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教案 .pdf(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 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 光源1. 教学内容本课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光,认识它们的形成特征与性质,围绕物体自己能否发光,也就是鉴别光源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教学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讨论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进而学会给光源分类。第二部分,分析图片呈现的发光现象, 知道可见的物体分为两类: 光源与反光物体。学会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第三部分,通过“点燃蜡烛” “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了解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发光需要能量。2. 教学目标观察各种发光的物体,能指出哪些物体是光源。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乐于研究光
2、现象,乐于分享与发现。3. 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明发光物体的特征,鉴别光源与非光源物体。难点:观察某些物体的发光过程。4. 教学准备火柴、蜡烛、钢丝球、两节电池、带导线的鳄鱼夹、装有细沙的托盘。5.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1. 出示课本中的一首小诗:是谁在天空架起七彩虹桥是谁将明月映入平静水面是谁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37 页 - - - - - - - - - 让节日的礼花绚丽多彩是谁让城市的夜晚迷离璀璨2. 学生读一读这首小
3、诗,并且猜一猜这首小诗描述的是什么?预设:这首小诗描述的是光。第 1 句小诗说的是阳光,第2 句小诗说的是月光,第3句小诗说的是火光,第4 句小诗说的是灯光。3. 教师引导:关于光,大家并不太陌生,不过关于光还有很多的奥秘需要大家去探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探索光与色彩的知识。二、聚焦1. 平时,我们看到的光究竟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他们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光源的知识。2. 板书课题: 1. 光源三、探讨活动一:认识什么是光源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光?他们是由什么东西发出来的?预设:阳光,是由太阳发出来的。灯光,是由电灯发出来的。烛光,是由蜡烛发出来的。星光,是由星
4、星发出来的。荧光,由萤火虫发出来的。2. 教师相机出示阳光、烛光、星光、萤火虫的光等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这些发光的东西,我们都称他们为光源。3. 出示光源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光源。光源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宇宙间的物体有的是发光的,有的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能自行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 教师强调:光源的概念一定是自己能发光的物体才叫光源,自己不能自行发光的物体不能称之为光源。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37 页 - -
5、 - - - - - - - 5. 怎样辨别哪些是光源?教师引导:光源一定是自己能发光的物体,请大家根据这一标准来判断一下下面的这些物体是不是光源。6. 出示课本第 3 页上面两幅图片,想一想这两幅图片中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吗?预设:图片 1,摩天大楼的玻璃是反射的太阳光,这个不算光源,因为摩天大楼反射的太阳光来自于太阳,而并不是摩天大楼自己会发光。图片 2,月光照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的,这也不是光源。首先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他只是反射太阳的光。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水面也不是光源,因为水面本身不发光,他只是反射月光,所以月亮和水面都不是光源。活动二:自然光源和人造光
6、源1. 教师引导: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这些光源都一样吗?2. 出示课本第 2 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和下面的4 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光源都一样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预设:这些光源有的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我们称之为自然光源,还有一些是人们制造出来的,我们称之为人造光源。2. 引导学生列举我们身边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预设:自然光源有恒星(包括太阳) 、极光、萤火虫光、夜明珠发出的光、闪电、深海中发光鱼、会发光的植物等等。人造光源有火把、油灯、蜡烛、电灯(包括白炽灯、日光灯、高压纳灯、霓虹灯等)、酒精灯、激光、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3. 教师相机
7、出示一些自然光源的图片以及人造光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的不同之处。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活动三: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发光的过程1. 出示课本第 3 页点燃蜡烛的图片,提出要求:动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且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发光的过程,想一想蜡烛究竟是怎样发光的。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37 页 - -
8、 - - - - - - - 2. 学生分小组活动,动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思考蜡烛是怎样发光的。3.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4. 全班交流通过观察燃烧的蜡烛,想一想蜡烛是怎样发光的?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蜡烛不断的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发热产生高温,在高温下未完全燃烧的蜡烛细小碳微粒就会发光。5.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也像蜡烛那样,是通过燃烧发光的?预设:油灯、木材、篝火、酒精灯、火把等等。6. 教师相机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
9、些光源都是通过燃烧发光的。活动四: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1. 教师引导:日常生活中,蜡烛等是通过燃烧发光的。下面我们来给钢丝通电,看看钢丝是怎样发光的。2. 出示课本第 3 页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活动所需的材料以及活动方法。3. 全班交流所需材料:钢丝球、带导线的鳄鱼夹、沙盘、电池等等。活动方法: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 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 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 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活动注意点:钢丝在通电的时候千万不要触摸,小心触电。4.
10、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仔细观察钢丝通电时的现象,想一想钢丝是怎样发光的?5.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预设:在给钢丝接通电流之后,发现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钢丝是怎样发光的?预设:说明钢丝在通电后会发热,会逐渐变红发光。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37 页 - - - - - - - - - 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6. 教师引导:钢丝通电后发热,会逐渐变红发光,可以看出钢
11、丝是通过通电发光的。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光源也像钢丝一样是通过通电发光的。7. 学生列举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预设:白炽灯光、激光、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教师相机出示一些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通电发光的光源。8. 教师引导:蜡烛、木材、油灯等一些光源,是通过燃烧发光的,而日光灯、白炽灯、手电筒等一些光源,是通过通电发光的。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其他的发光方式吗?预设:碰撞摩擦发光,比如闪电。爆炸发光,比如炸药。教师出示闪电、烟花等等光源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发光方式。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光源,知道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
12、。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什么是自然光源,什么是人造光源。懂得了蜡烛、木材、篝火等等是通过燃烧发光的,而白炽灯、手电筒等等是通过通电发光的。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发光的物体,看看他们是怎样发光的。2. 光的传播1. 教学内容本课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观察、发现、了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和特征。本课教学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基于学生过往的知识与经历,围绕着光在自然环境中、生活情境中传播路径上的共同特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第二部分,通过多个探究活动,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根据光的这一特征,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说明生活中人们对于这一特征的利用。第三部
13、分,制作一套简单的装置,通过细致的操作说明小孔成像现象,进一步证明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37 页 - - - - - - - - - 光沿直线传播,印证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关于小孔成像的发现。2. 教学目标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设计、安装和制作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通过对光在空气中传播现象的研究与发现,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3. 重点与难点重
14、点: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难点:设计实验,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4. 教学准备激光笔、带盖子的透明玻璃容器、线香、手电筒、若干张硬卡纸、剪刀、橡皮泥、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等。5.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上一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光源, 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光源, 这些光源有的是人造光源,有的是自然光源,有的是通过燃烧发光的,有的是通过通电发光的。这些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光的传播路径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2. 板书课题: 2. 光的传播二、探究活动一:预测光的传播路径1. 出示课本第 4 页上面的 4 幅图片,引导学生
15、观察这4 幅图片中分别是什么光。预设:图片 1:早晨的太阳光。图片 2:汽车的灯光。图片 3:傍晚的阳光。图片 4:灯光。2. 这些光的传播路径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预测:这些光都是光束射出的,而且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线。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37 页 - - - - - - - - - 3. 过渡:光到底是不是沿着直线传播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活动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一:探究光在烟雾中的传播1. 出示课本第
16、4 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以及方法。全班交流2. 实验材料:线香、透明的玻璃容器、激光笔、打火机等等。3. 实验方法: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 盖上盖子。待充满烟雾后 , 打开激光笔 , 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 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4.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的结论。全班交流5. 指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光不管从哪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拐弯。6.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什么结论?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
17、直线传播的这一结论。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途径实验1. 出示课本第 5 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这次实验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全班交流2. 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橡皮泥等等。3. 实验方法: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 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 , 使它们保持直立。左右移动硬卡纸 , 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4.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强调一定要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去看一看,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全班交流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
18、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37 页 - - - - - - - - - 5. 指生说一说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预设:只有当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6. 为什么只有在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预设: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只有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光才不会被遮挡住,我们才能够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7.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个实验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8.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做了两个实验
19、,一个是光在烟雾中传播的实验,另一个是光穿过硬卡纸小孔的实验,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预设: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明白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三、情境题1. 出示课本第 5 页下面一幅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 了解图片内容, 思考:大家来看一看,图片上的学生排整齐了吗?你是如何判断的?2. 讨论,预设:向左(右)看齐, 是调整队列的基本动作 , 其要领是 : 身体立正 , 头向左 ( 右) 摆动 60, 脚用小碎步前后左右移动至与左( 右) 人员看齐 , 要求能够看到相邻人员的腮部, 且看不到其后边的人 , 不能低头或仰头。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四、小孔成像1. 教师引导:关于
20、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这个实验,早在2000 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就已经做过类似的实验。这个实验我们称之为小孔成像实验。2. 出示课本第 6 页小孔成像的文字资料,学生读一读这段材料,并且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初步了解小孔成像实验的内容。全班交流3. 古代学者墨子在小孔成像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4. 小孔成像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沿着直线传播。5. 做小孔成像实验(1)出示课本第 6 页下面的 4 幅图,学生认真观察这4 幅图,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21、-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8 页,共 37 页 - - - - - - - - - 初步了解小孔成像实验的材料、方法。全班交流(2)实验材料: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剪刀、笔等等。(3)实验方法: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纸杯口,用笔尖在纸杯的底部扎一个小孔。点上蜡烛,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见清晰的图像为止。(4)实验注意点:一定要慢慢的耐心的调整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一直到能够看到清晰的蜡烛图像为止。(5)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做小孔成像实验,教师巡视,
22、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对实验难点进行个别的指导。全班交流(6)指生说一说在实验中是否看到了清晰的蜡烛图像?这个蜡烛图像是怎样的?在实验中看到了清晰的蜡烛图像,蜡烛图像是倒立的。(7)想一想为什么蜡烛图像是倒立的呢?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 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 照在塑料膜的下部 , 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上部, 所以在塑料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8)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五、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传播途径, 懂得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同时,我们了解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并且动手做了小孔成像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光在空气
23、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这一原理。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光的传播的知识。3. 光的反射1. 教学内容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光来自光源,光源射出的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9 页,共 37 页 - - - - - - - - - 的。那么光在空气中行进时,遇到其他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本课围绕“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一话题展开。本课教学活动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
24、光的墙上, 利用该现象开展游戏, 认识光的反射。第二部分,观察光照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的现象,了解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不同,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第三部分,通过玩镜子和制作潜望镜,了解平面镜中物体的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镜反射光的特点。2. 教学目标在观察、游戏和制作活动中,描述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特点。能够依据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给物体分类,学会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潜望镜。通过对光在镜子表面反射现象的发现与运用,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3. 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现象与特征。难点: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潜望镜。4. 教学准备若干大小适
25、宜的平面镜、 各种表面平滑度不同的物体、 手电筒、若干张白色硬卡纸、长方形硬纸盒 ( 如牙膏盒 ) 、剪刀、美工刀、透明胶带等。5.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光的传播,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光除了这一特点之外,他还具有反射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光的反射现象。2. 板书课题: 3. 光的反射二、探究活动一: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1. 让她的左脸亮起来出示课本第 7页照镜子的图片,提出要求:大家看镜子中的这位小姑娘脸看起来黑黑的,我们怎样才能用镜子让她的左脸亮起来?预设:我们可以用一面或几面镜子将阳光或者其他光线照射到她的左脸上。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26、-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0 页,共 37 页 - - - - - - - - - 2. 利用一面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出示课本第 7 页左上角图片,提出要求:利用镜子试着将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教师指导只要角度正确可以完成这个任务。3. 做“阳光接力打靶”游戏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阳光接力打靶”游戏。出示课本第 7 页下面的一幅图片,了解游戏的方法。预设:在阳光下选择房屋背阴处画一个靶标。至少三人一组 , 每人一面平面镜 , 按如图所示位置站好。 仔细调
27、整彼此镜子的高度与角度, 使光斑能够反射到靶标上。学生分小组活动,利用镜子做一做“阳光接力打靶”游戏,看哪个小组能够顺利的完成游戏。5. 全班交流:刚刚的三个活动,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预设:都利用了镜子。教师引导:是的,在刚刚三个活动中,我们都利用了镜子,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6. 光的反射概念出示课本第 7 页光的反射概念: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光的反射的概念,懂得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活动二:光的反射效果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光的反射现象呢?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光的反射现象,预设:白
28、天看清楚路面,是因为路面反射太阳光。在水中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因为水反射太阳光。夜晚我们能看见月亮,因为月亮反射太阳光。我们能看清楚书上的字,也是因为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照镜子就是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2. 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但是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多种多样的物体当中,什么样的物体反光效果更好呢?3. 出示课本第 8 页上面三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三幅图片,了解三幅图片的内容,并想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29、 - - 第 11 页,共 37 页 - - - - - - - - - 一想反光效果好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预设:图片 1,玻璃球体图片 2,玻璃台板。图片 3,平静的水面。反光效果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表面光滑。4. 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效果越好,在众多的物体当中,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因为镜子表面非常光滑。5. 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月光是从哪里来的(1)出示课本第 8 页中间月亮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2)教师引导:漆黑的夜晚,我们会看到天空中圆圆的月亮,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湖面上洒满了银光。同学们,我们看到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能够用光的
30、反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吗?(3)出示课本第8 页中间的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试着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预设: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 但能反射太阳光。月球对太阳光的反射使我们能够看到被阳光照射到的半个月面。 月球向着太阳的半个月面是亮区, 另外半个月面是暗区 ( 被自己挡住)。月亮是不会发光的,我们能看到月亮那是因为月球可以反射太阳光,所以所谓的月光不是月亮发出来的,而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活动三:做一做教师引导:刚刚我们了解了光的反射现象, 知道了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光的效果越好。下面我们来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来做一做下面的活动。玩镜子活动一1. 规则:选
31、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镜子前,又能够与同伴在镜子里互相看见,但都看不见自己。2. 出示课本第 8 页照镜子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想一想怎样才能够达到活动的要求。3. 学生分小组活动,利用镜子做一做这个活动。玩镜子活动二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2 页,共 37 页 - - - - - - - - - 1. 出示课本第 8 页下面一幅图片,学生观察图片,看一看这幅图片中利用了几面镜子?出现了几辆玩具小汽车?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再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并且做
32、一做这个游戏。2. 提出要求:直立两面镜子,变换他们的夹角,观察镜子中物体的数量是否发生变化。3. 全班交流,当变换两面镜子的夹角时,镜子中物体的数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预设:通过这个活动我发现当两块直立镜子之间的夹角越小,镜子中物体的数量就会越多。制作一个潜望镜1. 教师引导:关于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运用,潜望镜就是光的反射原理运用中的一个突出的例子。2. 出示潜望镜,引导学生看一看,并指生说一说有关潜望镜的知识。3. 潜望镜是如何制成的呢?下面我们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来制作一个潜望镜。4. 学生看一看课本第 9 页上面的潜望镜制作图片, 初步了解制作潜望镜所需
33、的材料及方法。全班交流5. 所需材料:硬纸盒、镜子、剪刀等等。6. 制作方法:再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一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一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在纸盒的对应面上重复画上面的线。用剪刀将 4 条斜线剪开。像图中那样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7. 学生分小组制作潜望镜,并检查潜望镜制作是否达到标准。全班交流8. 各小组展示制作好的潜望镜, 利用潜望镜观察物体。9. 通过制作潜望镜,并且利用我们制作的潜望镜观察物体,大家想一想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预设: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34、-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3 页,共 37 页 - - - - - - - - - 光沿着直线传播,经过两个反射镜,使光经两次反射之后而折向眼中。10. 出示潜望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潜望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进一步体会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三、拓展人是如何看见物体的1. 出示课本第 9 页伊本海塞姆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位阿拉伯科学家。2. 学生自由读一读人眼是如何看见物体的这段文字资料,初步了解人究竟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你认为伊本海塞姆的看法对吗?预设:伊本海塞姆的看法基本上是正
35、确的,当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或者不发光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通过眼睛的折光部分,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图像,然后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产生视觉,人就看到了物体。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了光的反射现象的概念,懂得了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而反光效果越好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同时,我们还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制作了潜望镜。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光的反射的知识。4. 七色光1. 教学内容本课在学生对雨后彩虹有部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不同方法制造 “彩虹” ,了解彩虹形成的特征与性质,进而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教学内容围绕着对太
36、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这一现象的观察了解展开。本课教学活动由三个部分组成: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4 页,共 37 页 - - - - - - - - -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分别利用镜子、水雾、三棱镜来制造“彩虹”,体验、了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进而知道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的关系。第二部分,根据科学史中科学家牛顿对色散现象研究的过程描述,认识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了解牛顿对光学研究的贡献。第三部分,分
37、别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几种不同色光混合时颜色发生的变化,了解、体会色散现象的逆过程。2. 教学目标用三种方法制造“彩虹” ,能描述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阳光的分解。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彩虹现象和色光的混合。3. 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彩虹现象解释说明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 。4. 教学准备镜子,水槽,喷雾器,三棱镜,有关牛顿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图片,三只手电筒,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玻璃纸,三色或多色圆盘陀螺等。5.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出示雨后彩虹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欣赏美丽的彩虹。2. 教师引导: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
38、彩虹。除了雨过天晴之外,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呢?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预设:洒水车洒水之后会出现彩虹。小区里给草坪浇水的时候会看见彩虹。在瀑布附近可以看到彩虹。3. 为什么在这些地方会看到彩虹呢?彩虹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彩虹的奥秘。4. 板书课题: 4. 七色光二、学习新课活动一:制造彩虹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5 页,共 37 页 - - - - - - - - - 大家想看彩虹吗?下面我们动手来试着制造彩虹。方
39、法 1:用镜子制造彩虹1. 出示课本第 10 页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利用镜子如何制造彩虹。全班交流2. 所需材料:镜子、一盆水、小石块、白卡纸等等。3. 制造方法: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 用小石块固定 , 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让镜子朝向太阳 , 调整镜子的角度 , 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 , 直到看见“彩虹”。4.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以上材料,按照以上方法到阳光下用镜子制造彩虹。全班交流5.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用镜子制造的彩虹,并说一说本小组制造的彩虹有哪些颜色?预设:赤橙黄绿蓝靛紫。方法 2:用水雾制造彩虹1.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利用镜子制造出了彩虹,下面我们来用水
40、雾来制造彩虹,看能不能制造出彩虹出来。2. 制造方法: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观察在水雾中出现的彩虹。3. 学生分小组活动,利用上述方法制造彩虹,仔细观察水雾中出现的彩虹。全班交流4. 指生说一说本小组有没有成功的制造出彩虹?制造出的彩虹有哪些颜色?方法 3:用三棱镜制造彩虹1. 教师出示一块三棱镜,引导学生认识三棱镜,了解三棱镜的特点。预设:三棱镜有三条棱,横截面为三角形,是透明的。2. 出示课本 11 页利用三棱镜制造彩虹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利用三棱镜制造彩虹的方法。3. 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书本上描述的方法利用三棱镜试着制造彩虹。
41、4. 全班交流,各小组说一说本小组有没有成功的利用三棱镜制造出彩虹?制造出的彩虹又有哪些颜色?5. 我们刚刚通过三种方法来制造彩虹,大家有没有看到我们制造出的彩虹有哪些颜色组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6 页,共 37 页 - - - - - - - - - 成呢?预设:我们制造出的彩虹大致由赤橙黄绿蓝靛紫7 种颜色组成。6. 学生读一读课本 11 页七色光材料,初步了解阳光组成的有关知识。7. 出示课本 11 页下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
42、片, 并结合上面七色光的文字资料,初步了解牛顿利用三棱镜将阳光分解成7 种颜色的光的实验过程。8. 出示知识点: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9. 学生回顾三种制造彩虹的方法,想一想在这三种制造彩虹的方法中,是什么让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预设:用镜子制造彩虹,是利用水将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用水雾制造彩虹,是利用水雾将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用三棱镜制造彩虹,是利用三棱镜将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活动二:做色光混合实验教师引导:既然白光能够被分解成七色光,那么色光能否混合成白光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实验一: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1
43、. 出示课本第 12 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上面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全班交流2. 所需材料: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三只手电筒、白纸等等。3. 实验方法: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 打开手电筒 , 在白纸上照出光斑, 观察光斑的颜色。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 , 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 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4. 实验要求: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再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5.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进行色光混合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44、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7 页,共 37 页 - - - - - - - - - 全班交流6. 学生说一说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到的光斑是什么颜色?预设:红绿混合成黄色,红蓝混合成紫色,蓝绿混合成青色。7. 指生说一说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的光斑是什么颜色的?红绿蓝混合后就成为白色。8.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个实验说明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实验二:用圆盘做色光混合实验1. 出示课本 12 页下面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了解用圆盘做色光混合实验所需的
45、材料及方法。全班交流2. 实验材料:圆盘、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等等。3. 实验方法: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观察出现的现象。4. 学生分小组活动,根据实验方法用圆盘做色光混合实验。5.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快速旋转圆盘的时候出现了什么现象?预设:红绿蓝三种颜色不见了,看到的是白色。6.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个实验说明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7. 大家想一想,如果圆盘上涂的不是红绿蓝三种颜色,而是赤橙黄绿蓝靛紫7 种颜色,那么在圆盘快速旋转时,你会看到什么呢?8. 学生进行预测并且说明自己预测的根据。可以看到白色。因为白光就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7 种颜色组
46、成的,在圆盘高速旋转的时候 7 种色光就被混合起来组成了白光,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白色。9. 关于这个实验,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做一做,验证一下。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7 色光,知道利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也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我们可以将白光分解成色光,也可以将色光混合成白光。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白光的资料。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8 页,共 37 页 - - -
47、- - - - - - 2021 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热传递5. 热传导1. 教学内容热传导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现象,教材通过再现生活中的热传导事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揭示热传导的过程和特点, 认识热传导的概念。 本课内容由三个活动构成:活动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再现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让低温物体热起来;活动二,观察热在金属中、热水和冷水之间的传递过程与方向,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认识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活动三,分析生活中应用热传导的具体事例,强化学生对热传导概念的
48、理解。2.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热在金属片和液体中的传递过程,归纳热传导的概念。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总结出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可以有热传导现象的发生。能解释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3. 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从同一个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热总是从温度高处传向温度低处。难点:会做借物观察的热传导实验。4. 教学准备热水瓶、火柴、凡士林、铁片、勺子、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烧杯、水槽、冷水、热水。5.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出示课本 13 页的一首小诗:太阳把温暖传给了土壤,土壤把温暖传给了种子;太阳把温暖传给了小溪,小溪把温暖传给了鱼儿;名师归纳
49、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9 页,共 37 页 - - - - - - - - - 太阳把温暖传给了空气,空气把温暖传给了你我。2. 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在这首小诗中,谁把温暖传给了谁?3.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在这首小诗中,谁把热传给了谁?4. 教师引导:太阳、土壤、小溪等把他们的温暖传递给了土壤、种子、鱼儿等。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把温暖传递给谁呢?这些温暖又是怎样传递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二单元热传递。5.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
50、有关热传导的知识。6. 板书课题: 5. 热传导二、探索活动一:他们是怎么让身体暖和起来的1. 教师引导:冬天天气很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使身体温暖起来呢?预设:跑步、打球、喝一杯热水、抱一个热水袋、泡温泉、钻进被窝、开空调等。2. 出示课本 14 页上面 4 幅插图,提出要求:仔细观察这4 幅插图,想一想在这4 幅图中他们是怎样让身体暖和起来的?预设:图片 1, 用暖手宝焐一焐, 身体就暖和起来了。 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图片 2,对着自己的双手哈一口热气,双手就会暖和起来。哈气使手暖和是气体与固体接触。图片 3,到温泉中泡一泡,身体就会暖和起来。泡温泉使身体暖和是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