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语文上半学期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语文上半学期知识点归纳.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一语文上半学期知识点归纳 每天做白日梦,今日的事推到明天做。懒散、不用功,埋怨老师作业多。这都是为什么?你要明白了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不是为了爸爸、妈妈。而是为了我!,要奋勉图强!要努力学习。要用心、用功。不行以嘴上说,没有行动。我整理了高一语文上半学期学问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语文上半学期学问点归纳1 一.常见常用字形的辨别 敞(敞)开僻(偏僻)缀(点缀)敝(敝帚自珍)避(躲避)辍(辍学)蔽(遮挡)啜(抽泣)弊(针砭时弊)掇(拾掇)铄(众口铄金)泻(倾泻)倩(倩影)烁(闪耀)泄(发泄)靖(绥靖)砾(瓦砾).躁(烦躁)靓(靓丽)谐(和-谐)燥(枯燥、干燥)婧(婧女)楷(正楷)
2、噪(噪音)辨(辨别)采(神采)髓(脑髓)辩(辩论)彩(彩色)隋(隋朝)蹩(蹩进、蹩脚)镂(镂空)晤(晤见)瞥(瞥见)褛(褴褛)梧(梧桐)缕(丝缕)芜(芜杂)嫉(嫉恨)竟(竟然)怃(怃然)疾(疾病)竞(竞争)频(频繁)嬉(游戏)嘉(嘉宾)濒(面临)嘻(嘻嘻哈哈)佳(佳丽)驿(驿站)砺(砥砺)遐(遐想)绎(演绎)厉(严厉)暇(闲暇)怿(不怿)寥(寂寥)蔼(亲善)喋(喋血)廖(姓廖)霭(暮霭)谍(间谍)牒(通牒)污(玷污)黯(黯然)囿(苑囿)诬(诬陷)暗(暗淡)宥(宽宥)殒(殒命)弦(弦歌)怯(怯懦)陨(陨落)舷(舷窗)祛(祛除)销(积毁销骨)侍(侍奉)宵(宵衣旰食)消(消化)恃(恃才傲物)霄(霄壤
3、之别)悚(毛骨悚然)竦(竦身一摇) 二.词语说明 1.峥嵘:不平凡,不寻常。2.斑斓:色调错杂绚丽的样子。3.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4.佝偻:脊背向前弯曲。5.跫音:脚步声。6.得偿所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意。指愿望实现。7.深邃:深的;幽深。8.幽僻:形容环境偏远、幽静。9.羞怯:难为情,看法不自然。10.袅娜:形容草木松软瘦长;形容女子姿态美丽。11.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妙的姿态。12.倩影:漂亮的影子。13.蓊蓊郁郁:树木茂密的样子。14.婀娜:轻快优美貌。15.宁谧:宁静,安静。16.沧桑:比方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改变的巨大快速。17.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
4、18.隽永:(言辞、诗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长,引人如胜。19.邂逅:不期而遇。20.芜杂:多而杂乱,没有条理。21.嫉恨:憎恨。22.诽谤:造谣污蔑,恶意中伤。23.诅咒:咒骂。24.卓有成效:成果、效果显著。25.豁然开朗:豁然,宽敞的样子。形容由昏暗、窄小一变而为光明宽敞;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26.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生气充溢心胸。27.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当或反常的状况等)安稳相处,像平常一样对待。28.民不聊生:人民没法生活。聊,依靠。29.藏蛰(zh):躲藏,蛰伏。30.端倪:事物的眉目;头绪。指推想事物的始末。31.永葆朝气:恒久保持朝气。32.讽刺:讥诮;讽刺。33.
5、不名一钱:形容极其贫困,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34.安慰:劝慰,抚慰。35.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不愿轻易迁移。36.亵渎:轻慢,冒犯。37.杀一儆百:儆,警戒。杀一个人而使很多人引以为戒。38.蹉跌:失足跌倒,比方失误。 三.词语辨析 1.匀称?和-谐原句: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饿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匀称”是指分布或安排在各部分上的数量相当,多指时间或空间间隔。“和-谐是指协作的适当,协调;或指和谐,融合 2.空中楼阁.空中楼阁原句: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我的空中楼阁)“空中楼阁”重在说明没有根基,脱离实际,根本不行能,它是幻想,可比方脱
6、离实际的理论、安排、空想等。“空中楼阁”是幻景,可比方易幻灭的“希望”“虚幻”的前景等。 3.意图.企图原句: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我与地坛)“意图”,指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准备,名词;企图,指图谋、准备,动词,如: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企图表现的主题并不突出。 4.领域.范畴原句: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觉。(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二者都是名词,都可以指肯定的范围.“领域”,可以指相识的范围,也可以用于一般的社会活动,运用范围较大.“范畴”,哲学术语,只能用在思维逻辑等方面,运用范围教小.如:本质和现象是唯物主义辨证法的基本范畴. 5.摸索.探究原句:由于剩余价值的发觉,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
7、从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指责家所做的一切探讨,都只是在黑暗中探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摸索”,指在不明方向.缺少阅历的状况下一点一点地找寻,对象多为方向.门径.阅历等.有“摸索”的意思.。“探究”,侧重进行深化的探究,试图发觉,求得隐藏的事物,对象多为本质.根源.奇妙.规律等。书面语言色调更为严深厚。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我们对宇宙的探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6.历程.里程原句: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里程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生动的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上的讲话
8、)“历程”指经验的过程。“里程”指发展的过程。 7.热闹?喧哗?喧嚷?喧扰.?喧腾原句: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热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宁静了。(胡同文化)热闹:喧哗且喧闹,如:热闹的城市。喧哗:声音大而杂乱,如:笑语喧哗。喧嚷:好些_声地叫或说,如:人声喧嚷。喧腾:热闹沸腾,如:工地一片喧腾。 8.安土重迁?安家立业原句: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大不情愿搬家。(胡同文化)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安家立业:安定地生活,开心地劳动。 高一语文上半学期学问点归纳2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溢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苦
9、,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相互劝慰,所以他要写作名人传,要把宏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劝慰和鼓舞。 内容简介: 名人传又称英雄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其中,贝多芬是音乐家,米开朗琪罗是雕刻家兼画家,托尔斯泰是小说家。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了宏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与正义,为创建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和对人类的信念,作者把他们称为英雄,只因为他们是人类的忠仆,具有宏大的品行,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中心思想 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行
10、和坚韧奋斗的精神。(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真实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宏大。) 精彩片段: 1.“我多祝愿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很多病象,我瞒着,但从今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特别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开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难过的隐忍中找栖身!当然我曾发愿要超临这些祸害,但又如何可能?” 【点评】第一段是贝多芬写给友人阿芒达牧师的信。耳聋对于音乐家来
11、说是无法弥补的灾难,不但影响工作,而且使他从今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还可能受到敌人的污蔑。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由于耳聋引起的一切苦痛,他由此更深刻地体会到世界的可怜和自私。 2.“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行能造就宏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宏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望见。歌德摆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全部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
12、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歌德】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点评】其次段是贝多芬在书信中写到与歌德一起漫步遇到皇亲国戚时的情景。其中“背着手”和“撞”等非常传神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写出了他对皇亲国戚满不在乎的看法,最集中地表现了贝多芬的叛逆性格。当然贝多芬和歌德的境况不同,对他们进行比较时要全面分析。 3.“敬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宏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而的挚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悲伤时,他会到我们身
13、旁来,好像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劝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乏累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志气,一种奋斗的快乐” 【点评】第三段是贝多芬传的最终一段,是这一部分的总结。贝多芬的宏大不仅在于他是最杰出的音乐家,而是因为他的音乐是为苦难的人们而写的。他隐忍自己的苦痛,却用他以苦痛换来的快乐来劝慰人们,给人们志气和力气。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的音乐的本质。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贝多芬,人类历最宏大的作曲家之一,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炙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毅性格。 性格:桀骜不驯,
14、一般乖僻,不幸孤独,自强不息,宏大的音乐之神,坚忍不拔的巨人形象。 贝多芬的故事主要侧重“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行抵抗的力气扫空愁闷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熬煎。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和末日审判。他的艺术创作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顶峰,是人类文化宝库中宝贵的遗产。 性格:慈爱,博爱,和善,孤独,多疑,软弱,有毅力,身体力行,家庭富有自己却贫困,屈服于教皇势力。 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折
15、服世界,为了创建不朽的杰作而流出惨痛的鲜血。内容主要分为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 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宁娜、斗争与和平、复活。 性格:博爱,敏锐,自我完善,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托尔斯泰的故事主要的内容是: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塞白斯多堡纪事,爱情与婚姻,对社会的愁闷等等,是三篇故事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对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创作的东西描写最具体的一篇。 高一语文上半学期学问点归纳3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学问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留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
16、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肯定要工整清晰,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留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聚),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家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17、 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情),红叶(传情之物)。 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芜),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明哲保身) 其次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18、: 孤寂冷清、安静美丽、雄浑壮阔、萧瑟凄凉,安静静谧,雄奇美丽生气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奇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喧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痴迷、忧愁、惆怅、孤独、伤感、孤独、郁闷、恬淡、闲适、快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托物言志诗:不干脆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方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志向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
19、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受发的思念家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明志向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妙,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憧憬安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斗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
20、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纳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从干脆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运用修辞手法:比方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视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
21、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凹凸结合。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其次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干脆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详细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微环节描写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方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干脆运用抒情与争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22、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留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殊留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
23、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高雅、粗俗、自然、清爽、美丽、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5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改变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
24、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复原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学问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其次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学问点。 高一语文上半学期学问点归纳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