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地区差异分析.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2428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地区差异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地区差异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地区差异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地区差异分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5期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地区差异分析蒲艳萍 成 肖(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44)内容提要本文基于Jeffrey Wurgler的资本配置效率模型,利用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业资本配置整体处于无效状态,且表现出显著波动性;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呈中、东、西部梯度递减特征,农业经营条件好且农业投资机会成本较低的地区,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较高;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省际差异,农业发展基础好、增长潜力大、特色农业发达的省际,农业资本配置效率高;市场化进程、二元结构、农业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资本配置效

2、率具有正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农业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户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关键词农业资本配置效率 区域差异影响因素一、弓I 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三类生产要素中,资本最为稀缺,是经济增长的“瓶颈”,资本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林毅夫等,1994)。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在社会资本总量既定的条件下,货币资本能在长期利润信号的驱使下在各产业、各地区、各行业之间高效流动,使资本资源配置到效益好且具有较高成长潜力的产业和部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

3、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2004-2013年中央政府连续十个中央一号文件着力关注“三农”问题,国家对“三农”投入的总量、增量和增幅屡创新高,但对于比较利益偏低、风险性较大、具有显著正外部效应的农业而言,实现资本要素在农业的注人和积累,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业流动,以农业资本改造传统农业的同时,着力提高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对资本配置效率进行测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提出的当且仅当要素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出时,资源配置完全有效。因此,可从“要素的边际产出相等”出发,通过测算资本边际产出对均衡状态的偏离来衡量资本的配置效率。Cho

4、Y(1988)、龚六堂等(2004)使用“函数估计法”,Toh MH等(2002)、沈能等(2005)使用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王少国(2006)、Galindo A等(2007)使用资本产出比(KY)度量资本配置效率。但樊潇彦等(2006)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指出ICOR和KY不能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宏观投资效率,认为用“函数估计法”估计资本边际收益率,其+项目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资本投资效率研究”(编号:12BJl9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西部地区农民持续增收模式与机制研究”(编号:12YJA790104)一50一万方数据蒲艳萍等: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地区差异分

5、析结果依赖于函数设定形式。才国伟等(2009)基于“资本边际产出均等化”原则提出一种度量资本配置效率的新方法,基本思路是:在保持现有资本总量不变情况下,重新分配资本的空间布局,以使每个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出都相等,此时得到最优总产出,然后用实际总产出与最优总产出的比值来度量资本配置效率。另一种测算资本配置效率的方法是由Jeffrey Wurgler(2000)提出的,基本思路是: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在高资本回报率的行业继续追加投资,在低资本回报率的行业适时撤出资本。Jeffrey Wurgler利用65个国家在1963-1995年的总投资及增加值数据,运用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国家在资本配置效

6、率上的差异,发现发达国家资本配置效率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他的研究方法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基于Jeffrey Wurgler模型,国内有关测算资本配置效率的研究主要基于国家整体(潘文卿等,2003;王永剑等,2011)、工业行业(韩立岩等,2005;蒲艳萍等,2008;李青原等,2013)和微观企业(邵军等,2011)层面。在影响因素领域,重点聚焦市场化进程和金融发展水平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沈能(2005)认为地区市场化、政府干预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非均衡是造成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原因。方军雄(2005)认为市场化进程改善资本配置效率。邵军等(2011)发现在市场化环境好的地区,企业集团内部

7、资本配置有效。潘文卿等(2003)发现金融发展与资本配置效率弱相关,国有银行信贷行为抑制资本配置效率提高,非国有银行信贷行为促进资本配置效率提高。王永剑等(2011)指出金融发展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东中部金融发展对资本配置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西部金融发展与投资的关系不明显。李青原等(2013)的研究显示金融发展促进资本配置效率提高。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进行测算的只有薛薇等(2011)选择农林牧渔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农林牧渔生产总值指标测算出2000-2009年我国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为00606。目前国内尚无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本文借鉴Jeffrey

8、Wurgler(2000)的资本配置效率模型,选择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农业增加值指标,利用我国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就我国整体、区域及省际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并通过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对影响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为政府部门通过相关政策制定与制度创新,吸引社会资本向农业流动,提升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增长提供理论依据。二、指标选择与描述性5-Y$fi:(一)指标选择本文在估算农业资本配置效率时选择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农业增加值指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解释,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一定时期内购置、转入或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价值扣除固定资产

9、的销售、转出等价值后的净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不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土地购置费、旧设备和旧建筑物购置费以及其他费用中不形成固定资产的部分,不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由于出售、易货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而转出的旧固定资产价值部分,但包括不计入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价值在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及用于矿藏勘探的支出、计算机软件等无形固定资产的净增加额。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包括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土地征用、购置及迁移补偿费、旧设备和旧建筑物购置费增长迅速,但其本身并不形成生产性资本,因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并不意味着其对产出的贡献必然同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由于未扣减出售、易货

10、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而转出的相应价值,易造成对投资的重复计算。从资本配置效率的本质及指标的信度考察,选择农业资本形成总额指标优于农业固定资本投资额。考虑社会资本投资主要受利润引导,为此产出选择农业增加值指标,即总产出中扣除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等中间消耗后的价值。1998-2003年各省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用各省农林牧渔业基础建设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占各一51万方数据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5期省基础建设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乘以各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估算得出,基础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4);2004-2012年各省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用各省农林牧渔业固定

11、资产投资占各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乘以各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估算得出,基础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3),并以1997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各省农业增加值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3),并以1997年为基期的各省统计年鉴中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平减。(二)描述性分析钺)01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O厂广一, 一一一。,r,、鸢溯审守村擎窜审_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农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 农业增加值图l 1998-2012年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农业增加值及二者增长率的变动趋势

12、图1显示,1998-2012年我国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产业增加值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由382亿元增加到6515亿元,年均定基增长率达225,但增长率存在显著波动,1999和2004年,增长率达60O和696,2000和2010年,增长率分别仅为一11和84。同期农业增加值由15655亿元增加到31252亿元,年均定基增长率仅为51。除特殊年份外,农业增加值增长率远低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且增长率波动较为平缓。我国东中西部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呈“你追我赶”特征。1998-2012年东部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由153亿元增加到2351亿元,年均定基增长率为215,除2002年外,

13、1998-2007年东部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同期中部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由102亿元增加到2298亿元,且在2004和2008年超过西部和东部,年均定基增长率高达249;西部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由127亿元增加到1866亿元,年均定基增长率为212。1998-2012年农业增加值呈东、中、西部梯度递减特征,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呈东、中、西部梯度递减特征,且各区域农业增加值增长率均远低于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我国各省际单位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及农业增加值均逐年增加,但二者均存在显著省际差异。1998-2012年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和四川等省份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高且

14、增速快;河北、江苏、福建、湖北、广东和新疆等省份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高但增速较慢;西藏、上海、北京、天津、山西和青海等省份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最低且增速缓慢。1998-2012年黑龙江、新疆、河北、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和四川等省份农业增加值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且增速高;上海、北京、山西、西藏、青海、贵州和天津等省份农业增加值不足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10,且增速缓慢。由此笔者提出推论:中国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呈动态波动特征,且存在区域和省际差异。一52一舳加卯如加mmOOOOOOOOOO万方数据蒲艳萍等: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地区差异分析三、中国农业资本配置效率测度本文借鉴Jeffrey

15、Wurgler(2000)的资本配置效率模型,即:l: 、7:In i等 =a+J,7ln面黄+6i,;i = l,2,; = 1,2,r (1)I,p - r-,p 1T式(1)中,I表示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V表示农业增加值,了兰L表示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1it一1V增长,止表示农业增加值的增长。i表示各省际单位的编号,i=l,2,31;t表示年份,t=1998,Yi。t一11999,2012。q是资本配置效率,表示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相对于农业增加值的敏感性。11大于零,表明资本配置有效;1小于零,表明资本配置缺乏效率。为随机扰动项,衡量该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中行业增加值不能解释的部

16、分。(一)我国整体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将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际单位的农业固定资本形成额与农业增加值数据代人公式(1),得到我国农业的资本配置效率:T: 、“t抚等=021502371n i等(2)I,tl yt,fltvalue(Pvalue) 19527(0000) 一1809(0071)式(2)显示:1998-2012年我国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为一0237(R2=0005,DW=2007),农业资本配置无效。可能的原因:一是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很难激发社会资本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农业缺乏有效的多元化资本投入体系,有限的政府政策性投资难以满足农业发展对资本的需求,农业在

17、很大程度上处于资本稀缺型发展模式,由此延缓了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进程,降低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和增长潜力,农业资本配置处于无效状态。二是长期持续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留守劳动力呈老龄化、女性化和人力资本弱化特征。农村留守劳动力结构性失衡,使农业资本投资难以与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有效契合,阻碍农业先进技术与先进生产方式的推广应用,导致农业经营比较粗放,农业生产能力严重弱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低,农业增长潜力及其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减弱,农业资本配置无效。将1998-2012年各年31个省际单位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农业增加值数据代入(1)式建立15个方程,得到我国各年农业资本

18、配置效率变动趋势图2。图2显示,1998-2012年我国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波动性。这与农业资本投资较强的政策依赖性和市场脆弱性有关。1999年农业资本配置效率最低,为一276,2001年最高,为238。1998-1999年农业资本配置无效有两方面原因:一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国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优势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二是1998年的洪涝灾害和1999年的旱灾导致全国多个省际单位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影响。2000-2001年农业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改善且处于较高水平,但在2002年出现恶化。2003-2008年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2003年前,这是因为2003年后我国进入

19、农业统筹发展阶段,政府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中央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性投资力度,各级政府采取多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政府的财政、金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农业投资与资本配置效率的波动幅度。2008-2009年农业资本配置处于无效状态且逐年恶化,与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及全球性金融危机有关。2010年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可能的原因:一是金融危机后,经济开始复苏,人民对经济好转的期望增加,由此激活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一53万方数据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5期23爿38料+貅船粹7 o77枣木宰052八。24尺率瓦1998。199j2000200l影003 2004铲恶

20、鬻2哼010。dml 1h35恻2jIf 一070料+ 一1_33料 Vf 一望3+t-276 -2瞒料+注:、t+分别表示在10、5、1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下同图2 1998-2010年我国各年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变动性;二是中国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台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特别是加大了对交通运输、水利和公共设施等的投资力度,改善了资本投资的环境。(二)我国不同区域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表1是采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1)对我国不同区域资本配置效率进行测算的结果。表1 1998-2012年我国东中西部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表2显示,我国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区域差异。1998-2012年中部农业

21、资本配置效率为0838,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东部和西部资本配置均处于无效状态。中部农业增加值增长率低于西部,但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远高于东部和西部,说明中部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农业增加值的敏感性更高。中部农业资本配置有效的原因:一是中部地理环境优越,地势平坦,有利于大型农用机械设备的充分利用,农业发展具有较好的经营条件,农业生产活动较为普遍,易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与产业化发展,农业增长潜力与价值创造能力更强;二是中部农业资本投资边际生产力较高。1998-2012年东中西部农业人均实际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分别由72、39和80元人增加至1140、863和866形人,根据生产要素边际报酬递减

22、规律,中部农业资本投资具有更高的边际生产力。东部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层次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部门的资本回报率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单豪杰等,2008),东部投资劳动力和土地占用量大、比较收益较低且具有不确定性的农业机会成本更高,由此导致东部农业对资本的吸引力减弱,农业资本配置缺乏效率。西部农业资本配置无效的原因:一是西部农地、林地、牧草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禀赋虽丰富,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耕地质量较差(西部25。以上坡耕地占全国250以上坡耕地的75,无灌溉设施的耕地占西部耕地总面积的477),西部农一54一3210123万方数据蒲艳萍等: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地区差异分析业资本投资的边际产出率较低;二是

23、与其他区域比较,西部农业发展所需的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等互补性投资严重不足,这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于盈利能力低,除政府政策性投资外,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流人,由此导致农业资本对产出变动不敏感,农业资本配置无效;三是与中部和东部比较,西部农村留守劳动力结构性失衡更突出,由此导致农业粗放型经营普遍,农业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及增长潜力弱化,弱质农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有限。(三)我国不同省际单位农业资本配置效率采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1),得到各省际单位的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表2 1998-2012年我国各省际单位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表2显示,我国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省际差异。1998-2012年北京

24、、黑龙江、湖南、河南、宁夏、上海、湖北和四川农业资本配置较高,分别为2967、1990、1653、1186、1058、0858、0710和0618;吉林、江西、山东、广西和陕西等省际单位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虽为正,但均在10的水平下不显著,认为农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农业增加值的敏感性不高,农业资本配置缺乏效率;其他省际单位农业资本配置处于无效状态,其中,西藏、山西、辽宁、安徽、青海等省际单位农业资本配置处于极度无效状态。农业资本配置效率高的省份:一是农业增加值高、农业增长潜力与价值创造力大的农业大省,农业经济条件好,农业资本投资边际收益高,农业具有较强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能力。如河南、四川、湖南、

25、湖北和黑龙江等省份;-是优质、高效农业发达的省际单位。如北京、上海和广东等省份,虽然农业增加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这些省际单位大力发展以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生态休闲农业、热带农业等为主的高效农业,农业发展追求生产、生活和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和现代一55万方数据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5期管理方法不断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业生产潜力得到释放,农业发展通过走现代化、高效化、生态化、外向型道路实现了农业产业升级和附加值提高,农业具有较高的资本配置效率。三是依托本地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并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用产业链效应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价值创造能

26、力,农业发展追求生产、生活和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如宁夏、新疆等省份。西藏、青海、天津、山西和内蒙古等省份农业资本配置无效,与这些省份农业比较收益和增长潜力低,农业价值创造力弱,对受利润引导的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有关。四、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借鉴蒋殿春等(2006)的方法,在传统的分组检验方法上引入虚拟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做法是:对各影响因素指标数据进行升序排列,依照排序结果将数据平均分为两组,排位靠前的一半数据为第一组,排位靠后的一半数据为第二组,然后设虚拟变量D使其满足:。=艨笺则回归模型(1)可相应地变为如下形式:抚嵩川01

27、Dl凡昔+02(1圳o)t昔+8i,t(5)式(5)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针对资本配置效率系数O的分段函数模型。数值较大一组的资本配置效率系数为0。,数值较小一组的资本配置效率系数为0:,通过检验系数0,和0:是否发生显著变化可以确定分组所依据的指标是否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文献和经济学基本理论,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选择如下指标:1经济发展水平(D。):经济发展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经济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业反哺农业、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为社会资本提供更

28、多的投资选择,由于农业投资风险大、收益低且不稳定,对包括农民资金在内的社会资本吸引力弱,资本配置效率低。本文用1998-2010年各省际单位实际人均GDP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际GDP用1997年为基期的各省GDP指数平减,基础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1)。2。市场化进程(D:):Bagehot(1873)指出“在英国资本理所当然的、迅速地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就像水流找到它的位置”+。这表明完善的市场经济有利于资本优化配置。本文选择樊纲等(2011)公布的1998-2009年的市场化指数(NERI指数)。该指数是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要素市场的发

29、育、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等内容的综合性指数。3农业金融发展水平(D,):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表示。该比重越大说明农业金融市场服务水平越高,农业更容易获得资金,农业资本配置效率更高。基础数据来自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1999-2010年)。4农户经营规模(D。):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与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改善农业资本配置效率。本文用农业人E1人均耕地面积衡量土地经营规模。基Jeffrey Wurgler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Journal of financial

30、economics,2000(58)一56万方数据蒲艳萍等: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地区差异分析础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9-2011)。5人力资本积累(D,):人力资本积累可促进技术进步和资本边际效率提高。本文用农户家庭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度量人力资本状况。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受教育年限分别设为6,9、12和16年。平均教育年限用各类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分别乘以相应受教育年限,然后加总求和得到。基础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9-2012)。6二元结构(D6):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非农产业的有序转移,有利于农业部门效益和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增强以利润信号引

31、导的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提高农业资本配置效率。本文用农业劳动力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衡量二元结构,基础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9-2011)。(二)模型回归结果分析上述六个指标对模型(5)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表4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注:括号内为t统计值从表4可见,人均GDP较高和较低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分别为一0401和0082。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高,具有较强政策依赖性和市场脆弱性的农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社会资本更多地流向回报率更高的工业或服务业。市场化进程较高和较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分别为一0146和一0234,认为市场化进程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有正向影响。这是因

32、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农产品市场具有更强的流通性和竞争性,投入的资本要素能更快地从商品资本形式转换为货币资本形式,由此刺激社会经济主体的投资意愿,提高农业资本配置效率。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较高和较低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分别为一0340和一0177,即农业金融服务对优化农业资本配置效率支持不力。这一结果与理论假设相悖。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大量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业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使金融机构对小额信贷重视程度不够,对大额信贷风险评估过高,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整体上存在巨大资金需求与资本非农化流出之间供需结构的严重失衡,并且农业缺乏优化资本配置效率的

33、动力,已投入的农业贷款存在无序、无效使用情况,资本配置未得到合理优化。人均耕地面积较高和较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分别为一0312和一0154,即人均耕地面积与资本配置效率负相关。这一与理论假设相悖的结果,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造成农地撂荒与农业粗放经营使土地实际利用率下降、农业劳动生产力和产品竞争力一57万方数据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5期削弱有关+。人均受教育程度较高和较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分别为一0156和一0293,影响方向与理论假设一致。这一方面说明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素质、促进农业资本投资与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有效契合,是提高农业资本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农村留守劳动力结构性弱

34、化的普遍性与趋同性特征显著。二元结构程度较高和较低地区的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分别为0096和一0516,即二元结构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反向效应。这是因为在二元结构较低地区,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劳动力要素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农户面临更多的非农就业选择,投资农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理性的农户更倾向于从事非农活动,而把农业生产仅维持在自给自足的水平。相反,二元结构较高地区的农户取得非农收入较难,农户被栓系于农业,只能通过不断地追加农业投资以获取收入。五、结 论本文借鉴Jeffrey Wurgler(2000)的资本配置效率模型,利用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在对农业资本配

35、置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就影响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1998-2012年我国农业资本配置整体处于无效状态,且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波动性。(2)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区域和省际差异。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呈中、东、西部梯度递减特征,农业经营条件好且农业投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农业投资对农业产值增加较为敏感,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较高;农业发展基础好、增长潜力大、特色农业发达的省际单位,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较高。(3)市场化进程、二元结构、农业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正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农业金融服务的政府支农性质、农户经营规模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提高农业

36、资本配置效率:一要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多元化农业资本投入体系。二要加快农业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农业投资与高素质农村劳动力有效契合。三要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四要完善金融支农机制,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确保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农业渗透。参考文献1Cho Y:The Effect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on the Efficiency of Credit Allocation:Some Evidence fo

37、r KoreJournal of DevelopmentFconomics,1988,1(29):1011102GMindo,A,Schiantarelli F,Weiss A:Does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mprove the allocMion of Investment?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es,2007,83(2):5625873Toh,MH,WCN昏:Effieieney of Investment in Asian Economies:Has Singapore overinvested?Journal of

38、Asian Economies,2002,l(13):52714Wurgler,J:Financial markem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2000,1(58):187-2145才国伟,舒元我国资本的配置效率:一种新的测算方法经济科学,2009(4):43526单豪杰,师博中国工业部门的资本回报率:1978-2006产业经济研究,2008(6):197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度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使人均耕地面积成倍增长,留守劳

39、动力品质结构弱化使农民人均劳动力大幅下降,在劳动强度严重超过留守农民承载能力情况下,很多留守农民不得不选择性地耕种土地,逐渐将边远的、贫瘠的、灌溉不便的土地弃耕。二是留守劳动力品质结构弱化,导致农业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推广应用困难,农业经营比较粗放,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土地产出率降低,耕地实际上处于半荒芜状态。三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造成农业经济建设主体严重缺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削弱了农业价值创造力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58万方数据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5期社会关系网络与劳动力工资的户籍歧视凌先勇 彭 珏(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张 明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

40、管理学院重庆400715)内容提要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8年的数据,发现社会关系网络引起的户籍歧视对劳动力工资的户籍差异具有重要影响,城镇工利用社会关系网络通过扭曲市场规则能够形成行业壁垒和回报率偏差,大约1218的户籍工资差异是社会关系网络所引起的户籍歧视引起的。此外还发现,劳动力工资的户籍差异主要还是由于特征差异引起的,特别是不同户籍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大约5270的户籍工资差异是由城镇工和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引起的。关键词社会关系网络户籍歧视工资差异一、引 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变迁以及户籍制度的松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形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股重要生力

41、军。但农村户籍劳动力(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市场,尽管为流人地的经济建设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却无法得到与城镇劳动力(城镇工)同等的经济待遇,特别是劳动力工资方面有着鲜明的差异,大量城镇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工。s当心Es当d毫E砖EsE越Es当dEdE越鲥E连hS芒越已dsd曼昱dd曼dEdEd曼dE蛊违ES蛊芒蛊E-SE昱芒S芒S芒d芒S芒一E一要S芒-SE-S芒8方军雄市场化进程与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经济研究,2006(5):506l9龚六堂,谢丹阳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经济研究,2004(1):45。5310韩立岩,王哲兵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与

42、行业差异经济研究,2005(1):778411蒋殿春,张宇行业特征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6(10):212912李青原,李江冰,江春,Kefin x DHuan昏金融发展与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来自省级工业行业数据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13(2):52754813林毅夫,蔡畴,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199414潘文卿,张伟中国资本配置效率与金融发展相关性研究管理世界,2003(8):162415蒲艳萍,王维群中国工业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32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8(4):36-4216沈能,赵建强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及其成因分解当代经济科学,2005(6):333917王永剑,刘春杰金融发展对中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区域比较财贸经济,201l(3):546018邵军,刘志远市场化环境、所有权性质与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效率财经问题研究,2011(3):11111619王少国金融发展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商业研究,2006(10):4820薛敏,谢家智我国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比较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1(7):667421樊潇彦,袁志刚我国宏观投资效率的定义与衡量:一个文献综述南开经济研究,2006(1):4459责任编辑张宁一59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农业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