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周长:物品表面的周长 ▎冀教版(2014秋)(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周长:物品表面的周长 ▎冀教版(2014秋)(5).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周长,考虑到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陌生,教材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熟悉的小布艺这件物品,结合实际生活中,工厂生产小布艺前都要先剪好材料的实际需要,提出“生产两种小布艺,怎样确定每个小布艺的共边需要剪多长?”的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合作研究解决。在交流小组不同测量方法基础上,通过“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引出周长的概念。接着设计了指出硬币面、课本封面、课桌面边线的活动,进而告诉学生“它们边线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学情分析: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
2、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
3、数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难点:1、理解和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具学具:方格纸、挂图等。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课前,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设计意图:从周长字面,让学生理解周长中周的含义,同时也是解决这堂课的关键二、探究新知:1、自学目标:1、小蚂蚁爬过了树叶的哪些位置?2、小蚂蚁在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3、树叶的周长指的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通
4、过观察课件,小蚂蚁爬树叶的边缘,直观的感受“周”长。让学生知道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2、独立自学:给小布艺加上漂亮的花边,怎样知道花边的长度。设计意图:1、让学生知道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的周长。2、怎样测量规则的图形的周长。3、怎样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3、合作互助:小组合作,一个人量,一个人记录,相互配合,分别量出长方形,心形的周长,设计意图:1、提高学生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增强合作意识,体会合作的快乐。4、集疑解难:给小胖挑选合适裤子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移到生活中,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巩固训练:5、达标检测:出示课件,让学生迅速的得出下列图形的周长。设
5、计意图:通过对周长的理解,将无形的知识化作有形的记忆,让知识根深蒂固。6、评价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周长,能迅速求出周长,并能进行测量周长,希望同学们用我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在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关于周长知识。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节课都学会了和什么,同时对他们进行肯定,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附:板书设计认识周长图形边线的长度叫它的周长教学反思:认识周长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
6、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爬树叶边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课本上习题上的图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
7、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学生回答后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评价,或者是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时,不能够抓住机会及时的引导学生,并进行评价,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通过这次讲课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这种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而恰恰这点就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通过这次讲课结合年会的学习让我真正明白,在数学课中一个有效的数学问题,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其实它就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升华,数学方法的渗透。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