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9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9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9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通过了解认识两宋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1农业的发展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 提高了粮食产量经济结构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作物种植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元朝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边疆农业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大量
2、出口海外矿冶业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场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边境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货币需求量剧增,纸币出现外贸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城市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选择性必修2第7课P35)图解历史南宋海外贸易示意图4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北宋灭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影响经济上长
3、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交通上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开辟长途海运航线文化上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思维提升经济重心的南移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及政局变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如下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由内地向沿海地区逐渐转移。二、辽宋夏金元的社会变化1宋朝时期门第观念淡化原因科举制度更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表现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无地农
4、民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2.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民族政权交界区的互市市场榷场的设立材料榷场,即指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由官府主导控制的对外贸易的市场,也称“官市”。辽朝开国之初俘获大量汉族及其他民族之民众,大力开发农业。太祖耶律阿保机基于南北经济早已密切联系以及安边绥远的目的,在统治的边缘地带设立了最早的榷场羊城榷场
5、(今河北省张家口市)。羊城榷场毗邻炭山之北的产盐区,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澶渊之盟后,宋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四榷场,辽也在南京道之新城及西京道之朔州南境等地设榷场多处,与宋朝互市。双方都在榷场设置专官监督贸易,征收榷税,密切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此后,宋、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摘编自程嘉静辽代榷场设置述论材料导读(1)材料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榷场。(2)材料中“辽朝开国之初俘获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反映了辽朝开国之初设立榷场的原因。(3)材料中 “澶渊之盟后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反映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设立榷场的主要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朝开
6、国之初设立榷场的原因,并简析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设立榷场的影响。试答:_答案原因:政府巩固边境安全、扩大税收的需要;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南北方经济联系的密切;地理位置重要。影响:有利于边境地区安定和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深;有利于加强南北方经济文化联系;为宋、辽两国的长期交往奠定了基础。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品市场形式多样:为大众服务成为宋朝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的繁华,南宋临安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7、。(3)对外贸易发达: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沿海港口城市兴盛。(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大大提高,并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折射北宋都城的货品来源材料北宋汴京货品来源表产地货品产地货品江淮地区稻米、麦河北铁器沿海地区水产西北地区炭洛阳、成都酒浙江漆器山西、江南、福建各种果品陕西陶瓷江淮、四川、福建名茶辽、西夏牛羊南方地区丝织品高丽墨料山西、成都纸大食香料、珍珠福建、成都、杭州印本书籍日本扇子吕振基、苏荣编著中国史析论材料导读(1)“产地”涉及我国南北方、内地和边地、其他一些国家。(2)“货品”涉
8、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手工业品。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论题:北宋汴京货品来源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说明: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方式,推动了江南农业的发展,在为汴京提供稻米的同时,还提供北方的主食麦,打破了“南稻北麦”的格局,南方农业已经超过北方;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南方为北方供给各种果品、名茶;农业发展还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南方为汴京提供丝织品、印本书籍、漆器。综上所述,经济重心的南移归根结底是农业重心的南移,在农业重心南移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的重心也逐渐南移,北宋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已日趋明显。宋代经济发展
9、,尤其是经济重心实现南移的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2)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3)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4)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经济重心南移是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两宋文明的发展及特征宋代是否具备近代社会色彩材料“共治政体”宋仁宗:“屡有人
10、言朕少断。非不欲处分,盖缘国家动有祖宗故事,苟或出令,未合宪度,便成过失。以此须经大臣论议而行,台谏官见有未便,但言来,不惮追改也。”杜范:“凡废置予夺,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得以缴驳,台(御史)、谏(谏官)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市民社会发达的酒楼茶坊、繁华的夜市、热闹的瓦舍勾栏是服务于广大市民的社会大众场所。城市中的商贩与人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瓦舍则是“士庶放荡不羁之所”。纸币理论李流谦提出,“欲其
11、(纸币)价常赢而无亏损之患,唯使常用于官而不滞于私,则可矣”“此乃流通纸币之妙”。张开(当时总领四川财政):“凡民钱(纸币)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官支出亦如之。民私用引为市,于一千并五百上许从便增高其直,惟不得减削。法既流通,民以为便。”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导读第一则信息主要体现了宋代政治上的近代化色彩;第二、三信息主要是从商品经济的繁荣角度来体现宋代经济上的近代化色彩。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色彩的角度看待宋代,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请说明你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试答:_答案示例一:宋代已经具备近代社会色彩。 阐述:
12、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国家权力集中于皇帝,形成君臣“共治政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北宋时期,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出现,具备了近现代社会货币的特点,对通货膨胀有了一定的认识;社会风气出现重大转变,城市出现了夜生活,打破了唐以来的市坊时空限制,活跃了经济,促进了社会繁荣与发展。 总之,两宋时期,中国已具备了近代社会的一些要素,呈现出了显著的近代社会色彩。示例二:宋代尚不具备近代社会色彩。阐述:宋代虽然出现了君臣“共治”,但其政体本质上仍然是君主专制政体;宋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并且出现了纸币,市民社会也在逐渐形成中,但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
13、位,本质上仍然是农耕经济;市民阶层不是社会的主要阶层,没有能力促进社会转型;从思想文化上来说,此时形成的程朱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成为维系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人们的思想没有得到解放。总之,两宋时期,中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阶层以及文化要素方面,都仍然保留着农耕文明的特征,不具备近代社会的色彩。1宋代社会变化的影响因素(1)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给人民带来优越的物质生活,改变了宋人的社会生活。(2)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大力发展教育和经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民族关系:采取妥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流,使边境获得了安宁。2两宋时期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的新变化(2021广东高考)1
14、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解题揭秘找准题眼:“民众”是广大的劳动者分析材料:木棉提举司征收木棉布之多加重了民众负担明确答案:由材料“元政府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知元代的赋税政策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因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阅卷点评失分1 断章取义。 广泛种植木棉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材料强调的是元代赋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排除A项失分2 词不达意。木棉
15、提举司属于政府机构,和私营棉纺织业无关,排除C项。元政府设木棉提举司是为了满足中央政府征收赋税的需要,材料并未涉及到财政管理权限下移到地方,排除D项1(2021湖南高考)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根据“田土大多已经种麦”可以看出,绍兴当地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可以看出当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绍兴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行
16、政效率,排除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实事求是”是顾炎武“实学”的特点,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赈灾方式的问题,排除C。2(20216月浙江选考)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据材料“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可知,宋代禁止官员私自向蕃商购买蕃货,有利于保护蕃商的正当商业利益,并制定了法律规范管理海外贸易,故选D项。视角1 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两宋农书数量最多的是两浙路,其次为福建路,两浙路2
17、3本(占宋代农书数量的16.31%),农书中有12本都是关于花卉的,福建路19本(占宋代农书数量的13.48%),农书中有14本都是关于植茶的。这反映出宋代()A农业科技发展超越了前代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C闽浙地区成为经济的中心D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闽浙两省的花卉、茶叶种植有所发展,反映出农业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说明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故答案为D项。2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A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B丝织品、瓷器等大量出
18、口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可知,宋代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明显,故选A项。视角2宋代社会的新变化3宋代使用便钱会子,这些会子很多是豪民富户发行,后来富户向政府申请获得准许,但需要上缴三司每贯20文。宋代在对盐、茶、铁、酒、香药等商品进行专卖时,采用了盐引、茶引的信用票据方式。这些做法的积极影响是()A民间金融信用合法地位增强B豪民富户成为国家财政的依靠C宋代对商业由限制走向松弛D推动了饮茶之风在中国的盛行答案A解析“会子很多是豪民富户发行,后来富户向政
19、府申请获得准许”、宋代在对“商品进行专卖时,采用了盐引、茶引的信用票据方式”,这表明民间金融信用由于政府的参与,在信用上有了保障,合法化得以增强,故A项正确。4下图为宋代打马球画像砖。宋代马球运动不仅只是专属于帝王将相的贵族运动,更是军营将校的军训活动,甚至发展成为民间小民的娱乐项目。宋太宗诗曰:“寰中运启大平年,文武须精百艺全。弄影马骄难控勒,龟兹韵雅奏钓天。东西相望贺头筹,欢呼蹈舞金阶下。”宋初马球运动()A集对抗性与娱乐性于一体B体现宋代文武并重的政策C有效应对辽与西夏的威胁D迎合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马球运动可以作为军营将校的军训活动,说明其具有对抗性;可以发展成为民
20、间小民的娱乐项目,说明其具有娱乐性,故选A。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2022阳泉模拟)宋史记载,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诏两浙、江、淮、湖南、京西路帅、漕臣督守令劝民种麦,务要增广。自是每岁如之”。嘉定八年(1215年),又“诏两浙、江、淮路谕民杂种粟、麦、麻、豆,有司毋收其赋,田主毋责其租”。这反映出当时()A粮食种类增多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B小麦取代水稻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C北民南迁推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旱田作物推广影响江南的种植业格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粟、麦、麻、豆属于北方的农作物,而这一时期南方政府鼓励种植北方的农作物说明旱田作物推广影响江南的种植业格局,D正确;A、
21、C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仍然是水稻,B排除。2(2022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开学考试)关于宋代的瓷器,史书中有“定州花瓷琢红玉”“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等描写。下列关于宋代瓷器的表述有误的是()A可在分散于宅屋之间的“市”中购买B五大名窑风格各异,以其质量闻名天下C宋代时期烧制了新型彩绘青花瓷和釉里红D经“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外销的重要商品答案C解析元朝烧制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故选C项。3宋朝官府将商铺、手工业及其他服务性行业,均按行业登记在册,相关人员必须加入各行会,否则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各行都有行头或行首、行老,负责安排行户向官府提供官府需要的物品及工役,
22、还负责制定货物价格。这表明各行会的设立()A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B加重了工商业者的负担C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工商业公平竞争答案A解析行会是在政府组织下成立的,而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必须加入行会,各行都有行头或行首、行老,负责安排行户向官府提供官府需要的物品及工役,还负责制定货物价格,说明政府通过行会以及行头对工商业进行管理,A正确。4宋代,都城东京附近有一座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规模很大,“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据此可知()A草市在大相国寺附近兴起B宋代官府对市进行严格管理C大相国寺属于繁荣的商业街D宋
23、代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宋代,都城东京附近有一座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规模很大”可知,宋代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故D项正确。5宋会要辑稿载,宋初出口商品就有“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等数十种。其后日渐增多,至南宋达二百种上下,大致分为纺织品、陶瓷品、日用品等几大类,此外还有稻米和副食品如茶叶、糖、酒和干鲜水果等。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南宋时()A海外贸易兴盛的物质基础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C手工业制造能力十分强大D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从宋初到南宋出口商品数量和种类逐步增多,可知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大量商品
24、,故选A。6宋朝时,国家从城市征税赋役之所依据的税产,出现了一种从地产物业走向综合家业评估的趋势,并形成了清晰分辨“田亩”“家业”与“营运”三类性质略异税产的概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城市职能的变化C区域市场的出现D社会分工的扩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国家从城市征税赋役之所依据的税产,出现了一种从地产物业走向综合家业评估的趋势”可知,城市税收的征收标准走向综合家业评估的趋势的原因是宋代城市税制的变化,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宋代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城市地价的提高,故A项正确。7宋代,官府用预付款收购茶叶、食盐、麻、绸、绢等物品,预付定金开始兴起,并在民间商品交易
25、行为中司空见惯。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各种交引、便钱、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票据。这说明宋代()A信用赊卖成为普遍现象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货币贸易逐渐成为主流D商业信用行为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预付定金、货币兑换等活动较普遍,这反映了宋代商业信用行为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8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A茶商地位高于其他商人B传统主流观念发生改变C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D“四民”秩序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品经
26、济发展,使得商人经济实力增长,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这体现了宋代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所以C正确。9宋代史学家刘放在重黎绝地天通论一文中指出:“士农工商,四者谓之业。士者为学,农者为耕,工者治器,商通有无,此之谓事。”据此可知,宋代()A重义轻利的观念受到了一定冲击B传统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这一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仍然恪守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题干中未提及“义利观”的变化,故排除A项;B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晚于题干中的时间“宋代”,故排除;题干中的材料大意为:士农工商虽职业分殊,但皆为本业,该观念是宋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人群体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的产物,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宋代的经济政策
27、,故排除D项。10宋代流行“榜下捉婿”,即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苏东坡有诗云:“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王安石也说,“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理学思想成熟B商品经济繁荣C门第观念淡化D女性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榜下捉婿”的理解可得出, 主要是受到宋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门第观念逐步淡化,C项正确。11(2022宿迁期末)宋朝时期,土地买卖、典当等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也比前代更为松弛。这说明()A土地兼并获得合
28、法地位B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C社会贫富差距逐渐缩小D社会成员实现了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为适应经济发展,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等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基本不受官府干预,故B正确。12宋代金盈之在描绘汴京城景象时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这一描绘反映出当时()A商业发展市场繁荣B各地交通拥堵严重C政府放弃市场监管D休闲娱乐成为时尚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等信息反映的市场状况可以看出,当时东京商业发展市场繁荣,故答案为A项。二、
29、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太平日久,人物繁阜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汴京)“又东十字大街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三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系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摘编自苏洵嘉祐集材料中画线部分描述的是宋代的史实,任选其中三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说明。答案反映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现象。宋代商品经济
30、发展,市民阶层扩大,饮食服务发达,市民娱乐场所得到发展。反映出宋代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和繁盛的海内外贸易。宋政府设立市舶司,加强了对对外贸易的管理,海外贸易税收一度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反映的是北宋城市中的商品交易活动。汴京城内出现“鬼市子”,城市中商业的时空界限被打破,这有利于推动城市布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的是宋代政府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设置转运使,一定程度上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14(2022潍坊模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柳孜隶属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据濉溪县志记载,位于该县境内的大运河故道。1999年初
31、,在柳致段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现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现。罕见的宋代货运码头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所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大小厚薄不一致,形状各异的石料均为使用过的旧料,在砌体中还夹杂使用一定数量的汉代墓葬石构件画像石石料。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共4层,厚75厘米左右,基础大于石砌体,北部向河道内延伸。珍贵的唐宋沉船1号沉船为木板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船身存长9.6米,包括施舵共存残长12.6米,现存船体长度由两段木板拼接而成,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尾舱横梁上有三档舵杆限位木棒,可调节船的航向。2号沉船是一艘独木舟,
32、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长10.6米,船体两头窄中间宽,呈大半个圆弧形,头和尾部上收,面部稍上翘。6号沉船为木板结构,残存长23.6米。从这段立于壁板之上的底板结构情况来看,船底为平底,船壁板特别巨大,木质坚硬,板面向内呈弧形,舱中间存有13根空梁方孔,空梁尚残存三根。丰富的古陶瓷经初步鉴定,能确认窑口的有安徽寿州窑,浙江的越窑,江西的景德窑,福建的建阳窑,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定窑等20余座全国各地窖口烧制的产品,窑口数量之多,种之丰富,实为罕见。摘编自阚绪杭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面世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运河故道有哪些材料价值。答案角度信息提取材料
33、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纪实材料。柳孜遗址发掘的古陶瓷、发现的古代木质沉船和一处石构建筑遗迹等是研究大运河故道的一手材料。材料内容“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石料质地不同”“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反映了当时货运码头建设的情况。对研究当时的漕运制度和运河设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从货运码头、造船、制瓷三方面反映了运河故道当时的漕运、交通史、造船技术、制瓷业以及商品流通等情况,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柳孜遗址的考古发掘是隋唐宋运河发展的一个缩影。“用双排铁铆钉固定”“原木整体雕凿而成”等主要信息,反映了唐宋时期造船业的情况。为研究船的时代、种类、用途以及造船技术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安徽寿州窑、浙江的越窑、江西的景德窑、福建的建阳窑、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定窑等20余座全国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反映了当时制瓷业的情况。为研究该遗址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