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阶段性总结.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23596099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阶段性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阶段性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阶段性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阶段性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阶段性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阶段性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阶段性小结李祥民201*年10月,我校起先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试验。一年的时间,学校课题组成员和一批骨干老师一边学习培训,一边试验探究,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主动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胜利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一我们的相识必要性、服务性、规律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定会带动教化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信息技术教化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实力人才的有效

2、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制胜法宝,同样信息技术也不行能是万能钥匙。因此,我们在“整合”的过程中,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首先从思想相识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1“整合”应强调必要性强调整合的必要性,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有机的、恰到好处,不是每学科、每堂课都必需整合,不是有整合就是创新,无整合就是传统。整合是教化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另一方面则要凸现信息技术的特长。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会促进本地与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间的沟通,并且帮助他们成为由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更大世界的一

3、部分,提高学习者的合作、探讨和反思实力。再则,网络的虚拟功能可以为我们创设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情境,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主动的思维。老师要利用这些独特的优势,紧密结合教化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这就是必要性的内涵。2“整合”应注意服务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老师应当深化探讨如何将学科学问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强调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要立足于课程而不是计算机,要充分相识到计算机只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和伙伴。3“整合”应把握

4、规律性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属于探究试验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不适应性。无论是硬件还是师生信息素养,都有不支持性。因此,探讨和把握整合的规律性,显得尤其重要。北京师范高校刘儒德博士提出整合“阶段论”,即整合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素养的培育阶段、课程整合阶段、课程改革阶段、全方位教改阶段。马宁、余胜泉两位学者提出整合“层次论”,即封闭式的、以学问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整合的规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强调“过程性原则”,即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整合”从本质上讲,是说

5、明事物间通过相互作用结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它既注意事物间动态作用又强调事物间结成一个整体的独特性质。在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侧重点不在于学问的传授,而在于对材料的收集、筛选、整理。老师教会学生的是收集信息的价值推断,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作为找寻资源的目的和策略,当学生发觉自己的技术不足以收集资源时,老师再教给他新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讲,整合就是在教化学、心理学和教化技术学等教化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老师、学生、教化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样,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因此,我们看整合,重点不在课件和技术,而

6、在观念和方法。二我们的实践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从目前状况看,不是一件简洁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老师教化理论的学习,立足于老师教化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育骨干,建设队伍。在试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找寻整合试验的关键点。1互动化使合作学习成为现实课堂是以信息传递为载体的,从信息论上说,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存在着四种主要信息沟通的方式:老师施,学生受;老师问,学生答;师生之间相互问答;师生共同探讨、探讨、做试验。通过信息传递互动化,加强学生之间的横

7、向沟通和师生之间的纵向沟通,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信息传递方式的最优化;通过信息传递互动化,新型课堂教学能够确保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主动、活跃、主动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绽开与整合过程。2网络化使教化模式发生变革随着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登陆互联网并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工作,人类渐渐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那就是“读网时代”。“读网时代”的挑战,学习首当其冲,将使教化从观念到形式发生根本的变革。老师渐渐习惯将网络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努力追求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8、:(1)学习内容由那些凝固的、静态的书本改变为与时俱进的网络学问。现在是学问创建更新快速快捷的年头,人脑无法包涵如此巨量的信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很难保证在短期内使学生驾驭新学问。但网络教学却能够快速、精确地进行新学问的教学活动,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与学问的发展的统一性。(2)讲授方式由说教性讲授改变为交互性指导。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是停留在使学生获得学问这一层面上,而是注意对现象、概念的说明,培育学生的探究、反思与创建实力,以及相识、处理问题的多元观点和多元方法。三我们的反思大视野、高素养、新平台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需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需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

9、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不是拘泥于一个学问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观。所以,我们提出了新型课堂教学要以“四化”为特征,即“师生关系民主化、呈现方式情境化、信息传递互动化、教学要素整合化”,以此衡量一节课的效能凹凸。从根本上讲,就是处理好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与课程整体改革的关系。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计算机要有机的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有人讲,老师培训问题已成了计算机整合于教学的瓶颈,这是不无道理的。由于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计算机运用到教学的发展不平衡。首先,过去的师范教化

10、没有信息技术的培训,培育出来的老师现在老师岗位上的大都年岁不轻,他们恐信息技术高深莫测,产生畏难心情;其次,现在的师范教化虽然有信息技术培训,但太缺乏针对性、实战性,是从理论到理论;再则,我国长期把计算机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运用计算机也就成为专业老师的事,其他人往往冷眼旁观。因此,要从老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供应保障。老师可以依据课堂教学的须要自由组合自己所需的课堂教学素材,实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学校近几年也不断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如更新办公电脑、增设教室计算机和大屏幕设备等、K12教学资源库等,在肯定程度上促进了老师

11、备课信息化的进程。但从教学的实际须要看,还是觉得智能化不够,便捷性不高。设想假如有了智能便捷的备课平台,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局域网向学生供应多媒体信息,学生能够自己演示动画,学生通过备课系统中的练习题库,可以自我进行检测与反馈等。这样,才能真正让全体老师都动起来,降低老师的工作量,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真正做到了有机的结合。老师的确将计算机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会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扩展阅读:现代教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讨课题阶段性总结现代教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讨课题阶段性总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其目的是通过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逐步实现教学

12、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供应丰富多彩的教化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一)、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1、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等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简洁应用,它是附着在新的教学方法之上,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供应工具和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不行替代作用,例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成为了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工具。课件内容对教学内容显示的多媒化,改善了信息的多元表达方式,较好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学习。课件在应用过程中的交互性,构成了师生之间适时沟通。课件超文本的组织方式,

13、供应了“因材施教”与“因材施学”的条件。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目前我校大部份老师,已经离不开校内网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例如只要出现停电等特别因素,多媒体不能正常运用时,就感觉难以上课的样子。而且不仅多媒体设施运用率不断提高,在运用效果上,如多媒体的制作上也有了很大提高。2、传统的“技术”整合,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老师“教”的协助工具,缺少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认知、自主探究、自我评价、互助沟通的工具。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看到信息技术的整合功能,在教学的应用中可以有三个层面,一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二是作为一种学习资源与丰富课程的整合;三是作为学习方式整合于教学体系之中。采纳什么样的方式整

14、合,要从符合学科特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水平动身。学校选择一部份基础好的老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力争以点带面。在试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找寻整合试验的关键点。两年来广阔老师在情境探究、自主发觉、协商合作、问题解决、开发创建等数字化学习方式中,进行了肯定的探讨。情境探究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创设状况的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试验环境来培育学生视察、思维实力。我们说情景是可以操作的。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可为学生供应自我动手、探究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索和协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操作图形,把图

15、形各种不同的状态都表现出来;此外,学生还可以运用几何画板自己做试验来发觉、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自主发觉的学习,借助资源,依靠自主发觉、探究性的学习。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特点。让学生基于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发觉、探究性地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去收集信息。老师依据课题,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为学生供应一些相关的网站资源,指导学生在网络教室进行开放式的学习,学生通过检索、阅读、思索、探讨自主探究以增长学问和实力。实践创建的学习,运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去在课堂上那种单一的接受性的教学,都是“我告知

16、你”的,学习是接受性的,而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化平台,尝试创建性实践,不仅有助于培育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沟通实力,而且这种学习还具有生产性。例:我校陈翔宇同学制作的动画萤囊夜读,就是结合历史故事学习,学习一些制作的方法来制作的,在制作过程中,他一边看历史故事,体会历史故事,一边学习lash软件的动画设计,从而使自己操作技能等到了提高。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也相识到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要留意以下几点:一是整合应有针对性,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应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内容不要繁杂。二是整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做到“适用性、推广性”。三是整合应

17、考虑自身的硬件设施状况,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敏捷实施。四是整合应体现科学性、学科性和可操作性。(二)、激发、激励学生勇于探究,培育学生创新实力探讨实践中,我们还体会到,信息技术还是培育学生创新实力、提高学生素养的很好的工具。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是一种催化剂;对激发学生的创建性思维是一种原动力。因此我们把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实力的培育”作为一个子课题在实践中进行探讨。我们的做法是:1、引导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学习目标。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订正一些初中学生把计算机当成嬉戏机,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学打字学上网的错误观点。树立计算机不是玩具,计算机是工具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用计算机搜集、处理、加工、

18、应用信息的同时,还萌发创建自己的信息作品的意识。使学生从“学计算机学问”转变为“利用计算机学习学问,利用计算机创建学问。”2、把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作为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不应当靠电脑嬉戏,我们学校的计算机房拒绝一切电脑嬉戏。我们认为电脑嬉戏激发的爱好是维持不了多久的,甚至有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激发学生的爱好也不能靠空谈,口号式说教式提不起学生的任何爱好,离学生太远的例子或初中生很难做到的例子只会让学生将信息技术课当成故事会。我们用学生身边人身边事入手,用看得到做得成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爱好。每个模块课程起先时都要展示同龄人利用这个模块的学问创作的作品。通过老师点评激发

19、同学们用电脑搜集、加工、处理信息,并产生自己的信息的爱好,详细表现为创作自己的信息技术作品(或作业)的爱好。胜利是爱好的有力支柱。学生做出有特性的作品时,我们刚好将作品进行网上展示,相互观摩点评;当同学们创作出较好的作品时,我们还会请他们的家长一起观赏。用胜利的喜悦增加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爱好。3、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获得学问的实力。近年来,我们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探究。即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简单驾驭的“任务”。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法的胜利的关键在“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时要留意分散重点和难点,要考虑“任务”的大小、学问点的含量

20、、前后的联系等,还要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将“任务”分为短任务和长任务。短任务就是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在讲授新课时,提出一个详细的主题任务(一般为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学习中思索,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驾驭相关的学问。长任务一般是综合性的任务,它须要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各方面学问,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主地学习更多的新学问。我们设计的长任务有以下三种:、学习成果汇报式。在一个模块的学习后,让同学们将自己的收获用电脑创作的作品向大家汇报。我们很留意设计的任务不但要有技术性,还要有思想性,让同学们在创作电脑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例如,学好Wo

21、rd这个模块后,我们给同学们布置作品的主题为:我爱_。收到的600多篇作品感动了很多老师同学和家长,有个同学说:妈妈看了他的“我爱我家”的作品后感动的都哭了。、课题驱动式。提出一些适合学生进行探讨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在完成课题任务的驱动下去探究学习新学问。例如结合创建绿色校内活动,我们给六年级的同学布置了一个长任务:制作一个有关环保的个人网页。这也是个综合性的任务,不但须要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学问,还要求同学们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环境问题,探究解决方法,并将自己的信息通过自己的作品发布出去。、竞赛驱动式。我们主动组织学生参与省市和国家教化主管部门举办的信息技术竞赛:学校组织电脑绘画竞赛,参与全国电脑

22、竞赛等。我们把每次参赛设计成“任务”,都有明确的主题,不为竞赛而竞赛。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学问技术的引导,创作激情的激发,创作灵感的捕获等。这样的竞赛学生很喜爱参与,每次竞赛我们都能收到几百件参赛作品。去年陈翔宇制作的萤囊夜读获全国动画制作一等奖,黄吕威制作的百年奥运和叶悦制作的守株待兔获全国动画制作二等奖。四、开展本课题探讨对学校、老师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该课题的探讨通过对现代教化思想的学习探讨促进了老师教化观念的更新,促进了传统教化手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更,同时提高了一大批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化教学水平。例如全体老师的“英特尔将来教化”培训,使老师懂得了在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计

23、算机技术。如何重点围绕学生和老师如何利用技术,通过探讨和沟通以及运用卓有成效的策略与工具来增加学习。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结对评审教学单元并共同解决问题。六、课题探讨存在的不足与今后准备。经过一年的探讨,我们达到了预期的探讨目的,新观念深化人心,新技术普遍驾驭,新模式不断成熟,新效益日益凸现。但目前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所做的思索也可能不太成熟,多媒体网络与教学的整合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特殊在如何较好的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和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老师的信息素养还须提高。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对信息技术的驾驭程度较高,但在全校中也是为数不多的,所以网络教学的推广和实践首先还须提高老师的信息素养。

24、必需加强对学生上网进行引导,变更学生将网络变为闲聊、发帖的主要工具,而变网络为学习的协助工具。另外,同时还必需加强对网络学科性、学问性网站的建设,通过丰富的内容将学生的留意力吸引过来。下一步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环境。二是进一步深化课题试验探讨和总结阅历,加强整体规划和技术培训。三是发动更多的老师,参加该课题的研讨之中,发挥该课题的学科教学和学生实力培育中的作用。四是加强各学科课件制作、学习网站制作管理水平,为学生供应更好的学习协作工具和研发工具,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学习学问,利用计算机创建学问”。五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突破口,促进基础教化课程改革深化开展,并以此推动学校教化教学和

25、管理现代化。总之,我们将遵循教化教学规律,深化大胆尝试、开拓创新、不断改进,能把这一课题进一步落到实处。秀屿区试验小学李密蓉二七年六月二五日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阶段性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阶段性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