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等差、等比数列及数列求和【解析版】-2022年高考数学尖子生强基校考讲义.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19577354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9:等差、等比数列及数列求和【解析版】-2022年高考数学尖子生强基校考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专题9:等差、等比数列及数列求和【解析版】-2022年高考数学尖子生强基校考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9:等差、等比数列及数列求和【解析版】-2022年高考数学尖子生强基校考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9:等差、等比数列及数列求和【解析版】-2022年高考数学尖子生强基校考讲义.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考数学尖子生强基计划专题9等差、等比数列与数列求和一、 真题特点分析:1.【2020复旦大学6】_2. 【2021年清华】有限项等差数列公差为4,第二项起各项的和加首项的平方小于,则该数列最多可有_项答案:83若数列满足,求答案:二、知识要点拓展一 等差数列: 1.通项公式:; 2.前项和公式:.二 等比数列: 1.通项公式:; 2.前项和公式:或 .三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的和的关系:(为数列的前项的和为).四 常见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一等差数列的主要判定方法:(为常数);();(为常数);(为常数)。二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或(是公差);若,且,则。注意,反之不一定成立;数列(是

2、常数)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下标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的项组成的数列仍然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三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是不为0的常数);(均为不为0的常数);(且均不为0)。四等比数列的性质:(为公比);若,则();每隔项取出一项,按原来顺序排列,所得新数列仍为等比数列。五数列求和方法:1.直接法:即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切记:公比含字母时一定要讨论)2.公式法:(见常见数列的前项和公式)3.错位相减法:比如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常见拆项公式: ; (1) 分组求和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

3、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6.合并求和法:如求的和;7.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司的推导,有时关于组合数的求和问题,也常用到该方法;8.其它求和法:如归纳猜想法,奇偶法等。备注:在等差数列中Sm+n=Sm+Sn+mnd,在等比数列中Sm+n=Sn+qnSm=Sm+qmSn六第二数学归纳法:先证时命题成立;假设时命题成立,再证明时命题也成立(有时称之为跨度为2的数学归纳法)。当时,命题成立;假设对一切小于的正整数命题成立,能够推出(证明)时命题也成立。以上两种都是第二数学归纳法。七主要方法:1求数列的和注意方法的选取:关键是看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和过程中注意分类讨论思想

4、的运用;3转化思想的运用;三、典例精讲例1(清华)已知,其前项和为,求。分析与解答:,。所以,。例2(复旦)设有4个数的数列为,前3个数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其和为,后3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其和为9,且公差非零。对于任意固定的,若满足条件的数列的个数大于1,则应满足( )(A) (B) (C) (D)其他条件分析与解答:由于前3个数成等比数列,不妨设公比为,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公差为,依题意,。所以,即。依题意知,此关于的方程的根不是唯一的,且。所以,且。故选D。例3(复旦)已知数列满足:,且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 )。(A) (B) (C) (D)分析与解答:是公比为2的的等比数列,故,即

5、。记,则 。 。 -,得 ,即,选B。例4(上海交大)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其中均为正整数,且。(1) 求的值;(2) 若对于、,存在关系式,求;(3) 对于满足(2)中关系式的,求。分析与解答:(1)依题意,故。由,且。又。若,则,矛盾!所以。(2) ,即,。(*)注意到,且,(*)式成立当且仅当。(3) 由(2)知。例5在等差数列中,公差,是与的等比中项,已知数列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分析与解答:依题设得,整理得, ,得所以,由已知得是等比数列由于,所以数列也是等比数列,首项为1,公比为,由此得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所以即得到数列的通项为例6(北京卷)

6、下表给出一个“等差数阵”:47( )( )( )712( )( )( )( )( )( )( )( )( )( )( )( )( ) 其中每行、每列都是等差数列,表示位于第行第列的数(I)写出的值;(II)写出的计算公式以及2008这个数在等差数阵中所在的一个位置(III)证明:正整数在该等差数列阵中的充要条件是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1的正整数之积分析与解答:(I);(II)该等差数阵中:第一行是首项为4,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第二行是首项为7,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 第i行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因此,要找2008在该等差数阵中的位置,也就是要找正整数、,使得, 所以, 当时,得。所以200

7、8在等差数阵中的一个位置是第1行第669列(III)“必要性”:若在该等差数阵中,则存在正整数,使得 从而即正整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1的正整数之积“充分性”:若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1的正整数之积,由于是奇数,则它必为两个不是1的奇数之积,即存在正整数、,使得, 从而可见N在该等差数阵中综上所述,正整数在该等差数阵中的充要条件是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1的正整数之积例7(全国卷)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1)写出求数列的前3项;(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证明:对任意的整数,有.分析:由数列前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求应考虑将与或 其转化为的递推关系,再依此求。对于不等式证明考虑用放缩法,若单项放缩难

8、以达到目的,可以尝试多项组合的放缩.解答:(1)当时,有:; 当时,有:; 当时,有:;综上可知;(2)由已知得:化简得:上式可化为:故数列是以为首项,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3)由已知得:. 故( ).说明: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代数综合题,是将数列与不等式相结合,它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知识内容的综合上,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在方法与能力上的综合,体现出能力要素的有机组合例8设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且,试求的首项与公差 分析:题中有两个基本量中的首项和公差是需要求的,利用、 、成等比数列和给定极限可列两个方程,但需注意极限存在的条件解答:设所求公差为

9、,由此得 化简得: 解得: 而,故 若,则 若,则 但存在,故,于是不可能 从而 所以 说明:本题涉及到的知识主要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所有项的和等知识,用到方程的思想和方法,且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题意及时取舍,如由题意推出, ,等,在解题中都非常重要例9(复旦)设数列满足,其前项乘积,其中是大于1的常数()。(1) 求证:是等比数列;(2) 求中所有不同两项的乘积之和。分析与解:(1)由,知,故。即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A) 由(1)知,。 中所有不同两项的乘积之和为。注意到,而 ,所以 。注:“中所有不同两项的乘积之和”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无穷数列求和的问题。例10(复旦)设

10、为一个正整数,记,则是的一个多项式。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的最高项系数为1 (B)的常数项系数为-3(C)是的1个4此多项式 (D)的4此项系数为分析与解:解法一:首先有公式,考虑:,所以。所以。所以。易见最高次项系数为,常数项系数为0,是的一个5次多项式,4次项系数为,故选D。解法二:类比法。注意到,。下面对选项逐项排除。对选项(A),的最高项系数分别为,从而的最高项系数应为;对选项(B),的常数项为0,故的常数项的系数也为0;对选项(C),分别为2次,3次,4次多项式,故应为1个5次多项式,故只有选项D正确。四、真题训练1.(复旦)等差数列中,且,是前项之和,则下列( )是正确的。

11、(A) 均小于0,而均大于0(B) 均小于0,而均大于0(C) 均小于0,而均大于0(D) 均小于0,而均大于02.(武大)已知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首项( )(A)2008 (B)-2008 (C)2006 (D)-20063.(上海交大)等差数列中,则前项和取最大值时,的值为 。4.(上海交大)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这个数列的前99项之和 。5.(武大)如果数列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那么数列的通项公式 。6.(“北约”)是等差数列,表示的前项和,求的最小值。7.(复旦)定义在上的函数,1. 求;2. 是否存在常数,有?8. (武大)数列的前项和为,。求数列的通项。9.(复旦)对

12、于任意的,均为非负实数,且,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成立。10.(上海交大),为等比数列,求的最大值。 真题训练答案1.【答案】C【分析与解答】:可取特殊值,。2.【答案】D【分析与解答】:,解得。3.【答案】20【分析与解答】:。4.【答案】【分析与解答】:,。5.【答案】【分析与解答】:,将这式累加,得。6.【分析与解答】:设公差为,则。,显然时,最小,的最小值为。7.【分析与解答】:(1),故。(A) 不存在。,取,则 ,当时,故不存在,使得对,。8.【分析与解】:由,知,故。又令,数列从第2项起成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即。综上,9.【分析与解答】:时显然成立。假设时命题成立,则时,令,由归纳

13、假设知。又。由可知即时命题成立,故原命题得证。10.【分析与解答】:,当且仅当时为正(),。当时,故只需比较与的大小。 (因为),故。五、重点总结1.掌握常见的几种数学归纳法,能运用数学归纳法解题2.掌握极限的基本判断法则及常见的几种极限3.掌握常见的求和方法六、强化训练A组1. (复旦)_分析与解:原式2. (复旦)_分析与解:原式3. (复旦)设,则( )A.2 B. C. D.64分析与解:原式,选A4. (复旦)设是的展开式中项的系数,则极限( )A.15 B.6 C.17 D.8分析与解:原式5. (模拟题)试证明分析与解: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显然成立假设当时,则,当时,得证6.

14、 (2006交大)已知,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_分析与解:7. (复旦)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求分析与解:由已知8. (交大)_分析与解:当为偶数时,原式原式当为奇数时,因为为偶数原式9. (交大)_分析与解:原式=10. (交大)A,B两人轮流掷一个骰子,第一次由A先掷,若A掷到一点,下次任由A掷;若A掷不到一点,下次换B掷。对B同样适用该规则。如此依次投掷,记第n次由A掷的概率为(1)求和的关系(2)求分析与解:(1)由已知,易得(2)由(1)设又B组1(复旦)设,其中为整数,求分析与解:由二项式定理的性质可得2. (复旦)_分析与解:原式3. (模拟题)在1与2之间插入个正数,使这个数成等比数列;又在1与2之间插入个正数,使这个数成等差数列。记,。求:(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2)比较和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与解:(1)由已知,(2)用数学归纳法,容易验证,当时,当时,假设,当时,即则,当时,得证4. (中科大)数列满足(1)求和的关系(2)若,证明(3)若,证明分析与解:(1)由已知,有又两式相减,得又(2)用数学归纳法当时,显然成立假设当时,则当时,得证(3)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当时,由,假设当时,则当时,故又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数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