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立理论学习过程中的顺序效应研究——以心理学理论学习为例-王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对立理论学习过程中的顺序效应研究——以心理学理论学习为例-王兰.doc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对立理论学习过程中的顺序效应研究一一以心理学理论学 习为例 姓名:王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指导教师:胡兴旺 20120515 SB! 社会对立理论学习过程中的顺序效应研究 - 以心理学理论学习为例 发展与教育心理 学专业 研究生 :王兰 指导教师: 胡兴旺 摘要:顺序效应 ( order effect)是指刺激呈现的顺序影响人们判断的现象 首因效应和近因都属于顺序效应。首因效应 ( primacy effect), 总的来说,是 指最先呈现的信息比之后出现的信息对个体(认知印象、决策、记忆等)影响 更大。近因效应 ( recency e
2、ffect)与首因效应相反,指最后呈现的信息比之 前出现的信息对个体的影响更大。在我们大量的社会活动中,对于大学生来说, 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的知识的构建和认知判断。 为能 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 术环境 ,是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学习中的顺序 效应进行探讨。通过综合多年国外的研究结果,发现影响顺序效应的多种因素 : 任务性质和要求,个体心理因素和记忆特点等。根据实际的需求和 顺序效应的 发展趋势,本研究聚焦在排列顺序和时间间隔两个因素方面。 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深入探讨了排列顺序和时间间隔对顺序效应产生的作 用和影响。随机选择被试一共 225人,采用两个因素被试间随机实验
3、设计:自 变量 1为排列顺序,在实验中包括两个水平: A B, B A (A、 B为两个对立的 理论),因此分别对应两个实验处理组。自变量 2为时间间隔(一周),也有 两个水平 :有或无,也对应两个实验处理组,因变量为被试的观点选择倾向。 归纳得出以下的结论: (1) 两种对立理论的不同信息排列顺序上,并且无时间间隔,学生的观点 倾向选择不存在顺序效应。即学生认知选择不受排列顺序的影响。 (2) 在不同的排列顺序下,在学习两种理论中加入时间间隔(一周 ) 后, 学生的观点倾向选择差异显著。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最后阅读的理论,出现近因 效应。 关键词:理论学习大学生顺序效应排列顺序时间间隔 Orde
4、r effect in the learning of social conflicting theory based on the psychology theory Major: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ostgraduate: Wang Lan Tutor: Hu Xingwang Abstract: Order effect is a kind of phenomenon that the sequences of stimulating influences peoples judgment. Its including t
5、wo forms: primacy effect and recency effect. Primacy effect means that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first has greater effects than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later on persons impression, decision, and memory etc. On the contrary, recency ejQFect means that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last has stronger imp
6、act on people than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before. In our complicated social activitiesundergraduates a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during college learning. Whafs more, these factors will influence students?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nd cognition judgment. To offer a better academic environment fo
7、r the college students, its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order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abroad, there are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order effect. They are the nature of a task and the requirement of a task, indill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Lastly the
8、dependent is viewpoint of subjects.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 studying are: (1) There is no sequence effect in students choice when the two conflicting theories are in different information sequence and no time interval exists. (2)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udents5 choices when adding ti
9、me interval (one week). Moreover, in different sequences with time interval, students incline to the theory that is read latest and the recency effect happens. Key words: theoretical study; undergraduate; order effect; sequence; time interval 刖 g 1研究背景 . 顺序效应大量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如:在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在人 们记忆里最深刻、最清楚的
10、是 一 些片断,而不是所有的细节。一般来说,不幸 和快乐顺序的发展趋势是最高和最低点,结尾在人们的回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另外,人们一般喜欢体验多次连续进步。比如赌博,连续赢两次 10块钱就比一 次赢 20块钱更容易让人快乐、满足;比起虎头蛇尾,人们更喜欢鸡头豹尾,即 使可能前者总成绩是更好。再者,面试过程中,考官在对多名考生依次进行评 定时,也往往会受学生面试顺序的影响,从而不能对考生的情况客观评定。例 如,一位面试官在面试了三名表现很不理想的考生之后,即使第四位考生很一 般,他也会对这名考生有比前三位好得多的印象,评定也会高很多。但是如果 一位面试官连续面试了三位很理想的考生,即使第四个考
11、生水平一般,面试官 也会认为他的表现比实际的水平还要差,评定也会变低。 此外,在人际交往中,对于某人的看法和认识是跟这个人给我们提供的信 息有关,他的穿着、谈吐、某些细微的动作等信息都会影响你对他的定位和判 断。一般我们首先关注的是他的穿着,如果他穿着 不整洁,必定会让我们有先 入为主的观念:他不会是一个优秀的人;如果他穿着整齐合体,我们会认为他 或许是一个优秀的人。这就是常见第一印象,也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但 是很多时候又不是总是出现首因效应,当参加一场辩论赛的时候,一般情况下, 评委记忆深刻的是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参赛选手的发言。又如:当人们尝试回忆 过去的事情时,如熟记一份名单,或者学生
12、期末时候回忆之前学校发生的事情 时,最开始和最后的事件最容易回忆 ( Glanzer & Cunitz, 1996 )。在人们的 生活情景中存在有两种不同顺序效应,首因效应 和近因效应,影响着人们的印 象、认知和判断。 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和各种通讯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 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紧密,学习和交流的资源和机会越来越多,接触到大量 的信息资料。而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对于一个事物、问题、知识,常常会接触 到两个以上或者多个不同的信息。而且不可避免的是信息的出现总是有先后顺 序,不会在同一时间里呈现大量的内容,因此就出现了不同的信息顺序,顺序 会对人们对信息理解造成一定的影响
13、,有时候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判断。 Hovland (1957)通过向观众呈现不同的信息组织形式,发现信息的组织和步骤 是影响交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 Ashton (1988)也发现审计员观点的改变是与信 息的呈现顺序和呈现的方式有关。 Handlin(1994)通过在公民投票中,控制了回 答选项的顺序和问题选项的顺序,结果表明回答选项歪曲了人们对候选人的评 价 。 Anderson (1968)也发现了印象形成中,相同的性格特征在不同的顺序呈 现下会对人们评估造成影响。这也是我们常见说的顺序效应 ( Order Effects)。 2研究提出 很久以来, 顺序效应一直就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它是
14、指信息呈现的顺序 影响人们认知和判断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前人对此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除了在人际交往的印象形成中、回想以前发生的事情情景 下外,顺序效应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选择、判断、评估、预测中,并对 人们各个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大学时期是学习和掌握大量知识的主要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接受的知识 理论会深刻的影响他们的认知水平、价值观,并可以转化成自己的认知能力。 此外,学习的内容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高中时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比 较确定 的知识,没有多大的疑问。但是到了大学后,所学知识大多是不确定的, 尤其是社会人文学科,对于一个问题的描述和解释常常是多方面的
15、,这就产生了 很多不同甚至对立的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会同时接触不同的理论观 点,而是分先后顺序。 以心理学为例,自从心理学的诞生至今,因研究的哲学基础、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切入点不同,出现了不同的心理学流派,这些理论派别在 描述和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时候,有着不同甚至相对立的看法,而这些观点均 有自己的合理之处和局限性,这也是不同流派并存共立的基础。黄希庭教授就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心理学中的七大争议问题:心身关系问题,天性和教 养问题,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知识来源问题,整体论与元素论问题,主观 性与客观性关系问题,稳定与变异问题。其中,就天性与教养问题来讲,何种 因
16、素对人的行为和人格起决定性作用?就有体质论、环境论和交互作用论这三 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尽管这些理论解释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但是,学生在学习 这些观点之后,还是会形成自己倾向性的观点。 本研究感兴趣的问题是,教师或教材呈现这些观点的顺序,是否会影响他 们的选择和 判断,具体的讲,学生会不会有倾向性的选择,如果有是更倾向于 接受先呈现的观点,还是后者? 此外,由于课时的原因,一个章节内容的讲解常常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 间,这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理论观点在不同时段呈现的情况,这涉及到间隔或延 迟呈现的概念。也就是说,当学生在学习第一个理论观点后,因为课时的安排, 很有可能在一周之后再学习另外的一个观点,
17、恰好这个两个观点是针对同一个 问题的解释。之前研究发现,时间间隔(延迟 ) 也会影响顺序效应。诺曼 “ 米 勒和唐纳德 “ 坎贝尔( Norman Miller & Donald Campell, 1959)对法庭审判 的材料进行编排,发现材料信息连贯陈述后,间隔一个星期后(延迟),发现 人们的判断更容易受呈现的第一部分信息材料影响;但在两部分之间间隔一个 星期(延迟),再做回答人们受最后部分的信息材料的影响。另外斯蒂芬 “ 霍 克 ( Stephen Hoch, 1984)也发现当人们在对事件将来发生的可能的判断时, 如果连续列出有利原因和不利原因,人们倾向接受最开始的原因;但如果在不 利原
18、因和有利原因之间有 3分钟间隔,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那么,连续呈现和间隔呈现是否影响大学生对观点的选择和判断呢?如果 有影响又会是怎样的影响呢?所以本研究拟对大学生心理学一系列对立理论的 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顺序效应着力展开研究,探讨这个问题时还考虑了在实际 情况下的时间间隔因素是否影响大学生的选择和判断。本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 顺序效应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其研究结果对于类似的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研究理论背景 1.1顺序效应 ( ordereffect)定义 顺序效应是指刺激呈现的顺序影响人们判断的现象。首因效应和近因都属 于顺序效应。
19、首因效应 ( primacy effect), 总的来说,是指最先呈现的信息比 之后出现的信息对个体(认知印象、决策、记忆等)影响更大。首因效应也叫 做初始效应、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 第一印象 效应、开头效应等。近因效 应 ( recency effect)与首因效应相反,指最后呈现的信息比之前出现的信息 对个体的影响更大,近因效应也叫做新颖效应。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对首因效应 和近因效应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如在记忆领域,艾宾浩斯 1913年通过对 自己的 自由回忆实验,提出了序列位置效应 ( serial position effect),其中就定义 了什么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人们在回忆时,最前
20、部分和最后部分的回忆正 确率最高、在印象形成领域, Asch在 1946年研究印象形成的过程中解释 了首因效应:在描述特征中,顺序靠前的特征比顺序靠后的特征对印象形 成的影响更大一些。另外一位学者 A.S Luchins在 1958年做了一个印象 形成的经典实验证明了近因效应的存在,提出近因效应是指顺序靠后的特 征比之前的特征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更大一些。本研究根据以上的各 种定 义,认为顺序效应都是指在呈现一系列的信息或刺激后,最先的和最后的比中 间的信息或刺激影响更大。 1.2两种效应的特点 本文根据之前的研究和大量的经验事实,总结出了首因效应有先入性、弥 散性、误导性和可变性四种特点。首因效
21、应具有先入性,对人的认识的影响是 强烈的。一旦人们形成了对某件事情的第一印象或者第一感知,将会左右对其 他事物的看法和解释。弥散性是指因人们对事物认识先入为主,会造成扩散到 与该事物相关的方面。误导性,又可以称为掩着性,是指因首因效应的影响, 1 Ebbinghaus, Hermann (1913). On memory: A contribution 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人们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还停留在感知初级阶段,对事物本质的认 识易被遮盖,因此很易受到误导。可变性与不稳定性,如在第一印象形
22、成之后, 它会随着交往的继续深入而改变,也是生活中常说的: 日久见人心 、 人不可 貌相 。人们对事物最初的认识也会随着时间、接触的次数等多种因素而不断的 调整和改变。 近因效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新颖性,指因最后出现的信息对人们 的认识影响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之前的信息有遮盖作用,人们的判断和选 择会有所不同。另一个就是稳定性,当出现近因效应后,如果存在时间间隔, 近因效应对人们的认知判断影响更大。诺曼 “ 米勒和唐纳德 “ 坎贝尔 ( Norman Miller & Donald Campell, 1959)和斯蒂芬 “ 霍克 ( Stephen Hoch, 1984)结 果证明了近
23、因效应的稳定性。 1.3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两个效应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三个主 要的方面研究总结得出:一是在大量的 系列位置效应的自由回忆研究中,总结出记忆特点;二是针对个体的认知和判 断,总结出个体的特点;三是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和处理方式,总结出任务的 特点。 1.3.1记忆特点 在艾宾浩斯对自我记忆实验提出了记忆的遗忘曲线后 , Merle Dark (1962) 也对他人的记忆进行测试,要求被试学习一系列的学习项目,并采取自由回忆 的方式。结果发现记忆在项目的有优劣之分,与所呈现的先后顺序位置有关。 项目回忆率最高的是位于最前面的部分和最后面的部分,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 效应。而位于系列中间的项目,回忆率最低。 加拿大学者 Dr. Michael R.W Dawson 与 Dr. David A. Medler (2 09)的 认知科学字典 ( Dictionary of Cognitive Science)中,绘制自由回忆中的系 列位置曲线图(见图 1.3.1),该图清楚的展现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并提出 了与两种效应有关的因素。 一般来说,曲线是 U型,首因效应就是 U型的最左端。图像表明在记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