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精品文档.湘教版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1.1 人口增长模式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2、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3、我国60年代后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人口死亡率上
2、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进入低谷;之后经济发展,死亡率下降,由于补偿性生育导致出生率陡然上升,增长率高,在这以后出生率维持较高水平,人口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前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出生率略有回升,增长率随之回升,中期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随之下降。4、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5、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制度因素。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下降。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6、人口老龄化会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
3、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问题。(对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7、人口增长快:利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1.2 人口合理容量1、华北地区水资源为什么紧张?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等。对策:南水北调;修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2、人口容量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临界性;二是相对性;三是警戒
4、性。1.3 人口迁移1、人口增长主要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2、国际人口迁移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的迁移。如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3、文化教育事业 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
5、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各产生哪些影响:对迁出地: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对迁入地: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移民帮助开发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在内地和边疆建立起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改变了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使迁入地的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有些地方因为生态环境效益上考虑不周,或者工作上的失误,也在一定程
6、度上引起或加剧了迁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1.4 地域文化与人口1、外国文化与人口 现象 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婚俗 初婚年龄的大小 发展中国家 早婚盛行,生育时间延长 提高出生率 发达国家 晚婚乃至不婚、不育 降低出生率 婚姻的稳定程度 发展中国家 较稳定 提高出生率 发达国家 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 降低出生率宗教 为了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人口增长 提高出生率2、中国文化与人口 逐渐革除的陋习 发扬光大的文化 积极意义婚俗和制度 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生育 多子多福多育多子重男轻女 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少生、优生 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力;积累社
7、会财富职业选择 重仕轻民重农轻工、轻商 全民皆商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口流动 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 社会文化交流频繁人口流动规模空前婚姻地域范围扩大 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2.1 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地理区位:(1)地形因素: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2)气候因素: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3)河流因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入海口宜布局城市。社会经济区位:(1)自然资源:是新兴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2)交通: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
8、,城市产生的区位不同;城市分布的趋向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3)政治,军事,宗教;(4)旅游,科技等。2、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的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能达度)3、城市功能区: (1)商业区:形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区位: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2)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3)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区外缘移动;(保护城市环境)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4、中心地中心地等级
9、服务范围 数量 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提供服务职能的高低高 大 少 远 高级低 小 多 近 低级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2、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城市工商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3、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早,发展慢;水平高;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虚假城市化(南美洲)、滞后城市化(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环
10、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主要表现 原因 危害 治理措施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出的烟尘;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 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危害人们的健康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影响人体健康和植物的繁殖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限量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
11、市布局,建绿化隔离带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 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增加就业难度,扩大失业队伍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造成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社会治安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城市化过程造成城市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呢?(建立卫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控制污染物排放量,适当分散污染源;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各类用地)。3、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3.1 产业活动的区位
12、条件和地域联系1、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鞍钢: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又接近消费市场宝钢:接近消费市场,且有便利的运输条件2、为什么区际贸易联系比国际贸易联系要密切得多?存在关税、货币汇率、制度的差异3美国摩托罗拉在我国设立技术部和市场研究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中国具有人才优势,中国市场潜力大,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优势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照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 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
13、培方法等土地 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位置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土地本身的肥力不同,其生产力也不同水分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地形 影响农业布局,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的宜发展牧业或林业(2)农业技术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例: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热量)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光照)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地形)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地形)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培育良种)
14、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节水技术)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冷藏保鲜技术)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运输条件)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饲养技术)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运输条件)2、农业地域类型(1)水稻种植业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比较平坦的地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因素:气
15、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方便;历史悠久,商品率高。(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3、小麦、水稻、玉米的生产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小麦:世界的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区。原因:小麦的耐旱能力较强,其成熟期需要充足的光热条件。水稻: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降水丰富的地区,在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南欧的一些地区和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水稻。原因: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需要
16、大量的水分,因此在这些光热充足、水源丰富的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区。玉米:多分布在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等地。这是因为这里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适合玉米生长。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1、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是:运输、土地、集聚。2、相关产业的集聚有什么好处?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耗,集中相互利用或处理副产品。开展生产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节能型企业。3、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列举出主要因素。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市场因素、环境生态因素等。工业类型 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原料指向工业 原料 原料不便于长
17、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工业 市场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 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工业 能源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 钢铁、冶金、化学等重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廉价劳动力指向工业 劳动力成本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 知识和技术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4、工业联系包括:“投入
18、产出”的工业联系、地理空间联系和信息联系5、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如何?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18511900年,英国德国。18791930年,德国美国。19501990年,美国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在,发达国家东亚、拉丁美洲。20世纪80年代,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6、为什么劳动密集型产业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属于传统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7、污染物排放量少,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较高。(随着处理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在
19、逐渐变小)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铁路,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等。2、为什么我国大多数城市沿河、沿湖、沿海发展起来。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是人流、物流集聚和中转地3、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未能形成大的城市呢?黄河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有的年份断流时间很长,航运价值小。河口处大量泥沙淤积,建港条件和海运能力极差。黄河下游历史上多次改道,泛滥成灾4、扬州、济宁在清朝以后为什么又会衰落下去呢?运河的淤塞;海运的发展;京沪铁路的建成5、山区与平原地区的交通线路布局有什么不同?山区受地形限制,多沿河谷和山间谷地,线路较弯曲,密度小。平原地形开
20、阔平坦,受地形影响小,线路平坦宽直,密度大。6、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有何差异?试分析其成因。 布局差异 成因山区 多沿河、山谷分布,网点少,密度小; 河谷、山谷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人口稀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受到阻碍。平原 城市及其周边主要交通线附近,网点多,密度大 。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商品流通便捷。7、形成商业中心的两大条件是什么?稳定的消费区和充足的商品供应;便利的交通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产业革命以来,工农业迅速发展(产生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某些资源匮乏日趋明显2、环境问
21、题的类型3、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对土地资源: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不当的灌溉,建筑用地等。对森林资源: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等。4、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小;人口增长致使人均资源减少;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污染。5、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6、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部
22、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7、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产生的原因城市地区 环境污染为主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乡村地区 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演化: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人相关论 因地制宜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地理环境决定论 可能论 人地协调论 可持续发展论4.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20世纪
23、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紧迫性和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哪几个方面?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4、为何把社会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5、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也即公平性原则。时间上的公平即“代际公平”。主要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
24、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空间上的公平即“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平行的,应互相尊重,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的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4.4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控制人口规模2、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土壤盐碱化措施: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科学灌溉,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3、森林资源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生态环境效益: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水土、防风护田、减弱风速等。问题: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破坏严重措施:制定合理砍伐措施,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稀有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等4、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问题:水污染、水浪费;水资源短缺措施: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建水库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收集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