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押题:对话与对立写作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押题:对话与对立写作指导.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高考作文押题:对话与对立 写作指导【题目展示】自从形成了社会与阶级,人类便无可避免地步入各种各样的利益纷争。面对纷争,有人选择对立,党同伐异,自己走路便希望别人无路可走;有人选择对话,求同存异,道虽不同但各守规则互不侵害。选择对立不一定全错,选择对话不一定全对。更多的时候,因为存在着对立,所以需要对话。而在对话中,又可能因为观点或行为的无法调和而形成新的对立。人与人之间如此,团体与团体之间如此,国家与国家之间亦如此。请结合材料,以“对立与对话”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预测依据】2022年,世界
2、动荡不安。选择对立与选择对话,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责任担当的重要标尺。高三学生虽承担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也应该偶尔抬起头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思考一下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使命。该命题也可以避开国际社会纷争而只探究个体成长中的修身问题。人皆为社会动物,离不开和他人的交往,也就难免会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立场对立或行为对立。消极者会选择针锋相对,积极者会选择对话沟通。命题方式上,该题参照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的结构与表达。【思路点拨】构成命题材料的两段文字中,前一个段落侧重于阐释形成“对立与对话”的原因,解析二者间的关系,后一个段落揭示“对立与对话”的存在范围。由第一段呈现的信息可知,出现对立或对话的前提,在于
3、利益纷争。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团体或不同的国家因为修养或价值诉求的差异,面对利益纷争时,有的选择对立,以强权获取利益,有的选择对话,靠协商共同获利。相比较而言,对话的价值肯定胜于对立,但某些特定情境下,或许对立本身也是一种对话的姿态,以对立求得对话。所以,材料中说,“选择对立不一定全错,选择对话不一定全对。”只是,所有的对立最终依旧需要通过对话而解决,在“对立与对话”的终极较量中,一定是对话的价值完胜对立的价值。第二段的价值在于为写作者划设不同的立意空间。由该段的三个句子可知,“对立与对话”的主题既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团体与团体、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此,本次作文可探究的内容,就既可以只是
4、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对话,也可以只是团体与团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立与对话。只不过这样立意时,前者往往视野过于狭窄,后者则又容易形成空洞说教。因此,相对理性的立意,应该是兼顾个体、团体和国家三者的价值诉求,由小到大、由个别到一般地解析“对立与对话”间的逻辑关联。【佳作呈现】和而不同,不失本心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将这句话带入“对立与对话”这一主题,便是说君子之人虽立场不同、观点各异,但能够通过对话求得共识。由此君子之道可知,生活中固然无法避免各种对立,但只要懂得对话,便终究能够解决这些对立,或者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各自求同存异。置身于滚滚红尘之中,每个人出身不同,经历各异,在面对一些具体事件
5、时难免出现认知差异,这是生活的必然。有了差异怎么办?一类人会如神话中的铁床怪,只以他的铁床的长度为唯一标准,长了的部分用锯子锯掉,短了便强行拉伸。这类人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成为大多数人的敌人。对待差异的理性方式当然是对话。利益分配可以借助对话而协商解决,理念冲突可以借助对话而彼此接纳。就算是经历了无数次对话依旧无法协调矛盾,大不了也就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是“老死不相往来”,也不至于大动干戈、你死我活。有一句古话,叫做“顿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有人认为这是恩怨分明,我却以为这样的人本质上属于对立者,凡事爱走极端。善于对话者则从不如此,即使
6、是数百载的宿敌,也可以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最终寻找到一条走向共赢的路。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庸”构成儒家处事的重要标准。中庸的本质在于“去对立”而求调和,故其即使是追求自身的无限强大,也秉持着“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君子之风,舍弃“衽金革,死而不厌”的霸道做派。当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说就是中庸文化在当代的最好注释。和平共处需要的必然是对话,决不能是对立,更不能是为了私利而故意对立。当下,国际争端频仍。其中众多的矛盾来自个别大国长期秉持的冷战思维和对立意识。只是,世界原本多极,绝非不同戴天。故而,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坐在谈判桌前对话,表达彼此的价值,了解对方的关切。此种要对话而不要对立的浩荡潮流,终究会形成无坚不摧之势,推动世界回归应有的理性。这应有的理性是什么呢?我认为不过是顺应规律,尊重差异,修正赘余,谋求共赢。在达成此目标的过程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皆应该和而不同,不失本心。【点评】文章将“对立与对话”的主题置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解析,既探讨了个体修身方面应该秉持的对话态度,又阐释了国际争端方面应该拥有的认知理性,最后将文字收拢至“和而不同,不失本心”的核心观点之上。全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有说服力,也有较强的可读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