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考之前,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的复习,要重视每个模块的学问内容,想知道自己驾驭了多少必修一的学问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修一学问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历史必修一学问点归纳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受封者义务听从周王的吩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周成为一个持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 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
2、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深厚的部族色调。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国家秦朝。 高考历史必修一必备学问 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 皇帝总揽,从中心到地方的主要官
3、吏由皇帝任免。 设置三公九卿中心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干脆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 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简单导致暴政,造成阶级冲突的激化。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秦律、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灵渠;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缘由是秦的暴政 三、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4、”;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心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历史必修一学问 一、宋初中心集权的强化 措施: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 强干弱枝。 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心掌控。 影响: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消退了藩镇割据现象。 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心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
5、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三、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心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 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选官、用官制度的改变 朝代:汉代 制度: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五、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心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心集权: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考历史必修三学问点归纳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缘由及评价 1、缘由: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6、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见。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化和学术领域也发生改变。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汲取、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7、“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惜,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疼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见“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化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见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见“性本善”。 荀子也主见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闻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汲取了一些其他学派的主动合理成分
8、,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须要 高考历史必修三学问总结 一、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思想主见: 为加强中心集权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 为加强君权须要,提出“君权神授”。 提出“三纲五常”道德规范 二、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 (1)启用儒学家参加国家大政 (2)用儒学垄断教化 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化系统 影响:儒学处于独尊地位 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程颢 程颐
9、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二程:思想主见: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 “天理”和伦理道德干脆联系起来 主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朱熹:思想主见: 提出理气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的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高考历史学问归纳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冲突。体系的评价(主动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留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缘由,表现,
10、和影响。重点分析马歇尔安排的缘由,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相互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留意其相像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缘由(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73年危机的缘由,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缘由,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缘由,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9、东欧改革失败的缘由。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改变。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的阅历。潜在的隐患。 高考历史必修一学问点归纳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