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历史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一轮历史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 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耕文明的衰落与转型明清(1368-1840)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文化世俗化趋势明显,在此基础上萌发了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思想,成为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型期。但由于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自然经济的顽固和思想观念的僵化,最终转型没有成功。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距今 1840年 当今170 万年近代前夜如何界定?基础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史实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制地方废行省设三司颁布大明律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达顶峰改土归流(西南地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农业:品种:玉米甘薯土豆引进农业生产商
2、品化区域化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增强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明中叶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纺织业:织造局(苏杭)花楼机制瓷业:明五彩瓷;清彩瓷、珐琅彩瓷商业:工商业市镇、货币经济、农产品商品化、区域性商帮外贸萎缩(海禁闭关锁国)思想:王阳明心学;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王黄顾)绘画:文人写意画徐渭郑板桥戏曲:昆曲汤显祖;京剧产生文学:章回体小说四大名著科技: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西学东渐书法:趋于平民化和世俗化阶段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承古萌新:古典文化进入总结阶段;反封建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小说成文学主流;“西学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阶段特征阶段特征明清(13681840年)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发展与迟滞并存表现政治明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封建政府执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文化程朱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潮产生;传统科学技术继续发展,但是近
4、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文学艺术繁荣,深刻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外交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难点突破一、政治方面:明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废除:1380年废丞相,以六部分理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影响:利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乱政。弊易造成皇权过分集中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易造成太监乱政。2
5、.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2、形成的过程: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1)明太祖:置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2)明成祖:置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3)明宣宗:置内阁大学士 授予阁臣票拟权 发展(4)明神宗:置内阁首辅(张居正) 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3、职权:侍从顾问,不能制约皇权4、机构性质:非法定的内侍机构【票拟: 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 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不同点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一级决策者非法定侍从咨询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6、不能制约相同点: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重要史实明朝内阁英国内阁背景废除宰相后,皇帝事物繁忙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传统内阁会议的演变运行体制依附于皇权,没有决策权对议会负责,独立行使行政权成员关系内阁首辅与阁臣相互倾轧内阁首相与阁臣共进退性质皇帝的内侍机构近代资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影响强化了皇权标志着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资产阶级民主化的产物明太祖侍从顾问明成祖参与机密事务决策明宣宗票拟权明神宗部权尽归内阁明内阁地位演变3.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达顶峰)原因:直接雍正帝为了用兵西北(办理西北军务); 根本强化皇权;解除议政王大臣会
7、议对皇权的限制。过程:康熙帝时设立南书房;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特点:近(临近大内)、简(机构简单)、密(保密性强)、速(办事迅速)职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上传下达,跪受笔录)影响:积极: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消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过程简图皇太极康熙雍正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六部皇权受限皇权受限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六部南书房 互相制约 集权于帝 皇权扩大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皇权扩大皇权顶峰4.郑和下西洋:目的: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政治目的)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珠宝、香料、药材)寻访建文帝踪迹条件:物质基础明朝
8、前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国家统一科技条件造船航海技术发达,天文地理知识进步个人因素航海经验 勇敢精神 组织才干内容:政治通好、和平贸易、使臣回访、友好相处评价:性质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与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 特点中国空前主动外交;世界航海史壮举(5)影响强与亚非国家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华侨对南洋的开发;造成巨大经济负担(朝贡贸易)空前绝后 强调:中国古代的人口流动状况几种形式一是中原人民外迁。例如唐末汉人迁居契丹境内;二是中原人民南迁。例如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三是少数民族内迁。例如东汉末五胡内迁四是东南沿海人民迁居海外。例如明朝的华侨潮五是外来民族来华。唐宋元时期大食人波斯人定
9、居 例题评讲: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答案要点:目的与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活动。 历史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
10、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启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原因: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 核心整合【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项目内容明朝内阁制背景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事务繁忙过程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设立内阁,明朝中后期,阁臣的权力逐渐增大影响使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的军机处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威胁皇权职能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规律总结 无论是明朝的内阁还是清朝的军机
11、处,只有处理军国大事的建议权,没有决策权,这需要皇帝勤政。否则,这一体制会严重阻碍行政效率和国家中枢权力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政局的稳定。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三种模式(1) 转移法汉代的中外超制度过程:汉武帝时,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这样,在宫廷内逐渐形成了新的决策机构中朝,由尚书、侍中、常侍等组成中朝之职。以丞相为首组成的官僚机构则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外朝。作用:中朝参政是朝廷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它加强了黄泉对国家各方面的控制,而且大大精确了中央决策的内容,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2) 分权法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
12、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牵制,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3) 非制度化明朝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体系完整 模式固定内阁大臣的选拔,一般从六部尚书或吏部侍郎等重要职位上选拔。阁臣不仅兼任六部尚书,而且兼署都察院,从而直接控制了部、院,由此形成了完
13、整的内阁中枢体制内阁与司礼监微妙制衡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二者相互制衡,大部分时候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内阁斗争激烈首辅与其他阁臣往往没有明确的权力职责划分,权力、地位差距非常之大,以至于各阁臣往往为夺取、维持首辅地位而相互倾轧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局的不稳内阁的演变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意志皇帝始终牢牢把持着国家的最高权柄,内阁不仅要受到皇帝亲信司礼监太监的牵制,更始终屈服于皇权的重压之下主题深化【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1)变革中央机构:如秦设三公九卿制;汉设“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实行郡县制;北宋设
14、知州、通判和转运使;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唐朝时设道,作为监察区;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按察使司、厂卫制度。(4)注重官吏的选拔:汉朝实行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及以后实行科举制。(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时期的文字狱。总之,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方式是分权,以实现权力的制衡,最终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主题一 明清国家治理制度创新与集权加强思维升华命题考查特色1.模块综合:明代中枢机构及地方机构的变革,体现制度的创新
15、发展,同时考查制度创新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2.时代特征: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全国卷在选择题命题时,并没有一味强调这一时期制度的弊病,反而从制度创新与时俱进的角度命题,体现了命题人对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视。3.家国情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遵循的基本规律就是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过程,只有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4.时空观念:该时段在考查非选择题时则较多地与西方同一时期对比起来命题,即对时代特征和时空观念的综合考查。清代地方治理制度设计改土归流盟旗制度金瓶掣签清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实行
16、与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在内外蒙古地区,均实行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划分为旗,旗是基本行政单位,合若干旗为一盟。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又称为金瓶鉴别,清王朝乾隆年间正式设立的制度。自清朝以来,藏传佛教活佛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一、古代回避制度古代的任职回避制度,从东汉时代建立,南北朝时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一直沿用到清末。在一千八百余年的吏制建设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我国古代一项很有特色的官吏制度。官员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不大一样
17、,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地区回避,即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二)亲属回避,即有直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员,应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二、明清时期的督抚制度明初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这种分理其政的办法,削弱了元代行省过大的权力,避免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但三司并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明初置督抚,主要是从中央监察地方,以补“三司”不足的角度出发的,但督抚在行使监察权的
18、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干涉地方政务,并日益常态化与制度化,在事实上成为地方“三司”的上级,最终完成了其地方官化。清朝建立之后,全面继承了这一制度,并通过不断的调整,使其日趋完善,总督、巡抚遂成为总掌地方军政要务的封疆大吏。督抚在抑制武臣之专横、维护中央集权、整饬武备、巩固边防等方面曾经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随着督抚制度的确立,不仅在地方政治体制方面出现了新的制衡关系,而且由于督抚的“双层性”,从而使中央和地方之间也出现了新的权力制衡机制。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得以长期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督抚,在洋务运动中,其政治、经济、军事的权力又进一步膨胀。晚清时期的督抚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中央的权力。三、
19、明代宦官权力提升的原因明太祖把宦官不得干预朝政的规定不仅定为祖训,还被制成铁牌立于宫门外,其用意就在于永远地告诫子子孙孙,谨防大权旁落宦官之手,但明代后期宦官专权现象却非常严重。1.政治需要。明成祖朱棣任用宦官,委以权力,完全是因为当年在靖难之役中,尚为燕王的朱棣就是靠勾结受建文帝压迫的太监而掌握了建文帝的动向,此后又在其围攻南京时,与宫内的太监里应外合取得了胜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因此,朱棣上台后,也害怕会有失意的宦官像出卖建文帝一样出卖自己,故而不惜背叛祖训,拉拢宦官。2.主怠赖宦。与创始基业的开国帝王们不同,其继承者们往往趋于荒怠、腐化,他们享乐深宫,不问政事,权柄往往被委以亲信宦官,宦
20、官的权力便得到了不断地扩张。3.人治随意。缺乏法治的保障,政策的决定完全取决于人主的个人意志,这是明代,也是历代宦官权力失而复得的根本原因。明朝并非没有制度,但封建社会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统治者对制度法律的确立与废除有很大的个人随意性,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颁布新的法律,而不受包括祖训在内的一切制度的约束。中央明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制。清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有碍皇权,康熙设南书房;雍正设军机处;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地方明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清内地设省、边疆实行特殊行政区划;省道府县;改土归流选官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监察明中央: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厂卫特务。地方:分区监察,下设13道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臬台、臬司)清清代监察机构的设置大体沿袭明代;密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