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超级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超级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知识梳理】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1)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2)棉花的种植: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3)边疆农业: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手工业(1)制瓷业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
2、矿冶业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典型例题】1.宋初,自耕农数量为350万户,占所有农户的58%;到1067年,自耕农数量为980万户,占所有农户的69%。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政府税率较前代低B.地主数量逐渐减少C.庄园经济走向破产D.小农经济得到发展2.宋代的吴泳记载:长江下游南岸地带土地肥沃,“稻一年两熟,蚕一年八育,吴中之民开荒垦洼,种粳稻,又种菜、麦、麻、豆,耕无废圩,刈无遗垅”。这反映了当地(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B.人地矛盾
3、十分尖锐C.土地利用率得到提升D.耕作注重顺应农时3.宋代制瓷业突破了青白二色,成功烧制出各色瓷器,器型也千变万化,纹饰则刻、 印俱全。因此名窑四起,除东京的官窑外,还有民营的汝窑、钧窑、定窑、哥窑、吉窑、建窑等。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制瓷业占据主导地位C.手工业追求形式变化D.工商食官制度最终解体4.北宋初年,全国采矿业有201处,英宗时,增至271处,煤矿尚不算在内。铜、铁、铅、锡的产量都远远超过唐代。炼铁、炼铜主要在江西,其次是两广,采煤主要在江西。据此推知,当时( )A.手工业的生产结构发生变化B.采煤业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C.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基本完成D.矿冶业的地
4、域特色比较明显5.五代冯道主持刻印了儒家九经,该书是儒家经典有系统付梓之最早个案。后蜀刻印儒家经典及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专书,宋代印刷的文献,不再局限于儒、佛、道家的经典印书种类,无所不包,史地、方术及诗文等均有印刷。由此推知,五代至北宋时期( )A.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B.雕版印刷技术开始出现C.社会文化得到较大发展D.活字印刷术得到广泛应用【知识梳理】二、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品经济繁荣(1)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3)货币需求量剧增与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2.
5、货币需求量剧增(1)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3.海外贸易发展(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3)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4.城市兴盛(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典型例题】6.唐代往往利用绢布等来作为表示物品价值的货币,然而到宋代,绢
6、布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这一变化说明( )A.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B.传统手工业的衰退C.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D.铸钱技术不断进步7.宋元丰年间,政府颁发了我国第一部外贸法规市舶法,它规定:外船入港后,市舶官员登舶验货,按比例抽取实物,以“贡品”交政府;“禁榷”物资由市舶司统购包销;“博易”物资由中外商人市价买卖,运销内地。这反映出当时( )A.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B.中外朝贡贸易体制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确立工商皆本思想8.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制度的
7、强化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C.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D.不抑工商政策的实施【知识梳理】三、 经济重心南移1.历程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南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迁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1)北宋时,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2)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典型例题】9
8、.下表为宋代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表。这一变化( )时间北方(%)南方(%)北宋初年39.660.4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3862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3763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35.964.113世纪初3169A.助推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C.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D.导致过度开垦破坏了生态平衡【知识梳理】四、 社会的变化1.门第观念变化(1)背景: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宋朝时,门第观念发生根本变。(2)原因: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竟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
9、力。(3)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人身关系松弛(1)背景: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2)表现: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社会控制放松(1)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2)官府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更为松弛。【典型例题】10.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
10、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11.唐律规定“奴婢比之资财”,“律比畜产”,地位低下。宋代除少数官奴婢外,私奴往往订立契约,约以时限,付以雇值,又称“女使”。这反映了宋代( )A.宗法等级观念淡薄 B.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D.雇佣劳动开始出现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小农经济发展概况。据材料,从宋初到1067年,自耕农的数量由占所有农户的58%增长到占所有农户的69%,说明小农经济得到发展,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自耕农数量占所有农户比例的变化,没有涉及政府的税率问题,排除A项;自耕农数量占所
11、有农户比例上升不一定代表地主数量就减少了,排除B项;庄园经济是以佃佣为主要经济基础,材料并未提及,排除C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耕无废圩,刈无遗垅”等可知,长江下游南岸地带的农民注重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故选C项。由材料看不出这些农产品是用于出售的,故无法判断出当地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人地矛盾叶分尖锐,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耕作与农时的关系,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据材料“因此名窑四起,除东京的官窑外,还有民营的建窑等”可知,宋代的名窑有很多都是民营的,这说明当时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将制瓷业与其他手工业部门进行比较,不能得出“制瓷业占据主导地位
12、”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手工业得到发展,“追求形式变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工商食官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解体,排除D项。4.答案:D解析: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生产结构的变化,故排除;B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采煤业的社会地区的变化,故排除;C.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经济重心的变化,故排除;D根据“炼铁、炼铜主要在江西,其次是两广,采煤主要在江西”可知,冶矿业的地域特色比较明显,故正确。故选:D。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五代至宋印刷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可知,五代至宋朝,大量印刷书出现,其范围不但包括儒家经典,还包括史地、方术及
13、诗文,这表明当时印刷得到广泛应用,社会文化事业得到较大发展,故选C项;单凭材料信息我们不能断定当时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排除A项;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排除B项;材料中既涉及雕 版印刷,也涉及活字印刷,故D项结论不成立,排除D项。6.答案:C解析:题干内容主要论述了从唐到宋之间,绢布作为商品流通媒介身份的变化,即由“作为表示物品价值的货币”到“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这反映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绢布等实物已经不再适合作为商品流通中的媒介,故选C项;题干中仅是述及绢布等实物不再作为流通中的货币,不能推断出统一市场的形成,排除A项;题干中涉及的是绢布等实物不再作为流通中的货币,
14、没有述及其织造工艺水平的衰退,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何种货币在市场中广泛流通,也就不能推断出铸钱技术的进步,排除D项。7.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政府制定市舶法,以规范不同种类的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故选A项。材料信息显示,外贸商品不仅有“贡品”,还有“禁榷”物资和“博易”物资,故B项表述片面,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南方的经济地位,故C项错误;自战国商鞅变法以来,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诗宋词反映的社会状况。据材料“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海”可知,当时的城市娱乐事业比较发达,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故选
15、B项;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两项;封建统治者大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宋代以来全国人口重心在南方,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故选A项。宋代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南北方人口比例的变化,未涉及少数民族,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宋代北方人口比例如情况,无法说明是否过度开垦,故D项错误。 10.答案:C解析:由于在省试中出现了徇私录取的现象,宋代遂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并成为常制,说明宋代科举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省试后主考官徇私录取被告发,宋太祖出题殿试并成为常制,没有涉及世家大族特权、省试权威确立和人才选拔标准,故A、B、D三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材料“私奴往往订立契约,约以时限,付以雇值”体现的是相对唐朝来说,宋朝对于下人之间的关系更侧重于契约关系,说明当时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排除A项。女性在封建社会属于男权的附庸,排除C项。D项中“开始”的信息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