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例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化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安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驾驭此类应用题的结构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23 25 42 5153 43 55 142列式计算(1)3个4相加是多少?(2)5个2相加是多少?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
2、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日,我们要一起来探讨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学问来解决这些问题4老师板书课题:应用题新授1出示例8(老师板书)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2分析解答例8(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2)师:看图思索,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当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当用什
3、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43=12(棵)口答:一共浇了12棵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4讲解例9(1)出示例9(老师板书例9)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老师依据学生的叙述板贴:(3)师:看图思索,要求一共多少分应当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 (分小组探讨
4、)(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当用乘法计算)老师要求:(1)在规定的时间里,依据个人的不怜悯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2)假如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全部的题目后,可以思索以下问题: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假如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爱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归纳质疑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1、乘
5、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快速的计算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4、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 的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其实把文字叙述题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应用题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1、学问与技能:(1)相识刻度尺,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2、过程与方法: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仔细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驾驭1厘米的长度单
6、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教学工具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老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究竟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日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2.探究新知学习第2页例1.提出问题: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探讨。b沟通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许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肯定会是不同的。归纳:要想得到相
7、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学习第3页例2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指名回答,老师总结,数字 小格 大格 厘米.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拿出课前打算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习第3页例3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老师:肯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3.课堂练习学完测量的方法和留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打算好的铅笔等物体。老师提出要求:
8、a正确精确的测量自己打算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沟通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察指导,引导学生留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4.巩固提升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看理解实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支配。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推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精确的驾驭测量的方法。课后小结a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b老师总结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板书相识厘米
9、和运用厘米测量1. 相识刻度尺2. 相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3. 相识几厘米4. 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逐步培育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实力。2、激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究,驾驭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同时注意培育学生的合作沟通和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驾驭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 出示口算
10、卡片,口答。2、 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3、 笔算加法应当留意什么?二、 情景导入,激发爱好1、出示主题图。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视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爱好。三、 合作沟通,探究算法1、教学例1.细致地视察图。怎样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6-23,先独立思索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沟通算法。指名汇报。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合理即可)老师板书。设计意图:在尝试、沟通中驾驭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四、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
1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2、思索沟通探讨:笔算减法应留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起先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5、完成练习三第1、2题。五、 课堂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相互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引导学生经验相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过程与方法: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驾驭线段运用的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能与他人沟通自己
12、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增加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推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教学工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始终)、毛线一根、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请小挚友每人拿出课前打算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察。沟通结果。2、师:现在请小挚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老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13、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以学生感爱好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新奇心和主动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学问,做好了学问、实力与心理上的打算。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态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4.在生活中,有许很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
14、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学生指名回答:毛线师:今日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学问和本事。(板书课题:线段)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相识线段。(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2)老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肯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记(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别标记来表示它就是线段。: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爱好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剧烈,接受状态饱满。
15、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留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老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开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2、找寻线段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许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挚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师:孩子们真了不得,拥有一双会视察的小眼睛。沟通:指一指你最喜爱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小结:我们发觉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
16、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1)师:请小挚友拿出课前打算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2)师:小挚友视察一下,在我们四周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视察、考虑两分钟)(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老师介绍四周的线段到学生自己找寻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识的情景却要找寻全新的挚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爱好一下被激
17、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3、画线段老师示范,学生仿照。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生1:线段是直的。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别标记。4、折线段(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绽开,你发觉了什么?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2)初步感知线段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情愿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3)感受线段的“两
18、个端点”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4)相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5)小结特征:请小挚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挚友们已经相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推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沟通: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7)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的
19、两个特点:1、线段都是直的。2、线段有两个端点。沟通自己对线段的看法。三、动手操作,相识线段(1)你会画线段吗?1.我们已经相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吗?2.沟通: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3.你能画一条比刚才更长或者更短的吗?课后小结这节课我们相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特征:(1)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洁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学问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板书相识线段特征: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体验从不同角度视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态是不同的2.能结合详细事
20、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态。3.发展学生的空间视察和合作意识,培育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教学重点能结合详细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态。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态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教学打算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态的物体。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一、情景创设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视察讲台。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视察这张讲台,然后相互说说视察到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视察、沟通。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视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
21、动,我们已经发觉,站在不同的位置视察物体,所看到的形态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二、问题探究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4.组织学生相互摆放,指出不同的面三、体验感悟1.学生试说,老师订正强调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3.学生根据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四、实践应用完成练一练1.第一题2.口算3.连一连4.视察一个物体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六、作业布置完成本节的资源与评价板书设计看一看(一)位置不同,看到的形态不同。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正面、侧面、
22、上面教后随记这是一年级下册“视察物体”的延长和发展,从两个方向视察简洁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视察简洁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视察物体的空间阅历和空间观念。学问不那么厚重,却简洁易懂,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节课中驾驭了学问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教材说明教材让学生视察实物,如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等来相识角。用一张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再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拉成大小不同的角)。最终抽象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任何定义,只相识角的形态,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然后通过“做一做”进行一些巩固角的相识的练习。如通过第1题着重使学生分清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留意出现不同的放置位置。教
23、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七。2教学角的相识时,先引导学生视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折扇等实物图形,指出哪里是角。老师可以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把硬纸条拉成大小不同的角,边演示边说明,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相识。再让每个学生拿一张纸,仿照教科书上的图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学生有了这些感性相识以后,老师再在黑板上画出角的图形,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老师要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让学生指出这些角的边和顶点。3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要使学生联系学过的学问进行推断。第1题,通过视察能正确区分题目里给出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如其次个图
24、,可以引导学生视察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4教学画角时,老师先说明画的方法,做出示范,再让学生画。要求学生仔细、细致地画,发觉问题老师要刚好指引。5关于练习十七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第2题,要使学生初步知道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题中的两个角都是30,要让学生用三角板中30的角去比一比,确认两个角一样大。使学生初步相识到角的大小跟画出的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第3题,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着教科书上的样子画。第4*题中,左图有3个角,中图有7个角,右图有8个角。做题时,要先让学生找,必要时老师可以指引。练习十七最终的思索题的答案是:(3)个三角形,(3
25、)个长方形。(一)教学要求1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初步相识直角,会用三角板推断直角和画直角。(二)教材说明本单元的内容是角和直角的初步相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相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视察实物起先,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所学几何图形的相识。教材说明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视察手帕、练习本、黑板面上的角,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相识。再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最终让学生学会用三
26、角板画直角。“做一做”中的习题,留意出变式图形,使学生能驾驭直角的特征。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驾驭连加、连减笔算的竖式书写格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仔细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格式。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出示南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夫伯伯摘大南瓜呢?(想)假如想要去帮助他们,就得先通过农夫伯伯的小小测验。一、引入旧知、沟通联系口算: 10+10+20= 60-20-10=30+2+7= 15-7-8=2+8+30= 1
27、7-10-2=提问其中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师:也就是这些题我们都是根据从左往右的依次算的。你们可真棒。今日我们接着探讨连加连减的计算题, 板书本课课题:连加、连减二、情境引入 学习新知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学问驾驭的真是不错,都顺当的通过了农夫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南瓜地里去看看吧!(一)连加1、出示书第27页情景图师:你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生:第一组摘了 28 个西瓜,其次组摘了 34 个西瓜,第三组摘了 22 个西瓜。师: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大家提的问题都不错,那我们今日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2、师:请你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3、师:同学们,
28、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我们应当怎么想?生: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就是把三个组同学们摘得南瓜合起来。4、列式计算师:这道题怎样列算式。学生口述后老师板书: 28+34+22=5、你先来估一估这三个组大约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谁估计得更精确一些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6 、组织学生探讨:师:那究竟怎样精确的计算这道题呢?请同学们同位俩先商议商议,然后生说老师板书:9、师:这里三种笔算竖式哪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学生分组探讨,师小结: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开计算过程中抄错数,使计算正确、快速。这种简便写法(板书:简便写法)的竖式,更便
29、利。10、师:那大家看,为什么这个简便写法,可以把这里的两个竖式合起来呢?(因为 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其次步的加数,所以可以这样写。)11、师: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12、师:请同学们,都试着用简便写法的竖式算一算,做在练习本上。13、师:同学们,这个结果与你的估算结果接近吗?大家的估算实力可真强。14、师: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学问的状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题。出示练习题: 笔算 46+25+17=选择不同的竖式展台展示,生讲解。15、师:摘完大南瓜,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了?生:运南瓜。师:好下面我就去南瓜地里运南瓜。(二)出示运南瓜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师:这
30、个图又告知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生:共有 84 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 40 个,王叔叔运走了 26 个。师:数学问题呢? 生:还剩多少个?自己完整的读一遍。师:这道题你会解决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用刚才计算连加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学生尝试计算。 找一生板书竖式在黑板上,讲解。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生1:我们可以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算出还剩多少个西瓜。生2: 90-58 这一步我们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这样可以简便些。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师: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个你刚才学的怎么样?请看这道题。出示练习题: 90-58-30=三、巩
31、固练习1 、师:我们学校数学小诊所来了三个小挚友,你们能帮助他们诊断一下吗?(出示课件)指名生说,师总结。2 、请同学们一组同学做一道题。54+20+16= 72-6-40=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的兴奋吗?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呢?多指名学生说一说。老师也有收获,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1 学问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娴熟的进行竖式计算。1.2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学问的精神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1.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
32、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驾驭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2.2 教学难点:驾驭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小挚友们想不想参观参博物馆啊?生:想。师:就让我们和这些同学一起动身吧!二、新知探究(一)1、视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2、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小组内沟通,然后汇报,师选择性的板书例1的问题。(二)学习例1(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1、学生列出算式:35+2师:为什么用加法?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
33、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试一试。生独立完成。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就是37根。3、学习竖式师生一起拿出计数器,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竖式的写法,师:你认为应当从什么数位起先计算?同桌的小挚友起先议一议。生说自己的看法。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各位起先计算。个位上是5+2=7,7应当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小组探
34、讨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三)学习例21、课件出示情境图。师:因为博物馆比较远,我们给小挚友们打算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当哪两个班做一辆车呢?假如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同学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同学合乘一辆车可以吗?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不行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2、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计算一下。学生自由算,老师巡察,适时帮助学困生。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生1:口算法。生2:摆小棒法。3、合作解决竖式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口算和摆
35、小棒算出了35+32的结果。真棒!现在,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一下。小结: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三、巩固新知(一)基础练习课本第1213页“做一做”(二)综合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要对齐。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要对齐。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6页 共36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