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案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案范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案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驾驭“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课文的思想内容 2、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设想 (一)、诵读的打算指导 (二)、诵读
2、和领悟相互推动 (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以花源记导人课文,分绍陶渊明 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志向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醒悟的志向主义者。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志向击得粉碎。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为明心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资料链接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
3、、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挚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窘况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4、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指责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实,充溢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_年)最终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察,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
5、意,他生气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白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缘由。“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开心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三.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
6、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留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读季节奏自当改变。(4)辞和赋还是有区
7、分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四、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自由朗读提名朗读(正音;留意语气、语调及语顿)集体朗读自由朗读 1、一读正字音。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2、二读断句读。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行/期。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 3、三读 明白音乐
8、美 读出语调升调、降调;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留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读出语气疑问、反问、感叹和陈述语气;读出语速快、中、慢;朗朗上口的音乐美,主要源自于骈偶的运用。 a、找出各个自然段中的韵脚 b、找出对偶对比句(可以涉及整句、骈体文),引导学生初步背诵这些零散句子。只有在这基础 上才能讲究背诵,否则,就是死记硬背了。 c、找出本文双声词、叠韵词、叠字,双声如“ 惆怅”“坎坷” ,叠韵如“盘桓”“窈窕” , 叠字如“遥遥”“飘飘” “欣欣”“涓涓”。(对比荷塘月色) 4、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朗读季节奏要整齐,音韵要铿锵,要读得悦耳好听
9、甚至动心。 如: 每段段首那三句话读法(可让学生分析探讨读法) 第一段的“ 归去来兮,”要读得豪迈,因为作者释放了全部做官的闷气,大呼一声“回去吧” 其次段的“归去来兮,”要读得愉悦而安静,因为它承上启下,承上,归家很兴奋;启下,作者 心里很轻松 第三段“已矣乎!”有些无奈。 另外还要五读六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五、疏通字词 并完成练习三 六、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试着背诵; 2、完成练习一、二。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背诵课文 一、检查练习 二、研习课文 (一)总体把握 1、归家之因 2、归家之乐 3、综述情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案2 一、诵读 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
10、怀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一、诵读的打算指导 二、诵读和领悟相互推动 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幻灯片 1课时 预习打算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课堂教学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志向社会? (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日,
11、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二、范读课文 要求:留意听停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 (一)、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莫非是当官不好吗? 指名朗读本段。 思索:陶潜辞官归田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缘由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
12、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明显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愿”和“形体”,应当深化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二)、读悟第2段 齐读本段。 探讨: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像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
13、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设问:从今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明确:表达了淡泊明志,闲适自由的隐士情怀。 (三)、读悟第3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决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 指定小组朗读此段。 思索: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坎坷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
14、,都是提倡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四)、读悟第4段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齐读本段。 探讨: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心情,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四
15、、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五、布置作业 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两个教学目标诵读和领悟。 为了便于研习课文,课前必需作好充分的预习,所以布置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其中包括诵读指导、疏通课文。 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动,同时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潜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潜整个
16、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纳问答法、探讨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探讨法中,同心同德,归纳提炼;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案3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教学重点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设想 一、诵读的打算指导 二、诵读和领悟相互推动 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 设计说明 新的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
17、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肯定数量的名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两个教学目标-诵读和领悟。 为了便于研习课文,课前必需作好充分的预习,所以布置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其中包括诵读指导、疏通课文。 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动,同时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潜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纳问答法、探讨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探讨法中,同心同德,归纳提炼;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
18、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协助手段 幻灯片 教学支配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打算 1、 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 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 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案4 一、课前预习 1.初读正音,读出语调的凹凸;读出语速的快慢;读出语气的喜悲。 2.熟读课文,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和辞的体裁特点。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创作背景和辞的体裁特点,驾驭本课出现的各种文言学问,特殊是“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2.预习诵读课文,正字音
19、,通文意,利用注释、工具书翻译,自学标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小组沟通合作解疑答难。 3.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体悟作者抗拒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酷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洁的志向志趣和坚决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通过疑问句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或兴奋的困难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导入)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高傲的人,
20、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常蔑视功名富贵,不愿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立刻动身。不料县吏挡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五斗米”是多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案5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评价陶渊明的情怀。 3.分析句子,以求更精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缘由,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酷爱田
21、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困难感情。 2.对陶渊明的归隐的看法。 四.教学方法: 问答法、探讨法和讲解法 五.教学协助手段: 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过程: (一)、课文导入: 宋代欧阳修曾说:“两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耳。”昭明文选又说:“观归去来兮辞,贪夫可以廉。”宋李格非赞语“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后人给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如此高的评价,今日就让我们带着一起走近这位飘逸、高洁和超然脱俗的诗人,去领会其辞赋中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1、回顾所学: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