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doc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行少的,仔细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这节课的教材选自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40页的内容。比多少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相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的比较打下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中的广泛用铺路。二、教法学法。数学应当是学生生活中不行缺少的部分。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
2、操作中发觉,从发觉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的学问,并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进一步感知100以内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视察力,概括力。3、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4、情感目标:激活学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观须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胜利,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上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形成德育、智育、学问与实力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多一些,少
3、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三、教学过程。分四层次:导入、新课、练习、总结。1、导入部分:猜班级人数:我班级的人数比40多、比45少,谁能猜一猜。我班有多少人?通过猜数,集中学生留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2、新课部分:现在科学认为学问并不能简洁地由老师或其他人的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学问和阅历主动地加以建构针对这样的相识以及本课的学问特点,本环节我通过学生视察、比较、探讨、实践等方法探究新知,详细设计如下:课件出示鱼缸图(花金鱼15条、黑金鱼10条)让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学问阅历,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
4、一个词来描述二者之间的数量的多少关系。再出示红金鱼48条的鱼缸图,学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尝试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三者间数量的多少关系,在描述的过程中,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力和概括力。3、练习部分:基于一年级学生课上集中留意力的时间短,易疲惫的特点,我特将此环节设计为嬉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巩固新知,同时也使学生实力主动参加,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4、总结部分: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并将课上所学学问用于生活,也要在生活找寻数学学问,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留意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加意识,引导学生参加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究求知的过程
5、中,获得学问,培育创新意思,熬炼动手操作,应用学问的实力。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为加减法及其应用、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二、说教学目标1、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2、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3、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
6、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三、说教法说学法1、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沟通合作。四、说教具打算1、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模型、计数器模型2、学具:小棒五、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六、说教学设计1、进入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在开课时以谈话导入新课“小挚友们知道早上喝什么最有益健康吗?”这样导入可以使学生能够想到牛奶,进而再进一步创设情境,老师接着说:“老师也很喜爱喝牛奶,而且老师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老师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出示
7、情境图后,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视察情境图,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减法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在这里,习惯培育点体现的是搜集信息习惯的培育。接着老师让学生质疑,“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培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有前面学习的基础,能够提出“一共有几瓶牛奶?”这样的加法问题。这时老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为了能让学生顺当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后进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设计了简洁的复习环节,引导学生
8、从问题入手,提出“求一共就是求什么?”,学生回答“求一共就是求总数。”,进而老师提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的要求,学生在10以内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的学习的基础上列数学算式“9+5=”。为了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老师追问“还可以怎样解决?”,学生列式“5+9=”。在这里,老师希望学生能够只列数学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算法探究,但是依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干脆口算得数,因此学生可能会干脆说出9+5=14,这时老师就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但是并不须要学生在这时给出答案,而是组织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你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相互帮助合作
9、,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等会我们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老师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在这里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十法”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手中的小棒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老师在这个时候巡察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在汇报沟通中,让学生到黑板用小棒模型进行演示,边讲边摆小棒,“我先摆9根小棒,再摆5
10、根小棒”。这样可以让其他学生清晰地看到计算的过程,并引起学生的有意留意,让学生聚精会神的进行学习,培育学生的倾听习惯。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这样的汇报只要一个,两个就可以了,不用演示,老师激励学生主动思索和踊跃发言但要刚好的止住学生类似的想法,以免奢侈时间。老师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班级中会有少数学生想到用“凑十法”计算,学生汇报时同样到黑板演示,“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我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1加9等于10,再加上4根小棒就是14根小棒,
11、所以9+5=14。”学生汇报后,老师要进行质疑“你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给9?”学生会回答,“因为9根小棒加上1根小棒就是10根小棒。”这时学生可能用语言说明不明白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帮助,告知学生凑成10之后,剩下几根小棒再和10相加就是十几,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凑十法”,并理解“凑十法”的简便之处。然后讲解“这种先将一个加数凑成十再进行计算的计算方法叫做凑十法。”同时板书。然后老师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实行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
12、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立刻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实行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沟通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7+9=。要求:用“凑十法”计算。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沟通。回到解决问题中,针对算式9+5=,老师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假如有其他
13、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赐予激励。然后老师介绍第三种方法:拨计数器。老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计数器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须要学生理解,不须要驾驭。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老师可以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在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全班沟通反馈,说算法。练习其次题是解决问题“一共有几条鱼”。此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实际问题。
14、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审题,说清晰图的意思,求什么,培育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讲解算法。激励算法多样化。4、总结提升。总结本课的学问点,老师展示本课学生解决的数学算式,“你发觉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能够从算式中找到相同点“这些算式都是9加几的算式。”此时老师板书副标题,9加几的进位加法。之后老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总结计算方法。最终,“你有什么收获或缺憾?”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化。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化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相识
15、了1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本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整个第三单元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会学习的乐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说学习目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支配,基于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如下: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并驾驭4和5的组成,能够娴熟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2、经验探究与沟通的过程,学生的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口头表达实力和思维实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好数学的自信念。依据学习目标,制定如下评价任务:1、通过动手操作、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2、通过口头提问、练习等形式完成对
16、目标2的检测。接下来,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学习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了解4、5的数的组成。学习难点:娴熟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三、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意通过设置多种问题情境来营造轻松、好玩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经验“详细抽象”的探究过程。所以我采纳“谈话法、视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且运用“数学课件、教具图”等直观教具。关于学法,新课程的最高理念为: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主子,学生可以做到好学、乐学。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并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经验了探究、沟通的过程,才能坚固驾驭学问,
17、提升技能。四、说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一、谈话引入二、探究新知三、自主练习。四、本课小结五、布置作业六、课后反思出示课题,起先新课环节一:忆旧迎新 趣味导入出示课件,复习巩固。环节二:利用情境 探究新知1. 谈话导入孩子们,中秋节老师用四个苹果款待客人。你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用两个水果盘,分四个苹果的吗?在数学王国里呀,也常常用到分与合的学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分与合)2. 探究4的组成出示篮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们上台来分一分,摆一摆,经验动手操作的过程。3.师生共同玩猜球嬉戏,探究3的组成。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学问,又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4. 探究5
18、的组成出示盘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们上台分一分、摆一摆。5.干脆给出2的分与合:2可以分成1和1,1和1可以合成2.环节三 自主练习1、大家看看这里有几个篮子几朵向日葵花啊?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操作:谁来帮我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状况。(叫学生上来动手操作)看一看与我们分的怎么样?(课件)2、开火车嬉戏。环节四 本课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新学问?你有什么收获?课堂总结:你今日都学习了什么?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以上是我的课堂教学预设,但是实际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还须要结合实际情景来教学。感谢各位同仁的倾听。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我的教学内容是“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19、”,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第5页上的内容。1教材从生活实际动身,首先通过客厅里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视察、比较,相识长短和高矮;接着通过找一找、比一比,体会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感受长短和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教学重点是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初步懂得干脆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是驾驭比较的标准和方法,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关键是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而且比较的结果都是相对的。2本课时是入学后的其次课时,小挚友对小学学习生活还不熟识,还不习惯,简单“坐不住”。因此,我努力营造一种开心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如,通过小熊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
20、、引导学生发觉客厅的数学隐私;用小故事来串联“想想做做”的题目;通过“发觉奖”、“合作奖”“秩序奖”等奖项的颁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课堂中始终洋溢着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3由于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会分辨物体的长短、高矮,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关于长短、高矮的感性相识,可以说学生对长短、高矮有了肯定的初步相识。因此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在视察客厅里有了些什么东西后,就干脆让学生找东西来比一比,然后再用到了书上的小图来巩固比较的方法,并指导学生用或来表示。另外,我的教学在关注学问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如找一找、剪一剪、搭一搭、排一排等),让学生探究、体验比
21、较的方法,培育细致视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4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找身边的物体进行长短、高矮的比较,排排队等活动,让学生获得用数学的体验;而“帮小熊解决疑问”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到厨房比大小、轻重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视察四周事物。课后布置的调查实践作业是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指导者也不再局限于老师;学习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书本,可以是整个世界。了解本校的最高建筑,了解我国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和最长的河流,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培育学生酷爱学校、酷爱祖国和放眼世界的美妙情感。教学目标:1初步培育学生视察的习惯,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2
22、使学生联系生活阅历相识长短、高矮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3培育学生初步的推理和推断的实力。教具打算:课件,小熊头饰, “秩序奖”“发觉奖”“合作奖”的小奖状,吹塑纸条,2张幻灯片。生打算小剪刀,胶水,可以搭的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小挚友,今日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挚友,它是谁呢?(师戴好小熊的头饰)你们好,我是小熊,今日我邀请大家到我的好挚友小莉家去参观一下漂亮的客厅,你们想去吗?二、指导视察,引导比较1(课件出示 )小挚友,小莉家的客厅到了。你们看,美丽吗?都有些什么东西呢?(同桌互说)(让生看图充分地说)(指导学生根据肯定的依次视察)2。
23、其实,小莉家的客厅里还藏着很多数学隐私呢,你们想不想把这些隐私找出来?要想找到这些隐私并不难,只要小挚友睁大眼睛细致看,开动脑筋专心想,就能发觉其中的奇妙。你们看,小莉家的客厅里有很多东西,他们有的长短不同,有的高矮不同,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哪个小组能找满5对就能获得“发觉奖”。小组探讨,然后分组汇报。依据回答颁奖。3刚才,我们是小组同学一块儿来找了一些东西来比一比的(板书课题:比一比)通过“比”,我们知道了一些东西的长短、高矮,白菜老师和茄子老师想看看是不是每位同学都会比一比了。(指导翻书)(课件出示小图,比较小图,指导画,画)4打开你的文具盒,再找一找,比一比。(面对大家,举着东西说一说)
24、(表现好的接着颁发“发觉奖”)5体会比的相对性(1)师出示一枝铅笔: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生探讨,还须要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2)师拿出不同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3)这三枝铅笔中哪一枝最长,哪一枝最短。使学生明确最长的只有一枝,最短的也只有一枝。三、实践感悟,巩固方法1“想想做做”(以故事串联)小莉学校有一位大哥哥腿受伤了,有一天小莉推着大哥哥去上学。(课件出示)(1)“想想做做”第1题(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走哪条路近一些呢?(为什么呢?)(课件出示)(2)“想想做做”第2题
25、刚出家门,家门前的两棵树就引起了他们的留意。(课件出示)(3)“想想做做”第3题(让生探讨可以怎么看,怎么比)小熊还带了两位好挚友来了。(课件出示)(4)“想想做做”第4题(怎么比的,强调“最”的唯一性)生比出来以后,师追问:为什么小熊的下面既不打也不打。下面,让我们来动动手吧!2剪一剪用吹塑纸条小组内每人剪一条随意长的纸条,然后比一比长短,最终按肯定的依次将这些纸条排列好。最先完成的小组获得“合作奖” (比一比:谁剪得最长,谁剪的最短)(组长上来汇报时,留意贴法的多样性)4搭一搭拿出自己带来的东西,小组合作,看哪一组搭得高。(生活动:拿出学具,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搭出高矮不同,形态各异的模型。
26、)比一比:哪一组搭得最高。四、全课小结,拓展延长1刚才,我们从参观小莉家的客厅起先找一找,后来又自己动手剪一剪、搭一搭,比较了一些东西的(长短和高矮)。在生活中,我们除了比高矮、长短以外,还能比什么?(长短、大小、轻重、快慢)看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些事物进行比较,比一比它们的长短、大小、轻重、快慢等。今日,老师只是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以后,我们还要学会比其它的。2,学习了今日的比一比,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生各抒己见)有的事,我们只能课后再做,我们选现在就能做的事来试一试自己学的怎么样吧!(1)两人比身高a(请两位差不多身高的同学来比一比身高)你们能一下子看
27、出谁比谁高吗?(不能)那你们揣测一下,谁比谁长得高些呢?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吗?(比一比)怎样比呢?大家探讨一下。(两个人站在一起;人站在墙壁旁,头顶在墙壁上的位置做个记号,看谁的记号高谁就高等等)b说一说,谁比谁长得高,谁比谁长得矮。c小结:看来比身高的方法许多,但比较时要留意,一是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个面上,二是人要挺直,三是用做记号的方法时,人还要贴着墙壁。(2)小组排队活动a四人一组。同桌两个比,另两人看一看,说一说,然后交换。b每个小组要按从矮到高的依次排队。c请小组长负责,哪个小组排得最快最整齐就能得到“秩序奖”。d小组长汇报沟通本组排队的方法。e小结:小挚友刚才合作
28、得都很好,明天我们再到小莉家去的时候就这样排着整齐的队伍去吧!3明天,小莉还要请我们到她家去吃饭呢,到时我们还可以去她家的厨房看看,小熊想好了明天给小莉一家每人送一份礼物,不过它遇到了一个疑问,看看你们能帮它解决吗?(出示幻灯片)小熊要给他们每人打算一条皮带,谁的皮带最长?谁的皮带最短?(你是怎么想的?)4今日天气真好,小熊还想出去放风筝,看,(出示幻灯片)已经有人在放风筝了。3个小挚友的风筝线是一样长的,猜一猜哪个小挚友的风筝放得最高?哪个小挚友的风筝放得最低?看来,只要同学们细致视察身边的世界,你就会发觉你的身边到处都有数学。五、课后作业1课后与小伙伴一起,找一找校内里最高的建筑。2课后与
29、父母一起,找一些自己家里的东西来比一比他们的长短或者高矮。3自己想方法去了解我国最高的山峰,最长的河流;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长的河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教材分析本课为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好玩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学问打下基础。学生分析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剧烈的新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相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肯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肯定的生活阅历,比较关注自己四周的事物。在参加一段时
30、间的学习之后,驾驭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依据老师的详细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肯定的动手操作实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肯定的视察问题和发觉问题的实力等。设计理念1注意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相识。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老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赐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意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供应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留意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沟通;留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索,把操作与数学思索结合起来。教学目标1通过视察、操作与探讨,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31、的特征。初步相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依据它们的特征从详细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育探究意识和协作精神。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教学流程课前沟通:今日我们请来了三位老挚友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来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课件)它们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最会听别人发言?敢和它们比一比吗?那让我们一起起先这节课吧!一、创设情景,嬉戏导入。师:小挚友们喜爱搭积木吗?现在想试试吗?那我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当成积木,合作搭一件作品
32、。先在小组里商议一下打算搭什么,可能用到哪些形态的盒子?(师可限制一下时间。)起先完成你们的作品吧!(小组合作。)生沟通汇报:你们的作品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形态的物体?找两个小组介绍,引导学生发言,你们商议了吗?(生说,师将其用到的形态贴在黑板上。)二、组织活动,进行教学。1“画”面。(1)吸引学生留意力。师: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师取盒子。)这是老师最喜爱的盒子,你也拿一个你喜爱的盒子给老师看看(师边摸其中的一个面边说),请你也摸摸你拿的物体的一个面,有什么样的感觉?师:那怎样才能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呢?你来想个好方法。(学生回答:画的方法,在沙滩上盖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假如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师
33、可引导:想想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师:小挚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请你选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吧!生操作,师收集作品。(2)智力嬉戏。师:老师邀请小挚友们一起来玩一个智力竞猜的嬉戏。相识图形老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师出示一张作品,问:猜猜看,这个图形是从什么形态上画下来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3)出示三棱柱。师简介三棱柱,并根据刚才的方法从三棱柱上画下一个图形(在展示台上画)展示。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4)小结。师:这(师拿图形,生说,师贴。)请你视察一下,今日相识的图形与以前相识的物体的形态有什么不同?今日我们学习的图形都是平
34、平的,只有一个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我们就一起来相识这些图形。(板书:相识图形。)2“找”面。师:其实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些图形。不信,咱们找找看。从你的桌子上拿一个长方体,看看能不能从长方体上找到一个长方形。(指名演示,边摸边说从什么形态上找到的什么图形。)拓展:聪慧的小挚友,看你还能不能从桌子上其他形态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3总结。师: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揭下长方体并同时板书长方形(边说边揭)今日我们相识的图形有(生回答,师板书。)我说你想:试试你驾驭的本事。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也可以试试边想边用手指画一画。(给学生留出想的时
35、间。)三、练习。1“说”面(1)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出示课件。问: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把它们搜集一下。你能从这些标记中发觉什么数学问题?你知道这些标记是什么意思吗?他们提示我们要留意交通平安。(制成课件,在道路上滚动出标记,引导学生发觉,老师进行搜集,师在课前将标记中的数学问题分别做成可闪动状,当学生说到时,可便利大家分辨。)(2)探讨、沟通。你在生活中仔细视察,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2找名字(第36页:连一连)。师:有几个小挚友不当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丢了,请你用今日学习的本事帮忙找一找吧!独立练习,同桌互查。3猜谜语。师:我们今日请来的三个挚友看到了大家的本事这么棒,最终忍不住要来
36、考考我们了。他们出了几道谜语,你有信念猜出来吗?相识图形老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演示课件:出示三个挚友,可出声,出示谜语,点击谜语会变大。调皮:先看我的谜语。)指名扮演“调皮”、“笑笑”、“机智狗”,给大家读谜语。指名说答案,老师画连线。4涂颜色。指导学生发觉图形,并按要求涂色。四、全课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略)五、布置作业。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的本事,找找看,你们家里有哪些今日相识的图形。课后反思1这节课设计的“摸”面、“画”面、“找”面和“说”面几个环节,使学生在参加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面”由“体”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分。学生
37、学习爱好较为深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语言表达实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实力。2老师通过设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到过这些平面图形”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学问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相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3本节课缺少让学生表述的机会。如: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上试找今日相识的四个图形,并且到讲台上展示摸给大家看,学生虽爱好很高,但反思后发觉此处只注意了让学生动手摸,假如能够让学生边说从什么形态的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边摸着展示给大家看,效果会好一些,孩子既有了表述的机
38、会,同时也会对这些图形有更进一步的相识。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大家指责指正。指导思想我依据以下两点:1、建构主义观强调学问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亲身参加,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自身感悟和探究;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和沟通等数学活动,因此应当选择现实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依据以上的详细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相识钟
39、表,通过对比视察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教材分析: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化改革试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时间的学问,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相识钟面,通过视察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相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亲密联系的,把数学学问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化。学情分析: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里,有很多关于时间的信息: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
40、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看钟表的方法,应当说很多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相识钟表的学问阅历。在上课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精确的说清晰相识钟表的方法。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2、43页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课后的练习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说学法、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化
41、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2、43页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课后的“想想做做”练习题第1、2、3、4、5题。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相识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含义,也便于以后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时,为理解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做打算。三、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娴熟地口算出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实力目标: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驾驭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42、。难点:理解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五、说教法开心式教学互动式探讨探讨式探究六、说学法自主探究法视察发觉法合作沟通法七、教学打算多媒体、实物投影、课本。八、教学过程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谈话:今日是3月7日,明天是什么节日呢?平常妈妈对我们好吗?明天是她们的节日,老师带你们去摘花,明天送给妈妈好不好呢?出示复习练习题(1、10以内数的加减法。2、数的组成。)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依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为妈妈打算节日礼物的教学情境,既复习了已学的学问,又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43、,为学习新学问在心情、学问等方面做了良好的铺垫。(二)、主动探究,体会领悟小动物们也有礼物要送给妈妈呢!(呈现画面:小松鼠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也是10个)。引导学生视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1、提出问题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2、班内沟通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状况,逐一板书:(1)十个十个地数。(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3)因为3+25,所以30+2050。.那你最喜爱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
44、说。3、试一试你能算出5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借助小松鼠和小狗也为妈妈打算礼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说出冰糖葫芦的串数和每串的个数,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提出问题,使题目由“枯燥”的计算变成“丰富、生动”的详细内容。接着有目的、有意识地支配让学生同桌探讨、小组沟通,激励学生独立思索,让学生说说有多少种算法,提倡算法多样的理念,启发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视察发觉、合作沟通等学习方法。我依据学生说出的不同方法,板书其中的三种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念。(三)、综合应用,拓展延长1、夺取才智珠。(呈现“想想做做”的第1
45、题。)2、鸭子找妈妈。(结合画面)几个小鸭子路过鸭妈妈的家,发觉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字40、50、70、80,可焦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小鸭子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妈妈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3、过山车。(结合画面)我们玩过山车嬉戏吧!小挚友你们谁情愿当火车司机呢?(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4、小猫钓鱼。(结合画面)(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设计意图: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留意力的稳定性和长久性较差,所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去游乐场”的练习嬉戏,再次激发了学生参加学习的主动性,这样设计打破了由“枯燥”的计算变成了“直观、生动”的练习。这样既注意了基础,又拓展了学问,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这个环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四)、课堂小结通过让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学问、所获得的学习方法及情感阅历,既有助于老师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