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doc(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1.情景转变: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摘自PPT)2.非专门化玩具:指游戏功能相对不确定,结构性程度相对较低,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自由使用它们的玩具。例如建构性玩具。(摘自学前游戏论)3.专门化玩具:指功能确定,而且玩具本身包含一定
2、的玩法或游戏规则,结构性程度较高的玩具。例如表征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运动性玩具等。(摘自学前游戏论)4.游戏性体验: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摘自网络)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6.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摘自学前游戏论)7.结构游戏:也成建构游戏,指儿童运用各
3、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8.感觉运动游戏: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9.规则游戏: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进行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10.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明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部分。它表现为儿童活动空间的大小,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能获得的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
4、也最终影响到儿童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12.学前游戏评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对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活动的效果以及游戏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13.教育游戏化: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14.游戏教育化: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15.游戏常规: 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16.亲子游戏:指家庭内成人
5、(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2.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课件)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5.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3.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课件)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
6、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美感;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4.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课件)1.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2.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3.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4.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5.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5.如何贯彻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主体性原则?1.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2.考虑确保游戏的安全性;3.保证
7、游戏的趣味性;4.充分尊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5.保证幼儿游戏的活动性、创造性;6.注意游戏的发展性;7.还应做到“全面”。6.如何贯彻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教育性原则?1.在游戏目的的确定上,应体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标相一致;2.在游戏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保证游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至少在体、智、美、德某一方面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和目的的教育性;3.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注意整个游戏场景的设计、布置、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4.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遵循教育性原则,就是要以正面性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批评否定为辅。7.简述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的特征。(课件)1、儿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8、和可能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3、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8.简述学前儿童游戏常规的主要内容。1. 爱护玩具、不随便毁坏玩具;2. 玩具共享,不能独占或抢夺;3. 学会整理玩具,不随便乱乱放或乱扔;4. 友好合作和共处,不干扰或捣乱他人;5. 活动时认真积极,不三心二意。9.简述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环境因素。(课件)1. 性别差异: A.男孩比女孩更经常地玩粗野嬉戏游戏,更多地使用室外空间。在攻击行为 中,男孩趋向于目的性攻击行为,女孩趋向于关系型攻击行为。 B.交往游戏风格上,女孩趋向于间接和隐含的方式,男孩更有决断性和支配性。C.在角色扮演
9、和游戏主题上可能存在性别差异。D.选择的玩具和是使用玩具的方法存在性别差异,女孩趋向建构性游戏,男孩趋向功能性游戏。2 .个性差异;3. 年龄差异;4. 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影响。10.玩具及游戏材料的选择和提供应符合哪些标准?具有教育性;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符合艺术要求;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经济适用;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11.简述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分。1. 兴趣性体验:是一种为外界刺激所捕捉和占据的体验;2. 自主性体验:是由游戏活动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所引起的主观体验;3. 胜任感体验: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体验;4. 幽默感:是由嬉戏、玩笑、诙谐等引起的快感;5. 驱力快乐:
10、是由身体活动所带来的生理快感。12.简述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满足和鼓励儿童经常开展游戏,开设较稳定的游戏区、游戏角或兴趣中心。各游戏区有各种各样的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材料玩具和其他设备并注意在一定时期里进行变更是儿童感到新鲜有趣,以丰富游戏的内容,提高儿童游戏的兴趣。13.简述游戏教育实施计划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1. 如何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并使之具体化;2. 依游戏目标设置环境,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同时考虑相应的指导方式;3. 注意自选游戏与其他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的联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配合;4. 对计划与目标的实施情况做出反馈。14.简述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内容。1. 提供充足的
11、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2. 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3. 学前游戏的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15.简述教师对学前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的功能及教师的身份。1. 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功能;2. 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功能;3. 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双重身份:游戏伙伴,教育指导者。16.简述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课件)1. 角色的扮演即以人代人;2. 对物品的假象即以物代物3. 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象(情景转变);4. 内部规则。17.简述结构游戏的基本结构。(课件)1. 对结构材料的选择;2. 对游戏主题最后建构物的假象;3. 最后建构物的建构;4. 对最后建构物功能的假象与实现
12、。18.简述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课件)1. 丰富并加深幼儿对活动和建筑物的印象;2. 为幼儿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时间和场地;3. 针对个年龄班幼儿的水平,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 培养儿童正确对待结构材料和建筑成果;5. 在结构游戏中,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培养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和坚持性。19.简述幼儿规则游戏的指导要点。(课件)1.根据班上的教育任务和要求,考虑幼儿实际的知识范围和智力或运动发展水平,选择和编制适合的有规则游戏。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开展游戏。20.简述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课件)1.选择适合幼儿表演的作品要选择便于幼儿理解、富有
13、教育意义的内容,且作品要有表演性;2.帮助幼儿开展游戏;3.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帮幼儿合理分配角色,鼓励幼儿自己用语言、动作生动、有感情的表演。三、论述题1.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游戏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影响。基本观点:1、活动在儿童发展心理中起主导作用2、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3、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强调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影响:把游戏的理论研究与教育的实际联系起来,注意把理论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组织儿童开展游戏,这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研究的特色与长处。2.结合所学原理,分析现实中一些人对游戏发展价值的种种误区,如“
14、游戏就是瞎玩,没有任何意义”等观念。3.试举例说明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课件)答: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一、家庭因素(1)母子之间的早期亲子关系1. 母子之间的社会性关系不仅影响着游戏中社会性因素的发展,而且也制约着儿童与物之间的非社会性关系的建立。2. 母亲对儿童游戏的影响还表现在她为孩子探索和游戏提供了安全感及其强化的作用。(2)家庭结构和气氛完整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所构制的良好气氛是儿童健康成长,也是儿童游戏发展的根本保障。(3)父母育儿方式1. 主要指父母的行为特定和个性品质造成的对子女的教育态度;2. 一般分为四种:敏感型(过渡保护)、冷漠型(放任自
15、流)、专制型(发号施令)、温和型(民主和谐)。二、儿童伙伴1. 儿童与儿童所结成的伙伴关系,构成儿童世界的人际关系。2. 孩子有无伙伴,以及伙伴的熟悉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游戏产生不同的影响。三、大众媒体包括印刷、广播、电视、电脑媒体,对孩子的影响体现在:(1)内容是否健康、是否适合于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2)该子每天所花的时间的长短是否适宜。四、课程对学前游戏的影响课程分为高结构课程和低结构课程。一般来说,高结构的课程有抑制幼儿游戏的数量、水平的倾向。4.联系实际分析在进行游戏教育作用评价时,衡量游戏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5.试述教师在游戏的现场指导中如何把握好与儿童的互
16、动节奏?1.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脚步,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现儿童可能的兴趣与需要;2.给儿童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3.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发生在内部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渐进过程;4.要像平时放慢走路与说话的速度以适应儿童走路与说话的速度一样,以儿童的“学”的速度为标尺,定出自己 “教”的速度。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运用间接的言语方式影响儿童的游戏。主要包括:建议、描述、询问、提问、重述、评论等。建议:教师通过言语试探性的或协商性的要求或暗示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学前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如“你们想玩过节的游戏吗?”询问:是指教师鼓励婴幼儿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如“怎么回事儿?”评
17、论:教师通过言语,自己或与儿童共同评论游戏中的儿童及行为,表扬和肯定正确的,也可以指出不足和建议。如“这个房子是你建的吗?真漂亮!”7.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对学前儿童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应当把握的策略。一、 指导以观察为依据游戏指导是在游戏中对儿童施加的影响,这种影响从指导者的意图或意向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性质:1、 正向的,即通过指导促进或肯定儿童的某种行为;2、负向的,即通过指导抑制或否定儿童的某种行为。 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教师在通过细致观察儿童的游戏并确定了指导的必要性之后,就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指导儿童,包括:1、以自身为媒介2、以材料为媒介3、以儿童伙伴为媒介三、确定指导
18、的时机除了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适宜性以外,教师还要注意指导的时机。儿童游戏活动开始时的兴趣和愿望的激发、启动,结束时的总结性评论,都是游戏指导的重要环节。四、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1. 教师在班级中对儿童游戏的过程指导往往是以个别教育方式来进行,但必须立足于对全体儿童的游戏活动全面掌握和关注的基础之上,做到对个别儿童游戏的个别指导和对全体儿童游戏进行的一般性影响相结合;2. 教师是在照顾全体儿童的同时,注重对儿童个体的影响。教师应注意避免单一性集体指导和整齐划一的要求(特别是在集体形式的教学游戏开展中),同时又需注意指导范围不能局限于某几个儿童身上,特别是在儿童的自由自选的游戏开展中,做到对指导对象
19、范围的科学、合理的把握。五、把握好互动的节奏1. 节奏是有关速度的问题。在教师与学前儿童的互动过程中也存在着节奏问题。2. 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现儿童可能的兴趣与需要,不要仅仅从“我想怎么教”来设计活动;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敏感地觉察到儿童真正的兴趣、需要是什么,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以及步骤。8.试述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1.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与学习的”传统观念;2.家长应当民主的、平等的对待子女;3.家长在游戏中应当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与独立性;4.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鼓
20、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以及与伙伴的交往与游戏,培养儿童独立游戏的能力与兴趣,培养儿童和伙伴交往以及游戏的兴趣与能力。四、案例分析题1.张老师在带领幼儿参观火车站时,介绍了火车、火车站、售票厅等事物,回去以后马上组织幼儿玩“火车站”的游戏,结果发现幼儿很没兴趣,游戏情节也很单调,只是进去摇动几下“车厢”,按了几下喇叭。第二次组织“火车站”游戏前,老师引导幼儿讨论了火车站上人们的活动及活动的意义,并亲自担任“火车站站长”,在游戏过程中以“站长”身份引导孩子们发展游戏情节,解决游戏中产生的矛盾。结果大家玩得非常投入,而且玩了很长时间。试述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请你对比张老师两次组织“火车站”游戏的经历
21、,运用角色游戏指导的原理分析第二次“火车站”游戏成功的原因。2.某幼儿园中班建构区,一个男孩(甲)在用软塑料块搭“大高楼”,另一个男孩(乙)在他旁边玩飞机。每当甲搭好了“大高楼”,乙的“飞机”就开过来撞倒了甲的“大高楼”。细心的王老师发现,乙的行为并没有引起甲的不悦,每当“大高楼”被撞倒后,甲就迅速地又搭起一座“高楼”,似乎在等待着乙的“飞机”的又一次到来。由此,王老师判断两个男孩正在非常默契地玩一种合作游戏,所以不但没有去干预,而是坐到甲的身旁,也拿软塑料块搭“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来搭一座不容易撞倒的大楼。”在老师的示范启发下,“高楼”越搭越结实,大家玩得津津有味。结合教师在学前儿童游
22、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策略的原理,分析王老师指导本次游戏的合理之处。3.在“航海”游戏分配角色时,大多数幼儿都想当“船长”,这时王老师让幼儿回想自己曾看到或听说过的有关航海的情况,告诉他们,除了船长之外,船上还有很多有趣的职业,如船长助理、船员、无线电话报务员、领航员等,他们肩负不同的任务。讨论后,大家觉得不同角色有不同的吸引力,在协商中完成了角色分配。游戏过程中,王老师发现“船长”主意多,会支配别人做事,但态度生硬,就以航海督察的身份提醒他说:“这个船长真能干,要是说话和气些,大家干活就更有劲了。”游戏结束时,教师进行了简短的评价,指出了游戏的不足之处,表扬了游戏中的高水平的表现。请结合角色游戏
23、活动过程中的现场指导的理论,分析王老师在这个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合理之处。答: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教会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老师直接参加了游戏,扮演了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对“船长”进行个别教育。在幼儿角色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水平,抓住游戏过程的主要环节,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组织和开展游戏,以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为前提进行科学指导。(1)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角色游戏的主题一般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由儿童自己提出,不要由教师硬性规定。(2)教会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儿童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
24、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儿童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帮助儿童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观察儿童的游戏活动,了解儿童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等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了解情况给儿童以帮助或指导。(4)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是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任务之一。教师可直接参加儿童的游戏,扮演其中的角色,即以游戏者身份或角色身份进行指导(这种方法在第六章有详细阐述),从而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运
25、用这种指导方法需注意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特点和水平灵活把握。(5)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幼儿再做游戏的愿望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是教师组织指导角色游戏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掌握结束游戏的恰当时机,即在儿童的游戏兴趣尚未低落时结束游戏。4.幼儿园大班“娃娃家”区,一个男孩(爸爸)独自在“家”非常专注地用橡皮泥搓长条条,娃娃放在一边的小床上,门关着。陈老师认为“爸爸”没有积极的语言交流就是无所事事或“不务正业”,想把儿童引入其它活动。指导言行如下: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爸爸:什么人?(未放下手中活)教师:我是你们家客人,快开门。(没有具体身份)爸爸:我很忙,你等会再来。教师:你这个爸爸怎么没有礼貌,客人来了不招待吗?爸爸:(无奈,放下手中橡皮泥,过来开门)请进,你自己喝茶。教师:主人要给客人倒茶呀!爸爸:(想去搓橡皮泥,又不得已来倒茶,刚想过去)教师:妈妈不在家,娃娃也没人管。爸爸:我忙呢!娃娃让他睡会儿。教师:你一点也不像一个好爸爸。请结合有关游戏的现场指导理论中,关于教师如何把握好师幼互动节奏的原理,指出陈老师指导中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