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范文范本二年级诵读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范文范本二年级诵读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 .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范文范本二年级诵读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 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二年级诵读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 第1篇:二级经典诵读教学规划二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规划一、指导思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强化优秀文化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 道德思要,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推动学生长久健康发展。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
2、、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2具体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毅力。三、诵读内容:中华经典诵读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次别念、默念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要方法多听多念。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
3、养学生的专注神情。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 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竞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白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教学中可以强化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模范、有 兴趣、有信心。最重要而特殊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
4、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2活动学习法。把经典的诵读和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演唱弟子规,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五、教学评价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一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次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颗星。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论是否会背,也给他一颗星。2每学期评价:采取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随机抽取两首)或片段。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
5、、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思要: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要,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实际,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指导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要、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了解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了语文素养。4、训练儿童应对、了解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第1课 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来对往
6、,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
7、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 七、活动广角:第3页 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 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
8、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页 六、活动广角:第7页 七、成长袋:第8页 九、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
9、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 一、经典回放: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
10、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0页 六、活动广角:第11页 七、成长袋:第12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增广贤文(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
11、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
12、15页 七、成长袋:第16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增广贤文(节选二) 一、经典回放: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岂无远道思亲泪,不迭高堂念子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
13、。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8页 六、活动广角:第19页 七、成长袋:第20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6课、弟子规(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14、。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
15、、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2页 六、活动广角:第23页 七、成长袋:第24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7课、弟子规(节选二) 一、经典回放: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16、。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页 六、活动广角:第27页 七、成长袋:第28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
17、交流。第8课、幼学杂字(节选) 一、经典回放:正月元宵,立春雨水。二月花朝,惊蛰春分。三月寒食,清明谷雨。 四月清和,立夏小满。五月端午,芒种夏至。六月三伏,小暑大暑。 七月七夕,立秋处暑。八月中秋,白露秋分。九月重阳,寒露霜降。 十月小春,立冬小雪。十一月数九,大雪冬至。 十二月腊八,小寒大寒。除夕分岁,次早新年。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
18、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0页 六、活动广角:第31页 七、成长袋:第32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9课、中华改良杂字(节选) 一、经典回放: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路遥知马力,日
19、久结人缘。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20、:第34页 六、活动广角:第35页 七、成长袋:第36页 八、次人熟读自立歌九、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10课、千家诗(一) 一、经典回放: 湖上宋 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
21、、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 六、活动广角:第39页 七、成长袋:第40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11课、千家诗(二) 一、经典回放: 山居夏日 唐 高骈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
22、香。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
23、42页 六、活动广角:第43页 七、成长袋:第44页八、课后熟读44页的赤日炎炎似炎烧九、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12课、千家诗(三) 一、经典回放: 秋月 宋 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
24、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6页 六、活动广角:第47页 七、成长袋:第48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13课、千家诗(四) 一、经典回放: 雪梅二首(其) 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
25、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
26、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0页 六、活动广角:第51页 七、成长袋:第52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14课、神童诗卷首诗(一) 一、经典回放: 四季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
27、)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4页 六、活动广角:第55页 七、成长袋:第56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15课、神童诗卷首诗(二) 一、经典回放: 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和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28、。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8页 六、活动广角:第59页 七、成长
29、袋:第60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16课、随园诗话(读书) 一、经典回放:鲸吞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
30、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2页六、活动广角:第6263页 七、成长袋:第64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17课、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一、经典回放:王戎七岁,尝和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1、。”取之,信然。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辅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32、温馨点击:第66页 六、活动广角:第67页 七、成长袋:第68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18课、格言警句 一、经典回放: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长歌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 唐韩愈进学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岁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劝学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清周希陶增广贤文 二、教师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志出生字、新词、难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理解句子的意思。1、小组讨论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仔细跟读。2、学生自
33、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辅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和欠缺,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学生读。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70页六、活动广角:第7172页 七、成长袋:第73页八、课外延伸1、和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和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和老师、同学交流。第2篇:二级下学经典诵读教学规划二年级下学经典诵读教学规划一、指导思要:以学校指导规划为基础,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增强民族内聚
34、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成人。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大声地朗读。能理解次别句子的意思,明白其中所蕴含的简单道理,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要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强化思要道德教育。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孩子们更系统的接受国学熏陶,加强素质,强化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殊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想、判断、要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角度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养。三、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诵读国学
35、经典和语文课程尺度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需诵读的诗词。四、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每周开设1节课;其他利用学校课前准备、早读等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巩固。五、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尺度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3、不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4、不要死板,要注意兴趣。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5、不拘泥形式,教无定法。人人可以是老师,处处可以为教室。6、不孤立地教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六、经典诗文教学方法:1、诵读法。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
36、齐念、分组念、次别念、默念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要方法多听多念。教学中可以强化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模范、有兴趣、有信心。2、多媒体网络学习法。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3、活动学习法。把经典的诵读和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演唱,配乐背诵,边诵读。七、保障措施:1、提高了师生对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意义的认识。要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情感体验,激发对中华经典的认可感、亲近感。2、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积极性。3、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
37、收获的快乐。 教学进度部署 经边做操等。教学进度部署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1 预备周2 增广贤文节选一 3 增广贤文节选二4 左转节选5 论语.公治长节选6 国庆节放假7 论语.为政节选8 荀子.子道节选9 荀子.荣辱节选10 礼仪.学记节选11 期中考试12 盐铁论节选13 孝经节选14 偶成15 共享经典16 终南望余雪月行绝吟雨晴 19 梅花17 古朗句18暮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山中送别 书20 海棠雪梅21 即景寒夜22期末测试第3篇:二级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教学工作总结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二年级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可以帮到您哦!二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
38、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想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采用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加学习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1、备课。学期初,仔细阅读了数学课程尺度、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里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了解每一局部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发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2、上课。(1)创设各种
39、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索,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索结果,让学生进行比拟,交流,讨论,从中了解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习在同档次的习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想;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上是当天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该法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缺点。(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发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
40、、实践提供了可能。3、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次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发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高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4、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对学困生进行分档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取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意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用“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仅是看学生学习成就如何,更重
41、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改善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想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着重学生的知识了解情况,学习的态度。在讲评试卷时,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取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相关概念的归成一类进行讲解。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知识。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二年级学生了解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拟窄。因此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丈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次活动时,同学们相互丈量身高,提高了了实践活动的能力。三、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在教育过程中
42、,出现一些应用题,如:用纸折角、拼图等。在完成知识教育后,教育学生将剩余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维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四、勤和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和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次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五、积极加入教研活动。每月按时加入校本培训活动,并坚强详细做好笔记。仔细加入教学预案设计,听、评课活动,主动和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探讨教材、教法。小学二年级品德和生活教学总结华蓥山小学 胡晓琴品德和生活课程旨在推动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职责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次性
43、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实施措施1、全面掌握课程目标品德和生活课程目标的三次方面是一次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掌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辅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了解必备的基础知识。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次连续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共同探
44、索学习主题,一直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改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三、评价方法1、教
45、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和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示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讲演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欠缺,继续努力。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辅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示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了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尺度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辅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推动。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
46、组成局部,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要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经常使学生缺少思想的空间和思考时间,名义上很热闹,但是现实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想水平。2.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人不知鬼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轻率地加入次人的评价,左右学生次人要法的表白。二年级经典诵读教学工作总结二年级朗诵教学工作总结班级经典诵读教学工作总结六年级数诵读教学工作总结1年级国学诵读教学工作总结后记:本文档可操作性强的文档模板,供您学习参考,减轻你的工作负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文档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