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教案设计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教案设计最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二语文教案设计初二语文教案设计1 一、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化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漂亮、精致,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超群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仔细、肃穆、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建力。 三、重点字词 轩榭(xun xi)池沼(zho)丘壑(h)模样(m) 相间(jin)嶙峋(lnxn)庸俗(yn) 蔷(qin)薇斟酌(zhn zhu)重峦叠嶂(zhn) 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
2、区的详细状况规定相宜的方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别出心裁。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超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似乎低着头,低树似乎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美丽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特别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像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奇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建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 总分结合,结构清楚: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3、总是一幅完备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协作、衬托、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终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楚。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 初二语文教案设计2 一、文学常识 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专家、教化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立的铁路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他还参加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著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二、文体学问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
4、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学问,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说明要有依次,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依次有:时间依次、空间依次、逻辑依次。 说明语言的精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在精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详细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建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
5、、重点字词 弧(h)形拱(n)桥匀整(chn)洨(xio)河桥墩(dn)河堤(d)混(hn)凝土 漳州(zhn)饮涧(jin)惟妙惟肖(xio)张鷟(zhu) 长虹卧波:拱桥像长长的彩虹一样横卧在波涛上。 雄跨:威猛雄壮地跨越。雄姿:威猛雄壮的姿态。 奇妙绝伦:形容技艺灵活高超,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的。 初月出云:看起来似乎是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 长虹饮涧:看起来似乎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 窃窃私语: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千态万状:形态多种多样。 惟妙惟肖:文中形容雕刻得非常精妙逼真。肖,相像。 初二语文教案设计3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的作家、散
6、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老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终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终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二、故事背景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化,结识了很多师长和挚友,起先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剧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其次家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
7、“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三、理解词义 1.鲜腴:簇新,肥美。 2.方比:比较,比得上。 3.密匝匝:特别浓密的样子。 4.格调:指人的风格或品行。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惦念昆明的雨”,点明主题。 其次部分(-):具体描写昆明雨的特点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10-11):描写雨中的淡淡乡愁,再次点明“我”对昆明的雨的惦念。 五、问题归纳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给宁坤的画呢? 所画的倒挂而且开花的事
8、物仙人掌、几朵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也是下面所要写到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 2.其次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本段采纳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围绕“雨”,突出“惦念”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引出下文。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对“我惦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叙写。 3.“昆明的雨是光明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昆明的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光明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
9、样光明、丰满的雨季,令人宠爱动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宠爱之情。 4.“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如何理解句中的“格调”一词? “格调”原指“人的品行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迷人色泽。 5.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这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昆明的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匀称的特点。 6.作者写昆明的雨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写法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昆明的雨写起,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和人们的生活
10、等,使昆明的雨变得饶有情味。 7.品析“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句中的“爬”“遮”字的好处。 “爬”“遮”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密,表达了作者的宠爱、赞美之情。 8.如何理解最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沉沉”既是对漫天细雨的形象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对那种心境的怀念,以及作者淡淡的乡愁。 9.文章结尾采纳了哪些手法?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反复、抒情。语段的作用:在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在结构上,照应第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六、课文主题 文章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
11、、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宠爱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安静、恬然的生活的留恋。 初二语文教案设计4 一、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其次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多数人视为是“将来时代的先知”,亦是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12、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主动乐观的人生看法,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忱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 1.洗涤:冲荡;清洗。 2.扩散:像蔓草一样向四周扩展。 3.炫耀:照射;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行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从时间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其次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 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改变表现诞生命的易逝。这样以小见大
13、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特别可怜”?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气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作者采纳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溢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欢乐和威势。”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扩散着,失去的只是短暂的,希望恒久就在前方。我们应当以主动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终一段采纳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最终一段采纳了争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课文主题 永久的
14、生命这篇散文抒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溢希望的,我们应当赞美生命,以主动乐观的人生看法去感谢生命,回报生命。 初二语文教案设计5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尝关键字等方法,结合老师说明和自主合作沟通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夫、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尝关键字等方法,结合老师说明和自主合作沟通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协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
15、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植物,以及自己喜爱它的哪一种品行,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 (三)细读课文,深化研读 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 (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 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夫、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 (生命力强;质朴、坚毅、力求上进) 4.小组探讨,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 (象征的手法) (四)小组探讨,拓展延长 白杨树和北方的农夫、哨兵等人具有相像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方而是象征?比方和象征有何区分? (比方: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像;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行品质相像。)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爱的植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