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透镜教学设计(共8篇)(透镜的板书设计).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7124818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透镜教学设计(共8篇)(透镜的板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生活中透镜教学设计(共8篇)(透镜的板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透镜教学设计(共8篇)(透镜的板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透镜教学设计(共8篇)(透镜的板书设计).docx(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活中透镜教学设计(共8篇)(透镜的板书设计)第1篇:教学设计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重新中学 杨茹江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透镜,记住并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2.制作照相机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分析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运用凸透镜的三条光路规率作图并分析成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推导规律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丰富的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观察并分析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运用凸透镜的三条光路规率作图并分析成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推导规律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照相

2、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熟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我们知道,照相机的镜头有一个透镜,还有投影仪镜头是透镜,放大镜也是透镜。这节课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透镜二、新课教学思考(问题提出,小黑板展示)A.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B.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C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D.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E.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F.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

3、很暗,这是怎么回事?G.为什么以前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H.照相机成像怎么落在胶片上?(组织阅读及1 讨论)问题解决(同学解答,在多媒体上展示):a.照相机主要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的光学原理拍照,会聚的像用胶卷或电荷耦合器件记录,再经过显影和定影成为胶片以及通过洗印出照片。(某生回答、展示)b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某生回答、展示)c,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某组齐答,代表展示) d.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讨论,某组回答) e.照相机照相成缩小的像。(全体回答,一个代表展示)f.光线强拍出的像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讨论,某生回答、展示

4、)g.傻瓜相机是袖珍相机的俗称,原是这类相机操作非常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似乎连傻瓜都能利用它拍摄出曝光准确、影像清晰的照片来。(某生回答或讨论提示及讲解)h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相片(某生回答或讨论提示及讲解。).我们知道了照相机的构造,.我们何不尝试做一个,如何做? 学生相互讨论、研究方案.想想做做方案: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

5、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指导和组织学生按照方案制作好后,对准某个人或物体,尝试拉动纸窗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能观察到看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一)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板书)教学中我们常用到投影仪,现在大家观察它的结构,想想使用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们分组观察,教师指导,看投影课本图4,介绍结构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某生回答,展示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正放),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

6、片上图案的像,再把反光镜安上,把图案打到屏幕上.师:仔细观察,讨论,说出使用投影仪的优点.引导学生探索(设问,引导,回答,展示): 。天花板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某生 。用平面镜使像反射到屏幕上.某生。投影仪可以把文字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使用方便.某生 。实物投影仪能直接投影实物.某生师:在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个仪器,它叫幻灯机,观察实物和挂图了解它的构造和能成的像.。幻灯机由镜头、画片框、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机箱等构成.某生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某生 。反光镜是凹镜.某生。光源发出的光经反光镜和聚光镜作用后集中射向幻灯片.某生 。幻灯片倒插,在屏幕上才有正立、放大的像.某生

7、。幻灯机能成倒立、放大的像.某生3 。幻灯机成的像与投影仪一致,都是倒立、放大的像.某生 。幻灯机有专用幻灯片.某生师;投影仪和幻灯机都能成倒立、放大的像,但投影仪能放映大画面的幻灯片,也可以投射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的文字,或实物,使用方便.(二)投影仪(幻灯机)投影仪(幻灯机)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板书) 师我们桌子上放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现在用它看书上的字.生甲放大镜能使书上的字放大,字是正立的.生乙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生丙放大镜成像和照相机、投影仪不同,故大镜成像是正立的,投影仪和照相机成像是倒立的.生丁刚开始移动放大镜,离书

8、越远,字越大,到了一定距离以后,字变模糊.生戊伸直胳膊拿着放大镜看外面的景物是倒立和缩小的.生己放大镜成的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一侧.生庚放大镜成的像打不到屏幕上.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板书)(四)实像和虚像引导大家分析照相机和投影仪的成像光路。(教师直接作图示范,并分析)引导学生共同画图(画出一段箭头成像光路图),分析和讨论成像的光学原理,得出照相4 机和投影仪的成像是实像。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光路情况。引导大家分析放大镜的成像光路。(教师直接作图示范)演示放大镜的使用过程,引导学生共同画图(画出一段箭头成像

9、光路),分析和讨论放大镜成虚像的光路情况。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五)、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制作和观察了解了如下内容:5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六)、布置作业 P96动手动脑学物理.五、板书设计(一)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二)投影仪(幻灯机)投影仪(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教学反思

10、:第2篇: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

11、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

12、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五.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本节的难点是:(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六、教法和学法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亲身

13、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法上采取自主学习探究法、实验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玻璃、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学生用导学稿(每人一份)、学生准备制作模型照相机的材料八、教学程序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本着以自学探究为载体和主线,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导入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探究、难点突破、课堂小结与学习评价、教师小结

14、等环节以达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标。具体操作是:(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学习目标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二)、引导学生课堂探究1、照相机:1.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 照相机。(1)仔细观察图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立的像。(2)胶卷上涂着一层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15、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像距。(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侧(填同侧、异侧)。(5)关于照相机你还想知道什么? 2.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 做一做: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2)看一看: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二、投影仪1.自学课本P64 投影仪,认真观察图4对照实物, (1)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镜。(2) 投影仪的构造有:_ (3)平面镜的作用_(4)凸透镜的

16、作用_ (5)灯泡的作用_(6)凹面镜的作用_ 猜一猜, 做一做: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2.看教师演示: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F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正倒、大小;比较像距物距的大小;观察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异侧;再将平面镜装上,观察像的位置,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3.根据实验回答:(1)物体经投影仪成立、像,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_侧(填同侧、异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像距(填大于、小于)。(2)平面镜的作用是。(3) 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4)如果希望

17、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三、放大镜 做一做,看一看1.把手中的凸透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描述你看到的像的特征) 2.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进一步理解看到的像的特征) 3.放大镜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镜,物体经放大镜成、立的像,像与物在透镜的_侧(同、异)。四、实像和虚像自学课本P64-65“实像和虚像”部分,根据下列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1,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2,能否用光屏承接;3,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实像和虚像区别:实像 虚像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能否

18、用光屏承接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五、当堂小结与学习评估请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学到了什么”,并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 总结完成下表 器材名称像的性质(大小、倒正、虚实) 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六、当堂知识检测1、凸透镜能成像,如_、_、_都用到凸透镜成像。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像的特点是_、_、_;此时物体离镜头比像离镜头的距离要_。3、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像的特点是_、_、_;此时物体离镜头比像离镜头的距离要_。4、放大镜相当于一个_;像的特点是_、_、_;此时物体离镜头要_;物体和像在镜头_。5、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

19、出现放大的“上”字,幻灯片的插法应选用图中的 五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 ? ?透镜,它们之中能成缩小倒立实像的是? ? ? ? ? ? ?,能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 ? ? ? ? ? ? ?,能成放大正立虚像的是? ? ? ? ? ? ? ? ?。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 ? ? ?。有一次,小明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

20、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个_,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_ (填“实”或“虚”)像。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 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5 小军的爷爷两眼昏花,但酷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小军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当小军的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他看到的文字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

21、大的实像.6 小青和小山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1中甲和乙所示则 :A小山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 B小青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 C小青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山的一样大,小青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前伸; 小山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青的一样大,小山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7 想把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幻灯片用照相机拍摄 下来当时会场比较暗,记者用镜头对准银幕拍摄时用了闪光灯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 A红绿分明,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B红绿彩色画面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黑的字; C反而看不清银幕上投影出的图形,照片白茫茫的; D用不用闪光灯一个样,因为拍摄的是幻灯

22、片而不是实际的景物.8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收集到,虚像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实像则相反。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和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一定是虚像B实像是由于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能用光屏接收 C虚像的形成遵守反射定律,实像的形成遵守折射规律D若某光学器件对点光源发出的光束有发散作用,那么这个点光源通过这个器件只能形成实像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给一个人照了一张2寸的半身照,若再给这个人照一张2寸的全身照,应该使:A照相机与人的距

23、离增大,暗箱长度缩短; B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伸长; C.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缩短; D.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伸长.11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_,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是_,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 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姚咏菊2011-1-3第3篇: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24、理学道理的情感。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1、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2、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教学难点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法运用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 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2、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虚像与实像的区别。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 通过复习引

25、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 同学们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出示照相机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播放画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对照投影讲解: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学生回答喜欢看电影;不知道电影放映机的原理。 学生仔细观察相机镜头发现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学生观看影片对相

26、机的原理有一个初步了解。 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引 导释疑(合作学习) 出示相机的构造解释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 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 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思考: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成像特点:1.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像。2.像距小于物距。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学生观察相机的构造发现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学生思考相机拍摄的像是缩小还是放大;正立还是倒立

27、;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学生总结出相机成像特点: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像;像距小于物距;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通过让学生观察相机的构造使学生明白凸透镜在相机中的应用。是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活动) 教学意图拓展学(学生学生学习过程 习(深入探究) 投影仪成像原理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成像特点: 1.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像。 2.像距大于物距。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放大镜成像特点: 1.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实

28、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学生观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发现投影仪的镜头也是一块凸透镜,成像特点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像;像距大于物距;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学生观察放大镜发现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学生了解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 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当堂检测(学习诊断) 1.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 )A.照相机 B.放大镜C.投影仪 D.潜望镜2.

29、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放大、缩小)的像。实际拍摄时,为使远近物体都能成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_到胶片的距离。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能独立思考说出答案。 学生通过联系加强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课堂 小 结(梳理归纳)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说出凸透镜在日常生中的应用和成像原理。 通过小结是学生养成对知识梳理的好习惯并加深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掌握。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完成新概念。 生活中的透镜1、相机及成像特点2、投影仪及成像特点3、放大镜及成像特点4、实像与虚像教学反思第4篇:“生活中的透镜”

30、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力图体现:学习知识是一种探究的活动。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构建,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与创新,学习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体验性目标1经历: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2反应:能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3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教学准备凸透镜、光具座、蜡烛、火柴、放大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实

31、际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一)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二)演示: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让学生观察灯丝的像与灯丝相比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1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什么情况像明亮、清晰?2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3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回答: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

32、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4什么是物距、像距?灯丝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三)设问: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能猜想一下吗?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进行实验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尊重实验事实,如实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卡片;使学生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使不

33、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一)出示课题并板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自己动手组装、摆放、调整器材。1观察实验装置实验装置:j2507型光具座。让学生观察说明光具座主要组成部件。2学生对实验器材进行组装、摆放、调整。探究按照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何组装实验器材?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有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也可从右到左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观察实验。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观察实验。3设问:什么是物距(u)、像距(v)、焦距(f)?学生对

34、照光具座回答: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是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焦距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三)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及进行相关记录。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摆放顺序、不同的移动对象来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如:摆放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设问:如何使物体的像呈现在光屏上?引导学生回答调整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设问:移动凸透镜或蜡烛,作用是否相同?让学生明确:作用是相同的,都是改变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注意: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时,要保证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继续设问: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启发学生明确要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

35、小,倒立、正立,虚、实)(四)学生实验1出示实验要求:多次实验,观察物体的成像。记录每次看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时,像的特点及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记录其他方面的问题及发现。2学生两人一组开始独立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填写小组观察实验记录表(按上面的文字说明做)。附表 小组观察实验记录表小组观察实验记录表第_小组 成员_、_ 要求:1多次实验,观察成像的情况。2记录每次看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时,像的特点及所成像的物距和像距。3记录其他方面的问题及发现。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启发、点拨或发提示卡片并提示学生。教师应准备小组实验活动建议卡片,谁遇到疑难问题或不能继续进行实可向教师要卡片,按提示继续实

36、验)三、汇报交流学生实验基本结束,并填写好了实验记录表。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重要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及时反馈矫正实验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总结成功的经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延伸实验课的教学。以讨论方式进行。(一)学生总结发现的现象、解决的问题及发现的规律性的问题。学生回答的问题一般有:放大的像、缩小的像、等大(不变)的像、看不到实像(放大的虚像)等,靠移动蜡烛、光屏来解决,或移动凸透镜来观察看到有关的像时,你们所记录的物距和像距各是多少?(二)教师根据板书学生的记录数据,引深讨论。设问:对所记录的数据能分析一下吗?有规律吗

37、?学生讨论回答:物距和像距及焦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1认识像与物等大这个关键点。2总结: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像与物在透镜的两侧,在光屏上能得到。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在光屏上不能得到。3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及放大的虚像的条件,有什么关键的位置吗?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1物体通过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决定于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物体离凸透镜由远移近时,成的像逐渐变大,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变大。2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像总是比物体小。物体移到二倍焦距以内时(焦点以外),像就变大到比物体还大,也就是成了放大的实像了。再移近到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像就由实像变成了虚像,发生了质的变化

38、。(用计算机多媒体突破像变大或变小这个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一下吗?学生总结归纳:焦点是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像的放大或缩小的分界点。(三)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回答能对自己做个评价吗?启发学生回答: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才能明确物理现象;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应该多想、合作解决;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结果不一定相同;自己动手动脑做出的实验现象有意思、真实四、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规律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1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思考:水珠还能成其他的像吗?投影图片讨论其中蕴涵什么

39、物理规律?学生回答:水珠离另一侧的花朵较远(u2f),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当花朵离水珠较近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像。当花朵离水珠很近时(uf),成正立放大的像。3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提示本节课所总结的规律是下一节应用学习的原理。透镜”的创新教学设计 1 设计思想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包括技术设计能力以及

40、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透镜”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从“冰透镜向日取火”的实况录像直接切入课题“透镜”;就地取材,用学生熟悉的眼镜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如何用多种方法判别凸透镜与凹透镜以及如何测量凸透镜焦距等问题;并从中提炼出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鼓励学生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本课的教学流程为:引入课题判别透镜测定焦距总结方法课题研究。 2 过程设计 21 引入课题通过“冰透镜向日取火”的实况录像,结合配音资料,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透镜”,并介绍透镜的概念。这样一开始

41、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得知,冰透镜是教师自己动手制成,这一段录像是本校摄制时,更激起学生对物理课学习的重视感受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及边缘的厚与薄,使学生悟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定义。22 判别透镜问题: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分别是用什么类型透镜做的?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认识到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而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判别凸透镜与凹透镜?也即如何区分近视镜与老花镜?组织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多种方法判别眼镜。 学生介绍判别眼镜镜片的方法: 方法摸:用手直接去摸眼镜的镜片,发现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则为近视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则为老花镜。

42、教师表扬学生能活学活用,利用刚学的凸、凹透镜的定义区分眼镜,并及时指出光学仪器一般不允许用手摸。方法看:使眼镜靠近书本,透过镜片观察字的变化,发现字变小的是近视镜,字变大的是老花镜。制作水膜透镜:将铅丝紧绕在透镜的金属柄上,绕成一个封闭的小圈。把小圈浸入水中,取出后小圈上形成一个水膜透镜。用此透镜观察字的变化。有发现字变大的,有发现字变小的,而发现字变大的甩一甩后又发现字变小了。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成放大像的水膜形成的是凸透镜,成缩小像的形成的是凹透镜。移动透镜,观察现象。使两种透镜从靠近书本慢慢远离书本,透过镜片观察字的变化。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凹透镜在移动的过程中,总是成正立缩小的像;而

43、凸透镜在移动过程中,既能成正立的像,又能成倒立的像,即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其中有什么规律,鼓励学生课后去研究。教师结合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不同作用的动画讲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介绍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师补充判别眼镜的方法:方法晃:把两种眼镜放在字前慢慢摇晃,透过镜片观察现象学生晃动两种眼镜,发现像的移动方向与近视镜的移动方向相同,而老花镜则相反。以上判别近视镜与老花镜的方法,其实也是区分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方法。点评:教师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实验,找出了多个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还经历了作科学研究的

44、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23 测定焦距问题:眼镜有不同的度数,度数表示什么意思? 显示资料:眼镜的度数一般不用焦距f表示,而用屈光度表示,其关系如下:(1f)100。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眼镜的度数与镜片的焦距有关,怎样来测焦距呢?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测凸透镜的焦距。(学生一般都能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24 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怎样区分近视镜与老花镜和怎样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探究,从中可以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以区分眼镜为例,怎样判别近视镜与老花镜,这是问题的提出(显示“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猜想有哪些方法,例如有学生想到“摸”、“看”等方法(显示“设计方案”)。

45、接着用实验去探究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及寻找更多的方法(显示“实验探究”)。方法找到后,还要对方法进行交流、评估,如“摸”虽为一种方法,但光学仪器不允许用手摸(显示“交流评估”)这就是人们常用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交流评估。 25 课题研究针对上述方法,提出4个课题,鼓励学生学用方法作课后研究。课题:为什么凹透镜晃动时像的移动方向与镜片的移动方向相同,而凸透镜则相反? 课题:平行光聚焦法能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怎样测凹透镜的焦距? 课题:怎样用透镜组合成望远镜? 用透镜组合望远镜。 课题:透镜与现代文明有什么关系? 演讲:的确,人类自从发明了望远镜,从而认识了广阔无垠的宇宙,也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人类也许正是因为发明了望远镜才加快走进了现代文明。透镜可以组合成望远镜,那么透镜与现代文明有什么关系呢?3 对“透镜”展示课教学设计的点评在判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环节中,用学生熟悉的老花镜与近视镜等生活常见的物品来判别,用最普通的铅丝、水来做水膜透镜,使学生有亲切感,感到物理课程不是想象中那样枯燥、难以下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最后设计课题组合望远镜及研究透镜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体现了“从物理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