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32593641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24.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11课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一、农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发展1.1.农业农业(1 1)耕作制度)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2 2)棉花的种植:)棉花的种植: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3 3)边疆农业:)边疆农业: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一、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2.手工业手工业(1 1)制瓷业)制瓷业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

2、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 2)矿冶业)矿冶业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 3)印刷业:)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宋初,自耕农数量为350万户,占所有农户的58%;到1067年,自耕农数量为980万户,占所有农户的69%。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政府税率较前代低 B.地主数量逐渐减少C.庄园经济走向破产 D.小农经济得到发展典

3、型例题典型例题2.宋代的吴泳记载:长江下游南岸地带土地肥沃,“稻一年两熟,蚕一年八育,吴中之民开荒垦洼,种粳稻,又种菜、麦、麻、豆,耕无废圩,刈无遗垅”。这反映了当地(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B.人地矛盾十分尖锐C.土地利用率得到提升 D.耕作注重顺应农时典型例题典型例题3.宋代制瓷业突破了青白二色,成功烧制出各色瓷器,器型也千变万化,纹饰则刻、 印俱全。因此名窑四起,除东京的官窑外,还有民营的汝窑、钧窑、定窑、哥窑、吉窑、建窑等。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制瓷业占据主导地位C.手工业追求形式变化 D.工商食官制度最终解体典型例题典型例题4.北宋初年,全国采矿业有201

4、处,英宗时,增至271处,煤矿尚不算在内。铜、铁、铅、锡的产量都远远超过唐代。炼铁、炼铜主要在江西,其次是两广,采煤主要在江西。据此推知,当时( )A.手工业的生产结构发生变化B.采煤业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C.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基本完成D.矿冶业的地域特色比较明显典型例题典型例题5.五代冯道主持刻印了儒家九经,该书是儒家经典有系统付梓之最早个案。后蜀刻印儒家经典及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专书,宋代印刷的文献,不再局限于儒、佛、道家的经典印书种类,无所不包,史地、方术及诗文等均有印刷。由此推知,五代至北宋时期( )A.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B.雕版印刷技术开始出现C.社会文化得到较大发展D.活字印刷术得到

5、广泛应用二、二、商业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和城市的繁荣1.1.商品经济繁荣商品经济繁荣(1)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3)货币需求量剧增与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2.2.货币需求量剧增货币需求量剧增(1)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二、二、商业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和城市的繁荣3.3.海外贸易发展海外贸易发展(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6、,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3)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4.4.城市兴盛城市兴盛(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典型例题典型例题6.唐代往往利用绢布等来作为表示物品价值的货币,然而到宋代,绢布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这一变化说明( )A.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B.传统手工业的衰退C.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D.铸钱技术不断进步典型例题典型例题7.宋元丰年间,政府颁发了我国第一部外贸法规市舶法,它规定:外船入港后,市舶官

7、员登舶验货,按比例抽取实物,以“贡品”交政府;“禁榷”物资由市舶司统购包销;“博易”物资由中外商人市价买卖,运销内地。这反映出当时( )A.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B.中外朝贡贸易体制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确立工商皆本思想典型例题典型例题8.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C.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D.不抑工商政策的实施1.1.历程历程三、三、经济经济重心南移重心南移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

8、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南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迁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三、三、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2.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1)北宋时,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2)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典型例题典型例题9.下表为宋代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表。这一变化( )A.助推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 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9、C.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D.导致过度开垦破坏了生态平衡时间时间北方(北方(%)南方(南方(%)北宋初年北宋初年39.660.4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年)3862北宋元丰元年(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年)3763北宋崇宁元年(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年)35.964.113世纪初世纪初3169四、四、社会社会的变化的变化1.1.门第观念变化门第观念变化(1)背景: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宋朝时,门第观念发生根本变。(2)原因: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竟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10、。(3)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四、四、社会社会的变化的变化2.2.人身关系松弛人身关系松弛(1)背景: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2)表现: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3.社会控制放松社会控制放松(1)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2)官府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更为松弛。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0.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1.唐律规定“奴婢比之资财”,“律比畜产”,地位低下。宋代除少数官奴婢外,私奴往往订立契约,约以时限,付以雇值,又称“女使”。这反映了宋代( )A.宗法等级观念淡薄 B.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D.雇佣劳动开始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