蜡烛为探究对象,是因为蜡烛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形态的变化,又会发生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同时蜡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常见和便于准备的物质。 本次教学活动我的教学特色主要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上,突出以下几点: 一、 激发兴

8、趣,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成功. 在新课引入时,我设计了你知道“蜡烛成灰泪始干”其中的科学道理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 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这节课共有6个实验,内容多,活动量大,每一个实验我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在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已充分的展示和培养,体现了科学探究式学习不仅仅追求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感知与认识的过程。 三、科学探究

9、中教师的引导、参与不容忽视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能够比较自主地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法,知道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但是在归纳整理方面还有难度,老师的引导就显得犹为重要。实验时,我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此时,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形成了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 四、将科学探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运用,归纳概括出物质有两大类变化时,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理念。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学生探究活动非常有效,从自己设计方案到实验验证再到概括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完全是由学生进行。学生目标明确,分工合作,活动过程积极专注,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只是在其中适时地指导、点拨,或者给学生的解释和结论做一个科学的概括,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大的启示是: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估计上,我还有保守的心理,教学设计中的许多发挥学生学习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环节中,总担心难以实现。由于准备有些仓促,部分教学环节的处理不够细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推敲和细化,相信学习的实效性会体现的更加明显。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