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最完整总结.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46966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医学最完整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医学最完整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医学最完整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最完整总结.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社会医学最完整总结.精品文档.社会医学复习资料一、社会医学绪论1、社会医学概念: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发挥,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2、WHO在1948对健康的新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社会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而已。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人群的健康状况)对社会卫生问题作出社会医学的“诊断”(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社会因素)社会病因分析(

2、3)研究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医学处方(充分享有人人卫生保健)4、社会医学研究任务:(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推进现代医学模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开展健康高危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5、社会医学的发展(1)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提出环境及生活习惯对疾病的作用。(2)盖伦(Galen):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3)弗兰克:悲惨的生活是疾病的温床;全国医学监督体制:用医学监督计划使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第一个提出社会卫生措施。(4)魏尔啸(Rudolf Virchow):医学科学的核心是社会科学;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任何社会都

3、应对居民的健康负责;政治学是广义上的医学;实现医学目标的最好的办法是将医学和社会生活及政治活动结合起来。(5)格罗蒂扬(Grotjahn):提出社会卫生学的一整套理论和概念;社会病理学提出用社会观点研究人类疾病的原则;首次在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6)我国古代医学家的意识:注意到了环境及精神因素对健康的影响:l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l外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6、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和经济的双向作用的观念(3)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4、多部门参与)二、医学模式1、模式:指从事物中抽象出某些特征,构成关于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模型。是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模式是高度概括事物的核心关键信息。2、医学模式: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核心:医学观=健康观+疾病观;既体现医学观,也体现方法论。)3、(1)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是指先民们认为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健康和疾病观: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死亡是躯体和灵魂的分离。(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是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联系起来

5、观察和思考的朴素、辩证、整体的医学观点。健康和疾病观: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失衡-致病。诊断和治疗:内外因-辩证疗法。自然界万物之源(四元素理论): 水、火、土、气;对应冷、热、干、湿;体液学说:体液分为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和黑胆质四种。(3)机械论医学模式:是基于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以机械运动来解释一切生命现象的医学观和方法论。健康和疾病观: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将生命活动比作机器的运动;对健康的保护与保护机器的原理一致;疾病:机器出现故障和失灵;医学:对出现故障的部分和零件的修补。机械论医学模式的缺点:它简单地把人比作机器,忽视人类机体的复杂性及社会复杂性,对人体的观察具有片面性、机械性,“

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4)生物医学模式:是指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健康和疾病,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三者内在联系的医学观和方法论。二元论:人的身体和精神应有合理的分工,医学应研究如何通过精密的技术测量细胞生物化学的变化,来解释病人的症状与体征,干预这些变化来恢复健康;还原论:将人体分解为器官、细胞、分子,复杂的生命现象必须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来解释功能改变的因果关系;疾病是静止的因果结局。健康和疾病观:健康是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的动态平衡;疾病是平衡破坏。诊断和治疗:精密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攻克外科手术三大难题:疼痛、感染、出血;三大武器出现:杀菌灭虫、预防接种、抗菌药物。生物医学模式的贡献:

7、为解决临床医学的一些重大难题提供了基础;借助于细胞病理学,成为临床诊断的决定性标准;在疾病预防领域有了较大成就。缺陷:只考虑了生物因素,忽视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注意力只放在身体和疾病上,忽视了病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高技术低情感)。(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和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1疾病谱、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提高; 3医学的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1)对预防工作的影响(2)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8、(3)对临床工作的影响(4)对医学教育的影响。消极的健康观:以传染病的发生、变化和转归为依据的疾病,是单因单果的健康疾病表现形式;健康是没有疾病,疾病是失去健康;健康是没有症状和体征。积极的健康观: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WHO);健康是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的概念。亚健康状态:即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指人的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人群中所占比例大。亚临床疾病:即无症状疾病,虽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存在

9、生理学代谢或病理性反应的临床检测证据,这是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区别。三、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广泛性和交互作用;(2)持久性和累计性。2、经济发展与健康存在一种彼此关联、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双向作用关系。3、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1)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2)通过教育间接地影响人群健康(3)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4、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生活方式改变(3)现代社社会病的影响(4)心理健康问题凸显(5)负面社会事件增多(6)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5、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疾病

10、损失;促进教育收益实现;促进对自然资源利用。6、健康投资:是指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等资源。健康的获得是健康投资的结果。通过对健康的投资,可以获得以后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7、健康投资效益分析:(1)健康投资的经济效益:平均期望寿命常被作为反映健康投资经济效益的重要敏感指标。(2)健康投资的社会效益:公共健康状况的改善,也会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状况的恶化,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破坏社会的互信与合作。四、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1、人口流动: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2、食品安

11、全:指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导致消费者死亡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危及消费者或后代的隐患。3、职业压力:多指因职业过程的各种因素对工作者造成生理、心理、社会的健康状态改变及损害的压力。4、社会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和。5、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现为亲密,也可以是疏远和敌对。6、社会支持: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7、家庭对健康的影响:(1)家庭关系不良:家庭暴力(

12、2)家庭功能失调:家庭消费及教育功能失调(3)家庭结构破坏:离婚,丧偶8、社会发展与健康:(1)正向作用:诊疗技术;信息高速公路 (2)负向作用:医患关系;医疗费用;过渡诊疗。9、城市化与健康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精神障碍疾病增多;现代病出现;交通危害。五、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1、文化:广义的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2、文化的构成:(1)文化的认知成分(知识和信仰)(2)文化的规范部分(价值观和社会规范)(3)文化的符号部分(语言)3、文化的类型:(1)智能文化: 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

13、(2)规范文化: 社会制度、教育、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3)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4、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无形性 群体心理定势和文化氛围,无法度量、计算本源性 健康问题有文化根源,如缠足、割礼软约束 潜移默化影响,非硬性、强制规定 稳定性 优秀文化传统、陈腐的风俗习惯代代相传民族性 充分考虑文化的地区、民族差异。5、教育对健康的影响:(1)教育影响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2)教育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3)教育影响人们的就业机会及收入。6、风俗:特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习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风俗习惯:指

14、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特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7、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反文化:一种所代表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站到了主文化对立面的亚文化,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某些思想及行为。六、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1、人格:稳定地表现于个体的心理特质,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2、性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特征为意识的倾向性。A型性格: 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出人头地;性情急燥,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

15、感,行动匆忙;对人有敌意。(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冠心病、抑郁症、糖尿病)B型性格:不争强好胜,随遇而安,做事不慌不忙;不爱激动,谨慎小心;沉默,顺从,节奏慢;易相处。C型性格: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怒而不发,好生闷气,内向。(癌症)3、认知:指人们的认识活动或认知过程,包括信念、思维和想象等。(1)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不但直接决定人的生存状态,也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影响健康;(2)健康意识和健康信念:对健康及有关问题的感悟和知觉;人们对健康的基本看法和观点。(3)个人控制信念:个体对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或情境所持的控制信念。4、压力(stress):指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事件和内在要求

16、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表现为心身紧张或不适。 应激(stress):个体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所作出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即人们面对压力。5、常见心理性应激源:(1)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的冲突、个体的强烈需求、能力不足与过高期望的矛盾等。(2) 社会因素社会事件:指个体在现代社会中遇到的重大正负性生活变化及危机。生活事件:包括恋爱、婚姻、家庭问题,工作;学习上的问题;社会歧视;个人的特殊遭遇。(3)自然灾害6、持续压力过大的不良后果:健康问题;工作问题;管理和决策问题。7、行为:人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健康相关行为:即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

17、行为(促进、危害)。8、医疗行为:泛指能促进人类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一切活动。狭义的医疗行为主要是指诊疗行为。求医行为:人们觉察自己身体不适或出现了某些症状之后,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9、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主要目的: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的行为。(政策干预、社会工程设施干预、大众媒体干预、社区干预、组织干预)七、社会医学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第一手资料:由曾经经历过某一事件的人撰写;第二手资料:由那些未经历过某一事件,而是通过访问或阅读第一手资料的人撰写的。2、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1)选择课题 1)课题评价: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2)可行性论证(2)制定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实施计划

18、、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 抽样调查: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3、定性研究:指以人群为对象的研究,阐述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定性研究的特点:(1)重过程而非结果(2)结果不能外推(3)需与研究对象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4)结果少用概率统计分析4、定量研究:(1)访谈法:优点: 1)信息双向沟通2)可以控制环境3)成功率高4)回答有效深刻:认真,自愿5)方式、方法比较灵活:顺序、措词缺点: 1)费时、费钱、费力2)受调查者影响很大:如性别、年龄、外貌、服装、口音3)被访者缺乏思考的机会4)对敏感性的问题常回避或拒绝回答(

19、2)自填问卷法:优点: 1)节约时间、费用2)调查范围广缺点:1)回答率及有效率低2)问卷无法列入复杂的问题3)受文化程度限制5、问卷的主要类型及一般结构:(1)封面信:说明下列内容我是谁:介绍身份;调查什么:主要内容;为什么调查:目的;有什么用:意义,价值(2)指导语:填表说明(3)问题与答案:特征问题:了解基本情况,背景;行为问题:了解过去发生的或现在进行的某些行为和事件;态度问题:了解对某些事物的看法、认识和意愿等主观因素的问题(4)编码:很重要,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八、健康危险因素评价1、健康危险因素: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

20、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特点:(1)潜伏期长(2)特异性弱、联合作用(3)广泛存在.2、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1)环境危险因素:自然环境危险因素、社会环境危险因素。(2)心理危险因素:以情绪为中介变量,通过影响人的行为生活方式而危害健康,心理因素影响人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节平衡,进而导致健康损害和疾病。长期情绪压抑是所有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现代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职业紧张和生活压力加大等因素导致的心理和精神疾患不断增加。(3)行为危险因素:自创性危险因素,是由于人类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而造成的健康危害。(前四位死亡原因: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伤害)(4)医疗卫生服务中的

21、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存在各种不利于保护并增进健康的因素。(5)生物遗传危险因素3、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过程:(1)无危险阶段:通过健康教育,防止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2)出现危险因素:进行环境因素检测或行为生活方式调查;发现;(3)致病因素出现:采取干预措施;阻止疾病发生;(4)症状出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体征出现:积极采取治疗措施;(6)劳动力丧失:症状加剧;康复治疗。4、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疾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目的:通过对危险因素个体化和群体化的干预与控制,促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避免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减少疾

22、病,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5、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步骤:资料收集、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资料分析(1)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关键步骤、危险分数越高,死亡率越大)危险分数1,评价对象所具有的危险因素相当于当地人群平均水平危险分数1,个体发生某病死亡的概率大于当地人群死亡率平均水平危险分数1,个体发生某病死亡的概率小于当地人群平均水平(2)计算组合危险分数危险因素为一项时,组合危险分数=该项危险分数危险因素为多项时,组合危险分数计算:1.0的各项减去1.0,剩余值相加(得相加项)1.0的各项相乘(得相乘项)相加项和相乘项相加得到组合危险分数(3)存在死亡危险:存在死亡危险=平均

23、死亡概率组合危险分数(4)计算评价年龄:将各种存在死亡危险相加,得到总的存在死亡危险;查健康评价年龄表,得到相应的评价年龄。(5)计算增长年龄:指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这是根据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后预计的死亡水平求出的评价年龄。可以推测延长寿命的年数。(6)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如果根据医生的建议改变现有的危险因素,危险能够降低的程度,用存在死亡危险降低百分比表示。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应用:(1)个体评价:通过比较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的差别,了解危险因素对寿命可能影响的程度及降低危险因素之后寿命可能延长的程度。健康型:增长年龄评价年龄

24、实际年龄自创性危险型:增长年龄实际年龄评价年龄难以改变危险因素型:实际年龄增长年龄评价年龄一般危险型: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九、卫生政策1、社会政策: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进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规定、行动准则、计划和措施的总称。2、卫生政策:由政府或权威机构以社会健康为根本利益依据,制定并实施的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的总称。3、卫生政策的功能:规制功能;导向功能;分配功能;调控功能。4、卫生政策的基本特点:价值取向或政治性;合法性、权威性和强迫性;公益性;系统性;阶段性;复杂性。5、卫生政策制定的过程:(1)确定政策

25、目标(目标要具体、可行、规范、协调)(2)设计政策方案(3)选定备选方案(4)政策方案确定与合法化6、卫生政策分析:将复杂的卫生政策系统分解为可识别的要素和环节,对卫生政策过程的问题、动力、阻力和实施效果等方面有层次的认识,以确定政策走向,为卫生政策提供合理的思路和科学依据。政策分析的目的:提高质量、减少失误、改善卫生体系运行。7、卫生政策分析的要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价值(核心)、政策环境、政策形式。8、卫生政策分析的步骤:收集政策信息;明确政策问题;界定政策主体和客体;辩识影响政策过程的因素;分析政策运行机制;形成政策预判与政策主张。9、全球卫生策略:针对全球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由世

26、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总体卫生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基本实现途径。10、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内容:健康是基本人权;健康和幸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终级目标(2)政策基础:健康是人类发展的中心;卫生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3)总目标:提高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健康公平性;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4)实施策略:与贫困作斗争;在所有的环境中促进健康;部门间的协调、协商和互利;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规划。11、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卫生保健,指普及适宜的、技术可靠、社会能接受和负担的技术,使全体人民公平地获得基本卫生服务。12、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27、、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十、卫生保健制度1、卫生保健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所采取的综合性政策和措施,包括卫生费用筹集、分配与支付方式以及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和管理措施等基本要素。(基本要素:费用的筹集、分配与支付、服务与管理)2、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模式(书198+PPT)3、我国卫生保健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任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2)原则: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

28、同负担保险费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3)改革的主要内容:建立合理负担的共同缴费机制;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制度;建立统帐分开、范围明确的支付机制;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有效制约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机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参保范围:城镇中不属于城镇职工医保险覆盖范围的中小大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校学生)、少年儿童、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

29、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改革的基本原则(特点):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农民按时足额缴纳;以收定支,保障适度;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以县为单位进行筹资和管理;因地制宜,实行不同水平的合作医疗形式。(最大特点:以各级财政筹资为主,农村居民从中得到实惠)十一、社会病防治1、社会病:介于“社会问题”和“越轨行为”之间的,是指由社会原因造成的,社会因素起决定作用,它是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并与现代生活方式与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或社会病理现象。2、社会病特征:公共性;产生根源的复杂性;危害的严重性、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3、自杀:

30、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别人所逼迫)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未遂、自杀死亡)4、自杀社会根源:社会关系;应激;文化;自杀手段的可及性;医疗卫生服务及其可及性。5、自杀的预防:(1)普及有关自杀和自杀预防的知识;提高人群的心理健康素质;减少自杀的机会;关注自杀死亡者的亲人(2)提供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加强学校和工作场所的自杀预防工作;指导媒体有关自杀事件的报道;对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 建立国家自杀预防战略。6、意外伤害干预的“四E干预理论”工程干预:是指通过对产品的设计和革新,使其伤害风险减少或无风

31、险,如汽车安全气囊;经济干预:是指通过经济鼓励手段或罚款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强制干预: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措施对增加伤害危险的行为进行干预;教育干预: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人们对伤害的认识,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7、影响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心理行为因素、驾驶技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8、成瘾行为:是一个松散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因沉溺于其中,导致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害的任何活动。9、吸毒的社会根源:毒品的可获得性、同伴影响和团伙压力、成长的环境、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忍程度。10、毒品的预防与控制:(1)减少供给:通过法律、禁止和打击毒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2)减少需求:通过各种

32、预防措施预防吸毒,并开展脱毒治疗和治疗之后的康复;(3)降低危害:对于难以戒除毒瘾的个体,用替代治疗、安全套推广等,降低吸毒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十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1、慢性病:是指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其病程缓慢、逐渐加重,其病理变化常具有退行性、不可逆性,严重者可引起功能障碍而需要长期的治疗、保健和康复,也可能导致死亡。2、慢性病的标准和特征:患病时间是长期的;病后常留下功能障碍;疾病的原因常可引起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因病情不同,需要不同的医疗处置;因病情差异需要不同的康复训练。3、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遗传基因;环境因素;

33、生活行为;医疗干预。4、慢性病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双向策略:全人群策略、高危策略。手段:健康促进:在机体暴露于病因前就采取措施;健康保护:对暴露于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的措施)(2)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在疾病的潜伏期或亚临床期,为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阻止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二级预防成效:向群众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有病早治的好处;提高医务人员对慢性病三早的业务水平;开发适宜慢性病筛查的检测技术。(3)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在疾病的临床期或发病期,

34、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和恶化而采取措施,旨在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5、筛检(筛查):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也就是从外表健康的人群中早期发现未被识别的可疑病人或健康缺陷者及高危个体的一项预防措施。6、筛查的目的:早期发现病例;及时发现处于高危因素的人群或个体;在特殊人群和职业人群中探查和控制传染源,发现隐形感染者7、慢性病筛查的主要内容:(1)个人健康史(2) 体格检查(测量血压、测量身高和体重、皮肤检查、乳腺检查、睾丸检查、直肠检查)(3)实验室检查8、慢性病的防控管理: 具体目标:绘制慢性病的现况流行图,分析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为政策、规划、立法等提供依据;减少个人和人群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制定成本效益好的慢性病干预措施,加强慢性病患者保健。9、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烟草控制;合理膳食;身体活动促进;减少有害饮酒。10、筛查异常结果的处理(1)提供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全面咨询和支持(2)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进一步的筛查,特别是实验室和仪器检查(3)列入随访(4)分发健康教育资料,使人群了解筛查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5)实施临床预防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