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有哪些特色美食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山有哪些特色美食汇总.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保山有哪些特色美食保山特色美食举荐 1. 下村豆粉是云南保山别有味道的传统名吃。下村地处保山城北近郊,昔时村里半数以上农户为豆粉世家,堪称老字号的豆粉专业村。正宗的下村豆粉,用豌豆磨浆熬制,特点是筋骨好、色泽亮、口感柔韧鲜爽。村中驼子豆粉董叫雀一撮毛等家所制豆粉,划出的粉丝细可绕筷,质地、刀工均在同行中传为美谈。下村豆粉最探究的是作料,鲜红的辣椒漂油、乌黑的酱油、棕色的米醋五彩纷呈,香气扑鼻,据说每碗豆粉的成本之中作料就占了一半。 2. 火烧肉是用最簇新的猪肉简洁过火灼烧而成,半生半熟,生猛鲜嫩。这种原始而粗犷食物,正像保山人豪爽而不拘小节的性格一样。正宗的火烧肉是用茅草烧制的,现在一些卖家改
2、用喷灯烧制,就没有以前的那么好吃了。保山河图镇的大烧很出名,俗称河图大烧。食用时,将大烧切成方块,用醋、酱油、辣椒油、芫荽末、蒜泥等制调料蘸食。也可将大烧切成丝,与酸腌菜相拌,加上调料,别具风味。火烧肉和豆粉米线搭配吃起来风味更佳。 3. 这道菜其实就是腾冲炒饵块,它用当地上等浆米制成,有切成丝或切成块两种食法,切成块的食法当地人称之为大救驾。之所以有这样的名称,还有一个典故。相传清初南明永历皇帝被倒戈清廷的吴三桂率军追击,从腾冲逃往缅甸。永历帝饥肠辘辘,逃到一农户家后督促农家尽快做饭。农户把饵块三刀两剁切成片,加上鸡蛋、瘦肉和葱姜等,丢到锅里胡乱炒熟。永历皇帝吃后如食山珍海味便问这是什么菜,
3、农户答道:匆忙之中做出,不知菜名。永历帝说:真是救了朕的大驾啊!腾冲的炒饵块从今得名大救驾。 4. 干腌菜是云南腾冲的一种特色食品,它用当地青菜叶、萝卜叶和菜花叶发酵、脱水后再配入其它调味料制成,风味独特,食用便利,深得老腾冲的青睐。冬日走进腾冲农家,你常会看到人们用竹竿晾晒着一竿竿丝丝缕缕的黑褐色的东西,那便是腾冲干腌菜。干腌菜是用青菜、萝卜菜等加米汤浸泡数月,再反复煮晒至干而成,技艺简洁,但程序困难。传闻明朝末年清军南下,永历帝路经永昌腾越(保山腾冲),腾冲人民就以当地的炒饵块款待永历帝,称为大救驾,冲上一碗干腌菜酸汤,称为青龙过海汤。 5. 坛子鸡是腾冲闻名的汉族小吃,源于明末,兴于清初
4、,相传与明朝末代皇帝永历皇帝有关。由瓷坛(或特制砂锅)焖制工艺和神奇的药物融合腾冲当地原材料配制而成。坛子鸡颜色金黄玉润,入口细品,皮脆肉嫩骨酥,满口溢香。坛子鸡还因为经过中药秘方的卤制,有活血舒筋,清肺健胃之功,尤为适合老人和小孩。 6. 大薄片是滇西名菜,工于火候,长于刀法,用特制的猪头肉片成薄如蝉翼的大片,丢到墙上不会下落,故以得名大薄片。这道菜调料齐全,具有咸、酸、辣、麻、香多种味道,肉质脆嫩,嚼时有劲。 7. 传闻元朝末年朝中派一位大臣到腾冲守关,来到边陲后,看到每天送到边关给战士的餐食都变冷了,于是这位大臣就想怎么才能让守边的战士能吃热乎乎的菜饭。他叫当地工匠烧制成土锅子用来煮食,
5、既便利又省事,遥远的路程都能吃到热乎乎的饭食,从今土锅子就成为腾冲的名菜之一。 8. 和顺位于西南古丝路的要冲,几百年来一代代和顺人随着马帮走夷方,赶马肉就是过去赶马人在风餐露宿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食肉的方法,将大块的肉加上各种调料一起焖熟就可以了,这道菜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油而不腻。 9. 保山永昌火瓢牛肉饭店是隆阳区金鸡乡张信宗于1989年创办的,吃时用铜瓢作锅因此得名火瓢牛肉,他家不是用煤气或是电磁炉,而是用那种老式的风炉,烧炭的那种,事实上可算作牛肉火锅的一种另类。除了肥瘦适合、嫩滑爽口带皮的牛肉,锅底还配置白菜、小瓜等时蔬,皆可口宜人。你可以依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清汤或麻辣锅底,还可加点
6、牛筋、牛杂等主菜 。 10. 和顺头脑由晾干的糯米糍粑片、煎好的荷包蛋和红糖甜米酒汁制成,加上鸡肉丝、蛋丝、豆腐丝等。甜味和咸味调和的味道虽然特殊,但是本地人信任这是肯定可以瞬间提升元气和力气的超级红牛。 11. 口袋豆腐是保山金鸡乡民间传统菜。明末清初担当和尚云游至金鸡乡,在金鸡寺挂单讲经,创出了口袋豆腐,流传至今,现在金鸡寺还保留着做口袋豆腐的石磨。从起先加工到入口食用,口袋豆腐共有三道加工工序,只有阅历丰富的厨师方能掌勺。口袋豆腐外酥内嫩,除金鸡以外的其他地方难得一见,堪称金鸡一绝,有句对联写道:嚼铁丸不费劲气,食豆腐需下功夫。 12. 稀豆粉是夏季消暑佳品,是用上好的白豌豆磨粉煮制成稀粥状而成。腾冲稀豆粉的吃法也有讲究,一碗稀豆粉要分三部分,一部分不拌佐料、一部分轻拌佐料、一部分伴佐料,将这三部分变换依次轮着吃,不同的轮换依次吃起来有不同的美味。 13. 这是一道傣族小吃,它用牛的腰、肠、肚、肝等为原料,以开水烫洗干净后下锅煮沸,捞出切碎置于凉米线上,蘸水为花椒、小米辣、大蒜、辣椒面等,再掺少许苦肠水搅拌匀称而成,口味独特,凉爽中略带酸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