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精品课程.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1129138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6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开发精品课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开发精品课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开发精品课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开发精品课程.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1导论导论培训师一定要有精品课程, 很难设想没有精品课程的高级职业培训师,会有多么尴尬。精品课程是如何打造呢?从根本上来说是设计出来的。而课程开发是培训师的核心能力。 能否开发出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培训课程是衡量一个培训师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怎样才能开发出一门精品培训课程呢?自古“文无定法” ,其实精品课程开发也因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对象的巨大差异,难以用一个模式来固定。但是任何事物又有一定的规律性,精品课程是的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并且是一个不断更新,提炼的过程。开发系统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开发、实施、评价、 反馈四个环节, 作为一个系统, 四个

2、部分缺一不可, 不可偏废。精品课程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既有主观的培训师的个人素质问题,如人生阅历,还有个人的授课技巧等,还要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干扰。2 2系统与流程理论系统与流程理论 2.1 2.1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在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要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处理, 建立复杂性科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以探索复杂性为己任的学科,统称为系统科学。系统科学诸学科都着眼于世界的复杂性,确立了系统观点也即复杂性方法论原则,系统观点是对近代科学以分析为主的还原主义方法论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个反例。根据我们对复杂性的讨论以及系统科学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把复杂性

3、方法论原则有以下 2 个方面:2.1.12.1.1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观点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整体性原理或者说联系原理。从哲学上说,所谓系统观点首先不外表达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世界是关系的集合体,而非实物的集合体。整体性方法论原则就根据于这种思想。与一个系统相关联的、系统的构成关系不再起作用的外部存0在称为系统的环境。系统相对于环境的变化称为系统的行为,系统相对于环境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系统的性能。系统行为所引起的环境变化,称谓系统的功能。系统功能由元素、结构和环境三者共同决定。相对于环境而言,系统是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统一。这使系统在与环境不停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中保持自身存在的连续

4、性。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二者组成一个更大的、更高等级的系统。整体性原则是系统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原则。它认为,世界是关系的集合体,根本不存在所谓不可分析的终极单元;关系对于关系物是内在的,而非外在的。2.1.22.1.2 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系统观点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动态演化原理或过程原理。从哲学上看,这一原理不外是说: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非既成事物的集合体。动态性原则就依据于这一原理。系统科学的动态演化原理的基本内容可概括如下:一切实际系统由于其内外部联系复杂的相互作用,总是处于无序与有序、平衡与非平衡的相互转化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任何系统都要经历一个系统的发生、系统的维生、系统的消亡的不

5、可逆的演化过程。也就是说,系统存在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过程。动态性原则可以说贯穿于系统科学及其方法的每一个具体内容中。各种具体的系统科学方法无不体现出动态性特征。2.22.2流程理论流程理论流程就是多个活动有序的组合。这些活动一定是体现某种价值的。依不同的客观事物而变化。在工业品生产中,指的是从原料到制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 牛津词典 里对流程的解释为,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无论干什么事,无论在生活、休闲还是工作中,都有一个“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先后顺序,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流程,因此,流程就是做事方法,它不仅包

6、括先后顺序,还包括做事的内容。流程不是解决为什么而做、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问题,而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更多的是从执行的角度把个人或组织确定的目标去执行到位。13 3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课程开发3.13.1 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一直是“课程开发”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难题。 不少人认为,只要目标得以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目标相一致,课程开发工作就得心应手了,其实不然。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3.1.13.1.1 相关性相关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总是要与企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这既是课程内容存在的前提,也是培训课程开发的内在动力。应在学员培训

7、需求调查、分析与归纳的基础之上 ,从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角度出发 ,确定所选择的内容进入课程多少,深浅尺度,难度大小。3.1.23.1.2 有效性有效性课程内容本身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问题。判断培训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检视课程开发与企业需要是否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程度。可以说,这是培训课程质的规定性之所在。这种质的规定性要求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十分注重有效性。3.1.33.1.3 价值性价值性造成培训“文不对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处理培训课程内容选择上的价值性问题。必须认识到 ,选择出来的课程内容,最终是为学员学习用的 ,如果选择的课程内容既满足学员的兴趣 ,又反映

8、培训的需求,课程内容就能为学员所认可和同化 ,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这样学员不仅“好学”而且“乐学” ,从而使培训质量得到真正提高。3.23.2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课程开发目标源于培训目标,服务于培训目标。课程开发的目标主要是贴近企业和人员实际的需要,满足培训项目要求,不过,课程目标能否真正成为确定课程后续工作的依据和方针,能否在整个培训活动中起到核心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课程目标本身的科学性。一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2.13.2.1 适用性适用性课程开发目标的范围不能过于狭窄,不仅要包括有价值的学习经2验,而应该涵盖所有的学习结果。 要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也不

9、应忽视态度、 价值的培养;既要强调专业技能的掌握,也需关注非专业的一般能力。3.2.23.2.2 可行性可行性在设定目标时,应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可行性是前提,若目标达不到这一要求,将难有价值可言。3.2.33.2.3 相容性相容性课程目标应与培训的目的相一致,培训目的、课程目标虽表达方式不同,但在总的培养方向和要求上理应相互一致、相互兼容。3.2.43.2.4 确定性确定性课程目标只有定得明确、具体,才能对到达目标的实施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利于正确地选择课程内容,妥善地组织课程实施,也才能真正地为课程评价提供可检验的依据。 课程目标应让各个方面从课程目标中对所期望的结果获得相同的理解

10、,这样,目标才能发挥作用。4 4培训课程开发流程培训课程开发流程课程开发的流程有以下几个环节:4.14.1 开发开发技能培训课程的开发是培训工作中的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有几个重点需要考虑。首先培训师的理论储备,根据相关课程的内容,培训师的理论掌握程度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要初步形成课程理论框架体系。 这部分是整个培训课程的基石。 作为培训师, 平时应多加强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其次是调研,通过调研,第一,充分掌握该项技能,并能够在实践中熟练操作;第二,在调研过程中收集一线案例。案例是教学设计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熟练该课程的授课对象、工作环境、工作氛围等,使授课更有针对性,更能够结合实际。然后

11、是案例开发。在调研工作收集到的案例基础上, 开发将来教学工作的案例,并采用一定的形式在课程教学中呈现给学员。 案例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1.文字描述式:即最简单的用文字记录,并用这种形式呈现给学员。此种形式的案例成本低、开发快,适合于各类技能培训课程。2.视频式:设计相应的脚本,将案例拍摄为视频。视频案例的开发成本比较高, 但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形成很好的感性认识。视频案例广泛适合于服务技能类、营销技能类、技术操作类等技能培训课程。3.音频式:音频是介于视频和文字描述之间的3一种案例形式。对于呼叫中心服务技能、电话营销技能、电话沟通技能等技能类课程尤其适用。4.24.2 实施实

12、施课程设计完毕后,还需要在实施中不断修正,完善教学设计,并收集更多教学案例,从而促成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 笔者根据以上的思路,在培训教学中使用,获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有效的促使学员的行为转变,让培训的效果实实在在看得到, 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肯定。 在培训实施中,应注意按教学对象特殊性需要,根据培训要求和课程特点,使之有内容、难度、时间、要求上的区别。为此 ,应注意以下几点。4.2.14.2.1 可接受性可接受性要根据培训要求和课程特点 ,结合学员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来表现对教材内容的处理结果 ,通过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员能有效地进行学习

13、;注意解决好培训效率问题,以保证学员能有效地学习课程。4.2.24.2.2 实用性实用性要求培训课程的实施要尽量降低理论性,紧扣技术性,在“活”和“新”上多努力。所谓“活”,就是根据不同的对象、根据不断变化的要求进行培训。要根据每次培训中,不同培训要求、不同培训层次、不同地区的学员情况、不同学时要求,灵活适度地调整培训内容。所谓“新”,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实施课程时要及时准确地吸取和反映现代技术和工艺进步的成果。 特别是随知识更新和产品换代周期的缩短,要注意使课程内容跟上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4.2.34.2.3 时效性时效性从培训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常听说培训课时少 ,培训内容的量较大。这里“

14、少”是事实,但“容量”中应容纳什么样的量,“大”到什么程度为好,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要以实现培训任务为目标,考虑到培训课时较少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从解决培训效率着眼 ,经过适当的分解、取舍、补充、组合、归纳、整理等手段,提高对课程内容的驾驭能力,从容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对课程内容进行再加工,实现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员消化所学知识 ,不动声色之中使学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44.2.44.2.4 实践性实践性许多研究表明,较强的职业能力并不是通过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更多地要依赖经验性知识的掌握。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 ,处理好“是什么” “为什么”和“怎么做”的关系。 “是什么”指

15、明确事物的知识;“为什么”指事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怎么做”指做一件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 要少讲 “是什么” ,多讲 “为什么” ,重抓“怎么做” 。在讲“为什么”的过程中,贯彻“怎么做”,以提高学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培训过程,就是把培训内容转化为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的4.34.3 评价评价课程的评价主体可能是课程开发者自己,也可能培训学员、学员单位等。这些评价在整个过程中是在不断地进行的,甚至可能会出现相互矛盾的评价结果。评价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4.3.14.3.1 系统性系统性终身教育思想使培训成为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培训从纯粹的课堂教

16、学、 学员围着教师转变为大多数情况下学员在课堂外学习、学员以自学为主进行学习。在这种背景下,培训课程开发要由现阶段的单向型转变为连续的多向型,即课程开发不只是面向某一阶段的学习者,而是要兼顾所有从业人员的任何阶段。 具体而言,在课程开发上,注重不同学科、 不同层次内容间的衔接,尽可能地拓宽专业口径,为受训者提供继续学习的接口;在课程结构上,采用弹性化的单元模块式课程;在课程计划上,富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在课程开发主体上,由培训机构、企业、行业等部门共同开发;在课程载体上,要求培训教材适合学员的自学 ,适合学员边工作边学习,适合于大众化的教育对象,而不是仅仅适合少数“精英” 。4.3.24.3.2

17、 标准性标准性培训课程目前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课程内容陈旧、针对性差,滞后于企业需求,没有体现企业内部培训应用性、针对性、岗位性的真正特点。但是鉴于目前, 培训行业的实际情况。关于标准性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4.44.4 反馈反馈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对评价结果的运用, 也是培训课程不断完善和提升的关键环节。55 5如何开发精品课程如何开发精品课程我们了解了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精品课程开发的问题,开发一门培训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那么精品课程的打造是在其基础之上牢牢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观点与原理的确定精炼、准确; 关键与重点的把握突出、得当; 框架与结构的搭建简洁、逻辑性强

18、; 素材的搜集与运用丰富、新颖; 时间的分配与安排合理、松紧有度; 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专业、精良; 教具的准备与演练细致、周到。时刻谨记这几句口诀:项目第一课程第二;学员第一教师第二;理解第一灌输第二;目标第一方法第二。培训精品课程的最终效果的认定, 还是要看企业与学员的反映。因此,课程的培训效果当然是检验培训课程是否优秀的重要依据。总之,培训师开发精品课程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行,一定要换位思考,把每次课程开发当做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来对待,用心方能开发出专业的精品课程。后后记记开发精品课程是一项浓缩知识、经验、打造灵魂的工程,每位培训师都是启迪灵魂的工程师, 是传递智慧的使者。每一次课程

19、的开发就是一次提升, 因此对于每一位培训师都需要珍惜每一次开发课程的机会。根据个人的成长背景、职业背景或者兴趣爱好,或者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培训课程,都需要艰辛的付出,可因为每位培训师的付出,企业才不断获得发展,社会才不断向前进步。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美)盖瑞.凯朗特著,曹淮扬译.培训探秘:培训师指导手册(第二版)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12.2陈国海,刘春燕编著.企业心理教练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0.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4 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 A.Reynolds,The Trainers Dictionary HDR press,1993.6M.dalton.Are CompetencyModel a Waste?Training andDevelopment,1997,10.7 王少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素质胜任模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1).8 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