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580237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原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原创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原创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信息技术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校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加大投入,不断添置和更新信息技术的设施、设备,为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我校在总结以往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设立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这一课题,于2022年9月教委立项批准为实验课题,经过一段的研究,已初步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和实践效益。一、课题提出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教育目标提出了更

2、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发展,提出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而传统的教学无法全面实现上述目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却可以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探求,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张扬主体鲜明的个性。因此,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佳教学模式。二、课题研究设计(一)、研究的基本思路地理学科有特点,信息技术的加入对一些地理现象理解能更价值观,因此,有目的、有选择的在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的地理课中进行整合,强调实用性,而不失为整合而整合,不是拼凑,是融合,是内在需要的交融。(二)、研究目标、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信息技术

3、与地理教学整合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变革,提倡自主创新和协作学习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应用知识能力。、开发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的工具平台与教学资源,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三)、研究内容、研究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设计理论、方法,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协调教学系统中、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影响,是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研究在农村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及时反馈交流,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优化作用。(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

4、究法。三、实验过程1、制定方案成立课题组,聘请顾问;培训教师:理论先行、培训技能、学习方法、教学应用、活动提高;培训学生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以及熟悉网络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和部分技巧;制定初始实验方案2、教师先行引导:由“学习用网”向“用网学习”转变;鼓励:电脑备课、自己打印试卷、总结、评语、网络课件编制的学习、编制和运用;3、课堂应用课件教学:我校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形式。交互协作型(网络教室):目前我校开始在基础较好的老师和班级中开始探索。4、活动推进教师:教学课件设计评比、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学生:网络教学课件的使用,网络相关信息的搜索与有效信息的检索,新问题的提出,

5、自己的解决方法和途径。5、课外补充让学生用互联网查找学习资料、相关练习、预习复习;收看音像辅导资料普通教室。四、阶段成果1、师生信息意识增强,技能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推进了学校信息化;2、促进了资源建设:课件(网络课件、演示课件);教学设计;五、存在问题1、教师虽然在观念上接受整合,认同这种教学先进的教学方式,但在实践中因教学任务较多以及制作课件费时费力,因在运用不是太多,故效果上与预期还有相当差距;2、课件教学模式操作简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辅相成,在网络中有较多的课件资源支撑,这种形式的整合有较强的生命力;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要求高、教师费时较多,受现阶段学生人数、信息环境、学生操作技能、教师

6、精力、素材搜索等因素制约,在全校推广困难较大。扩展阅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克山县实验小学两年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工作总结如下: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

7、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在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其中我们进行了三次集中学习,并布置了五次分散学习。学习的内容有教育信息化、新课标解读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主要明确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一)什么是信息化?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信息技术的意义,但做为我们教师,应该把握的最重要的三点是:1、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

8、强调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把21世纪人才必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设置在课程的目标里面,如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交往、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的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志性变化,也是实施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9、为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学习的方式;如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满足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所有这些,将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3、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倡导面向未来的、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改革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

10、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二)面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教师该怎么办?我们认为,面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的新变化,教师要转变的方面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传统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的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已没了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才。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

11、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虽然教师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参与学习和探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1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比如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为参与者与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并有效组织呈现部分甚至整体,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课程上,情形则大不一样。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不断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三、具

13、体操作过程我们把整个课题实验研究分为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一)、准备阶段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为实验准备阶段。我们主要工作有:1、反复论证,申报立项: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分析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拟定和完善实验方案,对所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正,使其完善和合理化,更具操作性。2、强化培训,提高认识: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中小学电教、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现代教育技术专刊,不断探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上网查找国内外同类课题

14、研究的做法,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教改实验信心。选编、印发有关教学资料,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举办专题讲座二次,提高教师对创新观念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该课题的价值。3、完善实验管理制度,明确课题组成员职责:学校制定了“学习培训”、“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表彰”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组、课题研究实验组、技术保障组,明确了职责与分工,全面负责整个实验策划、指导和督导管理。(二)、实施阶段从2022年9月2022年9月为实验实施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方向

15、(1)、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科教学实验提供了可能(2)信息技术为学生理解教学学提供了直觉材料(3)使教师为学生展示学科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了可能(4)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转换和灵活选择功能实现个别化教学(5)可以帮助教师实现特色教学2、明确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必须明确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关系。研究中,教师们发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技术的强大交互功能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好的课件还为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提供广阔的思维

16、空间,为学生的实验、观察、类比、猜想、验证、讨论等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这有利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自主意识。进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科学、民主的教学环境。3、总结形成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四种方法一: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中,我们要求实验教师重点考虑了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及问题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我们要提供什么资源,如何表现;什么资源要同学们自己查找,如何引导学生搜索,如

17、何整理总结、如何进行体悟与反思。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信息的多样性、丰富性,让学生做参与者、发现者、探索者:建构主义主张学习者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自己所获得的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其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探究性等等。信息技术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知识,蕴涵着大量的信息,其中的内容可是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参与方式多样,有论谈、留言板甚至直接对话、交流,也可以与校外的沟通,也可以与校内的沟通。合理地利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知识、信息进行分辨、学习、发现、探索,鼓励他们对权威质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

18、。只有敢于质疑、敢于反驳,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在教学环节中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课本的观点、论据提出质疑,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质疑展现在同学面前,引起学生们的共同关注。让学生在启发、质疑、解凝的过程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三:利用信息技术先进的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诱发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对信息技术学习要有稳定的兴趣,或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成功,或是老师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或是先进的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选取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或资讯,如实物图片、动画

19、、音乐、影视素材等等,增加内容的生动形象性。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丰富的经验,诱发创新动机。四:形成评选机制,为创新提供应用条件:创新是要有时间想象,有因素诱导才能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去发挥,如有些课本内容学生能自己完成、理解的教学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发挥,老师只在最后总结。或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活动时,让学生根据老师设定的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自主完成内容等等。让同学们在种种的活动过程中汲取好的经验,不断积累。给同学们有个发挥的空间,有个施展才华的地方,可以大大促进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创新意识。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20、。4、摸索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手段(l)、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创新的愿望:兴趣是自主创新的前提,是学生学习及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新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作为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给学生的主动参与提

21、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研究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课件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特点,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铺垫。(2)、重视操作,给予学生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机会: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进程,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自主性的一种体现,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有很多新思想、新发现就是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在美国,许多博物馆的

22、门口都写着这样一句话:听了,忘记了;看了,记住了;动手,理解了。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课题组的教师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学生的能力素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学习内容变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完成,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3)、教给方法,寻找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努力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与同伴相互合作学习,学会带着问题探究性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信息

23、技术的运用,教师要给学生以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探究性学习自我解决问题。(4)独立搜集信息,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促进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不同途径。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面对校园网、互联网提供的大量教学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机的筛选、浏览。通过操作、思考、讨论、辨析,激发思维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不断地得以提高。5、运用信息技术条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前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下面五个板块构成: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

24、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反映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的缺点是明显的,就是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这与现代提倡的教学观相违背,对此我们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利有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先后总结出两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模式一:复习思考创设情境探究新课巩固反思总结练习;模式二:自学思考师生交流总结反思巩固练习检测反馈。这两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效地加强了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三)实验总结阶段从2022年12月2022年6月是实验阶段总结。主要做的工作有:整理资料,展示实验研究成果,迎接专家组现场评估验收。即收集、整理、完善各种实验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完成课题研究,准备迎接各级专家组现场评审。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