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本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本6.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锦集七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须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小学7篇,欢迎大家共享。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七册分数的初步相识及上一单元数的整除等学问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基本性质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等学问打基础。本课时内容,教材支配了例1、例2两个例题,以引导学生发觉、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支配了5道练习题(可说说各题意图),通过练
2、习使学生能初步地应用这个关系进行相应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新学问,并从中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本课时内容是学生进行除法计算中,商从整数向分数拓展的转折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地位作用)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从学问与技能、数学思索、情感看法方面确定了以下三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觉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并驾驭这个关系。2、能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基本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应用问题。3、培育学生的发觉归纳的探究实力以及仔细细致的学习习惯。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觉、驾驭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打算:多
3、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堂作业题纸。二、说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依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以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分除法的意义为基点,以直观图(数形结合)为手段,在学生对两个例题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发觉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以及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这个关系的驾驭,发展学生的计算技能,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可以出示分数,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这里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主要目
4、的是为下面的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作了学问上铺垫打算。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学习。本环节的复习可以起到唤起记忆,思维定向的作用。(二)自主探究、发觉关系。本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环节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五步来完成。第一步设计了一个打算题“把6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列式的依据总米数段数=每段米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个数量关系也是本课中两个例题的列式依据),搭起解题的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其次步是教学例1(1
5、),通过改题出示例1(1)“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说出思索过程,引导学生比较上两题的异同,得出除法计算的结果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状况下,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画图使学生1米的3(1)就是3(1)米即13=3(1)(米)。然后追问:假如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10段,每段长多少米?这里使学生相识到1m=m(1),初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三步再改题出示例1“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请学生动手画一画,想一想你可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这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可以应用
6、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1),有2个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第四步是教学例2“把3块蛋糕平均切成4份,每份是多少块?”,可以通过学具折剪,移拼展示,力求直观形象,使学生理解3块的4(1),有3个4(1)块,就是4(3)块,即34=4(3)(块)。第五步是引导发觉,得出关系。引导学生细致视察板书,相一想刚才的学习内容,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发觉在四人小组内沟通、探讨。从而得出并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以上设计,分数
7、与除法的关系的得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子,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前面两例的教学其实是为发觉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积累表象,打算素材。所以前面两例的教学不要消耗过多的时间,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也要适当的调控。发觉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体现多向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数学学问的驾驭、数学实力素养的培育形成须要通过练习,通过对所学新知的应用,才能内化和驾驭。巩固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准对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等要求。本课的巩固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一组除法算
8、式的商。其次层次是让学生填空。如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不能为零。()()=。这里是干脆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可以出示例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用分数表示)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要求:比较本题两问的区分,明确第一问是依据“总米数段数”得到每段数,即37=7(3)米,所求结果表示一个详细的数量,是带单位名称的;其次问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把单位
9、“1”7等份中取1份,即17=7(1),所求结果表示部分与总数的分数关系,是依据分数的意义来思索,结果不带单位名称。通过本题使学生辨析清晰分数表示详细数量、表示份数关系的两种意义。)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这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1),有2个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1. 课题填写课题名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类课题)2. 教学目标(1) 学问与技能:(学生学到了什么)相识、了解、驾驭;(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会/体会/初步了解
10、了技能;(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学习爱好;体会与生活亲密相关;沟通合作的意识;独立思索的实力等等。3. 教学重点本章的学问点(宏观的、详细的)4. 教学难点、易错点5. 教学方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1) 探讨法(2) 情景教学法(3) 问答法(4) 试验法(5) 讲授法6.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植树问题为例)通过植树方式,干脆引入最简洁植树数量问题,进行讲解。(2) 新课教学通过学生探讨,讲解并描述第一种两端都植树的问题;通过上述的结论,来考虑一端植树的问题;通过例题,讲解环绕型植树的问题,进行三种植树问题的总结。(3) 巩固练习练习一练习二(4) 课题总结实行师生互动的方式,来
11、回顾我们今日学习的植树问题,并提问学生回答每种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并 强调植树问题和我们生活亲密相关。(5) 作业通过视频展示/绘制卡片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今日的作业内容。7. 板书(有标题、图形、例题、专业术语)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一、 教学理念老师的教学方案必需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学问阅历基础之上。”笔者认为教学中胜利的关健在于:老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动身,激发探究学问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
12、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 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须要学生自己来探究学问,包括发觉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新学问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洁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殊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
13、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老师针对这种状况,是指责、简洁否定还是激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觉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当是激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学问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实力与自我监控实力。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从详细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学问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建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
14、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子,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阅历。二、教学思路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学问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依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1、 调查分析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洁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
15、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驾驭的比较巩固。(2) 学生运用新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假如根据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奢侈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学问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学问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
16、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3)、移位练习3、试做例题,驾驭转化方法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视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终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详细做法如下:。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学生试做例8。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留意强调:(1)小数点向右移动
17、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3)要留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状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状况可作专项训练:。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晰,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晰,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
18、移位形象详细,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须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4一说教材:相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相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留意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生动详细的学习数学。根据“相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依次编写。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根据肯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
19、认知目标:通过视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相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阅历总结出相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2、情感目标:通过视察、操作沟通等活动,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3、思维拓展目标:(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支配时间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重点:充分相识钟面的外部构成,驾驭认读整时的方法;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新奇心强,在四非常钟的教学中简单疲惫,留意力简单分散。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新奇心,我采纳了开心式教
20、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调艳丽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纳了动像发觉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沟通发觉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爱好,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主动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三、总体设计:本节课我支配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爱好。(2)自主参加,探究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爱好。在这
21、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剧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主动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其次层:自主参加,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第一步骤是初步相识钟面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引导学生视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觉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究性视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觉的与同桌小挚友沟通,合作学习,在沟通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简单将学问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觉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
22、,采纳了电脑协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溢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育了学生语言表达实力。这比老师干脆赐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其次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相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视察对比、探讨沟通,最终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加强对时针
23、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挚友的小嬉戏。最终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老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视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奇妙地把学问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驾驭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问内化。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
24、溶练习于嬉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学问,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小挚友一天的作息支配。1我用课件出示小挚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相互说“小挚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支配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相识生活,相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学问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辰表。以上是我对“相识整时”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5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小兔安家。
25、首先我对为什么选择本课题进行分析。我们教研组探讨的课题是通过算理分析,提高学生计算实力。在前期,我们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每位老师都立足本课题,以计算课为切入点,进行对此课题的探讨。通过组内研讨,我们进一步明晰了算理分析对提高学生计算实力的重要意义。假如只让学生驾驭计算方法,那么学生就只会机械的仿照计算。假如加强算理分析,那么学生所达到的目标就不仅仅是知道怎么算,而且知道为什么这么算,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如何加强学生对算理的分析呢?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并达成了共识,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丰富,采纳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数形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理解算理是很有帮助的,在课题的引领下我选择
26、的课题是小兔安家。由于二年级对算理方面的要求不是太严格,但是二年级学习的乘法口诀和除法却是算理分析的基础。本节课小兔安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其次课。这部分的学问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之前学生对除法已经有了两次接触,第一次是在分一分,初步的体会除法的意义,其次次接触是在小熊开店能用2 5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除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要求学生要娴熟驾驭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在详细的情境中运用动身的意义娴熟解决问题。这节课中我将重点关注学生求商的方法和除法算式的意义,为学习乘除法的综合运算以及学习分数做打算,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7、。在教学时我尽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动身点,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让全部的学生都参加到数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这节课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设计了“竞赛激趣”等几个活动。以上就是我本次的说课,感谢!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6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好玩的图形第一课时。2、教材简析相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好玩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相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相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学问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意让
28、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3、教学目标学问目标: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相识并分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实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学问与生活休戚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4、教学重点会分辨这四种图形。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6、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说明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意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育,融视察
29、、操作、沟通、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美丽的城堡)我们的好挚友调皮带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态的图形,请小挚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浩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相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要一起来相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相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学问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动身,再让学生相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相识。)(二)操作沟通,探究新知1、
30、感知“面”在“体”上(1)视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沟通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3)引导发觉(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别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视察发觉,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1)老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方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
31、探究性,同时具有操作性。)(2)小组合作完成(3)汇报、沟通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赐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育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主动参加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建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觉,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
32、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4、嬉戏:我说你想试试你驾驭的本事。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育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7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称是数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解并描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33、这一节是在学生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基础上支配的一节内容。它是前面所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学问。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实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学问上,还是对学生视察实力的培育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的视察和联想,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促进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
34、轴,并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索结果。(2)通过视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利用所学学问画轴对称图形。(3)培育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4)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看法和主动参加、合作沟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创新意识。3、教学重点与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是因为:(1)九年义务教化初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轴对称图形。(2)学习学问的目的在于应用,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如建筑设
35、计的轴对称,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民间美术中到处体现着对称的美学原则。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缘由有两点:(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识,但往往不能够完全驾驭它的定义;(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须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实力,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仿照实力强,思维信任于详细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觉教学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试验、演示、操作、视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维,进行“创建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留意利用图片
36、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应用意识。关于教材处理:把课后练习1(课本P91练习1)支配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之前让学生动手操作,视察、发觉、突出显现学问的产生和发展改变过程,加深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对于例4,做了适当的改造:添加了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再动笔画一画。练习题组的设计以课本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作了适当补充。依据学生课堂上的接受状况补充了实践操作、动手设计。三、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首先,为学生展示县城外河凉亭的大幅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美丽的学习情境,依据学生好动、新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很美
37、丽、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美丽的亭子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主动的思维参加。紧接着展示六幅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并进一步设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视察,比较发觉,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觉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习轴对称图形。2、动手操作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学问,运用教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随意剪成一个形态,把它打开,视察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试验、视察,引导学生发觉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始终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相互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
38、推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有几条直线,就有几条对称轴(投影显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前面已经分析过,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图形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一、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二、通过复习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不同点;三是利用投影的直观演示,启发学生分析探讨,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详细做法是: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态大小都相同: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需满意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始终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
39、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简单发觉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分:(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别形态的图形。(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那么如何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何联系呢?这是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难点。此时,便利用投影演示,画好对称轴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就能很快发觉它们的联系: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这时再对两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把图中的两个图形移动到对称轴的两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把图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移动到使其成为两个图形,引导学生视察移动后的图形,学生们会发觉:图原本是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
40、即轴对称,移动后成为了一个整体,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图原本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移动后成为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使学生理解了它们内在联系;假如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假如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投影显示区分与联系)。前面也已经分析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因此,我把课本上的例4做了适当改造:例4:下面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出下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用学具折一折,并完成下面的探讨报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随意梯形等腰梯形圆探
41、讨报告:略这样,通过学生先动手折图形,再动笔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从而顺当完全例题,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也使学生知道了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它能沿几条直线对折,就会有几条对称轴。3、联系实际,加强训练为了刚好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学问予以消化汲取,首先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分辨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幻灯展示26个大写正体字母),并让学生书写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其次设计了有梯度的训练题,初步了解学生对学问的理解,驾驭状况。4、发挥想象,创建设计通过本节课的视察试验,学生们发觉了生活中许多轴对称图形特别漂亮,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学过的几何图形为基
42、础,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然后在全班展示,共同观赏(幻灯展示我设计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使学生所学学问得以升华,让学生真实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漂亮,生活到处离不开数学,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剧烈的学习情感。5、效果评价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本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通过小结,使学问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驾驭所学学问。四、三点说明1、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1)定义;(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分与联系;(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4)学生设计出的轴对称图形。2、时间的大体支配创设情境,感受轴对称图形大约5分钟,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大约19分钟,联系实际,加强训练约8分钟,发挥想象,创建图形大约10分钟,效果评价及布置作业约3分钟。3、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实践验证,让学生自己设计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4页 共34页第 34 页 共 34 页第 34 页 共 34 页第 34 页 共 34 页第 34 页 共 34 页第 34 页 共 34 页第 34 页 共 34 页第 34 页 共 34 页第 34 页 共 34 页第 34 页 共 34 页第 34 页 共 3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