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学院学院 全球环境变化专业(代码:全球环境变化专业(代码: 070521)(一级学科:(一级学科: 地理学地理学 )本专业具有本专业具有 硕士 学位授予权和 博士 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1 培养目标(1)硕士生本专业培养全球环境变化相关的科研、教学专业人才。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现代全球环境变化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全球变化理论和技术解决环境、气候、生态、资源、灾害等实际问题。工作
2、(或继续深造)去向主要在气象、国土资源、环境等专业管理部门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2)博士生本专业培养全球环境变化相关的科研、教学高级专门人才。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系统的全球环境变化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地学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熟练运用模式、计算机、遥感等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相关地学问题;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毕业后可以胜任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2 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 2.5-3 年,按规定修满学
3、分、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生可以在 2.5 年内完成学业。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其中北京地区的定向、委托培养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以为 4 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 5 年。二、专业研究方向二、专业研究方向全球环境变化下设两个研究方向(表 1) 。表 1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方向12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利用诊断和模拟技术,研究全球气龚道溢 教授候变化的过程、机理及其区域响应杨静 讲师全球或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机理及其环境、气候、生态效应周涛 教授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三、
4、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第 1 页 共 9 页1. 1.硕士生硕士生总学分要求:36 分。各培养环节与学分要求见表 2。表 2 培养环节与学分设置课课 程程课课设设 置置类类程程别别课课 程程 名名 称称开开设设学学期期1课课程程门门数数1111-3551-35最最 低低 学学分分数数单单总总计计计计2824992221130-718学学位位课课程程公公 共共 学学政治位位 课课 程程外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硕士生英语非非学学位位课课程程专专 业业 学学学位基础课一级学科课程(见表 错误!错误!位位 课课 程程未找到引用源。未找到引用源。)学位专业课专业课程(见表 错误!未找错误!
5、未找到引用源。到引用源。)选选 修修 课课专业选修课公 共 选 修第二外语(英、德、日、俄)2-31课(研究生计算机类课程1院开设)1公共体育其他选修课必必环环修修实践活动节节(二选一)教学实践(30 教日)社会实践(30 日)1-23111-31院平台学术前沿讲座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时进行)总总 计计2036说明:1: 一外为小语种的学生必修英语二外;鼓励学生多修专业课或跨院系、跨校选课获得学分。2: 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3: 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 (2 学分) ,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2. 2.博士生博士生总学
6、分:13 学分课程类别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科目和门数政治 1 门、外语 1 门1 门1 门最低学分要求7 学分3 学分3 学分3. 3.本科直博生本科直博生总学分:45 学分分硕士课程学习阶段和博士课程学习阶段。 硕士课程学习阶段要求修满36 学分,具体规定同硕士生课程和学分说明。博士课程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科目和门数1 门最低学分要求3 学分第 2 页 共 9 页学习阶段(9 学分)学位专业课2 门6 学分4. 4.港澳台研究生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5. 5.外国留学研究生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 (2 学分) ,硕士生总学分
7、不低于 32学分,博士生不低于 11 学分。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1. 1.硕士生培养与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硕士生培养与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一般在前三学期完成。总学分要修满36 分。课程、必修环节、中期考核等的具体要求与“两室一院”相同,本专业不作特殊要求。2. 2.博士生培养与考核的基本要求博士生培养与考核的基本要求在完成必修课程基础上, 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 着重其研究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并通过撰写科学论文进行考核。课程学习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具体要求与“两室一院”相同,本专业不作特殊要求。3. 3.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考试的
8、基本要求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硕博连读生的选拔方式由院教学与学位委员会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确定。本专业不作特殊要求。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1. 1.硕士生学位论文硕士生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5 万字,中外文摘要不超过 1000 字,论文类型可以多样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既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学位论文选题应有学术或实践意义,一般应围绕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的学术问题或实际需求。硕士生应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学位论文应主题明确、问题集中、论证严密可靠、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有新见解。硕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当发表科研成果, 具体要
9、求参照减灾院 ( “两室一院” )要求,本专业不再作特殊要求。2. 2.博士生学位论文博士生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做到: (1)围绕全球环境变化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中的科学问题,针对其中的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做到起点高,有创新; (2)要对所研究的问题的文献有系统的评述,对问题的阐述做到中肯、完整、有根有据,对自己的科学贡献论证有据,明确具体。 (3)要系统、完整,条理分明,语句通达,论证推理严谨,逻辑性强,引用参考文献恰当、准确、规范。博士生在校期间原则上必须发表与学科专业相关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体要求参照减灾院( “两室一院” )要求,本专业不再作特殊要求。博士生须通过预答辩
10、后方可参加答辩,具体要求遵照“两室一院”预答辩规则执行。3. 3.本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委员会组成的要求本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委员会组成的要求本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除满足北京师范大学有关学位授予的要求外,须满足以下条件: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二分之一及以上人员具有理学博士学位。第 3 页 共 9 页六、课程一览表与主要参考书目六、课程一览表与主要参考书目1. 1.硕士生课程(表硕士生课程(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全球环境变化硕士生学位课程一览表课程中文名课程英文名称称Matla
11、b 及其Applications of Matlab在地学中的in Geosciences应用Spss 数据统SPSS Statistics计分析与实Applications践The Physics of大气物理学AtmosphereGIS 理论与Principle and Practiceof GIS实践Climates over Asia东亚气候Simulation仿真高等自然地Advanced PhysicalGeography理学环境演变Environmental Change陆地生态系Principles of Terrestrial统生态学原Ecosystem Ecology理气候
12、系统与Climate System andClimatic Change气候变化任课教师毛睿学分2学时36上课学期2课程开课单类型位B周涛纪多殷刘慧平杨静杨赛霓伍永秋/鲁瑞洁鲁瑞洁高琼龚道溢333223333333333545454543654545454545454545454211111112112111BAABCABABBABABA全球院地遥学院资源学院全球院地遥学院全球变化与Global Change and陆地生态系Terrestrial Ecological李晓兵System统生物地球化Biogeochemistry Cycles张晶学循环土壤物理学The Physics of S
13、oil胡霞Principles and遥感原理与Application of Remote阎广建应用Sensing自然地理学Methods in Physical马玉贞Geography研究方法自然灾害学原理Essentials of NaturalDisaster Science徐伟/杜鹃说明:硕士生课程应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 其中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应安排在前两学期分秋季、 春季较为固定地开设。 “上课学期”用1、2 标注,如两学期都开设,填写“1 和 2” 。基础课和专业课一般为 3 学分,专业选修课为 2 学分,每学分对应 18 学时,即 3 学分=54 学时,2 学分=36 学时,
14、1学分=18 学时。以下课程未列入本学科培养课程体系,原因如下。课程类别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任课教文名称师学分学时上课未列入学期1原因第 4 页 共 9 页学位基础课 陆地生态系统原理TerrestrialEcologicalSystems高琼354更名为“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2. 2.博士生课程博士生课程博士生课程参照硕士生课程选择学位基础课1 门,学位专业课 2 门。3. 3.课程内容简介(表课程内容简介(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全球环境变化硕士生课程内容简介课程中文名:高等自然地理学(Advanced Physica
15、l Geography)54 学时 3 学分主要内容介绍(含课程教学大纲) :向学生传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经典和前沿成果。在基础理论方面,着重阐述学科前沿和国际热点,如陆地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等,介绍综合自然地理及部门自然地理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在实践应用方面,结合中国的自然地域特点,分别阐明其环境演化、地域分异、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区域发展等问题。课程中文名:环境演变(Environmental Change )54 学时 3 学分主要内容介绍(含课程教学大纲) :全面介绍环境演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环境演变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沉积学地层方法、年代测定、树木年轮、孢粉分析和相关的数理统计方
16、法等;相关的环境代用指标及其环境意义,包括粒度、磁化率、有机质等;介绍我国和世界干旱区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环境特征及区域差异;介绍干旱区环境演变研究的最新动态。授课期间安排短期野外实习或室内实验。课程中文名:土壤物理学(Soil Physics)54 学时 3 学分主要内容介绍(含课程教学大纲) :全面介绍土壤物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土壤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土壤基质与参数测定(土壤颗粒的概念、土壤颗粒的特征、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基质的三相比与综合性质) ,土壤水的能量状态(土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的保持和运动(土壤含水量和测定方法、 土壤饱和流、土壤非饱和流) ,
17、田间水分循环(入渗、再分布和内排水、土面蒸发、植物吸收土壤水、田间水量平衡与能量平衡) ,土壤中空气的运动(土壤空气组成和变化、土壤中的气体反应、土壤中的气体运动、土壤中的气体运移、土壤中的水汽流、土壤通气指标与测定) ,以及土壤溶质运移。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Methods in Physical Geography) 54学时/3 学分主要内容: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强调的是研究手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归纳起来,大致上包括观察、分析和表述。本课程重视资料和数据获得的方法、归纳分析、演绎和学术论文撰写,强调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 野外工作,主要有地貌野外调查;风沙野
18、外观测规程及实践;常用的野外采样技术等。2)室内分析和数据整理,主要有常规实验操作及指标的环境意义介绍;风沙观测数据处理; GPS 数据的后续处理;地学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介绍; 地学常用绘、制图软件介绍及应用等。3) 文献阅读与写作,主要有自然地理学学术论文的检索方法、阅读技巧、写作技能与格式要求等。采取实践活动和课堂讲授并重第 5 页 共 9 页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名称:大气物理学(The Physics of Atmosphere) 54学时/3 学分主要内容:主要讲述大气中有气象和气候意义的各种成分的性质、大气的垂直分层、各气象要素的定义与计算;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太阳短波辐射在大
19、气中的传输(包括吸收和散射) 、地球长波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包括吸收和放射) ;大气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各种热力过程和温、湿参量;大气层结稳定度;大气动力学、 几种最简单的平衡运动;云物理学等大气学科的基础知识。使气象和海洋专业的学生基本掌握上述各方面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打下基础。课程名称:东亚气候(Climates over Asia) 54学时/3 学分主要内容:以亚洲季风干旱环境为重点,包括几十年至百年尺度的东亚气候变化,东亚气候变化的成因,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减缓、规避与适应对策。课程名称:SPSS 数据统计分析与实践(SPSS Statistics Applica
20、tions)54 学时/3 学分SPSS 是世界最为优秀的统计软件之一,因其功能的全面性和操作的简便性而深受各行业用户的青睐。本课程立足于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教师多年的统计分析实践和SPSS 行业应用经验,系统地讲述各种统计方法在 SPSS 中的实现,使研究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统计分析的原理,并迅速地应用到自身的专业研究中去。本课程分基础教程和高级教程两部分。基本教程部分涵盖 SPSS 的界面操作、数据管理、统计图表制作、统计描述和常用单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与实际操作; 高级教程部分详细介绍各种多变量统计模型、 多元统计分析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原理和软件实现。本课程教学材料绝大部分来源于
21、 SPSS 公司原版教学资料和美国原版统计教材,并按照“面向问题”的授课思路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有效整合。课程名称:地球系统碳循环(Carbon Cycles in Earth System)54 学时/3 学分自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进而在区域及全球范围内引发其他环境问题。本课程主要阐述国内外在地球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进行评述。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系统碳循环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碳循环的历史记录;碳通量、碳储量的测定方法与技术;各主要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模型的关键过程;区域尺度碳循环模型的关
22、键参数反演;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遥感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评价等。课程名称: Matlab 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Applications of Matlab in Geosciences)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主要讲述 Matlab 软件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包括三部分:(1)Matlab编程设计(数据读取与处理,程序设计,数据作图);(2)利用 Matlab 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利用 Matlab 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数据分析(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和奇异值分解等 )。掌握上述知识,可以培养
23、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课程名称: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第 6 页 共 9 页教学内容:理解气候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气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当前气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讲授现代气候系统的基本原理、气候变率、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以及产生原因等,使学生对气候变化和相关的影响(包括对可再生资源、 生态、环境、气象灾害等的影响)有正确的认识。需参照相关专业课程高等自然地理学参见自然地理学专业培养方案;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参见生态学专业培养方案;自然灾害学原理参见自然灾害学专业培养方案;仿真参见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采用其他院系课程: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24、;地球系统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遥感原理与应用;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4. 4.研究生参考书目及期刊(表研究生参考书目及期刊(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全球环境变化硕士生培养部分参考书目及期刊序号著作或期刊名称作者或出版者适用对象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备注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IPCCScience Basis环境演变研究全球变化概论第四纪环境黄土与环境Atmospheric Science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The Changing Globa
25、l EnvironmentThe Holocene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J Geophysical Research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第四纪研究中国沙漠土壤学报沉积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地学前缘Quaternary Research张兰生科学出版社张兰生,方修琦等刘东生编译杨怀仁著P.D. Moore et Al.Neel RobertsNeil Roberts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Amer. Geophy. UnionAmer. Geophy. Union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Un. of WashingtonS
26、cience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JM Wallace, PV Hobbs硕士博士生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ElsevierPalaeoecologyPublisher .J ClimateWater Resources BulletinJ. of Soil & Water ConservationAmer. Mete. Asso.Amer. Water Res. Asso.Soil & Water Con. Sco.第 7 页 共 9 页全球变暖气候动力学引导地球系统科学Humanity and Environment-ACultural EcologyThe Human Impact on the NaturalEnvironment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霍顿李崇银NASA-ESSC, 地震出版社,1992Simons, I. G.,Longman, 1997Goudie, A. S., MITPress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硕士博士生第 8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