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46273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精品文档.说课稿: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是继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之后的又一重要概念,与前面学习的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为以后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奠定了基础;同时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

2、教学中可适当渗透函数思想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熟练的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能力目标: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以及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

3、推导思路五、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和实物投影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六、教学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首先讲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的传说(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下图),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也就是计算

4、1+2+3+100。紧接着讲述高斯算法: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1100)(299)(5051)101505050【设计说明】 了解历史,激发兴趣,提出问题,紧扣核心。(二)层层铺垫发现方法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来求和,但是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模仿、记忆的阶段,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设计了下面问题。 探究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这是求奇数项和的问题,学生们

5、会提出以下方法方法1:原式(12101221)11方法2:原式0122021方法3:原式(12320)21以上方法实际上是用了“化归思想”,将奇数项问题转化为偶数项求解,老师对学生的解法给予肯定表扬,并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探究2:是不是求前若干个自然数之和需要看其项数的奇偶呢?即求1+2+3+n需讨论n的奇偶呢?学生们很自然就想到要用分类讨论来解决此类问题,老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指出此方法的缺点是繁琐,进而促使学生探索更简捷的做法。【设计说明】借此渗透分类讨论意识以及化归思想,并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用多媒体做一个实验: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效果很容易获得结果:,并尝

6、试将直观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设计说明】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但是如何将直观问题抽象化,此处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老师启发学生一起去发现两个三角形体现的求和思想,板书给出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倒置”与“倒序”,“补”与“相加”的对应关系。和学生一起完成 :求1到n的正整数之和,并板书然后让学生反思求和过程,体会其中的数列具有怎样的关键特点?并指出这种方法就是“倒序相加法” 有些学生会发现特点一:在于前n个自然数具有一种“对称性”。即: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数之和都等于首末两数之和。即“首尾配对”。这个性质在等差数列中具

7、有普遍性吗?带着学生去验证等差数列具有:特点二:即“从前往后看,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多d”“从后往前看,每一前项比后一项少d”。即“递进递减”【设计说明】从求确定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到求一般项数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旨在让学生体验“倒序相加求和”这一算法的合理性,从心理上完成对“首尾配对求和”算法的改进。从反思中进一步体会等差数列具有“首尾配对”“递进递减”的两个特点,为后面顺利完成等差求和的推导奠定基础。本节课的难点得以突破。(三)归纳整理思想升华完成上述推导以后,我再顺势引导学生能否将问题一般化?分别叫学生到黑板上推导,老师个别指导方法一: 公式2 方法二: 公式2 【设计说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

8、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体会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对等差数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四)巩固练习全面认识例1、 等差数列中,已知,求和【设计说明】本例是使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求未知元。可以使用公式2,先求出首项,再使用通项公式求尾项。也可以使用公式1和通项公式,联立方程组求解。事实上,在求和公式、通项公式中共有首项、公差、项数、末项、前n项和五个元素,如果已知其中三个,联列方程组,就可求其余二个。例2、 在等差数列中,(1)已知 ,求(2)已知 ,求【设计说明】每道小题通过所给条件是无法将首项和公差全部求出来的,本例是引导学生认识求和公式中的整体思想,由(2)给出等差数列中 .(五)梳理知识形成

9、系统 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1)回顾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2)体会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方法,倒序相加的算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及简单应用(4)前n项和公式的函数意义(六)布置作业 分层练习课本118页 习题3.3第、。选做题 已知函数f(x)= ,则的值等于多少?思考题:若数列的前n项和(),则数列是等差数列。【设计意图】出选做题的目的是注意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通过介绍高斯的算法,探究这种方法如何推广到一般等差数列的求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得推导公式的“倒序相加法”这一思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采用了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的三个问题体现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尤其是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学生“倒序相加法”思路的获得就水到渠成了(八)板书设计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高斯求和探究1探究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推导3.例题4.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