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登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登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作业推荐登高 一、单选题1、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风急天高猿啸哀 啸:啼叫B. 无边落木萧萧下 木:木头C. 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D. 潦倒新停浊酒杯 新:刚刚【答案】B来源:学&科&网【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B 项,木:树叶。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中学毕业后去了海外,后来一直_澳大利亚,将近三十年了,我和他没见过一面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2、乔治奥巴马多年来住在肯尼亚的贫民窟里,生活穷困_。今晨,北京突然刮起 4 级北风,气温也出现小幅下降,秋风_,凉意袭人。A. 作客 落寞 萧瑟B. 作客 潦倒 萧瑟C. 做客 潦倒 萧森D. 做客 落寞 萧森来源:学科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是指寄居在别处。句根据句意,应选“作客” 。“潦倒” ,指颓丧,失意;“落寞” ,指寂寞,冷落。句,用“潦倒”搭配“生活”更恰当,且在语意上可与“穷困”并列。 “萧瑟”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形容冷落,凄凉;“萧森” ,形容草木凋零衰败,凄凉阴森。句,与“秋风”搭配的是“萧瑟” 。3、对登
3、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B. 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C. 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充满了伤感之情。D. 这首七律诗八句皆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答案】C【解析】错在“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 。来源:Zxxk.Com4、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B. 颔联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
4、滚滚的江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 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流露出生不逢时之感。D.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艰难苦恨繁霜鬓”表现了他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仍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分析理解能力,包括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诗句结构的分析、语言特点以及情感的把握,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
5、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此题 C 项中的“流露出生不逢时之感”说法错误,诗人目睹苍凉辽阔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包括羁旅之愁、孤独之感等。故选 C。5、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的“风” “天” “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 “沙” “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B.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打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C. 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 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朗朗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
6、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打发的感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悲秋 ”是错误的,诗的中心并不是悲秋,而是悲已、悲国。故选 C。二、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
7、有百姓自发地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来源:Z_xx_k.Com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 ) 。它靠的不是_,而是长久
8、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工部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6、依次
9、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悠然自得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晨钟暮鼓B. 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C. 悠然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D. 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一朝一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第一空:“悠然自得”指悠闲舒适,从容自在;“自得其乐”指自己从其中得到乐趣。文中强调诗让人们从中得到“乐趣” ,用“自得其乐”恰当。第二空:“平起平坐”指地位或权力平等;“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根据文中的“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
10、诗和自己”可知,此处强调“地位”平等,用“平起平坐”恰当。第三空:“另眼相看”的意思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另当别论”指当作另外的情况来看待或处置。文中强调“另外的情况” ,用“另当别论”恰当。第四空:“晨钟幕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一朝一夕”的意思是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非常短的时间。文中与“长久岁月”相对,用“一朝一夕”恰当。故选 B。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化的底蕴,其实就是诗的传统B. 有底蕴的文化,其实就是诗的传统C. 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D. 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答案】D【解
11、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前文的话题是“诗的传统” ,根据主语一致原则,此处的主语应是“诗的传统” ,据此可排除 A、B 两项;根据括号后面的“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
12、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可知,此句强调“底蕴” ,故选 D。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 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B.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C.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D.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
13、们心心相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 “创造”与后面的宾语不搭配,应改为“造就”;二是语序不当, “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先是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再是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 ,从而“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故选 C。三、诗歌鉴赏阅读登高 ,完成小题。登 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
14、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本诗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其作用是什么?【答案】写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解析】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10、本诗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答案】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 “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 “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
15、无边” “不尽” ,使“萧萧” “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解析】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 ,放大了落叶的阵势, “萧萧下” ,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11、从颈联“万里” “作客” “百年” (老年) “多病” “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身逢战
16、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备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解析】诗人从空间(万里) 、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备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12、尾联中“艰难” “潦倒”二词
17、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答案】来源:Zxxk.Com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 “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破家亡忧心如焚。从两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 “苦”是副词“极” , “恨”是动词“遗憾” ,诗人很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解析】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破家亡忧心如焚。从两句的对仗关系看, “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 “苦”是副词“极” , “恨”是动词“遗憾” ,诗人很遗憾过早地白了
18、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四、情景默写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凤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诗句是:“ , 。 ”(2) “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 , ”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3)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 , 。 ”(4) 登高中写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艰难,生活困苦,身体多病,所以只好戒酒的句子是:“ , 。 ”【答案】 (1).风急天高猿啸哀 (2).渚清沙白鸟飞回 (3).无边落木萧萧下 (4).不尽长江滚滚来 (5).万里悲秋常作客 (6).百
19、年多病独登台 (7).艰难苦恨繁霜鬓 (8).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渚、萧萧、作客、繁、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