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训练C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训练C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训练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电。C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 .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 (2分) (2017八上乌鲁木齐期中) 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B .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C . 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D . 风烟俱净 湖中人鸟声俱绝3. (2分) 选出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2、( )A . 之: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B . 其:亦不详其姓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 . 焉:因以为号焉 且焉之土石D . 以:以此自终 以乐其志二、 填空题 (共5题;共37分)4. (15分) (2018九下诸暨月考) 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作注释。 衣食所安_,弗敢专也 小大之狱_,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明日徐公来,孰_视之,自以为不如。燕、赵、韩、魏闻之,皆朝_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_陛下。 至于斟酌损益_,进尽忠言(出师表)5. (4分) (2017八上义乌月考)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晓雾将歇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负势竞上_往之女家_6. (6分
3、)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_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_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_惟长堤一痕_余舟一芥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是金陵人,客此_及下船_7. (9分)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婉转_ 喧闹_ 懊悔_ 踱来踱去_钥匙_ 祈祷_ 惩罚_ 捂着耳朵_8. (3分) (2018七上衢州期中) 【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特点:古稀 垂髫 不惑 花甲 弱冠 而立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填写序号):_。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9. (21分) 阅读清朝林纾的湖之鱼,完成题目。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 , 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
4、会其下。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 , 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注释】林子:林纾(sh)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肆:指茶馆。会:汇聚。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葑(fng)草:水生植物。寻:长度单位,八尺。薮(s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盛:多,频频。(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5、然随喋随逝( )争喋他物如故( )久乃知(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 )(2) 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必先投食以引之A . 卷石底以出B . 全石以为底C . 以其境过清D . 盖以诱敌(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林 子 啜 茗 于 湖 滨 之 肆(4) 翻译下列句子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5) 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10. (16分) (2017九上自贡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
6、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文选)(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祗辱于奴隶人 祗:只是。通“只”。B . 虽有千里之能 虽:虽然。C . 且欲与常马 且:尚且,况且。D .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马之千里者B . 策之不以其道C . 食
7、之不能尽其材D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开篇一句就明确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强调了伯乐的重要。B . 本文第二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才美不外现”的直接原因。C . 本文第三段用排比刻画了食马者的愚妄浅薄,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和不满。D .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以马喻人,托物寓意,多角度的论证,有很强的说服力。(4) 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四、 综合题 (共1题;共20分)11. (20分) (201
8、9八上灌阳期中) 研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南国早报记者从广西戏剧院了解到,“地方戏剧进校园”演出活动为公益性演出,目的在于丰富当代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深入了解广西本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目前,“地方戏剧进校园”展演活动已纷纷在各校开展起来。精彩剧目如戏曲绝活、彩调经典歌舞剧刘三姐片段、彩调传统小戏探干妹等陆续呈现,此次活动在我市多所中小学演出五十余场。材料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戏曲艺术在传承文化、涵养道德方面的独特作用,广西戏剧学院到我市第十八中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文艺演出活动,为学校师生带来一
9、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受到广泛好评。本次演出活动以壮剧为主,惟妙惟肖的表演、悠扬高亢的歌声让在场的师生们都赞叹不已。活动中还让学生们上台现场体验壮剧教学,让学生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爱上中华传统艺术,自觉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来。(1) 根据材料一写一则“一句话新闻”,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B . 精彩戏剧在我市多所中小学演出五十余场。C . “地方戏剧进校园”活动在我市多所中小学开展。D . “地方戏剧进校园”活动丰富了当代学生的文化生活。(2) 班级拟开展“我为地方戏剧传承建言献策”活动,以下哪条建议与主题不符(
10、) A . 开展以“做好桂林人,创建文明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B . 开设以“地方戏剧展演”为内容的第二课堂。C . 请戏剧演员进校园指导学生进行戏剧排练。D . 进剧院观看“地方剧”经典剧目。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题;共6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二、 填空题 (共5题;共37分)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答案:9-1、答案:9-2、答案:9-3、答案:9-4、答案:9-5、考点:解析:答案:10-1、答案:10-2、答案:10-3、答案:10-4、考点:解析:四、 综合题 (共1题;共20分)答案:11-1、答案:11-2、考点:解析: