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透镜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2971293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透镜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22透镜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透镜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透镜教学设计15篇.docx(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透镜教学设计15篇透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认识透镜,知道凸透镜的作用。(2)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2)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1、凸透镜的作用。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方法:探究、归纳、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仪器:凸透镜、光具座、

2、蜡烛、火柴、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认识透镜1、透镜由透明物质(玻璃或水晶)制成的光学元件。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的区别2、两种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凹透镜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3、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透镜的中心二、探究透镜的光学特性1、提出问题: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人要戴不同的透镜,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凸透镜对光起什么作用,凹透镜对光起什么作用。2、进行猜想: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凸透镜可能有聚光作用,凹透镜可能有散光作用。3、设计实验:(教师启发:采用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的同时,学习物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探究:拿一只手电筒照到一张白纸上,观察光斑的大小,然后把透镜放在手电筒前面,观察光斑的大小。如果光斑变小了,则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果光斑变大了,则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4、实验结论:思考:参照原来光路的方向和主光轴的位置,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发生了什么变化?(1)折射后的光线跟原入射光线相比更靠拢主光轴,我们把这种作用就叫做会聚作用。结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2)折射后的光线跟原入射光线相比远离主光轴,我们把这种作用就叫做发散作用。结论: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5、凸透镜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焦点和焦距演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沪科版)教

4、学设计说明: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焦距测量:说明:太阳光线虽然是向四周射出的发散光线,但由于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太阳射到地球的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光。器材:给你一块凸透镜、一张白纸、一把刻度尺怎样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沪科版)教学设计三、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同一凸透镜为什么会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猜猜看:这些结果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有关。猜想2: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思考:凸透镜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原因可能是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还可能与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有关。有了这些猜想之

5、后你应该怎么办?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室常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仪器光具座。讲解:对照光具座说明,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u),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像距(v),在使用光具座时,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具有不同含义。光屏上得到特别清晰的像,这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2)器材的组装、摆放、调整: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3)调节: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说明:实验所有的凸透镜焦距都是10cm的。(4)实验步骤:a、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到光具

6、座上,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b、逐次固定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40 cm、30cm、17cm、13 cm和7cm、4 cm,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像、实像)。提醒:当物距为5cm时,在光屏上能否看到像?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5、分析论证: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哪个小组能完整地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讨论: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

7、?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思考: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u2f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2)当u=2f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v=2f。(3)当fu2f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v2f。(4)当u=f时,不成像。(5)当uf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uv。6、交流评估:在实验中有哪些步骤没有做好,需要改进?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结果是不是相同呢?你是不是参与到了整个探究活动中来了?课堂小结:大家通过实验

8、,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1、uf时成实像,uf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u2f时成缩小实像,u2f时成放大实像,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虚像的分界点。3、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4、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显示在光屏上。布置作业:1、完成导学案。2、通过作图来进一步巩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

9、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10、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二、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

11、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3、

1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二)难点1、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五、教学过程首先回顾一下前面学的内容课前回顾:1、凸透镜:焦点、焦距,二倍焦点、二倍焦距,物距,像

13、距2、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幻灯机成像的特点;放大镜成像的特点;导入新课: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里面都应用到凸透镜,但是所成像的特点却不相同,那凸透镜成像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板书: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解:课前已经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分组探究实验来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首先提出问题(可能有以下的回答)1、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实像虚像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实像虚像与什么有关?2、凸透镜成像有怎样的规律?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猜想一下第二步骤:猜想与假设(可能有以下的回答)物距越大,像越大。或者物距越大,像越小。 (凸透镜

14、成像的大小、倒正、实像虚像与物距有关。)根据猜想,设计一下我们的实验第三步:设计实验摆在桌子上的这些器材,就是我们实验所需要的,谁能说一下,都用到哪些器材?1。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2。摆放: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实验思路:通过上节课对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像的性质了解,我们通过实验看一下,物距、像距是多少的时候能成这样的像,并把物距与像距与焦距进行比较,得出规律。物体首先在2F之外,然后在2F和F之间,最后在F以内。 4。设计实验表格根据我们设计实验的思路来进行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

15、。实验完成后,我找三组同学,分别从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来演示说明凸透镜成的规律。第四步:进行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提示:器材摆放后要让烛燃、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师到各个组指导。第五步:分析论证1、分别找三个组的同学,通过本组的实验,说明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成像的特点,以及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2、大于2倍焦距以外成的是缩小的像,1、2倍焦距之间的是成放大的像,那么2倍焦点处成什么样的像呢?3、同理通过实验1倍焦点处成什么样的像呢?知识扩展1、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2、成实像的时候,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成虚像的时候

16、,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3、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向2倍焦点,继续向1倍焦点靠近时,像距怎么变化,像的大小如何变化?4、物体在1倍焦点处向透镜靠近时,像距怎么变化,像的大小如何变化?5、物体移动速度与像移动速度的大小关系?第六部:总结教师在电脑上用课件演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堂练习,继续课堂小测。透镜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作用。2、知道幻灯机与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3、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等过程,加深对它们成像原理的解释三、

1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勇于研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并逐步树立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3、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幻灯机、投影仪和照相机等的原理。教学难点: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引入课题请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生活中使用的光学元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等引入新课。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1、老师结合仪器简图,先简单介绍投影仪的构造: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再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1)幻灯片与投影幕上

18、的像哪个大,哪个小?(2)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3)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应如何放置?(4)要使投影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如何调节投影仪?2、引导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在黑板上画出幻灯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3、老师结合仪器简图,介绍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镜头由几个镜片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照相机的核心;胶片相当于光屏;镜头与胶片之间即为暗室(机壳部分),相当于像距。而其它内容:调焦、光圈、快门等可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书后材料,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1)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2)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正立的还是倒立的?(3)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些,有什么办法

19、?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以上问题,并能画出照相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5、显微镜和望远镜(重点介绍望远镜)三、归纳小结比较投影仪、幻灯机、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四、布置作业:课本第9页1题、2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透镜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水中吸管的弯折现象,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弯折现象,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3、使学生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对我们带来许多方便。教学重、难点: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2、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准备:教师:滴管学生:每组实验桌上准备凸透镜、凹透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烧杯(盛水)

20、、塑料片、蜡烛、火柴、纸屏、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玩玩水,好吗?2、引导学生做活动:活动(一):把吸管放入水杯中,观察现象。活动(二):(教师用滴管在每组塑料片上滴一滴水)把塑料片放在书本上透过水滴看字。活动(三):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字。3、汇报现象、交流。4、小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5、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像刚才的水滴一样把物体放大吗?(引导出放大镜)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像放大镜一样透明的镜子。(板书课题:研究透镜)二、研究透镜1、认识凸透镜和

21、凹透镜?、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几种镜片。?、学生通过看、摸等方法进行感知交流。?、小结:像放大镜那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像老花镜那样,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2、探究透镜的作用:、提问:大家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想、讨论、汇报。、分组实验验证,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一):用透镜观察物体。实验(二):尝试用透镜聚光。(安全提醒: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实验(三):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小结并板书:有放大作用凸透镜可以聚光使物体在纸屏上成倒立的

22、像有缩小作用凹透镜 使光发散不能成像3、介绍望远镜三、巩固总结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透镜教学设计5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2、学情分析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光的折射定律,具备学习透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对光经过透镜的作用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

2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教学难点:会简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 新设计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教材,先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题引入新课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三、新课教学(一)透镜的分类1、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概括出它

24、们的特征。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也有往外凸的,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图中甲是凸透镜,图中乙是凹透镜。2、我们继续认识凹透镜和凸透镜,大家仔细观察,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来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3、焦点和焦距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

25、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二)学生活动(透镜对光的作用)做法1: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透镜重做,将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称为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称为发散透镜。通过此练习,分析光路,确定光线经过透镜是被会聚还是发散,从而确定通过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三)如何测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1、拿一两个凸透镜试一试,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

26、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到光屏上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四)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图形略)(五)当堂检测: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

27、。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教学活动第1节透镜课时设计课堂实录第1节透镜1第一学时新设计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教材,先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题引入新课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三、新课教学(一)透镜的分类1、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概括出它们

28、的特征。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也有往外凸的,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图中甲是凸透镜,图中乙是凹透镜。2、我们继续认识凹透镜和凸透镜,大家仔细观察,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来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3、焦点和焦距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

29、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二)学生活动(透镜对光的作用)做法1: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透镜重做,将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称为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称为发散透镜。通过此练习,分析光路,确定光线经过透镜是被会聚还是发散,从而确定通过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三)如何测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1、拿一两个凸透镜试一试,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

30、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到光屏上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四)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图形略)(五)当堂检测: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

31、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透镜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重、难点:焦点、焦距的定义。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教学器材:激光源、各种透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完成光路图:空气玻璃水空气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进行新课: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3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示)2、透镜的做法: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4、焦点和焦距: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有几个?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

33、识进行补充。会聚、发散的结论。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和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重、难点: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成像的特征。教学器材:透镜、纸片、放大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进行新课: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的结构:

34、镜头凸透镜胶卷快门图3。21示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结构:图3。24示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实际是一个凸透镜怎样使用?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教学后记: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重、难点:1、试验的过程。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器

35、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1、演示试验: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焦距:用f表示2倍焦距:用2f表示注意事项:A、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A、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B、要找

36、出倒立、正立的区域C: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照电脑模拟)物距像距倒、正大、小虚、实u2fu=2ffu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作图法)实像: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虚像:讨论其特点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凸透镜成像时各种的规律。54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重、

37、难点:眼镜怎样矫正视力。教学器材: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完成光路图:空气FF水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进行新课:1、眼睛:(1)、眼睛的结构:图3。41示各部分的作用晶状体:睫状体:视网膜:(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示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1)、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探究:如何调整?3、眼镜:(1)、近视眼镜:让光

38、线发散凹透镜(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4、眼镜的度数: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教学后记:实物眼睛凸透镜比较总结规律:眼睛是可调的凸透镜可以播放动画说明近视眼、远视眼及调整方法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重、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教学器材:显微镜、电脑平台

39、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新课:1、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作用目镜:物镜:反光镜:(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作光路图说明)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2、望远镜:图3。52示各部分的作用目镜:物镜:反光镜:(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作光路图说明)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0、。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完成课本练习。2、我还想知道?教学后记: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透镜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过程和方法: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二、教学器材远视眼镜、近视眼镜、平行光源(手电筒)、刻度尺、白纸。三、教学过程(教师戴上眼镜并注视同学。)师:好多同学和我一样都戴上了眼镜,大家为什么要

41、戴眼镜?生: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师:老年人戴的眼镜和同学们戴的眼镜一样吗?生:不一样,老年人大多数戴的是远视眼镜。小结: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点明课题透镜。(一)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的区别师:请同学们观察并摸一下课桌上两块透镜,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区别。生:一块中间厚,边缘薄;另一块中间薄,边缘厚。(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师:请同学们看画出的几种透镜,根据透镜的分类标准区分一下,哪些属于凸透镜,哪些属于凹透镜。(结合章首图和章首语说明各种透镜的组合使用,为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和科学探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透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

42、相关。)(二)了解主光轴和光心通过阅读和老师讲述,让学生初步了解主光轴和光心。(三)实验探究透镜的光学特性提出问题: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人要戴不同的透镜,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凸透镜对光起什么作用,凹透镜对光起什么作用。进行猜想: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凸透镜可能有聚光作用,凹透镜可能有散光作用。设计实验:(学生设计,教师归纳,这里采用探究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的同时,学习物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甲生:拿一只手电筒照到一张白纸上,观察光斑的大小,然后把透镜放在手电筒前面,观察光斑的大小。如果光斑变小了,则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果光斑变大了,则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实验操作:(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基础,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实验器材有问题和个别实验有困难的学生作一些辅导。)小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四)“演示讨论”焦点和焦距进一步提出问题:患近视眼的人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