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基于回归课程本质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04290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基于回归课程本质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科学:基于回归课程本质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基于回归课程本质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基于回归课程本质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初中科学论文:基于回归课程本质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精品文档】第 14 页初中科学论文基于回归课程本质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摘要: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要有预习、要注重探究和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回归课程本质的学习方式。预习是一种学习,预习的内容可以是生活经验、可以是知识复习、还可以是相关的问题。预习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相互协商,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实验教学必须要要注重探究和体验,科学即探究、课程即经验,因为经验的传递有困难,且难于确定和达到教育目标,所以学生经验获得的方式是“做中学”,有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才能有效达成课程目标。关键词

2、:课程本质 实验教学 预习和展示 探究和体验今天的教学改革其实质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回归到课程本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其根本任务就是对自然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从而产生新知识。科学知识是人类经过科学探究对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系统认识,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科学探究的方式和过程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具有一些基本要素,如: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

3、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科学探究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形成知识技能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但是笔者观察到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做科学实验时,往往是教师先介绍完本实验的目的、仪器、操作步骤、需要观察的现象,然后就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就一直坐在下面听老师讲,老师实验做结束了,学生也看完了。最后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统一一下,记一记结论,实验就算完成了。这样的实验教学,以讲代教,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实验教学回归课程本质就是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让学生回归到课程本质的学习方式。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笔者认为,关键是实验教学的设计。回归课程本质

4、的实验教学要有预习,要注重探究和体验。一、科学实验要有预习预习的内容可以是生活经验、可以是知识复习、还可以是相关的问题。杜威就主张以生活经验为课程,认为课程即经验。案例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课前预习(请同学们在阅读教材前先思考以下问题)请你试着用手蘸水在桌上写字,并跟同桌比一比,看谁干得快.桌上的水干了,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知道,这种现象叫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生活中还有大量此类现象,请举出3个 。晾衣服时,哪些方法可使湿衣服尽快变干?(请尽可能多地写出) 。从各种使湿衣服尽快变干的方法中,你猜测影响某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若要在科学课堂上验证你的猜测,你会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控制常量

5、与变量? 。【分析】预习的目的未必是完成学习目标,而是完成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部份,以使课堂学习能在学生已有认识与体验的基础上继续前进。预习不是对知识点面面俱到的识记,而是触及核心学习内容的提前思考,是为课堂学习作铺垫,而非课后练习提前做。预习为课堂学习作必要和能够的准备,预习能呈现出学生独立预学能够达的基本水平与差异状况,教师在候课时间抽查预习情况为老师的课堂指导提供依据。预习可以在上课前以小组形式展示,也可直接先让学生做实验来展示。“请同学们在阅读教材前先思考以下问题”这行提示,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相互协商,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案例2:验证空气中

6、有没有二氧化碳师:怎么检验二氧化碳?学生:通澄清石灰水。师:好,这里有一瓶通澄清石灰水,哪里有二氧化碳?学生:人体口中呼出的气体中就有。活动:学生用导管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很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师:接下来怎么做?学生: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空气。老师拿着导管不知如何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空气。师:怎么才能把空气通进去?学生:用气球,用打气筒活动:学生用打气筒通过导管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空气,打了几下打气筒,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学生开始议论了:难道空气中没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坏了;再打几下看看。活动:学生继续用打气筒通过导管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空气,终于澄清石灰

7、水变浑浊了。师:分析刚才你所观察到的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空气中有二氧化碳,但很少。【分析】故设陷阱,暴露在预习中不能发现的问题。失败的实验也是一种教学素材,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的实验是更好的素材。因为当学生看到老师做实验失败了,他们更来精神,注意力更集中,只要教师利用好,效果可能会更好。二、科学实验要注重探究和体验以布鲁纳、费尼克斯等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者主张知识学科化、结构化、专门化,提倡“探究教学”,认为“教学就是探究”,甚至“科学就是探究”。案例3:检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了解了空气中有氧气,同时有其他气体后。教师:空气中有多少氧气?学生(一开始不能回答,有几位学生看

8、书后回答):21教师:大家现在有没有方法把它测出来?大家一起来想方法。 学生讨论 图2图1教师:想出了吗?学生:没有。教师:碰到什么难题?能不能直接测量?大家先看看这个实验。出示蜡烛在钟罩内燃烧的装置图1,学生预测结果(罩内液面上升),分析原理(氧气被消耗,气体减少,罩内压强就减少,水就被大气压压进来,而且减少多少体积的气体就压进等体积的水。)启发(测氧气含量用燃烧法和间接测量)图3教师再质疑:这个装置能测出空气中氧气有多少吗?学生讨论修改装置,如图2(容器要密闭,有刻度标记,燃烧物蜡烛换红磷)教师出示锥形瓶问:现在没有下面开口的容器,用这个锥形瓶来做反应容器,怎么办?学生讨论修改装置,发言(

9、用导管连接装有水的烧杯)形成装置图3,简单认识器材,加水加药品,点燃。实验:观察现象(红磷燃烧放白烟,产物是固态的五氧化二磷)教师(边振荡):其实五氧化二磷可溶于水, 振荡可加速它的溶解,同时可减少反应产生的烟对实验数据准确性影响。 教师:现在就打开止水夹吗?追问:为什么?打开会怎么样?学生讨论发言:不能现在打开。如打开,则测出的值会偏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水进入瓶内的刻度约五分之一。教师: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比例约多少?学生:约五分之一教师介绍:科学家也测出了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约为21,和大家测出的数据差不多。教师:实验成功,高兴之余,对这个实验进行及时的反思:一方面: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0、?另一方面:有没有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分析】这个实验的设计,不是直接拿出课本中的实验装置,而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进行。这样的设计好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模仿开始,由浅到深,设计的问题遵循了科学性原则,有探究味,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锻炼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蜡烛到红磷,再从实验室污染到环境保护,说明了科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深入,以逐步逼近客观存在的过程。科学课程既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整体认识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能力,同时又使学生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解决个人与社

11、会问题的意识、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案例4:测试人的反应速度这个实验就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自己试做几次,根据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自己反思如何使这个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师:用现有的器材或什么都不用设计实验,测试人的反应速度。学生:1、手心手背;2、尺子阅读书本P89的实验设计,思考:与你设计的实验相比,有什么优点?学生:有具体的数据便于比较;可求平均值,准确。师:为什么不直接测时间,而去测尺子下落的距离?学生发言,总结:不易测量转换成可易测量的方法转换法。学生活动:学生试做实验学生反馈试做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分析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板书)学

12、生活动:分组实验(1人主试,1人被试,1人记录,1人监督)学生汇报,数据分析。师: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气温,有无准备,疲劳程度再实验进行检验:外界干扰(傍边同学大声说话),不同的被刺激器官(闭上眼)【分析】科学探究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实验活动和逻辑推理交互作用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循环,不断有新的发现和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推动科学的发展。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探究方案”这一科学探究要素要达成的目标是:能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设计探究的思路,选择合适的方法(观察、实验、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制定探究方案。因为经验的传递有困难,且难于确定和达到教育目标,所以学生经验获得的方式是“做中学”,有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才可能达成课程目标。总之,教学模式只是一种介质,现在的模式不一定就适合将来的学生,因为学生是发展的。预习是一种学习,展示也是一种学习,只有回归了课程本质的学习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参考文献:1教育部.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邵文仙.优化科学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教学与装备,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