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15篇).docx(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15篇)月光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的传说,并能简要地复述。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幽静、清幽、恬静”等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能背诵。4、能运用“幽静、陶醉”写一段内容具体的话。教学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语文课应设计适合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从而提高语文整体素养。设计特色:在复述、诵读、运用等板块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感悟语言、运用内化语言的目标。
2、教学流程:一、 自学课文。1、通过查字典的方法自学生字。2、练习朗读课文,读后练习说说月光曲的传说。3、查阅有关课外书,了解贝多芬及其月光曲,并做好资料卡。题目_ 类别_作者_刊物_期号_页码_二、 简要复述。1、教师与学生一起听月光曲,而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对贝多芬及月光曲的了解。2、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自己认读。莱茵河 皮鞋匠 入场券 陌生 盲姑娘 恬静3、引导学生简要复述月光曲的传说,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幽静 茅屋 断断续续 对话 激动 清幽 陶醉 记录每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是否完整;是否简要;是否能恰当地运用上述词语。三、 朗读感悟。1、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
3、会字里行间流动着的情感。(1)“断断续续”:假如你是贝多芬,会从“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中听出些什么?(2)“随便说说”: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觉得姑娘是在“随便说说”吗?(3)“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假如你是贝多芬,面对盲姑娘,心里会想些什么?2、结合学生的自读体会,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清幽”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将“清幽”与“幽静”作比较,体会两个词语的异同。四、 诵读想象。1、认真读课文,找出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2、教师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
4、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变化。3、教师出示“轻柔舒缓、高昂激荡、刚健明快”三个词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排序,并结合课文的描述说说理由。4、教师组织学生欣赏月光曲,引导学生印证自己的理解。5、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6、有感情地背诵第9自然段,鼓励学生配上乐曲背诵。五、 迁移运用。1、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将月光曲的曲调生动、形象地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2、不同的人听了同样的乐曲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请学生听百鸟朝凤的乐曲,然后将自己联想到的情景写成一段话,用上“幽静、陶醉”等课文中的词语。3、组织学生交流评点,学生可以自己修改练习。六、 课外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
5、段。2、联系上下体会“恬静”的意思。3、积累词语。入场券 陌生 盲姑娘 恬静 钢琴 纯熟 清幽 照耀 陶醉 苏醒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4、选做题:围绕音乐、音乐家,作一个专题研究,题目自拟,将收集到的资料汇编成书。板书参考:月光曲贝多芬断断续续 听到琴声 一分触动随便说说 看到兄妹 十分感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遇到知音 万分激动即兴弹奏记录成曲有感于知音 寄情于月光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轻柔舒缓月亮升高-微云缕缕 刚健明快月亮照耀-波涛汹涌 高昂激荡教学后记:一、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课文中描述的皮鞋匠和他妹妹所产生的联想月光下的大海,是作者的一种独特的体验。是否所有的学生也会产生同样的感受和联
6、想呢?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体验,就会在无意中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和个性化的体验,语文学习就会走向统一、陷入僵化。有教师提议:是否可以先让学生听月光曲,根据自己对曲子的理解、想象,将自己所联想到的景象描述下来;而后在读课文中的描述,以此印证自己想象的合理性,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感悟。我以为,这样的设计可以一试,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诚然,听音乐写作文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否则,学生一时难以解读乐曲,也就难以产生美妙的、合理的联想,自然也就写不好。二、 注重学生的概括性复述。尽管课前学生的自学时间比较充分,课文也读得比较熟练。然而,课文预习中要求简要复述传说一项练习,绝大部分学生都没
7、有认真地准备。课堂上,一连有三个学生复述,但都语句不连贯,注意了细节,而不会概括。看来,概括能力的训练显得十分紧迫。如果要让学生复述得语句连贯、有条理,可以提供一组词语,暗示课文的叙述顺序,如:散步、走近茅屋、走进茅屋、弹一首曲子、再弹一首曲子、记录。如果学生过于注重细节,可以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进行概括。如:贝多芬在茅屋外听到穷兄妹俩的对话,许多学生停留于复述盲姑娘的话,教师可以及时提示学生,用“对话”一词就可以概括。如果要让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积极地运用课文的词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也可以出示一组词语,要求学生尽量运用,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总之,概括那里的培养需要一个
8、扎扎实实的训练过程。三、 增加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课堂上,我安排了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有选择地抄写词语,在学生抄写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发现学生抄写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指导,效果明显。同时,学生作业的速度明显快了、更加专注了。这表明,必要的书面练习要尽可能地安排在课堂上,而且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如果课堂作业还是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既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实在得不偿失。月光曲教学设计2、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以及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感悟同情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导入今天这节课咱们先来欣赏二位名人的
9、语言,从他们的话中你感受到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贝多芬二、对于贝多芬你有什么了解三、贝多芬是这么说的,他是不是这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月光曲读题。关于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有一个流传至今已有多年的传说,让我们先睹为快吧!打开课文用自己最饱满的热情读一读这美丽的传说,想一想,月光曲的谱成与一般的曲子的谱成有什么不同之处?、有月光,在茅屋里。、即兴弹奏的,而不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短短的一个晚上就谱成了。四、谱成月光曲的那个夜晚,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请同学们四人小组研读课文,想一想,那
10、个夜晚对于盲姑娘和贝多芬分别有什么觉得意想不到的贝多芬:、小镇上的一所茅屋里竟然有人在弹他的曲子。、弹奏曲子的人是位盲姑娘,多么难能可贵,多么罕见。、盲姑娘从琴声中就能辨别出弹琴人是谁。、自己即兴弹奏的曲子是如此优美。盲姑娘:著名的贝多芬会亲临茅屋为她弹奏曲子,而且一弹就是两首,真实大饱耳福。五、举世闻名的音乐家竟会为一位素不相识的盲姑娘亲自弹奏曲子,真令人意想不到,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么做的呢?在这之前,贝多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划出兄妹俩的对话和贝多芬看到的情景。、从兄妹俩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对话:一、“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有多好啊”。理解:、非常想弹好这首曲子。、渴望听到贝多芬
11、的亲自演奏,也许做梦也在想。(你能读出她内心的期盼吗?)、期盼美梦成真。、因弹不好这首曲子很懊恼。品读:“要是那有多好啊!”这是盲姑娘内心深深的呼唤,用我们的朗读来祝愿盲姑娘能美梦成真。二、“是啊,可是咱们有太穷”。、内心很愧疚,对不起妹妹。、实在是太穷,连一张入场券都买不起,感到很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三、“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理解:、妹妹很体谅哥哥,知道哥哥心里很难受。(多么善良,多么善解人意。)、“随便说说”这只是一句善意的谎言,盲姑娘是借此来安慰哥哥而已。品读:谁来安慰一下哥哥?、与哥哥同样的的难过与无奈的读法。、带着微微一笑读可以吗?(试一试)这微微一笑,效果更好,
12、不仅能抚慰哥哥无奈与愧疚的心而且能抹去一时的尴尬。四、一场感人肺腑的交谈,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呢,此时贝多芬早已按奈不住内心激动,他走进了茅屋看到了什么?看到此情此景,贝多芬在想些什么呢?这位姑娘竟是一位盲姑娘,只听别弹过几遍的曲子就能断断续续的弹出来了,真是了不起啊,她是这么的热爱音乐,渴望听到我的演奏,而且又这么懂事与善解人意,我应当为她弹一首曲子。(看来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奏一曲是有感而发。)五、当盲姑娘尽情享受完这梦寐以求的一首后,她又是怎么说的呢?“她激动地说:”、这份激动不是一般的激动,而是万分激动,你能读出盲姑娘的心声吗?(朗读指导。)、盲姑娘为何如此激动?(小组研读。)因为她
13、从来没听到过如此娴熟,感情如此深刻的钢琴曲,(是被琴声所触动)因为她从琴声中听出弹琴的人就是在她看来是高不可攀的贝多芬,心情异常的惊喜。、这种好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简直不敢相信,也许盲姑娘早已控制不住内心的惊喜。“贝多芬”三个字会情不自禁的从她内心迸发出来,读。六、面对异常激动的盲姑娘,贝多芬绝对不会无动于衷,他会想些什么?、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中能辨别弹琴的人是谁。、遇上盲姑娘这样的人,真实难得啊(对音乐的热爱的人真是我的知音)。、一位双目失明的盲姑娘,在音乐方面达到这么高的造诣,真令人钦佩。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贝多芬此时的心情也是激动万分,作为音乐家抒发自己
14、内心情感的最佳方法就是用琴声宣泄。他会弹些什么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七、同学们,那一晚贝多芬的所作所为,正是贝多芬那句名言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在次读一读这句话,记住这为伟大的音乐家。月光曲教学设计3一、预习反馈,整体感知。检查朗读、听写词语、词语理解说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二、读文品味,想像说话贝多芬为何推门而入。他是怎么想于是推门而入。三、欣赏感悟,积累语言边听边读,体会月光曲曲调的变化。感情朗读,尝试背诵四、迁移运用,情境写话听百鸟朝凤,将联想到的情景写成一段话,用上“幽静、陶醉”等课文中的词语。于永正月光曲。一、认识“事物和联想”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2、去掉了这些
15、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3、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二、拓展延伸,实践操练1、读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2、修改短文,荷花3、修改后交流。月光曲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2、学会7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4、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难点: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16、。教学准备:月光曲和课文的录音,小黑板。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段。1、今天我们学习月光曲。“曲”是什么意思?(没有歌词的乐曲叫做曲。)2、这个“曲”字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谁能按“曲”(q)来组词。3、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他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的?4、齐读课文的第一段。二、学习最后一段。1、整篇文章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课文还有哪一段和他描写月光曲的过程没有什么关系?(最后一段)2、自由读段,读后交流(1)这个曲子叫什么?(2)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干嘛飞奔回客栈,还要连夜写下来?(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三、通读全文,交流阅读所得。四、学习第九自
17、然段。1、导入:这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是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这月光曲在哪儿呢?2、自由读第九节后交流(1)“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句。(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优美。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月光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光。)结合理解“霎时间”、“微波粼粼”、“一缕轻纱似的”等词语。指导朗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满了银光”部分。(2)“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3)“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3、指导学生把海面上的三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4
18、、月光曲的曲调在哪?旋律是什么?(“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静的,声音很轻的;然后“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重;最后“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应该是感情已到了极点了。所以就是声音从轻到高,这样的过程,就是月光曲的旋律。)5、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6、什么样的曲子,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大海微波粼粼?你们想想当时的钢琴曲是什么样呢?能形容一下吗?7、说经过:贝多芬面对着月光,弹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接着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快速的,
19、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荡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8、播放月光曲录音带,感受旋律的变化。9、引:那么究竟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的灵感从哪儿来的?下节课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学习28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二层,思考回答(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2)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3)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
20、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2、月光曲的内容究竟是说什么的?是月光和大海的变化吗?(月光曲的内容是写兄妹俩的,特别是写盲姑娘的。写她这么穷困,却依然要学习贝多芬的乐曲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写兄妹俩的贫穷;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写兄妹俩学习贝多芬的曲子很投入;月光照耀、波涛汹涌是写他们看到贝多芬心
21、情非常激动。 月光曲也是写贝多芬自己的心情的,开始是写贝多芬的心情很平静,然后第二层写的是贝多芬的心情渐渐不平静了,最后一层就是写贝多芬看到兄妹俩这么热爱音乐,所以他心情不平静。还可以这么说:乐曲的第一乐段,是描述他在小树林里散步,听见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心里产生了一分触动,所以弹出曲子来就是柔和的,徐缓的,这样的曲子听在兄妹俩的耳朵里,使他们产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想像,然后贝多芬看到兄妹俩如此贫穷,自己心情也十分感动,手下的琴声有力,加快了,兄妹俩想象成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是贝多芬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万分的激动,然后手下的琴声是高昂激情的,使兄妹俩联想成的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一句
22、话,贝多芬的月光曲所写的内容就是那天晚上他的遭遇和他的心情。)3、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二层。仔细琢磨盲姑娘说的话,了解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听了她的话,贝多芬心里会想些什么?读读课文,想想划划,并同学交流探讨一下。(1)盲姑娘酷爱音乐:断断续续的琴声表明她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仍然不停苦练;十分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听到有人为自己弹琴,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贝多芬,但十分恭敬有礼地“连忙让座”。盲姑娘懂音乐:虽然双目失明,尽管从未听贝多芬弹奏过,却能听出是贝多芬在弹奏。盲姑娘体贴兄长:尽管十分渴望听音乐会,但体谅家境贫穷,哥无能为力。(2)贝多芬同情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贫穷家境,为姑娘双目失明仍热爱音乐且非
23、常懂事而感动,为遇到知音而激动。(3)有感情地朗读第28自然段,特别是在对话中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谅,读出贝多芬对盲姑娘和皮鞋匠这样的穷人的同情之情。三、完成部分作业。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能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默写。运用第一节课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记住生字和词语,试着默写出来。(不要求人人全部默出)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1、回忆课文内容,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把它用语言组织起来。2、要求人人说,说清楚。三、继续学习课文,巩固月光曲的内容。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图,体会美妙意境。2、再听月光曲。
24、感情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如同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听到盲姑娘说的话之后,心情变得不平静,体会月光曲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乐曲旋律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变化。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她那恬静的脸上”、“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茅屋。”4、背诵第9自然段。四、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传说有道理吗?(进一步了解贝多芬)1、故事的地点环境与月光曲一致。小镇环境幽静,茅屋里月光清幽。2、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的确如此。贝多芬十分憎
25、恨专权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课文的这个“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3、故事中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旋律变化一致。五、完成作业本习题。月光曲教学设计5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
26、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自学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范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总结课文、练习。教学课件:月光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设计意图:音乐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问题提出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感知1师:月光曲是
27、首什么曲子?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让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了解月光曲是什么。三、学习生字词语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4
28、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设计意图:准确掌握本课8个生字词,提醒学生读准”茵“”霎“”粼“的读音,注意”盲“字的书写,读准”啊“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读法。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2理解”谱写“:“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一
29、自然段总的介绍了月光曲的来历。五、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1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
30、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月光曲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 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过程:(课前)1. 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 初步了解
31、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1.学生听写词语:蜡烛、茅屋等2.学生自由说话:选用刚才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教师随机点评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二、进入问题,自主感悟,感情诵读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1.贝多芬听到哪一句话起就心动了?(感情朗读)2.贝多芬从这一句话中听出了什么?(1) 盲姑娘家境贫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贫穷?)(2)盲姑娘热爱音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热爱音乐?)(3)师: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她依然热爱着生活,姑娘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她
32、并不放弃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贝多芬的心被触动了3. 贝多芬从兄妹俩的整段对话中还听出了什么?(1)妹妹的懂事、兄妹俩之间的相互关怀与体谅等(感情朗读)(2)师:盲姑娘这么贫穷,但是这么热爱音乐,又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动了,所以走进茅屋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1.学生质疑预设问题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知道她是贝多芬?预设问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预设问题三:贝多芬弹一首曲子已经满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为什么还要再弹一首曲子?预设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称盲姑娘为“您”?2.梳理问题3.解决问题(感情朗读
33、)三、入情入景,想象写话,欣赏音乐1. 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语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2. 重新回到问题:贝多芬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3.进一步了解贝多芬,联系上文,想像写话,体会贝多芬内心情感课外资源: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贝多芬4.欣赏月光曲片段月光曲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二、教学重点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
34、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三、教具准备:电子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简介贝多芬、进入新课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电子幻灯片出示贝多芬的名言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学生概括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二、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1、弄清弹奏第一
35、首乐曲的经过。(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2)、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谈话)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面感到深深的遗憾。(3)、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本段话的含义。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证券交易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
36、俩的相互体贴,这种感情非常可贵,十分感人。)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读出感情。(4)、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会怎么想?(其实她非常想听到我的演奏。只是因为穷。买入场券。我何不为他们弹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进茅屋弹琴。)(5)、贝多芬走进茅屋,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一位盲姑娘。听到:皮鞋匠的问话。想到:这兄妹俩很穷,但爱好音乐。)(6)、找找书上的语句,贝多芬怎样做的?(怀着这种感情,他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7)、找找盲姑娘的反应,读一读。重点理解“纯熟”的含义。(很熟练,本文指弹琴的技术熟练,功夫过硬。)盲姑娘
37、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当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就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是发白内心的赞美;“感情多深哪!”,表现她对曲子有了共鸣;“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表现她内心的激动。练读盲姑娘的话。注意两个“!”。(8)、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会怎么想?(这盲姑娘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她能从琴声里判断出弹琴的人是谁。我找到了知音。我要为她再弹一首。)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9)、贝多芬用什么
38、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的?(琴声。)(10)、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三、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1、我们来欣赏贝多芬弹第二首曲子的部分。播放录像2、出示语段阅读1“一阵风按起琴键。”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电子幻灯片“一阵风格外清幽。”最能突出这个环境的个词是什么?(清幽)(1)、“清幽”是什么意思?指(风景)秀丽而幽静。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觉沉静、安闲。课文里还有一个带有“幽”字的词,是什么?(幽静地方僻静,光线暗。)查字典:“幽”。“幽静”的“幽”应选择“深远;僻静;昏暗。”“清幽”的“幽”应选择“沉静”。(2)、“格外”什么意思?(超过寻常)。可换什么词?(3)、自由读,
39、体会当时的环境,读出“清幽”的感觉。指名读、齐读。3、恢复幻灯片:“一阵风按起琴键。”师: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穷兄妹俩)4、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琴声,体会月光曲描绘的情景。(播放乐曲)板书:激情5、(结束音乐)这么动听一曲月光曲,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它的内容的?(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6、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美妙的琴声
40、,好像看到什么?(1)指名答。(2)出示语段阅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涌过来”月光曲教学设计8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芬、券、盲、纯、汹。2.新词: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粼粼。3.重点段:第8、9自然段。(二)能力训练点1.理清脉络,概括段意。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贝多芬的卓越才华,更要学习他的善良和爱心。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主要通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
41、解决。(二)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来解决。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教学活动设计(一)回答课后设计的思考题,勾画重点词句。(二)自学重点段,讨论、交流分辨事物和联想。(三)观察幻灯片,发挥想象,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穷兄妹俩陶醉的情形。(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朗读)。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2.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二)整体感知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本文写的是一个传说,生动地记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三)目标完成过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放录音月光曲。同学们,刚
42、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传说月光曲。板书课题。什么叫传说呢?“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名朗读课文(分节朗读),正音。(2)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3)新词:幽静:偏僻、清静。纯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练。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记录:本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课文指贝多芬把刚才弹奏的月光曲写成曲谱。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4)质疑问难,教师点拨。(简介贝多芬)3.配乐朗读或范读课文,学生自悟。(1)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2)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1)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部分。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段(1)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段(2-10)传说。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