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改变,是我们特别熟识的自然现象。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爱!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说明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说明所产生的季节改变与热量差异现象。 4、能够结合当地季节改变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 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2、。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相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视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相识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4.通过演示、视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四季的改变、昼夜长短的改变,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在试验演示、视察思索、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环节预设:导学(分组演示试验)读学(看教材)研学(合作探究)展学(展示学习
3、成果) 学法导引:通过分组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看课件,阅读课本,合作探究完成要点点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简洁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 1.通过演示、视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视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凹凸的改变、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改变、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试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沟通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试验体会法、地图视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
4、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导入1:通过儿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导入地球的运动 SHAPE MERGEFORMAT 导入2: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导入地球的自转 讲授新课(试验探究,归纳提升) 一、地球的自转 试验探究,视察发觉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转动地球仪,视察探讨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小组成员共同思索下列问题: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
5、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地球的自转运动 自转中心 自转的方向 自转一周的时间 产生的自然现象(举例)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视察探讨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演示、点拨提升,帮助学生相识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并强化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绘图工作。 试验探究,视察发觉 小组长组织大家,接着刚才的试验,用手电筒当光源照耀地球仪,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视察、探讨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的产生,探究这些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视察探讨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画图、点拨提升,帮助学生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
6、系。 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体验和分析: SHAPE MERGEFORMAT 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圈)的关系: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交替 SHAPE MERGEFORMAT 各地时间差异现象的产生、体验和分析: (2、)时间差异: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 差异。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 向 运动,所以总是 边比 边先见到日出。 承转: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地球围着太阳跑就是指地球的公转运动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二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和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基本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导致
7、的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育学生视察、理解、想象和创新的思维实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或者通过播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的视频,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概括实力,形成空间想象实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化地理解、驾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学问,从中可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2)培育爱科学、学科学的爱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地球运动基本形式的一般特点 三、教学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规律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视察法、
8、演示法、绘图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 老师提问 太阳东升西落、四季改变现象的图片。 1.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 2.地球上为什么会如此的四季改变现象? (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课本的地理学问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老师提示 这些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运动引起的 通过简略的告知答案,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老师提问 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 引导学生看课本,找出学问点 提示 首先学习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让学生进入状态,大致了解老师授课的
9、逻辑依次,便于学生驾驭 老师提问 过渡 简洁温故一下初中地理课本学习过地球运动的基本学问,回答:(概念、绕转中心、方向) 温故而知新,为更好地学习新学问。 老师点评 (1)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 (3)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南顺北逆) 地球仪演示 分别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旋转方向 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发觉式的教学,更利于学生驾驭 老师讲解并描述 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参考点的不一样,一日的时间长度也略又差异,有恒星日(23h564)和太阳日(24h) 教学难点,简洁讲解,不要求学生深化理解。 老师讲解并描述 老师设问
10、地球的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设问:什么是角速度和线速度,它们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培育学生对实物模型的视察实力和空间思维实力,结合数学公式来分析,引出角速度和线速度存在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驾驭学问点 演示图片、动画 老师分析 角速度:角速度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V=/ t) 线速度是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V=L/ t) 巩固练习 提问 问:广州和上海,哪个地方的线速度大? 学生回答:广州 结合考点检查学生对学问点的驾驭程度 过渡 提示 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四方面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接下来,接着根据这几个方面来学习地球的另一种地球的运动方式公转。 适当过渡,为学生
11、学习供应清楚的思路 老师提问 什么是地球公转?绕转中心是?它的自转方向又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看书,找寻答案 学生回答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培育学生归纳实力 老师讲解并描述 同样地,地球的公转周期由于参照点不通也有两个,分别是恒星年(365 天 6时9分10秒)和回来年(365天5时48分46秒)。 老师讲解并描述 动画演示 视察图1.18,地球是围着太阳公转产生的轨道,叫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有了远日点与近日点之分。地球绕太阳公转,当地球绕到近日点时,北半球正好为一月初;绕到远日点时,北半球正好为七
12、月初。 更好理解地球公转 提示 一些学生好难想象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的情景 过渡 学生演示 4个学生分成两组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公转情景 把错误演示作为教学案例,刚好指出错误,订正,使学生印象深刻;演示正确则给与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过渡 接下来,我们学习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也有线速度和角速度。补充一个定律开普勒定律 结合物理、数学定律公式,使抽象学问简洁化、直观化 老师分析 开普勒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也就是图中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用扇形面积公式推导s1=s2,s1=1/2L1R1=1/2L2R2,R1大于R2,所以L1要小于L2,依据V=L/t ,可以
13、推出近日点速度较快,远日点速度较慢。 过渡 设问 刚才讲的是远日点和近日点的速度,那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设置悬念 老师讲解并描述 因为地球绕日一周转360度,而一个回来年大约365日;所以平均角速度=360/365日,每日59分,约为每日1度。由于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所以平均线速度:V=路程(弧长)/T =约每秒30千米。 使抽象学问简洁化、直观化 练一练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的日数为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缘由是? 检查学生对学问点的驾驭程度 学生回答 夏半年,地球位于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冬
14、半年,地球位于近3日点,速度较快,所以冬半年日数要比夏半年日数要多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三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地球的运动 教案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驾驭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推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缘由,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改变及纬度改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精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耀地球的示意图。 2.能依
15、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耀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全部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育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改变的 教学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推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推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改变缘由分析。 教具打
16、算 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支配 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其次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略) 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板书) 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学问,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 生:自转和公转。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 师:地球仪在围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生:地轴 师:很好。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旁边。在地球中真有这么一根轴吗? 生:没有。 师:
17、正确。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事实上没有这么一根轴。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自西向东旋转。 师: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 (从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仪的自转)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 生:(学生视察、思索后得出结论)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侧面北极在上,自西向东旋转。 师:(投影练习) 甲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乙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生:甲图中心是北极,乙图中心是南极。 师:特别好。地球自转一周须要多长时间呢?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呢?
18、生:一天。 师: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多媒体动画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恒星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过程将会忽视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
19、一个恒星日。 (多媒体动画演示) 师: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参照? 生:(学生精确回答) 师:很好!(点击鼠标,电脑画出SE2的连线和E2与恒星的连线,标出“恒星日“)从E1到E2,地球自转了360。而因为以恒星作为参照,地球从E1到E2的时间间隔就是“恒星日“,时长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地球接着自转(即P点接着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一
20、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 师:(过渡)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什么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呢? 生: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自转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师:很好!依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多少度? 生:15/小时。 师:特别正确。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依据 360/24小时推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小时,1/4分钟,1/4秒。但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即南、北极点的角速度为零。 我们再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
21、长),叫做该点的自转线速度。 (投影)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 师:大家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在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师:(过渡)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师: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生: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师:那么应当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公转的规律呢?可从地球公转的轨
22、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师:地球公转的路途叫做公转轨道,又叫黄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投影公转轨道图) 师:细致视察,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由西向东。 师: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逆时针转。 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顺时针转。 师:我们再来看看地球公转的周期是怎样的? 生:1个回来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师:回来指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的来回运动。大家看书图1.18,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师:由于太阳略微偏
23、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微小的改变,地球公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改变。依据开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近日点运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30.3 km/s。而远日点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是29.3 km/s。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 30 km/s。 小结: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是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对比。 (投影下面的表格)分别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总结。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轴 由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 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24、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 太阳 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 1个回来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略) (过度)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改变,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地球的自转能带来
25、哪些地理现象。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师: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假如地球是透亮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事实上地球是不透亮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亮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假如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特别正确。假如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分呢?
26、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投影-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肯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
27、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投影昼弧和夜弧)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改变的?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交替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日,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
28、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明显,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地方时 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运用起来很不便利。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起先采纳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纳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许多困难。1884年,国际上实行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
29、区,各时区都以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事实上,世界各国依据本土的详细状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纳一些特殊的计时方法。 (投影文本) (1)有的国家依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纳半区时,即采纳与中心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实行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纳东9区的区时。(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纳一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实行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请大家看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