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绿色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绿色细则.doc(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第3章 绿色细则第3章 绿色细则第三章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第一节 编制的原则、框架为了规范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增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在绿色建筑实践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于2007年8月正式颁布实施。建筑活动是人类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最大活动之一。我国当前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为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
2、发展绿色建筑,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目的,是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从三个层面上推进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一、编制的原则细则编制的原则是依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的内容和评价要求制定的,但对具体的评价项进行了分级,还设定了分值。简化了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使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容易理解和便于操作。二、编制的框架细则框架的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保持一致,对住宅和公共建筑,分别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和营运管理等六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第二节 细则相关评价内容细则评价的内容包栝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细则是对标准评价
3、内容的说明和解释。如:标准条文:“4.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细则的评价内容:“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场地内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是传承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确实需要改造的,工程结束后,须生态复原。” 标准条文:“4.1.8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细则的评价内容:“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施工扬尘和废气排放两个方面。土壤污染主要指各种污染和破坏因素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水污
4、染指工地污水未经完善处理排放,对市政排污系统及水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噪声影响指施工过程中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光污染指场地电焊操作及夜间作业所使用的强照明灯光所产生的眩光;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指涉及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问题。对上述问题,开工前要制定并采取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其影响。”标准条文:“4.4.6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细则的评价内容:“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对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提供废弃物管理规划或施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记录;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
5、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利用率b不低于20%。得分则判定该项达标。”一、六类指标权值分为体现六类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分(表21) (表21) 六类指标权值分 建筑分类指标名称住宅公建权值权值节地与室外环境0.150.10节能与能源利用0.250.2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0.150.1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0.150.15室内环境质量0.200.20运营管理0.100.15如:公共建筑相对比较重要的节能和室内环境质量权值分分别达到0.25和0.20,而节地在公共建筑中不是很重要,其全值分为0.10。二、住宅建筑1.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细则;4.1.8施工过程中
6、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类影响室外大气环境质量的污染物质,主要包括施工扬尘和废气排放。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扬尘的技术路线和方案并切实履行,减少施工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为减少施工过程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征和施工场地土壤环境条件,识别各种污染和破坏因素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避免、消除、减轻土壤侵蚀和污染的对策与措施。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施工现场应制定降噪措施,使噪声排放达到或优于建筑施
7、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的要求。施工工地污水如未经妥善处理排放,将对市政排污系统及水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要求。施工场地电焊操作以及夜间作业所使用的强照明灯光等所产生的眩光,是施工过程光污染的主要来源。施工单位应选择适当的照明方式和技术,尽量减少夜间对非照明区、周边区域环境的光污染。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其高度、用材必须达到地方有关规定的要求。应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控制项细则:4.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8、6566的要求。所用建筑材料不会对室内环境产生有害影响是绿色建筑对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选用有害物质限量达标、环保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可以防止由于选材不当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该项条款用以限定装饰装修所用材料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程度。(1) 根据生产及使用技术特点,可能对室内环境造成危害的装饰装修材料主要包括人造板及其制品、木器涂料、内墙涂料、胶粘剂、木家具、壁纸、卷材地板、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用胶粘剂等。这些装饰装修材料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包括甲醛、挥发性有机物(VOC)、苯、甲苯和二甲苯以及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因此,对上述各类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必须进行严格控制。我国制定了有关室内装饰装修
9、材料的多项国家标准。绿色建筑选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必须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必须遵循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如下,只要有一种材料不符合下述相关标准要求即判该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
10、地毯衬垫及地毯用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 18587(2) 由于形成条件或生产技术等原因,用于室内的石材、瓷砖、卫浴洁具等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放射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但是超过一定剂量就会造成人身伤害。必须将上述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放射性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这是强制性的,也是绿色建筑的最基本要求。只要有一种材料不符合放射性安全要求即判该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安全与否的衡量标准可以遵循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3) 建筑主体材料(包括水泥与水泥制品、砖、瓦、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砌块、墙体保温材料、工业废渣及掺工业废渣的建筑结构和围护材料、
11、各种新型墙体材料等)以及建筑外装饰装修材料必须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要求,才能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预期寿命,这是任何建筑都必须满足的条件,也是绿色建筑的最基本要求。只要有一种材料不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要求即判该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4)由于混凝土中掺用了含有尿素的防冻剂,导致建成后的建筑物室内长期释放难闻的氨味,严重影响室内环境质量。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限量GB 18588是绿色建筑对混凝土外加剂提出的基本要求。只要有一种外加剂不满足该标准要求即判该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暴露的新问题,一些建筑材料或制品的技术性能已经被证明不适宜继
12、续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或者不适宜在某些地区或某些类型建筑中使用。在绿色建筑中严禁使用国家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例如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中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细则;4.4.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为片面追求美观而以较大的资源消耗为代价,不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在设计中应控制造型要素中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的应用。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的应用,归纳为如下几种常见情况:(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大量使用(相应工程造价超过工程总造价的2%),则判该
13、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2)如果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在屋顶等处设立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其相应工程造价超过工程总造价的2%,则判该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3)女儿墙高度超过规范要求2倍以上,则判该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4)如果采用了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并非有利于节能的双层外墙(含幕墙)的面积超过外墙总建筑面积的20%,则判该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2).一般项细则;4.4.3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建材本地化是减少运输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本地材料使用率还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细则以施工现场
14、500km范围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作为评分依据:(1) 施工现场500km范围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70%;(2) 施工现场500km范围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80%; (3)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90%。细则;4.4.4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我国建筑结构形式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于现场搅拌混凝土生产方式,预拌混凝土性能稳定性比现场搅拌好得多,对于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十分重要。与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采用预拌混凝土还能够减少施工现场噪声和粉尘污染,并节约能源、资源,减少
15、材料损耗。相比于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要多损耗水泥约10%15%,多消耗砂石约5%7%。由于预拌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优势,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预拌混凝土的应用量已经达到混凝土总量的60%80%。目前美国预拌混凝土占其混凝土总产量约84%,瑞典为83%。我国目前预拌混凝土用量仅占混凝土总量20%左右。我国预拌混凝土整体应用比例的低下,导致大量自然资源浪费。因此,我国现阶段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其应用技术已较为成熟。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文件,明确规定“北京等124个城市城区从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其它省(自治区
16、)辖市从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于现场搅拌砂浆,采用预拌砂浆可明显减少砂浆用量。据测算,对于多层砌筑结构,使用预拌砂浆比使用现场搅拌砂浆可节约30%的砂浆量;对于高层建筑,使用预拌砂浆比使用现场搅拌砂浆可节约抹灰砂浆用量50%。欧美等发达国家预拌砂浆占其砂浆总量的比例很高。欧洲大约85%的建筑砂浆属于预拌干混砂浆,德国每年预拌砂浆用量高达1100万吨,平均人口只有20万的城市就至少有一个预拌砂浆工厂,品种达上百种。我国目前预拌砂浆年用量很少,2005年为407万吨,不足建筑砂浆总量的2%。近年来,我国每年城镇建筑需消耗砂浆3.5亿吨之多,广泛推广应用预拌砂浆,节约的砂
17、浆量相当可观。使用预拌砂浆不仅可节省材料,而且预拌砂浆的性能也比现场搅拌砂浆更稳定,质量更好,更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商务部、公安部、原建设部等六部委于2007年6月6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城市从2007年9月1日起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重庆等33个城市从2008年7月1日起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长春等84个城市从2009年7月1日起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由于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技术经济性优势较为明显,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并不难实现。细则;4.4.5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
18、混凝土、高强度钢使用高性能的材料是建筑节材措施之一。在绿色建筑中应采用耐久性和节材效果好的建筑结构材料。高强混凝土、高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等结构材料在耐久性和节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使用高强混凝土、高强度钢可以解决建筑结构中肥梁胖柱问题,可增加建筑使用面积。(1) 钢筋混凝土建筑 目前我国建筑结构形式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决定建筑耗材的水平。我国建筑用钢筋长期以来一直是HRB335,而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俄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已很少使用HRB335钢筋,即使应用也只是作配筋,主筋均采用400MPa、500MPa级钢筋,甚至700MPa级钢筋也有较多
19、应用,有的国家甚至早已淘汰了HRB335钢筋。相比于HRB335钢筋,以HRB400为代表的高强钢筋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和焊接性能优良等特点,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性能优势。据测算,用HRB400钢筋代替HRB335钢筋,可节省10%14%的钢材。如果将我国混凝土结构的主导受力钢筋强度提高到400500MPa(HRB400级和HRB500级),则可节约钢筋用量约30%。HRB400等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可以明显节约钢材资源。我国应大力推广HRB400及其以上的高强钢筋。对于6层及以下的建筑,由于建筑结构构造等原因,采用高强钢筋并不合理,相反可能还会产生对优质钢筋的是一种浪费,所以,仅
20、在6层以上的建筑中要求采用高强钢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混凝土以C40、C50为主,C70、C80及以上的混凝土应用也很常见。目前我国混凝土约有24%是C25以下、65%是C30C40,即将近90%的混凝土属于C40及其以下的中低强度等级,C45C55仅占8.5%。对于竖向承重结构构件,在相同承载力下,采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节约混凝土用量,增加建筑物使用面积。在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C50及以上的混凝土具有明显的技术性能优势和节材效果。目前我国将C50作为高强混凝土的起点强度等级,因此,选定C50及以上强度等级作为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的推荐等级。由于建筑结构构造等原因,
21、6层及以下的建筑中采用高强混凝土并不合理,仅在6层以上的建筑中要求采用高强混凝土。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延长混凝土建筑物使用寿命,是建筑节材的重要技术途径,因此,是否采用以高耐久性为核心指标的高性能混凝土是绿色建筑的衡量指标之一。随着混凝土技术的进步,目前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都可以实现高耐久性,只要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寿命较长(大于50年),该建筑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就应该尽可能实现高耐久性。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都应该较长,否则将造成浪费。6层及以下的混凝土建筑,有的设计使用寿命较长,应该要求其混凝土具有高耐久性;有的设计使用寿命较短,甚至为临时建筑,此时就不必要求其混凝土具有高耐
22、久性,否则是对高耐久性材料的浪费。综合上述,对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细则以是否合理使用HRB400及以上钢筋、高强混凝土和(或)满足设计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作为评分依据: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 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依据)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2) 钢结构建筑 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所占比重很小,大约不到5%。在每年建筑用钢材总消耗量已超过
23、1.8亿吨的情况下,钢结构加工总量还不足1800万吨。2005年以前我国重点高层钢结构建筑总计仅有80座。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建设工程广泛采用钢结构,钢结构占建筑总量达40% 以上。瑞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钢结构制造国,其轻钢结构住宅预制构件已达95%。钢结构具有诸多优点:自重轻,基础施工取土量少,对土地破坏小;大量减少混凝土和砖瓦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建筑材料回用率高,有利于建筑节材等。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提高,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钢结构本身具备自重轻、强度高、施工快等独特优点,高层、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非常理想。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结构是钢
24、结构。高层钢结构建筑中使用高强钢材可以节约钢材。国外目前主要使用490MPa级和590MPa级的高强度钢材,780MPa级钢材也在积极推广使用。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490MPa以上的建筑结构钢,但是已经推出Q235GJ、Q235GJZ和Q345GJ、Q345GJZ钢材,比原有的Q235、Q345的设计强度高。相对于采用普通Q345钢板,若采用Q345GJ钢板,由于Q345GJ使用强度提高,可节约钢材10%左右。目前我国应提倡在高层钢结构建筑中采用Q345GJ、Q345GJZ等强度较高的高性能钢材。(3) 砌体结构建筑砌体结构(含配筋砌体结构)中涉及到的混凝土和钢材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要少
25、很多,所以对于砌体结构(含配筋砌体),此项不参评。细则;4.4.6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施工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利用建设用地内拆除的或其他渠道收集得到的旧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施工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废弃物等,达到节约原材料,减少废物,降低由于更新所需材料的生产及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所产生的垃圾、废弃物,应在现场进行分类处理,这是回收利用废弃物的关键和前提。可再利用材料在建筑中重新利用,可再循环材料通过再生利用企业进行回收、加工,最大限度的避免废弃物随意遗弃、造成污染。施工单位需设计专门的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规划,包
26、括寻找市场销路;制定废品回收计划和方法,包括废物统计、提供废物回收、折价处理和再利用的费用等内容。规划中需确认的回收物包括纸板、金属、混凝土砌块、沥青、现场垃圾、饮料罐、塑料、玻璃、石膏板、木制品等。对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且提供废弃物管理规划或施工过程中废弃物回收利用记录。在此前提下,按照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对评分标准进行分档:(1) 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含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不低于20%;(2) 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含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不低于30%;(3)建筑
27、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含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不低于40%。细则;4.4.7 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充分使用可再循环材料可以减少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于建筑的可持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筑中可再循环材料包含两部分,一是使用的材料本身就是可再循环材料,二是建筑拆除时能够被再循环利用的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选用具有可再循环使用性能的建筑材料,实
28、际施工中使用再循环材料,并考虑再循环使用材料的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在此前提下,以工程材料决算清单中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作为评分分档的依据:1、工程材料决算清单中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10%;2、工程材料决算清单中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20%;3、工程材料决算清单中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30%。细则;4.4.8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要求建筑师对土建和装修统一设计,施工单位对土建和装修统一施工。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可以事
29、先统一进行建筑构件上的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埋,避免在装修施工阶段对已有建筑构件打凿、穿孔,既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又减少了噪声和建筑垃圾。一体化设计施工还可减少扰民,减少材料消耗,并降低装修成本。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需要业主、设计院以及施工方的通力合作。在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方案中,如果采用了多种成套化装修设计方案,则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更有利于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如果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中采用工厂化预制的装修材料或部品,则可以减少现场湿作业等造成的材料浪费。本条评分分档如下:()采用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方案,并在施工中实现了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采
30、用多种成套化的装修设计方案,并在施工中实现了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采用多种成套化的装修设计方案,且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中采用工厂化预制的装修材料或部品,其重量占装饰装修材料总重量的50%以上。细则;4.4.9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可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绿色建材产品。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鼓励使用和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制作的混凝土砌块、水泥制品和配制再生混凝土;鼓励使用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建筑垃圾、淤泥为原料制作的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例
31、如,建筑中使用石膏砌块作内隔墙材料,其中以工业副产品石膏(脱硫石膏、磷石膏等)制作的工业副产品石膏砌块。鼓励使用生活废弃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建筑材料。为保证废弃物使用达到一定的数量要求,本条对使用以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提出用量要求。如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总重量比例不低于30,且废弃物取代原有同类产品中的天然或人造原材料的比例不低于20%,则满足该条款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条评分分档如下:1、在保证性能及安全性和健康环保的前提下,使用一种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2、在保证性能及安全性和健康环保的前提下,使用两种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
32、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各自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3、在保证性能及安全性和健康环保的前提下,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各自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图纸、施工记录及材料决算清单中有关材料的使用情况,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等技术资料,检查工程中采用以废弃物作为原料的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优选项细则;4.4.10 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不同类型与功能特点的建筑,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材料,对资源、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冲击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我国住宅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砖混凝土预制板混合结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混凝
33、土框架结构,轻钢结构近年来也有一定发展。就全国范围而言,砖混凝土预制板混合结构仍占主要地位,约占整个建筑结构体系的70%左右,钢结构建筑所占的比重还不到5%。绿色建筑应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出发,在保证安全、耐久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包括钢结构体系、砌体结构体系及木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所用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黏土、石灰石等不可再生资源,对资源的消耗很大,同时会排放大量CO2等污染物。钢铁、铝材的循环利用性好,而且回收处理后仍可再利用。含工业废弃物制作的建筑砌块自重轻,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小,同时可形成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
34、环利用体系。木材是一种可持续的建材,但是需要以森林的良性循环为支撑。因此,因地制宜地采用钢结构体系、木结构体系、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和原材料中含有废弃物的砌体结构体系等任一种体系,并提供文件说明对结构体系进行了优化,则满足此条款要求。细则;4.4.11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可延长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周期,降低材料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材料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再利用材料包括从旧建筑拆除的材料以及从其他场所回收的旧建筑材料。可再利用材料包括砌块、砖石、管
35、道、板材、木地板、木制品(门窗)、钢材、钢筋、部分装饰材料等。评价时,需提供工程决算材料清单,计算使用可再利用材料的重量以及工程建筑材料的总重量,二者比值即为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率。根据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率,本条评分分档如下:()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用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不低于5%;()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用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不低于8%;()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用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不低于10%。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细则;4.5.3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A
36、),夜间不大于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住宅应该给居住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在现代城市中绝大部分住宅处于比较嘈杂的外部环境中,尤其是临主要街道的住宅,交通噪声的影响比较严重,因此需要设计者在住宅的建筑围护构造上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例如尽可能使卧室和起居室远离噪声源,沿街的窗户使用隔声性能好的窗户等。作为绿色建筑既要考虑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又要考虑资源的节约,不可片面地追求高性能。细则;4.5.5 室内游
37、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列出了危害人体健康的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五类空气污染物,并对它们的活度、浓度提出了控制要求和措施。对于绿色建筑本条文的规定必须满足。()一般项细则;4.5.6 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住宅的窗户除了有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功能外,还具有在从视觉上起到沟通内外的作用,良好的视野有助于居住者心情舒畅。现代城市中的住宅大都是成排成片建造,
38、住宅之间的距离一般不会很大,因此应该精心设计,尽量避免前后左右不同住户之间的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两幢住宅楼居住空间的水平视线距离不低于18m时即能基本满足要求。卫生间是住宅内部的一个空气污染源,卫生间开设外窗有利于污浊空气的排放,但是套内空间的平面布置常常又很难保证卫生间一定能靠外墙。因此,本条文规定在一套住宅有多个卫生间的情况下,应至少有一个卫生间开设外窗。 细则;4.5.7 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提出了很多基本的要求,其中规定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不能结露,绿色建筑应满足此要求。外围护
39、结构的内表面结露会造成居民生活不便,严重时会导致霉菌的滋生,影响室内的卫生条件。绿色建筑应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因此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不应产生结露现象。导致结露除空气过分潮湿外,表面温度过低是直接的原因。一般说来,住宅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大面积结露的可能性不大,结露大都出现在金属窗框、窗玻璃表面、墙角、墙面上可能出现的热桥附近。作为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核算可能结露部位的内表面温度是否高于露点温度,采取措施防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产生结露现象。细则;4.5.8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
40、6)的要求。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提出了很多基本的要求,其中规定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温度不能过高。屋顶和外墙内表面的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室内人员的舒适,控制屋顶和外墙内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可使住户少开空调多通风,有利于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水平,同时降低空调能耗。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详细规定了在自然通风条件下计算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温度的方法。细则;4.5.10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夏季强烈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照到室内会引起居住者的不舒适感,同时还会增大空调负荷。窗户的内侧设置窗帘在住宅建筑中是非常
41、普遍的。但内窗帘在遮挡直射阳光的同时常常也遮挡了散射的光线,影响室内自然采光,而且内窗帘对减小由阳光直接进入室内而产生的空调负荷作用不大。在窗户的外面设置一种可调节的遮阳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遮阳装置的位置,防止夏季强烈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 可调节外遮阳装置对于夏季的节能作用非常明显。许多住宅在工作日的白天室内是没有人的,如果窗户有可靠的可调节外遮阳(例如活动卷帘),白天可以借助外遮阳将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阻挡在室外,可以大大缩短晚上空调器运行的时间。外遮阳之所以要强调可调节性,是因为无论是从生理还是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冬季和夏季居住者对透过窗户进入室内的阳光的需求是
42、截然相反的,而固定的外遮阳(例如窗口上沿的遮阳板)无法很好地适应这种相反的需求。可调节外遮阳还应注重可靠、耐久和美观。满足上述条件,在严寒、寒冷地区得15分,在其他地区得25分。 ()优选项细则;4.5.12 卧室、起居室(厅)使用蓄能、调湿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卧室、起居室(厅)使用蓄能、调湿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有利于降低采暖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环境。虽然目前建筑市场上还少有可以大规模使用的这类功能材料,但作为绿色建筑应该鼓励开发和使用这类功能材料。目前较为成熟的这类功能材料包括空气净化功能纳米复相涂覆材料、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材料、稀土激活保健抗菌材料、湿度调节材料、温度调节材料
43、等。三、公共建筑.节地与室外环境(1)控制项细则;5.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减少场地建设投资和工程量、避免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与景观的破坏;对场地内有生态及人文价值的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予以保护,确实需要改造的,则在工程结束后进行生态复原。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反映古代社会制度、生产、生活的代表性实物、艺术品及工艺美术品;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文献资料、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44、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多种类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其它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细则:5.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对用地的选址与水文状况做出分析,用地应位于洪水水位之上(或有可靠的城市
45、防洪设施),防汛能力达到防洪标准(GB 50201)的要求;充分考虑到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用地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如地址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地段。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暴地区避开容易产生风切变的场址。选址周围土壤氡浓度符合国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对原有工业用地进行土壤化学污染检测和评估,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选址周围电磁辐射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远离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同时远离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等的区域。细则:5.1.3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
46、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公共建筑的布局、体形、装饰等需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光污染,或对周围居住建筑产生不利的日照遮挡。公共建筑如采用镜面式铝合金装饰外墙或玻璃幕墙,当直射日光和天空光照射其上时,会产生反射光及眩光,进而可能造成道路安全隐患,而不合理的夜景照明易造成人工白昼及采光污染,应加以避免。此外,新建及改造公共建筑应避免过多遮挡周边建筑,以保证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细则:5.1.5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扬尘的技术路线和方案,并切实履行,以减少施工活动对大
47、气环境的污染。为减少施工过程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征和施工场地土壤环境条件,识别各种污染和破坏因素对土壤可能的影响,提出避免、消除、减轻土壤侵蚀和污染的对策与措施。施工工地污水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要求。建筑施工噪声达到或优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l2523)的要求。施工单位应选择适当的照明方式和技术,尽量减少夜间对非照明区、周边区域环境的光污染。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其高度、用材必须达到地方有关规定的要求。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一般项细则:5.1.8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为了大力改善城市生态质量,提高城市绿化景观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内的绿化应避免大面积的纯草地,鼓励进行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等。屋顶绿化面积占绿化总面积的比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