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程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课程管理办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学课程管理办法-正文内容开始- 中学课程管理办法 为更好地推进新课改,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更好地实施课程管理,特制定XX中学课程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2、目标: (1)坚持课程改革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和可持续发展。 (2)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建立务实有效的课程管理领导机构 设课程管理办公室: 主任: 统筹学校课程实施工作;做好规划,组织实施
2、;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整合资源,协调管理;改善条件,提供保障;健全制度,制定政策;推广经验,做好咨询。 教务处: 主任: 提出课程实施监控的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教学常规管理;调控、反馈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 教科处: 主任: 为课程实施搞好课题研究和提供科研资讯服务;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 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本学科、本年级的课程实施方案,教师制定个人实施计划,并实施。 三、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1、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五个“注重” (1)注重钻研“标准”、活用教材、分析学生、收集信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2)注重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设计;
3、(3)注重设计学生的“学”; (4)注重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 (5)注重写教后札记。 2、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型,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如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节目主持式等。 四、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教材选用:按市教育局统一要求选用。 根据需要,教师可酌情再选一些其他版本教材。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1、对教材灵活运用 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
4、动。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等。 2、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及其合理利用 (1)对教辅、教具自主开发 教师依据新课程理念和自己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制作简单的教辅、教具,尤其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辅和适合学生交流、操作及合作学习中使用的教具。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 (2)资源共享 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整合优质资源,开创适合自己学校(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 3、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原则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不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5、; (2)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 (3)“实”与“活”高度统一,不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五、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要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实现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主要渠道 (1)主体探究性课堂 通过展示事实、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引导点拨、思维整合剖析事物、体验创新讲练评议、综合运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产生的过程、积极探索知识在现实生
6、活中的应用。 (2)社会大课堂-课题研究 即模仿科学研究的情景和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或由教师提出或由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自主开辟学习渠道,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自主产生学习成果。要特别注意发挥网络优势,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 2、实施策略 (1)学生的学习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为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要创造多种方式让学生“随机学习”; (2)教学的辅导策略强调教师的“引航”作用; (3)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策略建立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 (4)学习内容的选择策略开放学习内容; (5)教学手段的选择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特别是
7、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 3、操作要点 (1)要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情感。 (2)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信息素养。 (3)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精神,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探究信息及成果,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4、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2)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3)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独立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关系; (5)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关
8、系。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 1、课程改革模式 努力优化课程结构,为现代化人才提供富有特色的培育基和生长点,在探索中形成“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大板块课程改革模式,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 2、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成为自学者(2)发现、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 3、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 各年级开设学科类、活动类、综合性课程三大类校本课程。内容涉及学科、科技、艺术、体育、社会等各方面,模式包括教师指导型、竞赛型、兴趣型、特长型、提高型、讲座型和活动型。 4、常规管理 成立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校本选修课程管理办法,把教师的课程开发情况与考核挂钩,把学生的学习效果与
9、学业评价(成长手册)联系。开设拓展课一般先由教师个人申报,经学校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估确定后,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多媒体、及各类教室上。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及计划、编制教材。学校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每周二下午三节课为学生自主发展时间,实验室、图书馆、微机房、运动场等所有课程资源向学生开放。? 5、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授课者) ? (1)确立课程目标 ? (2)制定课程计划 ? (3)编写教材 ? (4)选择教学模式与策略 ? (5)建立学业评价体系 ? 6、校本课程的评价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评价: ? A、课程设计的先进性、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 B、课程的拓展性、课
10、程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 C、课程设计与学校发展要求的相容性。 ? D、课程的完整性 ? E、计划实施的可行性 ?(2)课程准备与课程投入评价 ? A、教师的知识基础与师资准备情况。 ? B、教学材料准备情况。 ? C、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准备情况。 ? D、教学设施准备情况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 ?A、教师的教学态度。 ? ? B、教师的教学方法。 ? ? C、课堂教学状况观察。 ? D、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 A、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 ? B、后续探究性问题的形成与发展。 ? C、学生的满意度。 ? D、学生及家长的反馈。 ? E、同行教师对课程的
11、看法。 ?七、优化教学管理 课程改革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师生积极性,激活师生内在动力,激发师生的创造激情,提高教与学的双重质量。因此,教学管理创新的关键是“人本化”和“生本化”。 ? 1、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 (1)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教学管理的着眼点从注重教师“教” 的管理,转到重视学生“学”的管理; ? (2)从传统的半封闭型管理,转为开放型管理。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培养和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3)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提供条件和保障,充分体现“规范”和“自主”的统一。 ?2、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 加
12、强学科内部纵向管理和学科之间整合的横向管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两个转变。 ?3、教学管理体系的创新 建立以年级组管理为线索和以学科组管理为线索有机结合的管理体系,形成管理特色。 ?4、构建新的校本研修模式 构建以学习、研究和探究为主要形式、以学习型组织和制度的形成为重点的校本研修模式。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效促进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教学研究制度的形成、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以及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高。 ? 八、坚持科研先导,以课题研究带动新课程实施 ? 1、工作思路 以问题解决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以课题为载体,以培训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 ? 2、实施原则:边施教、边研究、
13、边培训。 ? 3、构建课程改革教研、科研网络 全校形成由学校教科处教研组任课教师组成的教学研究网络,积极开展课堂观摩、教育沙龙、教学评比、交流研讨等形式的研究活动。积极倡导“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 ?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以课改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在理论指导下,加强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理论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人员的作用,在重视个人学习与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与协调、交流与合作、经验共享、共同成长,并积极争取专家的支持和指导。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