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点.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71332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古代汉语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知识点.doc(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古代汉语知识点古代汉语知识点汉字起源传说:1、结绳说 2、八卦说 3、仓颉造字说汉字产生的途径:1、记号 2、图画汉字的发展:1、甲骨文:(甲骨文在形体结构上的特点)2、金文 3、六国古文 4、秦系大篆和小篆 5、隶书及其他由篆书变为隶书,前人称之为“隶变”。具体来说,“隶变”有如下特点:(1)彻底地线条化、符号化。(2)偏旁分化、混同,冲击了汉字的结构系统。(3)结

2、构简化。(4)篆书的一些圆转不断的线条大多被改为方折的断笔,书写速度大大加快,并形成了点、横、竖、撇、捺、钩、折等几种笔画。草书、行书都是日常使用的手写快字体,愈到后来,愈发展为一种纯艺术性的字体,与文字的一般实用目的渐渐有了脱离。关于这几种字体的风格特点,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字形的变化:1、简化与繁化字形结构有下面几种简化方式:(1)图形线条化、符号化。(2)删去字形中多余或重复的部分,只保留最具有表意特征的或必要的部分。(3)用形体简单的偏旁替换形体复杂的偏旁。(4)改变结构类型,使字形趋简。字形繁化的情况主要分成两类:(1)增加偏旁 (2)增加笔画简化和繁化的辩证关系:简化和繁化这两种现

3、象,从表面上看是相矛盾的,其实,这两种现象是相反相成的,没有简化,就无所谓繁化,没有繁化,也就无所谓简化。有时,字形的繁化反而给简化创造了条件,从而又导致简化。2、循化与讹化所谓的循化,就是指汉字在笔画与结构上都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变化的,它们始终未曾与原有的造字原理截然脱离关系。绝大多数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尽管有笔画的增减、形状的改易、位置的变换等方面的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原有字形与字义的不同程度的联系。尽管有些字失去原有的形象特征,但整个字形的发展变化依然有例可循,脉络分明。正是由于这种循化规律的作用,才得以形成并维持着汉字体系的完整系列性,使汉字形体的演变踪迹历历可寻。讹化是循化的一种相反现象

4、。所谓讹化,是指字形的发展变化脱离了原来的造字意图,发生了与造字本义不相符合的现象。它是汉字发展过程中字形变化的特殊方式,是循化规律下不可避免的一种情况。3、分化与同化分化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字的分化,一类是偏旁的分化。所谓字的分化,是指由同一个字(包括同一字的异体)分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字。这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笔画或构件的细微改变来分化。(2)通过异体字的分工来实现分化。(3)通过加注(或改换)意符而产生分化字。所谓偏旁的分化,是指同一种偏旁构件在不同的字中分化成几种不同的写法。汉字的结构类型1、象形:象形字是构成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基础,可以称之为“根字”或“基础字”,因此,

5、象形是我们研究汉字结构的出发点。(1)定义:说文:“象形者,随体诘诎,日月是也。”(2)分类:(从字形结构的单纯与复合的特点来看)象形字可分成“纯体象形”与“复体象形”(3)一些常见例字阜,禾,竹,屮,艸,隹,虫,贝,儿,尸,又,爪,肉,止,工,斤,戈,网,田2、指事说文:“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2)分类:a、纯符号的指事字。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的指事字。(3)一些常见例字:亦,本,末,寸,刃3、会意说文:“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2)分类:a、比形会意及字例林,森,磊,並,友,北,取,及,牧,陟,祭,解,寒,暴,戍,伐,戎,戒,収,兵,秉,采

6、,寇,析,则,初,冠b、合字会意及字例赫,劦,劣,尘,岩,歪,尖4、形声说文:“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5、转注说文:“转注者,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考老是也。”例字:多夥,舟船6、假借说文:“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例字:我,莫,离,来一、异体字1、定义:又叫异形字,是相对于常用的“正体”来说的。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音同、义同,仅仅形体有所不同的字,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互换。2、异体字产生的原因(1)结构类型不同。如:岩(会意)巖(形声)(2)结构类型相同,但偏旁构件的位置不完全一样。如:唇脣、肤膚、村邨(3)结构类型相同,偏旁构件也一样,但偏旁构件的配备位置

7、不一样。如:峯峰、群羣(4)某些笔画有细微的变异。如:朶朵二、古今字1、定义:是指用字代词方面的汉字在其历史发展中所产生的一种情况。古代汉字数量少,但词汇数量却并不少。上古时代,许多汉字身兼多职,一个字往往顶好几个字用。到后来,人们为了使汉字所记录的不同意义的语词能在文字形体上有所区分,便通过改换意符或加注意符的方式造出新字,便形成了古今字的关系。2、分类(1)具有造字构形相承关系的古今字,又分两种:a、加注意符,如:辟避、取娶。b、改换意符,如:说悦、赴讣。(2)古今字不具有造字构形的相承关系,如:身娠、亦腋。古字和今字,大多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有的古字因为一字兼有多种意义,所以和它对应的今字

8、往往也不只一个。古今字是一种相对关系,没有古字,也无所谓今字,没有今字,也就无所谓古字。三、通假字1、定义:古书中具有一定约定俗成性的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叫做用字通假,所借用的那个字就是通假字,被通假字所代替的字叫本字。用字通假的原则是同音替代,即通假字和本字必须读音相同,至少也要相近。这种同音替代的原则是就古音来说的,不能简单地根据今天的汉字读音来衡量。2、通假字与假借字和古今字的关系(1)通假字与假借字假借是造字代词方面的问题,是语言中某一个词尚无文字可代表,但又难于为之造字构形,于是从已有文字中找出一个读音与之相同的字,让它充当该词的书写符号,又称“造字假借”。通假则纯

9、粹是汉字使用方面的问题,是人们在书写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又称为“用字通假”。假借无本字可言,通假有本字可找。假借字形体与意义的结合是固定的,通假字的形体与意义的结合关系是临时的,不固定的,只有在具体语句中,它才具有通假字的关系。(2)通假字与古今字通假字是共是现象,是指在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当初字少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的问题。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字义关系密切,今字代表了古字中的某一义项,而通假字则是一种临时性的同音代替,本字字义与通假字字义没有任何联系。3、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1)通假字与本字一般不能逆推互通

10、。(2)有些通假字可以分别代替好几个本字,也有好几个通假字可以分别代替同一个本字。(3)还有递相通假,即甲字通乙字,乙字又可通丙字。4、其他为什么“本有其字”放着不用,而用音同音近的字去代替。原因有二,一是讹误,二是趋简。不明古音通假,在读古书时就难免把通假字当作本字,望文生义,误解古人原意。但是我们又不能滥用通假,随意破字。应持有严谨的态度。掌握通假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充分利用注解,二是勤查工具书。_三、古汉语词汇构成的发展趋势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转变1、古汉语的双音节词跟现代汉语双声节词的构成相似单纯词(一个词素) 联绵词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相叠组成,如:姥姥、饽饽,分开无义 音译词双音词

11、(两个词素) 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重叠词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组成,如:姐姐,分开有意义。2、联绵词(1)概念:a、一个语素构成,不能分开讲解。b、记录联绵词的字无意义,只记录音节,单字无意义。c、同一联绵词可有多种书写形式,不存在通假字。马虎妈扶,委蛇逶迤(2)联绵词的结构双声、叠韵、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黾勉、窈窕、展转、狼藉其双声叠韵是就古音而言的,不能以现代汉语读音为据。(3)联绵词的发展趋势:因不符合汉字一字一义的大规则,连绵词现在经常见到被拆开使用并有慢慢趋于消亡的态势。如:鸳鸯,鸳梦重温;蜘蛛,蛛丝马迹;望洋,望山兴叹;3、叠音词: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而成的叫叠音词。或称为叠字、重言词

12、、重言形况字。也有的称为联绵词,如符定一连绵词词典。(2)叠音词的特点:a、不能拆开使用,不能拆开解释。如:言笑晏晏(天清也) 斤斤计较(明明,察也)。现也用两两计较。b、其作用主要描摹性状,与词的叠用有区别。如:“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词的叠用如:人人,名词重叠有周遍义,表所有;采采卷耳,动词重叠表动作重复;低低桥过低低树,形容词重叠表程度加重。4、复合词(1)定义:由两个词根词素构成的合成词。(2)分类:a、复合式 b、附加式四、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2、词义的演变:(1)基本意义的改变 (2)义项

13、的增减 (3)词义的扩大与缩小(4)词义感情色彩的演变 (5)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1、词的本义:本义是一个词的本来意义。实际上是指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意义。(2)词的本义探求方法:a、分析字形。“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据其形体可以直接考察出其本义。如:禾、本、男。b、依据文献资料。文献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例证,可考证出本义的正确性。2、词的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衍化出来的其他相关意义。(2)词义引申的方式a、链条式。如:亡: 逃亡 遗失 消亡 死亡b、辐射式。如:绝 (泛指)断绝(断丝) 横渡、穿过尽、极(诗歌体裁)绝句c、复合式。(3)词义引申的规律性:从具体

14、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作同义词1、同义词形成的原因:a、词义演变 b、方言 c、社会生活的特定原因同源词: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分类1、同字形的同源词。如:朝、被。2、用区别字或累增字表示的同源词。如:竟/境,景/影,益/溢。3、用孳乳字表示的同源词。如:辰/娠/唇/震/振4、字形完全不同的同源词。如:无/勿/毋/莫/末/未/蔑/靡/罔-一、判断句与判断词1、判断句的结构形式(1) , 也。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今京不度,非制也。(2)者, 也。南冥者,天池也。礼者,治辨之极也。(3)者, 。虎者,戾虫。夫礼者,民之纪。(4)零形式赵,秦之

15、深仇。2、判断词(1)判断句中的修饰性副词“即、乃、皆、亦、必”不是判断动词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弟子。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此三人者,皆圣人也。今天反夫差,亦天祸也。温衣美食者,必此家也。(2)判断词“是”的产生此是何种也?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熟。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龟者是天下之宝也,(3)准判断词“为”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二、被动句1、“于”字式忧心悄悄,愠于群小。万(宋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乎”即“于”。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2、“为”字式(1)为+ V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2)为+ 施事+ V止

16、,将为三军获。(3)为+ V + 于+ 施事身死为僇于天下。(4)为+ 施事+ 所+ V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投于河,为鱼鳖所食。(5)为+ 所+ V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见”字式(1)见+ V随之见伐,不量力也。(2)见+ V + 于+ S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被”字式(1)被+V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被+ 施事+ V五月二十日,臣被尚书召问。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3)被 +施事+ V + O青亦被矢贯咽,音声嘶喝。(4)被+ (S)+ 所+ V晋惠公被秦所纳,既而背秦。秦伯伐之。战于韩,被秦所获。达非司马懿对手,必被所擒。三、古汉语的特殊述宾关系1、使动用法:主语

17、的行动致使宾语有所动作或变化(1)不及物动词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2)及物动词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孟子 公孙丑上(3)形容词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4)名词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2、意动:主语对宾语有所认定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老子 八十章使动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匠人斫而小之。孟子 梁惠王上小:使动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尽心上小:意动3、为动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左传 隐公元年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晏子春秋4、向动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 隐公元年武安

18、侯新用事,欲为相,卑下宾客。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四、宾语的位置1、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君死安归?晏子春秋尝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墨子兼爱上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前置。汝念哉,无我殄(tin)。你要小心啊,不要拒绝我。尚书 康诰岂不尔思? 诗经 卫风 竹竿3、“是”“之”“焉”作提宾标志。君人者将祸是务去。左传隐公三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元年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汝之由。左传襄公十四年4、双宾语的语序(1)一般语序:主语+ 动词+ 间宾+ 直宾吾与女璧。左传哀公十七年(2)代词“之”宾语时,无论直接宾语或间接

19、宾语,语序优先。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国语越语上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3)动词带使动意义时的特殊双宾语结构。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重要虚词一、于、於、乎关于于和於:於本来是“乌”的异体字。先秦文献里“于”“於”都有,表达同一意思, 一般在同一文献里不见混用。可能是方言的影响导致的区别。1、于、於、乎是同义介词,常用以引进时地词语,说明述语的时间、地点和方位。时地都有所在、所从和所到的区别,据句义去判断。2、凝固结构“于是”二、以、为以和为都是多义多用字,以介词用法为主。1、以(1)作介词,其作用为“介所用”“介所凭”“介所因”“介时地”。(2)作连词,连词本

20、身只起连接作用,其前后的关系由语义决定。(3)“以”的词义发展脉络是:动词(认为、用),名词(原因) 介词 连词,(4)以故、是以、有以、无以2、为(1)引进人、事、物,其作用可概括为“介所助”“介所与”“介所因”。(2)引进施事,构成“为字式”被动结构。(3)以为三、而、则、虽、且1、“而”的连词用法(1)一般用法是连接动词与动词,形容词与形容词,偶尔可连接状语与中心词。至于连接的两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平列、选择、承接、条件、转折、修饰(限制)等,是由句义决定的。(2)特殊用法连接两个体词性(名词性)结构,连接主谓结构2、“则”的连词用法“则”连接两个谓述性部分或复句的两个分句。两部分的关系

21、有:平列、选择、承接、条件、转折(包括让步)等。3、虽4、且(1)“且”的连词用法(2)“且”的副词用法四、如、若、然1、连词用法2、形容词词尾:然、尔、若、如五、之、者、所1、之,助词,(1)联系定语和中心语,组成偏正结构(2)加在主谓之间,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成句的可能(3)作宾语前置的标志2、者、所者,助词,使非名词性结构名词化所,助词,使动词性结构名词化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传统音韵学的分支a、今音学:是以切韵广韵系韵书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古时期语音系统的。b、古音学: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特别是诗经用韵为主要对象,结合形声字,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语

22、音系统的。c、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是分析韵书反切的语音系统的。d、北音学:以元代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主要对象,是研究近代语音的学科。2)反切的原理和方法反切是古人为汉字注音的一种方法:即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如顿,都困切;礼,卢启切。“上字定声,下字定韵。”前面的为反切上字。注被切字的声,后面的为反切下字,注被切字的韵、调。反切法和四声说,是为古代音韵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两块基石。广韵的声调广韵平、上、去、入四声与现代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对应规律:1、平分阴阳条件:按声母清浊分化 古清声母今阴平古浊声母今阳平2、浊上变去,“浊上”指全浊声母的上声字。3、入派四声条

23、件:按声母清浊分化:古全浊声母今阳平古次浊声母今去声古清声母没有规律平仄:指声调而言,而且指古音声调。有声调是汉语的特点,它使汉语抑扬顿挫,铿锵和谐。诗人在长期朗读或演唱的实践中,发现有一类声调可以任意延长,古人称为“平声”(包括今天的阴平、阳平),有一类声调不能任意延长,古人称之为“仄声”,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入声三类。平仄搭配的原则1、“对” 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对,而不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一联之中因声调雷同而平淡无变化,一联之中,声调有了变化,在朗读和演唱时,自然就会抑扬顿挫,和谐优美)2、“黏” 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和上一联对句的平仄(主要看第二个字)必须相同,即“

24、黏”在一起。(这样做可以避免上下联之间的平仄雷同,可以使平仄多样化)3、凡不含“对”的称“失对”;不合“黏”的称“失黏”。4、“三平调” 句末不能三个平声相连,近体诗绝不允许。古代汉语指导与练习第一章文字一、本章知识精要:1、了解汉字的产生2、掌握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3、从“六书”角度全面掌握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4、辨析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几组概念二、多选题1、以下各组字为异体字的是( )( )( )( )喻谕迹跡 逼偪見現2、以下各组字为通假字的是( )( )( )( )歸饋賈價自鼻离罹3、以下各组字为古今字的是( )( )( )( )責債辟避辟薜莫暮4、以下文字材料属于古文字阶段的是( )

25、( )( )( )石鼓文金文 齐国刀币文字长沙仰天湖战国楚简三、填空题1、( )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正字收字9353 个,收字以小篆为主,还收有少量的( )。2、殷商文字包括( )和( )。3、从考古发现的原始汉字资料来看,汉字产生有两个途径( )和( )。4、战国时期东土国家使用的文字我们称为( ),而从春秋到战国初期的秦国所使用的文字是( )。5、“奔”字,本作从“夭”从三“止”会意,后变为从“大”从“卉”,这是字形变化中的( )。而与之相反,字形的( )是一种总趋势,是主流。四、思考题1、什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的利弊。2、什么是用字通假?用字通假与造字假借有什么不同

26、?3、什么是“四体二用”说?如何评价“六书”?4、举例说明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关系。五、标点故 孔子曰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又曰君子处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缴幸佞幸之徒闳籍孺之辈无德薄才以色称媚不宜爱而受宠不当亲而得附非道理之宜故太史公为之作传邪人反道而受恩宠与此同科故合其名谓之佞幸无德受恩无过遇祸同一实也六、翻译魏文候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刍:柴草),文候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候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明年,东阳上计(注:“计”指赋税帐册),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候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地

27、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2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众,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六、拓展运用题1、请到名胜古迹等处实地收集一份小篆文献,并利用工具书尽力将之读通。2、请选择说文解字中的某一个部首精读,结合汉语大字典的所收录该部的字撰写小论文。第二章词汇一、本章知识精要1、了解古今汉语词汇的差异。2、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即古汉语的构词法。3、掌握古汉语词义变化的规律。4、掌握词的本义及本义的探求方法。二、多选题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的是词的本义的是( )( )( )(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28、2、以下各句中加线的词使用的不是词的本义的是( )( )( )(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今财亡民罷,莫不怨恨。3、词的多义性的原因之一在于词有( )( )( )( )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同源义4、词义演变的方式有( )( )( )( )义项增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色彩的变化三、填空题1、古代汉语的双音节词中,( )和( )是单纯词。2、前人使用术语辨析同义词,( )是指同义词同中有异,强调其异的一面;( )是着眼于同义词共同性的一面,而不计较其中细微差别。3、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的复合词叫( )

29、。4、字形的发展变化脱离了原来的造字意图,发生了与造字本义不相符合的现象称之为( )。四、思考题1、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规律。2、试简单阐明同源词和同义词的区别。3、试说明叠音词和叠词的联系和区别。五、标点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_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六、翻译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3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抟黍(抟黍:小米饭团)

30、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知所宝者至矣。”七、拓展运用题选择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精读几个词条,理清其词义网络和词义引申关系,写成小论文。第三章语法一、本章知识精要1、了解古今语法的继承性和差异。2、判断句的构成方式、被动句的类型、宾语前置、使动、意动等古汉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掌握。3、掌握古汉语的称代系统。4、掌握古汉语常用的主要虚词。二、选择合适的虚词1、公语之故,( )告之悔。( )且既及则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1、。( )盖亦然则3、师道之不传也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乎也哉矣4、夫天地( ),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乎尔者欤5、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非人事哉。( )盖则岂况6、贾生志大( )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 )而则且其7、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 )王何有?( )乎盖夫于8、年饥,用不足,( )之何?( )岂无如安9、日月逝矣,岁( )我与。 ( )非勿不其10、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之有也?( )不无非未三、思考题1、举例说明使动、意动、为动等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异同。2、举例说明助词“之”“者”“所”的用法。3、试说明古汉语语气词的系统性。4、试说明古汉语称代

32、系统的复杂性。四、标点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曰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第1页共6页4五、翻译晋文公将罚邺,赵衰言所以胜邺,文公用之而胜邺,将赏赵衰,赵衰曰:“君将赏其末乎?赏其本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郄虎。”公召郄虎曰:“衰言所以胜邺,遂胜,将赏之,曰:盖闻之子。子当赏。”郄虎对曰:“言之易,行之难,臣言之者也。”公曰:“子无辞。”郄虎不敢固辞,乃受赏。六、拓展运用题1、收集尽可能多的古汉语虚词“其”的用例,阐释“其”的主要语法功能。2、试依据本章所学内容,阐述语法规则和例外的辩证关系。第三章音 韵一、

33、本章知识精要1、了解古今汉语语音的不同,树立古音的观念。2、掌握36字母、反切、韵部、摄、四声等音韵学基本概念。3、全面掌握近体诗的格律。4、了解上古音的系统和功用,掌握古音通假的条件。二、填空1、广韵的作者是( )、陈彭年,中原音韵的作者是( )。2、南北朝的诗人( )发现了四声,传说( )发明了反切。3、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入声具有( ),以和其他三声相区别。4、宋代编修的广韵反映的是( )时代的语音系统。6、本教材采用王力上古音( )部系统。7、汝移切折合成普通话的读音为( )。三、选择题1、以下在36字母中属于唇音的是( )( )( )( )( )。帮知 喻 影见2、对诗经古韵分部

34、作出贡献的清代学者有( )( )( )( )。顾炎武江永段玉裁王力3、古人依据韵尾的不同把韵母分成( )( )( )(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开尾韵4、关于上古声母的论断有( )( )( )( )。古无舌上音古无轻唇音娘日归泥喻四归定四、思考题1、音韵学中的字母和汉语拼音的声母有何区别。2、古人作诗押韵的韵部和汉语拼音的韵母有何区别。3、古汉语的四声和现代北京话的四声有何区别。4、古音通假应该遵守什么样的音韵原则。五、标点魏文侯问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六、翻译予闻世谓诗人

35、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颠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5七、拓展运用题1、试用音韵学的知识解释本人方言中和普通话不同的语音现象。2、试运用音韵学知识阐释古诗词的韵律之美。第四章训 诂一、本章知识精要1、训诂的定义2、三种训诂方法的内涵和实例。3、训诂术语的内涵。4、掌握有重要影响的训诂著作和作者。二、填空1、我国第一部分类词典是( ),汉代集声训之大成的著作是( )。2、辞(词)是专

36、门用以诠释( )的训诂术语,( )是用来校勘古代文献中错字、误字的术语。3、之为言是( )术语。4、汉代三本重要的训诂著作是( )( )( )。三、选择1、形训诠释的是( )( )( )( )。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单音节词2、用以辨析同义词的训诂术语有( )( )( )( )。统言、析言对文、散文浑言、析言同文、异文3、特别标明注音的训诂体裁有( )( )( )( )。释文音训音音义4、古书注释词义的方式有( )( )( )( )。直训声训义界串讲中释词四、思考题1、训诂包括那些内容,请举例说明。2、训诂的功用有那些,请举例说明。3、举例说明什么是因声求义。4、试举例说明以形索义的功用与局限。五、

37、标点夏 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弟子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耳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六、翻译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吏,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主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亡而能悟,卒得返国云。_ 古代汉语(一) 考核试题 A卷 一、填空题 1、许慎所著( )是我国文

38、字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 2、“甲骨文四大家”是郭沫若、王国维、董作宾、( )。 3、关于汉字的起源,我国流传着三种影响较大的说法,其中( )说影响最大。 4、说文“六书”在清代被理解为“四体二用”,其中“四体”是指( )。 5、清代是研究说文的鼎盛时期,其中( )写的说文解字注影响最大。 6、“布“字是形声字,它的声旁是( )。 7见贤思齐焉,( )。 8、“賊“字是形声字,它的形旁是( ),声旁是( )。 9、卜辞一般由前辞、( )、占辞、验辞构成。 10、关于大篆,有两个著名材料,一是史籀篇,一是( )。二、写出下列字的小篆形体 1、西( ) 2、牛( ) 3、象( ) 4、隻( )

39、 5、虎( ) 6、步( ) 7、牧( ) 8、千( ) 9、鸣( ) 10、马( ) 三、指出下列各字在“六书”中的类别 1、采( )2、本( )3、杲( )4、孟( )5、向( ) 6、瓜( )7、厷( )8、即( )9、休( )10、武( ) 四、简答题 1、许慎给六书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各是什么? 2、如何辨别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请举例说明。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并写出相对的字(每空1分,共10分) 1、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 ) 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 1 3、民罢于淫乐。( ) 4、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 ) 5、求善贾而沽诸?( ) 6、

40、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 7、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9、俛啄蚊虻而食之。( ) 10、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 ) 六、词语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师退,次于召陵。 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次: 亟: 3、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4、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惩: 斃: 5、收而场功,偫而畚梮。 6、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而: 展: 7、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8、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及: 吾子: 9、见棠姜而美之。 10、襄王闻之,颜色变作。美: 颜色: 七、标点翻译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将下面的古文标

41、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2、将下面的古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

42、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古代汉语(一)A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说文解字; 2、罗振玉; 3、仓颉造字; 4、象形指事 会意 形声 5、段玉裁; 6、父; 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戈则(則); 9、命辞; 10、石鼓文二、写出下列字的小篆形体 答案略三、指出下列各字在“六书”中的类别 1、采(会意) 2、本(指事) 3、杲(会意) 4、孟(形声) 5、向(象形) 6、瓜(象形) 7、厷(指事) 8、即(会意) 9、休(会意) 10、武(会意) 五、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并写出相对的字 1、雠仇; 2阙掘; 3、罢疲; 4、离罹; 5、贾价; 6、时伺; 7、已矣; 8、中冲; 9、俛俯 10、以有 六、词语解释 1、次:驻扎; 2、亟:屡次; 3惩:止; 4、斃,跌倒; 5、而:你们 6、展,察看; 7、及:与; 8、吾子:您;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